《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18)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18)
1. 治舌腫脹方
口不能開合以萆麻子,棉紙取去油,將此紙作燃,燈上點著,吹滅將煙燻之,良久則消。
昔人年二十餘歲,口臭如登廁。醫者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為乘,火主臭而然也。久則成腐,腐者,腎也。亢極則反兼水化,其病在上,宜湧之,如法果愈。
白話文:
如果嘴巴不能張開,可以用萆麻子,取棉紙去除油脂,用火點燃,放在燈上,吹滅後用煙熏患處,持續一段時間就能消腫。
過去有人二十多歲,口臭得像廁所一樣。醫生說,肺金本性就帶腥味,金生火,火主臭,所以才會口臭。時間久了就會腐爛,腐爛就是腎的問題。腎氣過盛就會反過來影響水液代謝,病症出現在上半身,需要用藥物引導排出,按照這個方法確實治好了。
2. 兒科齒病
走馬疳者,多因氣虛受寒,鬱熱在內,或食甜酸鹽膩之物,積滯日久,蘊熱上衝,齒焦黑爛,間出清血,血聚成膿,膿臭成蟲,侵蝕口齒,甚有腮頰穿破,乳食難進,氣喘熱作而危矣。治法宜內服清解,先去積熱,外用溫鹽水淨,吹以去涎拔熱之藥,切不可純以寒涼斂遏,以致鬱熱無從發泄,厥潰更深矣。以走馬名之者,蓋齒屬腎,腎氣一虛,則虛火邪熱,直奔上焦,勢如走馬耳。
牙痛者,陽明胃火也。宜內服清胃之劑,外用擦藥,拔散火邪。然有氣虛,脾胃不足,或服寒涼過多,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是以身反發熱者,當以火鬱湯,或補中益氣湯,不應則用八味地黃湯加牛膝、五味子以導下之,蓋牙本骨之餘,多屬腎經虛火所致耳。
白話文:
走馬疳與牙痛的中醫解釋:
走馬疳:
患上走馬疳,多半是因為氣虛受寒,體內鬱熱積聚,或是飲食過於甜酸、油膩,導致積食日久,熱氣向上衝,造成牙齒焦黑腐爛。有時還會流出鮮血,血塊化膿,膿液腐臭,引發蟲狀物侵蝕口齒,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臉頰穿破,無法進食,呼吸困難,發燒,危及生命。
治療走馬疳,應以內服清熱解毒為主,先清除積熱,並用溫鹽水清潔患處,再吹入清熱消炎的藥物,去除口涎。切忌使用寒涼收斂的藥物,否則會導致體內鬱熱無法發散,病情加重。
將此病稱為“走馬疳”,是因為牙齒屬於腎臟,腎氣虛弱,就會導致虛火邪熱上炎,如同奔馳的馬匹一般快速向上衝擊。
牙痛:
牙痛屬於陽明經胃火過盛。治療應以內服清胃藥物為主,並配合外用藥物,拔散火邪。
但如果患者體虛,脾胃不足,或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導致陽氣被抑制在脾土中,反而會出現發熱的情況。這時應服用補中益氣湯或火鬱湯,若效果不佳,可使用八味地黃湯加牛膝、五味子,引導熱氣下行。
因為牙齒根部屬於骨骼的延伸部分,多半是腎經虛火造成的。
3. 牛黃散
治口疳。
牛黃(一分),人中白(四分),青黛(四分),冰片(一分),象牙(燒灰,四分),珍珠(乳炙,七粒),白馬蹄(燒灰,四分),胡黃連,血竭(各四分),麝香(少許),為細末,冷濃茶淨患處吹之。
