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16)

回本書目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16)

1. 甘桔湯

治少陰咽痛。

桔梗,甘草(各等分),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少陰喉嚨痛。

桔梗和甘草(各等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2. 龍腦硬毒散

治急慢喉痹,咽喉腫塞不通。

盆硝(四錢),白殭蠶(微炒,去嘴,為末,八錢),甘草(生末,八錢),青黛(八錢),馬勃末(三錢),蒲黃(五錢),麝香(一錢),龍腦(一錢),為末,藏貯瓷盒,每用一錢,新汲水調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若非喉痹,自然消散,諸般熱腫,用藥五分擦在舌上,咽津即愈。

白話文:

治療急慢喉痹,咽喉腫脹阻塞不通。取硝石四錢、白殭蠶(微炒去頭,研成細末,八錢)、甘草(生研末,八錢)、青黛(八錢)、馬勃末(三錢)、蒲黃(五錢)、麝香(一錢)、龍腦(一錢),研成細末,裝入瓷盒保存。每次取一錢,用新鮮水調勻服用,如此喉痹即會破開,出血即愈。若非喉痹,自然會消散。各種熱腫,可用藥粉五分擦在舌頭上,咽下唾液即可痊癒。

3. 噙化三黃丸

治咽喉痛大效。

田豆根(一兩),硼砂(二錢),龍腦(少許),麝香(少許),為末,用毒魚膽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噙化咽津。

白話文:

治咽喉痛大效:

藥材:

  • 田豆根:一兩
  • 硼砂:二錢
  • 龍腦:少許
  • 麝香:少許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毒魚膽做丸劑,大小如綠豆,每服三至五丸,含於口中慢慢融化,嚥下其汁液。

說明:

  • 此方主要針對咽喉疼痛,療效顯著。
  • 使用毒魚膽做丸劑,請注意用量和方法,避免過量或誤食。

4. 七室散

治喉痹。

殭蠶(直者,十個),牙皂(一挺,去皮、弦),全蠍(十個,頭角全者,去毒),硼砂,雄黃,明礬(各一錢),膽丸(五分),為末,每用一字,吹喉中即愈。

一方

治乳鵝。用野芥菜搗汁,醋調,以鵝翎探入喉中,吐出涎水即愈。

白話文:

治喉痹

方一:

取殭蠶(直的,十個),牙皂(一根,去皮、弦),全蠍(十個,頭角完整的,去毒),硼砂,雄黃,明礬(各一錢),膽丸(五分),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字(約0.3克)吹入喉嚨即可治癒。

方二:

治乳鵝(喉嚨有痰,發出像鵝叫的聲音)。取野芥菜搗爛取汁,用醋調和,用鵝毛蘸取汁液探入喉嚨,吐出涎水即可治癒。

5. 乳鵝喉癬方

用白礬一塊,挖空,入巴豆一粒,火沸過,去豆為末,吹入少許。

白話文:

取一塊白礬,挖空後放入一粒巴豆,經過火烤後,去掉巴豆並將白礬研磨成粉末,然後將少量粉末吹入需要治療的部位。

6. 通無達地散

治諸喉病,痄腮腫毒俱效。

連翹,防風,貝母,荊芥,玄參,枳殼,甘草,白芥子,赤芍,天花粉,桔梗,牛蒡子,黃芩,射干,加燈心,水煎服。

一方

白話文:

治諸喉病,痄腮腫毒俱效

這方藥可以治療各種喉嚨疾病,以及痄腮和腫毒,效果都很好。

藥方:

  • 連翹
  • 防風
  • 貝母
  • 荊芥
  • 玄參
  • 枳殼
  • 甘草
  • 白芥子
  • 赤芍
  • 天花粉
  • 桔梗
  • 牛蒡子
  • 黃芩
  • 射干
  • 燈心

用法: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

治纏喉風,用白礬細末五分,烏雞子一個,二味調勻,灌喉中立效,活人甚多。

白話文:

治療喉部風症,使用白礬粉末五分,加上一個雞蛋調匀,灌入喉中立刻見效,救活了很多人。

7. 絳雪散

治咽喉腫痛,不能咽物,及口舌生瘡。

龍腦(五分),硼砂(一錢),硃砂(三錢),馬牙硝(五分),寒水石(煅熟,二錢),研勻,每用一字摻於舌上,津咽之。

白話文:

治咽喉腫痛,不能咽物,及口舌生瘡:

配方:

  • 龍腦:五分
  • 硼砂:一錢
  • 朱砂:三錢
  • 馬牙硝:五分
  • 寒水石:煅熟後二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藥粉約一字的分量,放在舌頭上,用唾液送服下去。

功效:

治療咽喉腫痛、吞嚥困難,以及口腔潰瘍。

8. 三因蜜附子法

治感寒咽閉不能咽。

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臍,切作大片,蜜塗炙令黃,每用一片,口含咽津,候甘味盡,再換一片含之,以效為度。

