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3)

1. 白前

色白形似白微,又似牛豚,但脆白易折,不若白微之可彎而不折也。感秋之氣,得土之沖味,味甘辛氣微溫,一云微寒無毒,陽中之陰,降也。入手太陰肺家之要藥。甘能緩,辛能散,溫能下,故善能下氣,治氣逆咳嗽濕痰,停飲短氣,水濕體重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作水雞聲者神效。

白前,似牛膝,粗長堅脆易斷,主咳嗽上氣能降,胸脅逆氣堪驅,氣壅膈,倒睡不得者殊功,氣衝喉,呼吸欲縱者立效,並氣寒咽嗌,時作水雞聲鳴者,服之即瘳。

白話文:

【白前】

這種藥材顏色是白色的,形狀有點像白薇,也有些像牛膝或豬肉,但是它質地比較脆且容易折斷,不像白薇那樣可以彎曲卻不易折斷。它吸收了秋天的氣息,具有土地的中和味道,口感甘甜帶點辛辣,氣溫略帶溫暖,但也有人說它是微寒的,無毒。在五行屬性上,它是陽中之陰,具有下降的作用。

白前是治療肺部疾病的關鍵藥材,入肺經。因為它甘甜,所以有緩和的效果;因為它辛香,所以有散寒的功效;因為它溫熱,所以能幫助下行。因此,它特別適合用來治療因氣逆導致的咳嗽、多痰、積水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於那些身體腫脹、整日整夜只能靠牆而坐無法躺下休息,喉嚨發出如水雞般聲音的人來說,效果尤其顯著。

白前的外觀與牛膝相似,長而堅硬,容易斷裂,主要功效在於治療由上氣所引起的咳嗽,能有效驅除胸腔及側腹部的逆氣。對於那些因氣滯在胸口,仰臥時極度不適的人,或是喉嚨受氣衝擊,呼吸困難者,服用後立刻見效。同時,對於那些因氣寒導致咽喉部位發出類似水雞的鳴叫聲者,也能快速改善症狀。

2. 青蒿

稟天地芬烈之氣以生,味苦氣寒,芬芳無毒。苦能泄熱殺蟲,寒能退熱,除陰分伏熱,故治蓐勞虛熱,男婦勞瘦骨蒸。凡苦寒多傷胃氣,惟青蒿之芳氣入脾,與胃無犯,且能清利脾家濕熱耳。但中氣虛寒泄瀉者勿用。若熬膏神治蓐勞虛熱,以童便搗葉取汁煎膏。

青蒿,即草蒿,系神麯中所用者。入童便熬膏,退骨蒸勞熱,生搗爛絞汁,卻心痛熱黃息肉腫癰;燒灰淋濃湯,點泄痢鬼氣:研末調米飲吞,愈風疹疥瘙。止虛煩盜汗,開胃明目,辟邪殺蟲,善理血虛有熱,專除鬼疰傳屍。

身中鬼氣,引接外邪,遊走皮膚,洞穿臟腑,每發刺痛,變動不常者,為飛屍,附骨入肉,攻鑿血脈,見屍聞哭,便作者為遁屍,淫躍四末,不知痛之所在,每發恍惚,得風雪便作者為風屍。纏結臟腑,沖引心脅,每發絞切,遇寒冷便作者為沉屍。舉身沉重,精神錯雜,嘗覺昏廢,每節氣大發者為屍疰。

時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內庚日,採青蒿懸門庭,可辟邪,冬至元旦各服二錢亦良,則青蒿之治鬼疰,蓋亦有所本也。

按:凡苦寒之藥多傷胃氣,惟青蒿芬香入脾,獨宜於血虛有熱之人,以其不傷胃氣故也,但無補益之功,必佐氣血藥而用之方有濟也。

白話文:

[青蒿]

青蒿承載了天地之間濃烈精華之氣而生長,其味道苦澀,性質寒涼,散發出芬芳的氣息,而且無毒。苦味能幫助排除體內的熱氣和殺滅寄生蟲,寒涼的特性則能降低體溫,去除體內潛藏的熱氣,因此它對治療產後虛弱的發熱、男女因勞累而消瘦、以及骨蒸潮熱等症狀有很好的效果。通常,苦寒的藥物會傷害到胃部,然而青蒿的芬芳氣息卻能滋養脾臟,不會對胃造成負擔,並且能清除脾臟中的濕熱。然而,對於中氣虛弱、胃寒以及腹瀉的人,不宜使用青蒿。如果將青蒿熬煮成膏,對於產後虛弱的發熱有神奇的療效,可以使用童子尿攪拌青蒿葉,取出汁液來煎煮成膏。

青蒿,就是一般的草蒿,也是在製造神麴時會用到的原料。將青蒿與童子尿一同熬煮成膏,可以降低因勞累引起的骨蒸熱度。將青蒿生搗成泥,絞出汁液,可以緩解心痛、熱黃、息肉腫痛以及膿腫。將青蒿燒成灰,用濃湯淋過後,可以治療腹瀉和驅除邪氣。將青蒿研磨成粉,調和米湯吞服,可以治療風疹、疥癢。它還能止住虛弱導致的盜汗,開胃明目,驅邪殺蟲,特別適合治療血虛有熱的症狀,專門用來去除傳屍病。

