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17)

回本書目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17)

1. 方脈舌病合參

《經》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又曰:心脈系舌本,脾脈絡舌旁,系舌下,故發為病,或生瘡,或重舌木舌諸症,皆二經之所致也。然肝脈亦絡舌本,故風寒所中,則蜷縮而不言,七情所郁,則熱腫滿而不消,心熱則裂而瘡,脾熱則滑而苔,而脾閉則白胎如雪,肝壅熱則血上湧。若舌無故自痹者,不可作風熱治,蓋由心血不足,血虛火爍耳,理中湯合四物湯治之。

昔有人舌上生瘡,久蝕成穴,服涼藥不效,此下元虛寒,虛火不降,投養正丹遂愈。

白話文:

**經書上說:**舌頭是心臟的苗芽。又說:舌頭中央呈黃色,與脾經相通,開竅於口,脾臟藏精於舌頭,因此疾病會表現在舌頭上。

**又說:**心臟經脈連接舌根,脾臟經脈則沿舌頭兩側延伸並連接舌下,因此疾病會導致舌頭出現問題,例如生瘡、舌頭重、舌頭木僵等症狀,這些都是心脾二經所致。

然而,肝臟經脈也連接舌根,因此如果受風寒侵襲,就會導致舌頭蜷縮不言;如果七情鬱結,就會導致舌頭腫脹充血,不易消退;心火過旺,就會導致舌頭裂開生瘡;脾火過旺,就會導致舌頭滑膩,舌苔增厚;脾臟閉塞,就會導致舌苔白如雪;肝臟壅熱,就會導致血液上涌。

如果舌頭無故出現麻木,不能用風熱藥物治療,因為這是由於心血不足,血虛火旺導致的,應該用理中湯配合四物湯治療。

**以前有個人舌頭上生瘡,久久不愈,形成了洞穴,服用涼藥也不見效。**這是由於下元虛寒,虛火不降所致,服用養正丹後痊癒。

2. 龍石散

治上膈壅熱,口舌生瘡,咽嗌腫塞。

硃砂(一錢五分,研),寒水石(煅通赤,三錢二分),腦子(二分半,研),為末,每日三五次,夜臥摻貼。

白話文:

治療上膈熱壅,口腔和舌頭長瘡,咽喉腫痛。

用硃砂一錢五分,研細;寒水石三錢二分,煅燒至通紅後研細;腦子二分半,研細;混合成粉末。每天使用三到五次,晚上睡覺前敷貼。

3. 口疳吹藥神方(錦囊秘方)

甚者,加西牛黃一分更好。

冰片(二分),人中白(煅,二錢),麝香(一分),銅青(三錢五分),上研極細,令濃茶淨口,吹少許,候痰涎流盡,再吹一二次即煎。

一方

治舌腫,用百草霜為末,好醋調敷立

白話文:

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再加牛黃一分效果更好。

冰片二分,人中白(煅燒,二錢),麝香一分,銅青三錢五分,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濃茶漱口,然後吹入少許藥粉,待痰液流盡後,再吹一兩次,之後就可以煎藥了。

治療舌頭腫脹,可以用百草霜研磨成粉末,用好醋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很快就會顯現。

4. 升麻散

治上膈熱壅,口舌主瘡,先用此升發。

升麻(一兩五錢),赤芍藥,人參,桔梗,葛根,薄荷,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治療上焦熱氣壅塞,口舌生瘡,先用這味藥來升發,以升麻一兩五錢,赤芍藥、人參、桔梗、葛根、薄荷、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飯後服用。

5. 三黃丸

治三焦實熱。

黃芩(春四兩、夏秋六兩、冬三兩),大黃(春三兩、夏一兩、秋二兩、冬五兩),黃連(春四兩、夏五兩、秋冬三兩),為末,蜜丸,每服百丸,食後白湯下。

白話文:

治療三焦實熱,可以用黃芩、大黃、黃連三味藥,依季節調整用量,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6. 加味龍膽瀉肝湯