白話文:

治療感冒喉嚨閉塞無法吞咽。

取一大片生附子,去掉皮和中心部分,切成大片,用蜂蜜塗抹後烤至變黃。每次使用一片,放入口中含著,慢慢吞下唾液,等到甜味消失後,再換一片繼續含著,直到見效為止。

9. 方脈口唇病合參(附呵欠)

口者,五臟六腑所貫通也,為脾之竅,臟腑之氣,皆由此出入。若門戶小,臟腑有偏勝之疾,則口有偏勝之症,故肝熱口酸,心熱口苦,或口舌生瘡,脾熱口乾,肺熱口辛,腎熱口咸,胃熱口淡或口臭。更有因謀慮不決,肝移熱於膽,而口苦者,(蓋肝主謀慮,膽主決斷。倘事或膽不決則害怒,膽汁上益而口苦。

)有脾胃氣弱,水乘土位,而口酸者;有膀胱移熱於小腸,而口糜潰爛者,然口舌生瘡,初起不可便用涼藥敷摻,恐寒凝不散,內潰奔走,久而難愈,必先用辛輕升散而後清涼,使鬱火達外,再視其所因而治之。更有中氣不足,脾胃虛衰,不能斂納下焦陰火,被逼上炎,以致虛陽口瘡。

白話文:

嘴巴是五臟六腑的通道,是脾的開口,臟腑之氣都由此進出。如果嘴巴這個門戶小了,臟腑有偏勝的疾病,就會在嘴巴上表現出偏勝的症狀。因此肝熱就會口酸,心熱就會口苦,或者口舌生瘡,脾熱就會口乾,肺熱就會口辛,腎熱就會口咸,胃熱就會口淡或口臭。另外,因為憂慮不決,肝火移到膽囊,也會導致口苦,因為肝主謀慮,膽主決斷,如果做事膽怯猶豫,就會心煩意亂,導致膽汁上逆而口苦。也有脾胃氣虛,水氣侵犯脾土,而導致口酸的;還有膀胱火氣移到小腸,而導致口糜潰爛的。不過口舌生瘡初期,不可馬上用涼藥敷抹,以免寒氣凝結不散,導致內部潰爛蔓延,久而難愈。必須先用辛溫輕升的藥物散寒,再用清涼藥物,讓鬱熱之氣外達,之後再根據病因進行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中氣不足,脾胃虛弱,無法收斂下焦的陰火,被逼上炎,導致虛陽上浮,而出現口瘡。

丹溪所謂:勞役過度,虛火上炎,遊行無制,舌破口瘡者,又當從理中湯加附子治之。若作實熱,誤投涼藥,則所害不止口瘡矣。口瘡者,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傳變所致,當分別治之。如發熱作渴飲冷,實熱也。輕則用補中益氣,重則用六君子湯。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中氣虛也,用人參理中湯。

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用附子理中湯,晡熱內熱,不時而熱,血虛也,用八物加丹皮、五味、麥冬。發熱作渴吐痰,小便頻數,腎水虛也,用八味丸。日晡發熱,或熱從小腹起,陰虛也。用四物參朮五味麥冬不應,則用加減八味丸。若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或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補加麥冬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抹湧泉穴。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如果一個人勞累過度,導致虛火上炎,又沒有節制地外出活動,結果舌頭破裂,出現口瘡,那麼就應該服用理中湯加附子來治療。如果誤把口瘡當成實熱,而服用寒涼的藥物,那麼所造成的傷害就不只是口瘡而已了。

口瘡的產生,是由於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以及各個經絡傳變所造成的,因此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治療。

例如,如果病人發熱口渴,想喝冷飲,那就是實熱。輕微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嚴重的則可以用六君子湯。如果病人食慾不振、思維遲鈍、大便不實,那就是中氣虛,應該服用人參理中湯。

如果病人手腳冰冷、肚子疼痛,那就是中氣虛寒,應該服用附子理中湯。如果病人下午發熱,晚上也持續發熱,那就是血虛,應該服用八物湯加丹皮、五味子、麥冬。如果病人發熱口渴、吐痰、小便頻繁,那就是腎水虛,應該服用八味丸。

如果病人下午發熱,或者熱氣從小腹升起,那就是陰虛。如果服用四物湯加參、術、五味子、麥冬沒有效果,就應該服用加減八味丸。如果病人發熱時有時無,白天出現晚上消失,晚上出現白天消失,熱氣不定,或者從腳部開始,那就是無根之火,也應該服用上述丸藥,以及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並且用附子末和唾液調和後,塗抹湧泉穴。