白話文:
治療口疳的方法:
將牛黃(一分)、人中白(四分)、青黛(四分)、冰片(一分)、象牙(燒成灰,四分)、珍珠(用乳汁炙烤,七粒)、白馬蹄(燒成灰,四分)、胡黃連(四分)、血竭(四分)、麝香(少許)研磨成細末,用冷濃茶將藥末吹入患處。
4. 升陽清胃湯
治牙疳牙痛。
升麻(六分),煅石膏(一錢二分),連翹(一錢),生地(一錢二分),牛蒡子(一錢,研),丹皮(八分),桔梗(四分),甘草(三分),荊芥(四分),薄荷(四分),加燈心,水煎。
白話文:
治療牙疳牙痛的方法:
升麻六分、煅石膏一錢二分、連翹一錢、生地一錢二分、牛蒡子一錢(研磨)、丹皮八分、桔梗四分、甘草三分、荊芥四分、薄荷四分,再加上燈心草,一起用水煎服。
5. 清涼散
青黛,蘆薈,胡連,黃柏,兒茶,硼砂(各五分),冰片(一分),用冷濃茶,淨口吹之。
治小兒走馬牙疳,一時腐爛即死,此方極效。
用婦人溺桶中白垢(火煅,一錢),銅綠(二錢),麝香(一分),冰片,牛黃(各一分),研細敷上立愈。
白話文:
取青黛、蘆薈、胡連、黃柏、兒茶、硼砂各五分,冰片一分,用冷濃茶調勻,漱口並吹入患處。此方能治小兒走馬牙疳,這種病症嚴重時會腐爛致死,此方效果極佳。
另外,取婦人溺桶中白垢(火煅,一錢)、銅綠(二錢)、麝香、冰片、牛黃各一分,研磨成粉末,塗抹患處,可立即痊癒。
6. 牙疳方
乾薑,南棗(各燒存性),枯白礬(等分),為末,敷之即愈。
白話文:
將乾薑和南棗各自行燒製至炭化後,與等量的枯白礬一起研磨成粉末,敷用後即可痊癒。
7. 方脈齒病合參
《經》曰:男子八歲,腎氣實,而齒更;三八真牙生;五八則齒槁;八八而齒去矣。女子亦然,以七為數。蓋腎主骨,齒者,體之標,髓之所養也。凡齒屬腎,上下斷屬陽明,上齦痛,喜寒飲而惡熱飲,取足陽明胃,下斷痛,喜熱飲而惡寒飲,取手陽明大腸,故病有惡寒熱之不同也。凡動搖疼痛出血,或不出血,齒縫疏豁,全具欲落之狀者,皆屬腎也。
《經》曰:腎熱者,色黑而齒槁。又曰:少陰經病者,面黑齒長而垢,其蟲疳斷腫,不動而滯爛痛穢者,此屬陽明,或諸經錯雜之邪,與外因為患,俱分虛實而治,腎經虛寒者,安腎丸、還少丹,重則八味丸。其冬月大寒犯腦,連頭痛齒牙動搖,疼痛者,此太陽並少陰傷寒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男性八歲時,腎氣充足,牙齒開始替換;三八歲(二十八歲)時,真牙長出;五八歲(四十八歲)時,牙齒開始枯槁;八八歲(六十四歲)時,牙齒就掉了。女性也是一樣,只是以七為計算單位。這是因為腎臟主管骨骼,牙齒是身體的標誌,由骨髓滋養。所有牙齒都屬於腎臟,上下斷裂屬於陽明經,上邊牙齦疼痛,喜歡喝冷飲,厭惡熱飲,要取足陽明胃經;下邊斷裂疼痛,喜歡喝熱飲,厭惡冷飲,要取手陽明大腸經,所以疾病有喜寒厭熱的區別。凡是牙齒搖動疼痛出血,或者不出血,牙縫稀疏鬆垮,整體快要掉落的樣子,都屬於腎臟的問題。
《經》書上還說:腎臟有熱的人,面色發黑,牙齒枯槁。又說:少陰經生病的人,面色黑,牙齒又長又垢,有蟲疳斷裂腫痛,不能活動,還伴隨腐爛疼痛污穢,這屬於陽明經,或者是由於多個經絡的邪氣混雜,以及外界的因素造成,都要分清虛實來治療。腎經虛寒的人,可以服用安腎丸、還少丹,情況嚴重則服用八味丸。如果是冬月嚴寒侵犯腦部,連續頭痛牙齒搖動疼痛,這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傷寒造成的。
