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7)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7)
1. 縮砂仁
稟天地陽和之氣以生,味辛,氣溫,無毒。入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也入手太陰陽明厥陰可升可降,降多於升,陽也。辛能散能潤,溫能和暢通達,故治一切虛寒凝結氣滯。
縮砂仁,辛溫香竄,補肺益腎,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滯。除霍亂噁心,卻腹痛安胎,溫脾胃下氣消食;治冷瀉赤白,及休息痢,上氣奔豚,鬼疰邪疰,轉筋吐瀉,胃氣壅滯,丹田虛寒,能溫脾胃,困乏能醒。然未免香燥走竄,孕婦氣虛者,多服反致難產,不可不知。若肺熱咳嗽,氣虛腫滿,火熱腹痛,血熱胎動,皆宜禁用。
主治(痘疹合參),去殼炒研用。若治孕婦安胎者,宜帶殼炒研。凡痘腹中虛寒作痛,並脾胃氣結滯不散作悶,不思飲食,虛冷瀉痢嘔吐,消食健胃安胎,皆所必用,但氣味香燥,不利於灌膿之時,及咳嗽喉痛音啞之症,均宜切忌。倘不得已投於陰虛有火之人,宜鹽湯浸炒用之。
白話文:
[縮砂仁]
縮砂仁得天獨厚,生長於天地間陽氣和順的環境,味道辛辣,氣性溫和,無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足部的太陰、陽明、少陰、厥陰經脈,同時也能影響手部的太陰、陽明、厥陰經脈。其藥性可升可降,但降多於升,屬陽性。辛辣的特性使其具有散發與滋潤的效果,溫暖的氣性則有助於和暢、通達,因此能治療各種因虛寒導致的氣滯結塊。
縮砂仁,辛溫而香氣四溢,能補肺益腎,和胃醒脾,使氣血流通,調節中焦,幫助化解結滯。對抗霍亂引起的噁心,緩解腹痛,安撫胎兒,溫暖脾胃,下氣消食;可用於治療冷瀉、赤白痢疾,以及休息痢,上氣奔豚,鬼疰邪疰,轉筋吐瀉,胃氣壅滯,丹田虛寒,能溫暖脾胃,讓人從疲憊中甦醒。然而,過度使用會導致香燥走竄,孕婦若氣虛,多服可能導致難產,此點必須留意。若出現肺熱咳嗽,氣虛浮腫,火熱腹痛,血熱胎動等情況,應避免使用。
在治療痘疹方面,縮砂仁去殼炒研後使用。若是為了安胎的孕婦,宜帶殼炒研。對於因虛寒導致腹部疼痛,脾胃氣結滯不散,胃口不佳,虛冷瀉痢嘔吐,消化不良,以及安胎,都是必要的選擇。但由於其香燥的特性,在膿瘍形成期,以及咳嗽喉痛、聲音嘶啞的情況下,都應避免使用。若非得用於陰虛有火的人,宜先用鹽水浸泡再炒制後使用。
2. 藿香
稟清和芬烈之氣,味辛氣溫,無毒。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入手足太陰,亦入足陽明經,故治風水毒腫,惡氣內侵,霍亂腹痛,溫中快氣之要藥。
藿香揀去枝梗入劑,專調脾肺二經,理霍亂,止嘔吐,開胃口,進飲食,治口臭難聞,消風水延腫。以馨香之正氣。能闢諸邪;以性味之辛溫,通療諸嘔。但腎熱胃弱作嘔者,非其所宜。若受寒受穢腹痛者,實為要藥。
主治(痘疹合參),開胃溫中進食,止嘔吐去惡寒。
按:《楞嚴經》謂之兜婁婆香。稟清和芳烈之氣,為脾肺達氣要藥。若陰虛火旺,胃熱作嘔者,戒之。
白話文:
[藿香]
藿香承載著清新且強烈的氣息,其味道辛辣,性質溫和,無毒性。它的氣息濃厚而味道淡薄,具有上升的特性,屬陽性。它主要影響手足太陰脈以及足陽明脈,因此可用於治療由風水引起的毒腫,防止惡氣入侵體內,對於霍亂導致的腹痛以及溫暖中焦、調節氣機有重要作用。
使用藿香時應去除枝梗,專門用於調理脾臟和肺部,治理霍亂,抑制嘔吐,開胃增加食慾,改善飲食,治療口臭,消除風水引起的腫脹。由於其芬芳正氣,能夠驅除各種邪氣;其辛辣溫暖的特性,可以治療多種嘔吐症狀。然而,如果是由腎臟過熱或胃弱引起的嘔吐,則不適合使用藿香。若因受寒或感染病菌導致的腹痛,藿香則是必備良藥。