若概用寒涼,損傷生氣,為害匪淺!或問虛寒何以生口瘡,而反用附子理中耶?蓋因胃虛谷少,則所勝者,腎也。水氣之逆而承之,反為寒中,脾胃衰微之火,被迫炎上,作為口瘡。《經》曰: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寒雨暴至,陰厥乃格,陽反上行,民病口瘡是也,故用參朮甘草,補其土,姜附散其寒,火得所助,則接引退舍矣。

《折衷》云:脾臟應腎,通口氣,脾口為合,足陽明胃之經,其脈挾口環唇,故脾胃受邪,則唇為之病,風則動,寒則緊,燥則干,熱則裂,氣鬱則生瘡,血少則澀而無血色。然六腑之華,亦在唇。《經》云:脾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者,倉稟之本,營之居也。其華在唇,且肝脈、督脈、衝脈、任脈皆絡於唇,一有受邪,則唇為之病。

白話文:

如果一味使用寒涼藥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後果非常嚴重!有些人可能會問,虛寒體質的人為什麼會生口瘡,而要用溫熱的附子理中湯來治療呢?這是因為胃虛弱,食物少,就會導致腎氣虛弱。水氣逆流上行,就會導致寒邪入侵,脾胃的陽氣衰弱,被迫向上升發,就會形成口瘡。《經》中說:如果金氣不足,炎熱之氣就會流行,接着就會出現寒雨暴至,陰寒之氣入侵,陽氣反向上升,人們就會患上口瘡。所以要用人參、白朮、甘草補益脾土,用生薑、附子散寒,火氣得到滋助,就會恢復正常,口瘡自然消失。

《折衷》中說:脾臟與腎臟相應,共同調控口氣,脾經與口部相連,足陽明胃經的脈絡環繞嘴唇,因此脾胃受邪,就會導致嘴唇出現病症。風邪入侵則嘴唇會動,寒邪入侵則嘴唇會緊縮,燥邪入侵則嘴唇會乾燥,熱邪入侵則嘴唇會裂開,氣鬱則會生瘡,血虛則嘴唇會澀而無血色。而且六腑的華彩也表現在嘴唇上。《經》中說:脾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是五臟的根本,氣血的居所。它們的華彩表現在嘴唇上,而且肝經、督脈、衝脈、任脈都與嘴唇相連,一旦受邪,嘴唇就會出現病症。

凡唇白者,主唾涎嘔逆,諸失血症也。唇黃者,主脾受積熱也。唇紅紫者,主蟲齒積痛也。唇青者,主血虛,脾寒也。唇紅者,主煩躁,渴飲也。又有傷寒狐惑,上唇生瘡,蟲食其臟,下唇有瘡,蟲食其肝者。然唇者,肌肉之本也。人中平滿者,為唇反,唇反者,肉先死也。

《靈樞》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淡滲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故衝任之脈,不榮口唇而須不生,宦者,去其宗筋陰器,傷其衝脈,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須不生。

其有天宦者,天生陽氣不舉,不能御婦,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須不生,何也?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衝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由此觀之,唇口不獨脾胃也。

白話文:

嘴唇顏色能反映身體狀況。嘴唇蒼白的人容易出現唾液過多、嘔吐、失血等症狀;嘴唇發黃的人脾胃積熱;嘴唇紅紫的人可能牙齒有蟲或疼痛;嘴唇發青的人血虛脾寒;嘴唇紅潤的人容易煩躁口渴。另外,上嘴唇生瘡表示腸胃有問題,下嘴唇生瘡則表示肝臟有問題。嘴唇是肌肉的根本,人中飽滿的人嘴唇容易反,嘴唇反則意味著肉先腐爛。

根據《靈樞》記載,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胞中,是經絡的總匯,它們分佈到嘴唇和口腔。血氣旺盛的人皮膚光澤、肌肉飽滿,血氣過盛的人皮膚容易鬆弛,長出汗毛。女性由於經期失血,血氣容易不足,導致衝任二脈不能滋養嘴唇,因此容易出現鬍鬚不生。宦官由於去除了生殖器,損傷了衝任二脈,導致血氣不足,嘴唇無法得到滋養,所以鬍鬚也不生。

天生陽氣不足的男性,即使沒有被閹割,也無法行房,但鬍鬚也不生,這是因為先天不足,衝任二脈不強,無法滋養嘴唇和鬍鬚。由此可見,嘴唇和口腔的健康不僅與脾胃有關,還與衝任二脈和血氣息息相關。

呵欠者,脾胃中氣不足,精神勞倦所致也。《經》曰: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振寒善伸數欠。欠者,陽引而上陰引而下,乃精與神不相依,而陰與陽不相守也。

白話文:

打哈欠是因為脾胃中的氣不足,以及精神疲憊所致。《經》上說:當足陽明經的脈絡發生問題時,會有怕冷、喜歡伸懶腰和頻繁打哈欠的症狀。打哈欠是因為陽氣向上提拉,陰氣向下牽引,這是精神不能相互依存,陰陽不能相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