當人體受到邪氣侵擾,引進外來邪氣,這些邪氣在皮膚下遊走,穿透臟腑,每次發作時會感到劇烈疼痛,且疼痛的位置和程度變化無常,這種情況被稱為飛屍。當邪氣附著在骨骼和肌肉上,破壞血液循環,一看到屍體或聽到哭泣聲就會發作,這被稱為遁屍。當邪氣在四肢活動,讓人無法確定疼痛的具體位置,每次發作時會感到恍惚,遇到風雪天氣就會發作,這被稱為風屍。當邪氣纏繞臟腑,影響心臟和肺部,每次發作時會感到劇烈疼痛,遇到寒冷天氣就會發作,這被稱為沉屍。當全身感到沉重,精神混亂,經常感到疲憊不堪,每到節氣更替時就會大發作,這被稱為屍疰。

李時珍說:根據《月令通纂》記載,在伏天內的庚日,採集青蒿掛在門口和庭院,可以驅邪,而在冬至和元旦各服用兩錢的青蒿也有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見青蒿治療傳屍病是有其理論依據的。

根據相關記載,大多數苦寒的藥物都會傷害到胃部,唯有青蒿的芬芳氣息能滋養脾臟,特別適合血虛有熱的人羣,因為它不會傷害到胃部。然而,青蒿本身並無補益的功效,必須搭配其他補氣補血的藥物一起使用,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

3. 白薇

稟天地之陰氣以生,故味苦鹹平,大寒,無毒。

白薇苦鹹而寒,入心腎,利陰氣,下水氣。中風身熱皮滿、溫瘧寒熱痠疼,狂惑鬼疰堪卻,傷中淋露可除。利氣益精,下水滲濕,風溫灼熱,多眠遺尿,熱淋血厥。

白話文:

[白薇]

白薇是得天與地之間的陰氣而生長,因此其味道是苦且鹹,性質平和,極為寒涼,並且沒有毒性。

在現代的語境下,白薇的特性為苦鹹且寒涼,能進入心臟與腎臟,促進陰氣的運行,並幫助排除體內的水氣。對於中風後身體發熱、皮膚浮腫、患有溫熱型瘧疾導致的寒熱交錯、肌肉痠痛等症狀有緩解效果,同時也能用來對抗精神狂躁、鬼神附身般的病態,以及治療因內傷導致的頻尿問題。此外,它還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精力,幫助排水去濕,改善風溫引起的高熱,過度嗜睡,夜間尿牀,熱性尿道感染,以及由熱引起的血崩等症狀。

4. 白蘚

稟天地清燥陰寒之氣,其味苦鹹寒無毒,入足太陰陽明,兼入手太陽,苦能泄熱,寒能除熱,咸能潤下,故治濕熱及下部諸症。

白蘚,又名白羊鮮。主筋攣死肌,化濕熱毒瘡,遍身黃疸濕痹,手足下能屈伸,癩毒風瘡,眉發脫落,女人陰腫,產後余疼,小兒驚癇淋瀝,咳逆時熱時狂,飲水多多,煎服尤宜。治鼠瘻有膿,熬白蘚皮膏,吐出即愈,理肺嗽不己,制白蘚皮湯,飲下即瘥。

白話文:

[白蘚]

白蘚,受到天地之間清冷乾燥與陰寒之氣的滋養,其味道苦鹹且性寒,無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腳部的脾經和胃經,同時也能影響手部的膀胱經。由於它的味道苦,能幫助身體排除熱氣;性質寒冷,能有效降低體內熱度;而其鹹味,則有助於身體水分的調節,因此對於濕熱相關的症狀以及下半身的各種問題有良好的療效。

白蘚,又稱為白羊鮮。主要針對肌肉緊繃、失去活力的情況,以及濕熱引發的毒瘡,全身性的黃疸和濕性關節炎,使手腳能夠靈活伸展。對抗痲瘋病的毒風瘡,眉毛頭髮脫落,女性的生殖器腫脹,產後的餘痛,小兒的驚風癲癇,頻繁的小便,咳嗽,體溫時高時低,精神狂躁,口渴想喝水的情況,煎煮服用效果更佳。若治療淋巴結核有膿的情況,可以熬製白蘚皮膏,將膿液排出即可康復;若長期肺部咳嗽不止,可製備白蘚皮湯,飲用後即能改善。

5. 狗脊

稟地中衝陽之氣,兼感乎天之陽氣,故味苦甘平微溫,無毒。苦能燥熱,甘能益血,溫能養氣,是補而能走之藥也。入足少陰腎經,腎主骨,故主骨節,一切諸症狀。如狗脊以形得名也,別名扶筋,以功得名也。

狗脊惡敗醬,使萆薢強筋壯骨,補腎除濕,治腰背強痛,機關緩忽,理腰膝軟弱,筋骨損傷,女人傷中欠調,老人失尿不節,周痹寒濕,並可醫痊,腎虛有熱,小便不利,口苦舌乾者忌之。

白話文:

[狗脊]這藥物汲取大地中的陽氣,同時感受天空的陽氣,因此其味道苦、甘,性質平和微溫,無毒性。苦味可以去熱燥濕,甘味可以滋養血液,溫性可以養護元氣,所以它是一種既能補養又具有活絡作用的藥物。它可以進入足少陰腎經,由於腎臟主管骨骼,因此對骨節的各種問題都有幫助。其名稱「狗脊」是由其形狀得來,又名為「扶筋」,則是由其功效得來。

但狗脊與敗醬相沖,若配合使用萆薢,可以強健筋骨,補腎除濕,治療腰背僵硬疼痛,以及關節活動不靈等問題,還能改善腰膝軟弱,筋骨受損,女性生理調節失衡,老年人尿失禁,全身痹痛,寒濕症狀,都可以得到療效。但若是腎虛且有熱象,小便不順,口苦舌乾的人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