仲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凡腎虛者多有之,加齒痛搖動,肢體倦怠,飲食少思者,脾腎虧損之症,安腎丸補中益氣並服。如喜寒惡熱者,胃血傷也,消胃湯。惡寒喜熱者,胃氣傷也,補中益氣湯。
齒者,骨之餘,腎之標,寄於齦,養於氣血,上齦屬足陽明胃,下齦屬手陽明大腸。然齒者,骨也。本乎乾元以資始,齦者,肉也,本乎坤元以資生,譬之木生於土,藉土以為養也。故齒之為病,手陽明、足陽明、足少陰三經之所致,蓋上下齦屬陽明金也。齒屬少陰,水也。
故陽明實,則榮蔭其齒而堅牢,陽明虛,則齒失所養而浮豁。故凡動搖脫落,牙脆剝下齒縫漸稀,畏冷畏熱浮豁不堅。隱隱而艱,乃腎之本虛,以致標亦虛焉。至於蟲牙浮腫,牙宣出血,臭穢腐爛者,乃腸胃濕熱壅盛,所謂熱勝則肉腐也。虛者補之,濕熱者瀉之,胃火壅者清之,風寒外束者散之,外以末藥擦之,甚而斷爛齒落者,猶土崩而木倒也。其治在斷,斷堅則齒自固矣。
白話文:
張仲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凡是腎虛的人大多會有這種症狀,再加上牙齒疼痛搖晃、四肢倦怠、食慾不振、思維遲鈍,這是脾腎虧損的表現,可以用安腎丸補中益氣湯一起服用。如果患者喜歡寒冷厭惡溫熱,這是胃血受傷的表現,可以用消胃湯治療。如果患者厭惡寒冷喜歡溫熱,這是胃氣受傷的表現,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牙齒是骨頭的延伸,是腎臟的表徵,依附於牙齦,由氣血滋養,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下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然而,牙齒屬於骨頭,根源於乾元,牙齦屬於肉,根源於坤元,就像樹木生長於土壤,依靠土壤滋養一樣。因此,牙齒的病變是由手陽明、足陽明、足少陰三經引起的,因為上下牙齦屬於陽明金,牙齒屬於少陰水。
所以陽明實則會滋養牙齒使其堅固,陽明虛則牙齒缺乏滋養而鬆動脆弱。因此,凡是牙齒搖晃脫落、牙齒脆硬剝落、牙縫逐漸稀疏、畏寒畏熱鬆動不堅固、隱隱作痛,都是腎臟本虛導致的表徵也虛弱。至於蟲牙腫脹、牙齦出血、牙齒發臭腐爛,這是腸胃濕熱壅盛導致的,所謂「熱勝則肉腐」。虛者需要補益,濕熱者需要瀉泄,胃火壅盛者需要清熱,風寒外束者需要散寒,可以外用藥末擦拭。如果牙齒已經斷裂腐爛脫落,就像土崩瓦解、樹木倒塌一樣。治療方法在於斷除,斷除堅固則牙齒自然穩固。
走馬疳者,熱毒上攻,虛臟所受,腎臟主虛,齒為骨余,上奔而潰,勢如走馬,故名之。
牙床腫痛,齒痛動搖,或黑爛脫落者,此屬陽明濕熱,蓋此雖屬陽明,而生於牙床上下,乃屬陽明大腸與胃,猶木生於土也。腸胃傷於美酒厚味,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得而安。如地土不堅而樹木為之搖動矣。此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床清寧,齒自安固。如調理不退,落齒一二個者,多死不治。
