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11)

回本書目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11)

1. 淫羊藿

又名仙靈脾,又名棄杖草。本得金土之氣,而上感天之陽氣,故其味辛甘,其氣溫而無毒。入手厥陰,為補命門之要藥,亦入足少陰、厥陰。辛以潤腎,甘溫益陽氣,故主陰痿絕陽。

淫羊藿,強筋骨,補腰膝,治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然云丈夫久服,令人無子者,恐陽旺多欲,陰精耗散。

主治(痘疹合參),冶痘絕陽不起。

白話文:

這種藥材俗稱淫羊藿,又被人們叫做仙靈脾或棄杖草。它得天獨厚地吸收了金屬與土壤的精華,再加之受到自然界的陽氣滋養,因此其味道帶有辛甘,性質溫和且無毒性。它可以影響到人體的手厥陰經脈,是補充生命之門—腎臟的重要藥物,同時也能作用於足少陰和足厥陰兩條經脈。它的辛辣成分能滋潤腎臟,而甘溫的特性則能增強陽氣,所以它主要用於治療因腎虛導致的男性性功能障礙。

淫羊藿能強化筋骨,補充腰膝的活力,適用於治療男性性功能衰竭以及女性因生殖系統問題導致的不孕。然而,有人說如果男性長期服用會導致無法生育,可能是因為這種藥物能讓男性性慾旺盛,進而造成精液過度流失。

此外,淫羊藿還可用於治療由腎虛引起的皮膚病,如水痘等,特別是在治療因腎虛導致的水痘不起疹子的情況下。

2. 牽牛子

感南方熱火之化以生,故味辛熱有毒。其主下氣,逐水利大小便,腳滿水腫,追蟲取積,可見峻削力猛,而迅急者也。止能瀉肺,以去氣中之濕熱,故下焦血分中之病不可輕用,以使氣血俱損。況非神農藥也,乃《名醫續注》所出,後賢垂戒,諄諄多服,脫人元氣。

牽牛子,治水氣在肺,喘滿腫脹,下焦郁遏,腰背脹重及大腸風秘氣秘,利大小便,腳滿水腫,痃癖蠱毒濕熱。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血藥引之則入血。大瀉元氣,凡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輕用之。其味辛而熱,感南方火化所生,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專瀉下焦氣分之濕熱。

主治(痘疹合參),取黑者炒過,研頭未入丸藥。用凡黑陷痘疹,二便不通,煩躁甚者宜之。非此不可妄用。

白話文:

[牽牛子]

牽牛子是受到南方炎熱的氣候影響而生長,因此它的味道辛辣且性質熱,並含有毒性。它主要功能在於降低體內氣壓、促進排尿與排便,對於腳部水腫、驅除寄生蟲以及清除體內積滯有顯著效果,這顯示出它強大的消除力和迅速的作用。它只能瀉肺,去除肺部的溼熱,因此對於下體血液循環系統中的疾病不可輕易使用,以免導致氣血兩虛。再者,牽牛子並非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藥物,而是出自《名醫續注》,後世醫家一再告誡,過度服用會損耗人體的元氣。

牽牛子,專門治療肺部水分過多導致的呼吸困難、全身腫脹,下腹部的阻塞,腰部和背部沉重的感覺,以及大腸風祕、氣祕,有利於大小便暢通,緩解腳部水腫,對痃癖、蠱毒、溼熱等病症有效。如果用氣藥引導,則作用於氣;如果用血藥引導,則作用於血。牽牛子會大量消耗人體的元氣,如果沒有明顯的腹脹或大便祕結症狀,不要輕易使用。其味辛熱,是因爲在南方炎熱環境下生長,主要作用於肺、大腸和胃,專門排除下腹部氣分的溼熱。

主治(結合痘疹一起考慮),選取黑色的牽牛子炒過後,研磨成粉末加入藥丸中。適用於黑色痘疹併發,大小便不通暢,煩躁不安的情況。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切勿隨意使用。

3. 苦參

稟天地陰寒之氣而生,其味正苦,其氣寒而沉,純陰無毒,故為燥濕除熱殺蟲疥癩之要藥。

苦參,除熱祛濕,利水固齒,腸風下血,及熱痢刮痛難當,溫病狂言,致心燥結胸垂死。赤癩眉脫者,驅風有功;黃疸遺尿者,逐水立效。掃遍身癢疹,止卒暴心痛,除癰疽疥蟲,破癥瘕結氣,養肝氣明目止淚,益腎精解渴生津,利九竅通二便。然大苦寒,肅殺之藥,治濕熱疥癩則可,若以滋補,為害不鮮矣。不惟損胃,抑且寒精,肝腎虛寒者尤宜忌之。

主治(痘疹合參),去皮切細,酒浸蒸二次,陰乾。痘瘡搔癢,潰爛如癩,毒盛人壯者,以此作丸服之。咽喉痛甚者,生研細末用。

白話文:

[苦參]