主要功效(可參考於痘疹治療):開胃,溫暖中焦,增進食慾,止嘔,驅散寒冷。
根據《楞嚴經》所述,藿香又稱為兜婁婆香。其清新強烈的氣息,使其成為調理脾肺的重要藥材。然而,對於陰虛火旺、胃熱引發嘔吐的情況,則需慎用。
3. 龍膽草
稟天地純陰之氣以生,故其味苦澀,大寒,無毒。足厥陰、足少陰、足陽明三經藥也。銅刀切去蘆,酒洗曬乾,或用甘草汁浸一宿,曬乾用。
龍膽草,止瀉痢,去腸中小蟲;卻驚癇,益肝膽二氣,胃中伏熱,及時行溫熱。能除下焦濕腫,並酒疸黃腫堪退;療客忤肝氣;治癰腫口瘡;敵驚癇,殺蠱毒。酒浸為柴胡輔佐,上行治眼目赤疼,胬肉必加,翳障通用。空腹餌之,令尿不禁。
主治(痘疹合參),專治痘疹,目赤腫痛,肝膽胃中實熱,宜酒洗曬乾用。虛人瀉泄並忌。
按:龍膽草大苦大寒,譬之嚴冬暗淡慘肅,萬卉凋殘,先哲謂苦寒伐標,宜暫不宜久。如盛世不廢刑罰,所以佐得義之無窮。苟非氣壯實熱者,率而輕投,其敗也必矣。
白話文:
【龍膽草】
龍膽草得天與地純粹的陰冷之氣而生長,因此它的味道苦澀,性質極寒,無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肝經、腎經和胃經這三個經絡。使用時需用銅刀切除其莖部,再用酒清洗後曬乾,或浸泡在甘草汁中一夜,再曬乾使用。
龍膽草能止瀉痢,清除腸道中的小蟲;可以緩解驚嚇引起的癲癇,增強肝膽兩臟的機能,對胃部潛藏的熱氣,以及季節性熱病有治療效果。它能消除下腹部的濕腫,並且對因酒精引發的黃疸腫脹也有療效;能調理肝氣失調的情況;治療膿腫和口腔潰瘍;抵抗驚嚇引起的癲癇,殺死寄生蟲。若以酒浸泡後,可作為柴胡的輔助,用於上半身,特別是眼部紅腫疼痛的治療,對於胬肉的治療必須加入,對於眼睛疾病皆可應用。但空腹食用會導致尿頻。
主要治療(以痘疹為例),專門用於治療痘疹,眼睛紅腫疼痛,肝膽和胃部的實熱,適合酒洗曬乾後使用。虛弱的人以及慢性腹瀉者應避免使用。
據記載:龍膽草性質極為苦寒,就像嚴冬的寒冷陰暗,萬物凋零。古賢認為苦寒的特性只能短暫使用,不宜長期服用。如同太平盛世雖不廢除刑法,但目的是為了輔助正義的無窮。如果不是體質健壯且有實熱的人,輕易使用,結果必定會失敗。
4. 茵陳蒿
感天地苦寒之味,兼得春之升氣以生者也。其味苦平,微寒,無毒。
茵陳蒿,專治黃疸。須分陰黃、陽黃。陽黃熱多,有濕有燥,濕則佐以桅子、大黃,燥則佐以梔子、橘皮;陰黃只屬寒多,須附子其劑。總行滯氣,解煩熱,化痰利濕之要藥。入陽明、太陰,去濕除熱,散結利水之神劑也。過用損傷元氣。
主治(痘疹合參),擇陳久者佳,主去濕除熱,散結利水,化痰行滯。凡夏月瘡疹熱甚,小便不利者宜用。如痘子搔癢,可為熏藥,亦以其能去濕熱也。
白話文:
茵陳蒿這味藥物,它吸收了天地間苦寒的味道,同時又融合了春天的生長之氣而孕育出來。它的味道苦中帶平,性質微寒,且沒有毒性。
茵陳蒿主要治療黃疸症狀。需區分是陰黃還是陽黃。如果是陽黃,通常是由於熱氣較重,可能伴有濕氣或乾燥。如果伴有濕氣,會配合使用桅子和大黃;若乾燥,則會配搭桅子和橘皮。而陰黃主要是由寒氣過重引起,此時則需要使用附子來調理。茵陳蒿總體上能幫助疏通氣滯,解除煩熱,化解痰濕,是重要的藥材。它進入人體的陽明和太陰經絡,能有效去除濕氣,消除熱氣,分散結塊,利尿消腫。但過量使用可能會損耗體內的元氣。
在治療痘疹時,選擇存放時間較長的茵陳蒿效果更佳,因為它可以去濕除熱,散結利水,化解痰濕,幫助疏通氣滯。在炎熱的夏季,如果出現皮膚疹子且熱度很高,小便不通暢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茵陳蒿。若痘子有搔癢的症狀,也可以用茵陳蒿做為薰藥,因為它有去濕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