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4)

回本書目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4)

1. 京三稜

稟火土之氣,故味苦甘辛平,無毒。入足厥陰及足大陰。從血藥則治血,從氣藥則治氣。苦能泄,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屬陰而有形,所以能治一切凝結停滯有形之堅積,真氣虛者勿服。

京三稜,消癥瘕滯痛,一切血塊,乃血中之氣藥也。專通肝經積血滯氣,宜醋浸炒用。

按:三稜,昔有患癖死者,遺言開腹取之得塊如石,文有五色,削成刀柄,後刈三稜,忽化為水,乃知治癖積塊如神。蓬朮破氣中之血,三稜破血中之氣,主治頗同,氣血稍別。東垣用此二味,皆用人參贊助,故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若專用克伐,胃氣愈虛不能運行,積反增大矣。

白話文:

【京三稜】

京三稜蘊含火與土的自然氣息,因此其味道呈現苦、甘、辛且性質平和,沒有毒性。它主要影響肝經與脾經。配合不同藥材使用時,如果與血藥相配,則能治療血癥;若與氣藥相合,則能調理氣機。它的苦味可以疏泄,辛味能夠散瘀,甘味則可調和,特別是對脾臟有益。

由於血液屬於陰性且具有實質形態,因此京三稜能夠處理所有因血液凝結或停滯所形成的堅硬積塊,但對於真正氣虛的人不宜服用。

京三稜能消除症瘕、滯痛以及各種血塊,被視為血中的氣藥。它專門疏通肝經中積累的血液與滯氣,適合用醋浸泡後炒製使用。

根據記載,過去有人因癖病而死,死前遺言要將腹部剖開取出病竈,結果發現一塊像石頭一樣的硬塊,表面有五彩紋路,將其削成刀柄。後來在割除京三稜時,這塊硬塊突然化為水,從此京三稜治癖病的神效便廣為人知。蓬朮能破除氣中的血液凝結,而京三稜則專門分解血液中的氣結,兩者的主治病證雖然相似,但在處理氣血問題上略有差別。東垣在使用這兩種藥材時,都會加入人參來輔助,因此既能取得療效,又避免了單一藥材過度使用的副作用。如果單純依賴強烈的攻伐方法,反而會使胃氣更虛弱,無法正常運行,導致積塊反而增大。

2. 蓬莪朮

感夏末秋初之氣,得火金之味,故其味苦辛,其氣溫而無毒,陽中陰降也。入足厥陰肝經氣分,能破氣中之血,故一切氣血凝結,作痛俱效。

蓬莪朮,止心痛,通月經,消瘀血,破積聚痃癖,乃氣中之血藥也。欲先入氣,火炮用之,欲先入血,則用醋炒。

按:蓬朮攻削峻猛,誠為磨積之藥,但虛人服之,積滯未退,本元日虧,兼以參朮乃無損耳惟元氣壯盛者,則有病病當之也。

白話文:

【蓬莪朮】

在夏季尾聲到秋季開始之際吸收了天地間的氣息,融合了火與金的特性,所以它的味道是苦中帶辛,性質溫和且無毒性,屬於陽中帶陰的下行作用。它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的氣分,能疏通氣中的血液,因此對於所有因氣血凝結所造成的疼痛都有療效。

蓬莪朮能夠緩解心痛,調節月經,消除瘀血,破除積聚在身體裡的病塊,是專門處理氣血問題的良藥。如果想要先處理氣的問題,可以使用火炮的方式;若想先解決血的問題,則可使用醋炒的方式。

進一步說明:蓬朮具有強烈的削減效果,確實是消除積滯的好藥,但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若服用此藥,可能在積滯尚未完全清除前,自身的元氣就已經逐漸耗損。只有搭配人參等補藥一同使用,纔不會造成傷害。然而,對於元氣充沛、身體壯健的人來說,只要有病,用蓬朮治療都是合適的。

3. 骨碎補

又名猴姜。得金氣兼得石氣而生,味苦辛氣溫。好生陰處,故得陰氣為多,入足少陰而主骨。凡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積,手足麻木,上熱下冷,腎虛齒痛,耳鳴痢風足軟,堅骨固齒,皆入腎主骨之驗也。凡採得銅刀刮去黃赤毛,細切蜜拌蒸曬用。

骨碎補,補骨節傷碎,療風血積痛,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專入腎經,故治腎泄骨痿耳響牙疼諸骨腎症。昔魏刺吏子,久泄垂危,諸藥不效,用此藥末入豬腎中,煨熟食之;即愈。蓋腎主二陰,而司禁固,久泄乃屬腎虛、不可專責脾胃也。

白話文:

這種草藥俗稱猴姜,它吸收了金屬與石頭的精華而長成,味道苦澀且帶辛辣,性質溫和。它喜歡在陰暗的地方生長,因此吸收了大量的陰氣,主要作用於足少陰腎經,對骨骼有特別的療效。如果骨骼中有毒素或因風濕引起的疼痛,或是五勞六積的病症,手腳麻木,上半身熱下半身冷,腎虛導致的牙痛,耳鳴,以及風濕引起的腳部無力,這些都表明它可以強健骨骼、鞏固牙齒,這些都是它對腎臟和骨骼具有治療效果的證據。採摘後,要用銅刀颳去其黃色或紅色的絨毛,切成細片,再用蜂蜜拌勻,蒸過曬乾後使用。

骨碎補這種藥材可以修復受損的骨骼,治療由風濕引起的血液淤積和疼痛,對於破血有很好的功效,同時也能有效止血。因為它主要進入腎經,所以能治療各種與腎臟相關的病症,如腎虛、骨骼無力、耳鳴、牙痛等。曾經有一個魏國刺史的兒子,長期瀉肚子,生命垂危,試過各種藥物都沒有改善,最後用骨碎補磨成粉,混入豬腎中煮熟食用,病情馬上得到了緩解。這是因為腎臟主管生殖器,並控制著身體的排泄功能,長期的腹瀉往往是由腎虛引起的,不能單純地歸咎於脾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