苦參是汲取了天地間陰寒之氣生長而成,味道極其苦澀,性質寒涼且沉穩,屬純陰性並無毒性,因此是用於燥溼、清熱、殺蟲、治療疥癩等皮膚疾病的必備藥物。

苦參能清除體內熱氣,去除溼氣,有利尿和堅固牙齒的效果。對於腸風出血、熱痢導致的劇烈疼痛、溫病引起的胡言亂語,以及因心燥引發的結胸症狀,幾乎接近死亡邊緣的情況,苦參都有顯著療效。對於患紅癩、眉毛脫落的人,它能驅除風邪;對黃疸、遺尿的患者,能迅速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全身瘙癢、疹子、突然發作的心痛、癰疽、疥瘡、蟲害,乃至症瘕、結氣,苦參都能有效處理。同時,它還能養肝氣,明亮雙眼並止淚,補腎精,解渴,生津,使九竅暢通,二便通暢。然而,苦參性大寒,屬於肅殺類藥物,適合用於治療溼熱、疥癩等病症,但如果用於滋補,則可能帶來不少危害,不僅會損傷胃部,還可能導致精氣寒冷。對於肝腎虛寒的人來說,更應避免使用。

在治療痘疹時,將苦參去皮切細,用酒浸泡後蒸兩次,然後曬乾。如果痘瘡瘙癢,潰爛嚴重,像是患了癩瘡,且毒素旺盛,身體健壯的人,可以將其製成丸藥服用。對於喉嚨疼痛嚴重的人,可以將新鮮的苦參研磨成細粉使用。]

4. 防己

得土中陽氣,兼感平秋之燥氣以生,故味辛苦,性寒,無毒,為下部血分去濕熱實症之要藥。若飲食勞倦,陰虛內熱,胃虛腎虛,胎前產後,熱在上焦氣分,切勿用此陰小險見之藥,以為亂階。

防己,漢者主水氣,名載君行;木者理風邪,職僉使列。故治腰已下至足濕熱腫痛腳氣,及利大小二便。退膀胱積熱,消癰散腫,則非漢不能成功。若療肺氣喘嗽,膈間支滿,併除中風攣急,風寒濕瘧熱邪,此又全仗木者。總通十二經,散濕熱仙藥也。然苦辛大寒,猶人險而健者也。可以治有餘,不可以治不足。若虛症,必須佐以參苓二術為當耳。

主治(痘疹合參),痘疹陷伏,因於濕熱者,可酒洗浸,曬乾用。

白話文:

【防己】

防己這種草藥,吸收了土壤中的陽氣,同時感受了秋季的乾燥氣息而生長,因此其味道辛苦,性質偏寒,無毒性,是用來治療下半身血液循環中濕熱實症的重要藥材。然而,如果因為飲食過度或疲勞導致身體虛弱,或是有內熱、胃虛、腎虛等情況,以及孕婦產前產後,或是上半身氣分熱症的人,千萬不要使用這種藥效強烈且帶有風險的藥物,以免造成病情混亂。

防己,漢防己專門處理水濕問題,如同君王般擔任主要角色;木防己則負責排除風邪,如同職僉使列的官員一樣。因此,防己能治療腰部到腳部因濕熱導致的腫痛和腳氣病,並幫助排泄大小便。消除膀胱的積熱,消散腫塊,非漢防己無法達成。如果用來治療肺部氣喘咳嗽,胸膈間的脹滿,以及中風引起的痙攣緊張,風寒濕瘧等熱邪,這時就完全仰賴木防己了。總的來說,防己能夠通暢全身十二條經絡,是去除濕熱的仙藥。然而,其苦辛且極寒的特性,就像一個勇猛但帶有風險的人。可以治療身體過剩的情況,卻不適合治療不足的症狀。如果是虛弱的病症,應該輔以人參、茯苓、白朮等溫和的藥材纔是適當的。

主要治療(與痘疹一起參考),對於痘疹潛藏未發,由濕熱引發的,可以先用酒洗淨浸泡,再曬乾後使用。

5. 馬兜鈴

稟冬氣而生,故味苦辛氣寒無毒。入手太陰經。苦善下泄,辛則善散,寒能除熱。其性輕揚,厥狀類肺,故能入肺除熱,而使氣下降,則喘嗽之症自平。且肺與大腸為表裡,臟熱即清,腑熱亦解,所以痔瘻䘌瘡俱治矣。

馬兜鈴,燒煙燻痔瘻䘌瘡,煎飲劫痰結喘促,去肺熱,止咳清肺氣補虛。根名青木香,亦為散氣藥,故疝家必需,船蛇蠱毒更效。

主治(痘疹合參),功效同前,去殼膜只取內子炒用。因體性輕浮,故功在至高之臟。若肺虛挾寒者,不宜多用。

白話文:

[馬兜鈴]

馬兜鈴是因冬天的氣候而生成,因此有苦辛的味道,氣性偏寒但無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肺部。苦味有助於排泄,辛味有助於散寒,寒性可以去除熱氣。由於它的特性輕盈上揚,形狀又類似肺部,因此能深入肺部消除熱氣,讓氣息順暢下降,這樣就能緩解喘息咳嗽的症狀。再者,肺和大腸互為表裡,肺部的熱氣被清除,大腸的熱氣也跟著消解,所以痔瘡、瘻瘡等問題都能得到治療。

馬兜鈴燒成煙燻治痔瘻瘡,煎煮後飲用可控制痰結,喘息急促,消除肺熱,止咳,清肺,補充肺氣。其根部稱為青木香,也是能幫助氣血流通的藥材,特別適合疝氣患者使用,對於蛇咬、蟲毒也有很好的療效。

主要療效,功能和上述相同,使用時需去掉外殼和膜,只取內部的種子炒製使用。因為馬兜鈴本質輕飄,所以對人體最高的臟器——肺部有特殊功效。然而,如果肺部虛弱且夾雜寒氣的人,就不宜過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