治膽痹口苦。

柴胡(一錢),黃芩(七分),人參,黃連,天冬,麥冬,山梔,生甘草,龍膽草,知母(各五分),五味子(七粒),水煎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治療膽囊經脈痹阻引起的口苦症状。

藥方如下:

  • 柴胡(一錢)
  • 黃芩(七分)
  • 人參
  • 黃連
  • 天冬
  • 麥冬
  • 山梔子
  • 生甘草
  • 龍膽草
  • 知母(各五分)
  • 五味子(七粒)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現代解釋:

這是一個針對膽囊經脈痹阻引起的口苦症状的中藥方劑。膽囊經脈痹阻是指膽囊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膽囊功能失調,出現口苦等症状。

方劑中:

  • 柴胡、黃芩、黃連、山梔子等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可以治療膽囊實熱。
  • 人參、天冬、麥冬、甘草等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以滋補肝腎,緩解膽囊虚弱。
  • 龍膽草、知母等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以祛除濕熱,改善口苦症状。
  • 五味子可以斂肺止汗,緩解胆囊虚弱引起的汗出等症状。

注意事項:

此方剂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中医师。

7. 加味甘露飲

治胃經客熱口臭,牙宣赤眼口瘡,上焦消渴,此心肺胃藥也。

熟地,生地,天冬,麥冬,枇杷葉(去毛),黃芩(各一兩),茵陳,枳殼,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五錢),為粗末,每服三五錢,水煎,食後臨臥溫服。

白話文:

治療胃經熱邪引起的口臭、牙齦紅腫、口瘡,以及上焦消渴,可以用熟地、生地、天冬、麥冬、枇杷葉(去毛)、黃芩(各一兩)、茵陳、枳殼、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五錢),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至五錢,用清水煎煮,飯後和睡前溫服。

8. 香薷湯

治口臭。用香薷煎濃湯含之。丹溪云:香薷能治口臭如神。

治口瘡,用砂仁火煅存性為末,摻上即愈。又方用檳榔火煅存性為末,入輕粉敷

白話文:

治療口臭,可以用香薷煎濃湯含在嘴裡。丹溪說,香薷治療口臭非常有效。

治療口瘡,可以用砂仁用火煅燒,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即可痊癒。另一個方法是用檳榔用火煅燒,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加入輕粉一起敷在患處。

9. 內府治口臭方

用連翹為末,糊丸,食蒜韭之後,茶吞二三錢,口中濁氣,化為清氣,甚效。

白話文:

使用連翹研磨成粉,製成藥丸。在吃了大蒜或韭菜之後,用茶水送服兩三錢,可以將口中的異味轉化為清新,效果非常好。

10. 紅芍藥散

歌曰:心痛口瘡,紫桔紅蒼,三錢四兩,五服安康。上件紫菀、桔梗、紅芍藥、蒼朮各等分細末,羊肝四兩,批開摻藥末三錢,用麻扎定,火內燒令熟,空心食之,白湯送下,大效。

白話文:

心痛口瘡,用紫菀、桔梗、紅芍藥、蒼朮各等份研磨成粉末,加入四兩羊肝,批開後摻入藥粉三錢,用麻繩紮緊,放入火中烤熟,空腹食用,用白湯送服,效果顯著。

11. 順氣豁痰湯

治舌痹或麻,此因痰氣滯於心胞絡。

半夏(用白礬生薑皂角煮過,一錢五分),茯苓,橘紅,栝蔞(去油),貝母,黃連,桔梗,香附(便制),枳殼(各一錢),甘草(四分),姜水煎服。

理中湯

方見中寒門。

白話文:

舌頭麻痺或發僵,這是因為痰氣阻塞了心臟周圍的經絡。可以用半夏(用白礬、生薑、皂角煮過,一錢五分)、茯苓、橘紅、栝蔞(去油)、貝母、黃連、桔梗、香附(去皮)、枳殼(各一錢)、甘草(四分),用薑水煎服。這個藥方出自中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