凡齒病退勞即發,及午後甚者,或口渴面黧及遺精者,皆脾腎虛熱,用補中益氣,及六味丸或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走馬疳是一種熱毒上攻,導致虛弱的內臟受損,尤其是腎臟,而牙齒是骨頭的延伸,因此會受到影響而潰爛,就像馬匹奔跑一樣迅速,所以稱之為走馬疳。
牙齦腫痛、牙齒疼痛搖晃,甚至變黑腐爛脫落,這是陽明經濕熱引起的。雖然屬於陽明經,但牙齦位於大腸和胃之間,就像樹木生長於土壤中一樣。腸胃因過度食用美酒厚味而受損,導致濕熱上攻,使牙齦變得不乾淨,引起腫痛,甚至出血或生蟲,因此牙齒無法安穩。就像地基不穩導致樹木搖晃一樣。治療方法是瀉去陽明經的濕熱,這樣牙齦就會清涼,牙齒自然穩固。如果治療不當,導致掉落一兩顆牙齒,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死亡。
所有牙病在勞累後加重,或者下午症状更嚴重,以及口渴、面容黑黃、遺精等情况,都是脾腎虛熱引起的,需要用補中益氣湯、六味丸或十全大補湯來治療。
海藏云:牙齒等齲,臭穢不可近,數年不愈,當作陽明蓄血治。好飲者,多有此症,桃仁承氣湯,為末,蜜丸服之,甚效。然牙得清涼而痛甚者為寒;口汲涼風而痛止者為熱。
牙痛之症,自因傷胃,而素有濕熱,故上浮於牙齦之間,遇風寒或冷飲所郁,則濕熱不得外達,故作痛也。其病情有標本之分,用藥有濕涼之異,當以寒為標,故外擦漱之藥,宜用蓽茇、細辛之類,辛溫以散寒開鬱,兼可拔散鬱熱也。以熱為本,故內服之藥宜用生地、丹皮、連翹、薄荷之類,辛涼以散熱清中。
白話文:
海藏說:牙齒等出現蛀牙,臭氣熏人,多年不癒,應該當作陽明經蓄血來治療。愛喝酒的人,大多有這種症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研磨成粉末,做成蜜丸服用,效果很好。但是牙齒遇到清涼的東西就疼痛加劇的,屬於寒症;口裡吸入涼風就止痛的,屬於熱症。
牙痛的病症,是由於傷了胃,而且平時就存在著濕熱,所以向上浮到牙齦之間,遇到風寒或者冷飲鬱積,濕熱就無法外達,因此疼痛。牙痛的病情分為標本,用藥也分為濕涼兩種,應該以寒症為標,所以外擦漱口的藥,應該用蓽茇、細辛之類,辛溫性可以散寒開鬱,還可以拔散鬱熱。以熱症為本,所以內服的藥應該用生地、丹皮、連翹、薄荷之類,辛涼性可以散熱清中。
如此內外交攻,標本俱得,豈有不愈者乎。若驟發大痛者,多屬龍火。如疾風暴雷,焚灼草木,最速最烈,必用從治之法,熱藥冷飲,則火得其源而歸之矣。若投正治,妄用寒涼,益增其病至若痛不可忍,牽引入腦,喜寒惡熱,脈洪數有力者,涼膈散,倍加酒蒸大黃瀉之。
白話文:
這樣內外雙管齊下,標本兼顧,怎麼會不好呢?如果突然發作劇烈疼痛,多半是屬於龍火。就像疾風暴雷,焚燒草木,速度最快,威力最強,必須採用從治之法,用熱藥配合冷飲,讓火氣得到滋養,就能回歸正常。如果使用正治,錯誤地使用寒涼藥物,只會加重病情。如果疼痛難忍,蔓延至腦部,患者喜寒惡熱,脈象洪數有力,就應該使用涼膈散,並且加倍酒蒸大黃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