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6)

回本書目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6)

1. 白豆蔻

感秋燥之令,得地之火金,味大辛,氣大溫,無毒。味薄氣厚,輕清而升,陽也,浮也。

白豆蔻,入手太陰肺。別有清高之氣,散胸中冷滯,益膈上元陽,溫脾土卻痛,退目云去障,止翻胃嘔,消食積膨。若火升作嘔,因熱腹痛,肺火痰嗽者忌服。

白話文:

[白豆蔻]

受到秋季乾燥氣候的影響,得自大地的火與金之屬性,味道非常辛辣,氣性大溫,無毒性。其味道淡薄但氣味濃厚,質地輕盈且易上升,具有陽性和浮動的特性。

白豆蔻主要作用在肺部。它有著清新高雅的氣息,能散去胸中的寒氣滯留,增強膈上的原始陽氣,溫暖脾臟以減緩疼痛,改善眼睛視力,消除視網膜障礙,防止反胃嘔吐,並幫助消化食物積累所造成的脹滿。

然而,若是因為火氣上升導致嘔吐,或是由於熱氣導致腹部疼痛,以及肺部火氣引起痰多咳嗽的情況下,則不建議服用白豆蔻。

2. 草豆蔻

得地二之火氣而有金,復兼感乎夏未秋初之令以生,故大辛熱無毒,陽也,浮也。

草豆蔻,行經惟脾胃。去膈下寒,止霍亂吐逆;驅臍上痛,逐客忤邪傷;酒毒尤消,口臭即解;破滯散郁,消食化痰,祛寒燥濕。久服過服,耗陰傷肺。有血症而陰不足者切戒。

白話文:

[草豆蔻]

草豆蔻受到大地和火的氣息影響,並在夏季末到秋季初的時節中孕育生長,因此它性質大辛且熱,但無毒性,屬於陽性,容易浮動。

草豆蔻主要作用於脾胃兩臟。它可以去除胸膈下方的寒氣,有效制止霍亂導致的嘔吐與反胃;能緩解肚臍上方的疼痛,排除由外邪侵害身體所引發的病痛;對於酒精中毒有特別好的效果,能快速消除口臭;同時具有破除滯塞、散開鬱結,幫助消化食物、化解痰濕,以及祛除寒氣和乾燥濕氣的功效。然而,長期或過量服用會消耗體內陰液,損害肺臟。對於有出血症狀或是陰虛不足的人,必須嚴格禁止服用。

3. 香附子

一名莎草根。稟天地濕燥之氣,兼得乎土金之味,故味苦甘、苦辛微溫,無毒。入足厥陰氣分,亦入手太陰經。氣厚於味,陽中之陰,降也。血中之氣藥,能行十二經八脈氣分。入涼血藥,宜童便浸透,炒黑;入行血氣藥,宜酒浸透炒;調斂氣血藥,宜醋浸炒黑;入消食去滯藥,不制炒黃,搗碎。

香附子,快氣開鬱,逐瘀調經,霍亂吐逆,疏肝運脾。宿食可消,泄瀉能固便。制,調血熱經瘀;炒黑禁崩漏下血,婦人血氣方中所常用者也。開鬱散滯則有功,精血枯閉所當忌。若月事先期,血虛內熱者禁用。

時珍曰: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童便浸炒則入血分而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薑汁炒則化痰飲。

得參朮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得木香則疏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川芎蒼朮則總解諸郁;得梔子、黃連則能降火熱,得茯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得三稜、蓬朮則消磨積塊,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解散邪氣,得艾葉則暖子宮。乃氣病之總司;而俗有耗氣之說,宜於女人而不宜於男子者非也。

主治(痘疹合參),開鬱行滯氣消食,助胃調經,兼能逐去凝血。炒黑又能止血,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凡血氣藥中所必用,婦人之要藥也。但性燥而香,味辛而苦,獨用久用,甚能動火耗血,不可不知。

按:香附子女科仗為主藥者,以婦人多郁多滯耳。然味辛性燥,多服久服,必損氣血。若調經藥中用之,必童便浸炒稍差,更兼歸地,方無慮也。

白話文:

【香附子】

又名莎草根。它集天地濕燥之氣,兼具土金之味,因此味道苦甘、苦辛且微溫,無毒。主要進入足厥陰氣分,同時也會影響手太陰經。其氣比味厚,屬陽中之陰,有下降的作用。它是血中之氣藥,能夠行走於十二經八脈的氣分。如果要與涼血藥一起使用,應先用童便浸泡再炒黑;若要與行血氣藥一起使用,應先用酒浸泡再炒;若要調和斂氣血藥,應先用醋浸泡再炒黑;若要與消食去滯藥一起使用,則不用特殊處理,只需炒黃,搗碎即可。

香附子,能快速使氣流通,開鬱,驅逐瘀血,調節經期,對霍亂、嘔吐、反胃等症狀有療效,可以疏肝健脾。它能幫助消化宿食,也能鞏固便溏。經製造後,能調節血熱和經瘀;炒黑後能防止崩漏和下血,是婦科常見的藥物。它在開鬱散滯方面有功,但在精血枯竭和閉經的情況下應當避免使用。如果月經提前,血虛內熱的人應該禁止使用。

李時珍說:生的香附子可以向上行至胸膈,向外達到皮膚;煮熟的香附子可以下行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的香附子可以止血;用童便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進入血分並補虛;用鹽水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進入血分並滋潤乾燥;用青鹽炒的香附子可以補腎氣;用酒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行經絡;用醋浸泡再炒的香附子可以消除積聚;用薑汁炒的香附子可以化痰飲。

香附子和人參、白朮一起使用可以補氣;和當歸、地黃一起使用可以補血;和木香一起使用可以疏滯和中;和檀香一起使用可以理氣醒脾;和沉香一起使用可以升降諸氣;和川芎、蒼朮一起使用可以總解諸鬱;和梔子、黃連一起使用可以降火熱;和茯神一起使用可以使心腎交濟;和茴香、破故紙一起使用可以引氣歸元;和三稜、蓬朮一起使用可以消磨積塊;和厚朴、半夏一起使用可以決壅消脹;和紫蘇、蔥白一起使用可以解散邪氣;和艾葉一起使用可以使子宮溫暖。它是治療氣病的總司,民間有消耗氣力的說法,但這種說法只適用於女性,不適用於男性,這是不正確的。

香附子的主要功能(可參照痘疹),開鬱行滯氣消食,助胃調經,能驅除凝血。炒黑後還能止血,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在血氣藥中必定會用到,是婦女的重要藥物。但是它的性質燥烈且香,味道辛且苦,單獨或長期使用,很容易動火耗血,這一點必須要注意。

根據記載:香附子之所以成為婦科的主要藥物,主要是因為婦女多鬱多滯。然而,它的味道辛辣且性質燥烈,過量或長期服用,必然會損傷氣血。如果在調經藥中使用,必須先用童便浸泡再炒,這樣效果會好一些,再搭配當歸、地黃,就不必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