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5)

1. 內景圖說

凡胃中腐熟水穀,其精氣自胃口之上口曰賁門,傳於肺,肺播於諸脈,其滓穢自胃之下口曰幽門,傳於小腸,至於小腸下口曰闌門,泌別其汁,精者滲出小腸,而滲入膀胱,滓穢之物,轉入大腸,膀胱赤白瑩淨,上無所入之竅,只有下口,其出其入,全假三焦之氣化施行,氣不能化,則閉格不通而為病。如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而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矣。

此咽之一竅,資生氣血,轉化糟粕,而出入者如此。三焦者,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有名無形,主持諸氣,以象三才,故呼吸升降,水穀腐熟,皆待此通達,與命門相為表裡。上焦出於胃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傳胃中谷味之精氣於肺,肺播於諸脈,即膻中、氣海所留宗氣是也。

中焦在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為血液,以奉生身,莫貴於此,即腎中動氣,非有非無,如浪花泡影是也。下焦如瀆,其氣起於胃下脘,別迴腸,注於膀胱,主出而不納,即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者,下焦化之也。腎有二精所舍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脊外,有黃脂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帶二條,上條繫於心包,下條過屏腎穴,後趨脊骨。

兩腎俱屬水,但一邊屬陰,一邊屬陽,越人謂左為腎,右為命門,非也,命門即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當一身之中。《易》所謂:一陽陷於二陰之中。《內經》曰:七節之旁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門,是為真君主,乃一身之太極,無形可見,兩腎之中,是其安宅也。其右旁有一小竅,即三焦之竅穴也。

三焦者,是其臣使之官,稟命而行,周流於五臟六腑之間而不息,名曰相火。相火者,言如天君無為而治,宰相代天行化。此先天無形之火,與後天有形之心火不同。其左旁有一小竅,乃真陰真水氣也,亦無形,上行夾脊,至腦中,為髓海,泌其律液,注之於脈,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隨相火而潛行於周身,與兩腎所主,後天有形之不不同,但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為黃庭,故曰五臟之真,惟腎為根。

人之初生受胎,始於任之兆,惟命門之一點先具,而後有腎,則與命門合,二數備,是以腎有兩歧,而命門居其於中也。由是肝、心、脾、肺,相繼相生,五臟成而百骸備矣。可見,命門真火者,立命之本,為十二經之主。

腎無此則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無此,則不能蒸腐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譬之元宵之鰲山走馬燈。

白話文:

胃將水穀消化腐熟後,其精華之氣會從胃的上口,也就是賁門,傳輸到肺部。肺再將這些精華散佈到全身的脈絡。而食物的殘渣穢物,則會從胃的下口,也就是幽門,傳到小腸。當這些殘渣到達小腸的下口,也就是闌門時,會被進一步分離。精華的部分會滲出小腸,進入膀胱。而殘渣穢物則會轉入大腸。

膀胱是清澈乾淨的,它上方沒有任何入口,只有下方的出口。膀胱的排出和吸收,完全仰賴三焦的氣化作用。如果氣化功能失常,膀胱就會阻塞不通而產生疾病。例如,如果吸入的氣無法被氣化,水就會滯留在大腸,造成腹瀉;如果排出的氣無法被氣化,就會阻塞下方出口,導致小便不暢甚至腫脹。

人的咽喉這個孔竅,是產生氣血、轉化食物殘渣的通道,其出入方式就是這樣。三焦,可以比喻為:上焦像霧一樣瀰漫,中焦像水泡一樣鼓動,下焦像水溝一樣疏通。它有名無形,主管全身的氣,代表著天、地、人三才。所以呼吸、升降,以及水穀的消化腐熟,都仰賴它的暢通。三焦與命門互為表裡。上焦從胃口向上,包括咽喉以上,穿過膈膜,分佈於胸腔,延伸到腋下,循著手太陰經的路線運行。它將胃中食物精華之氣傳輸到肺,再由肺散佈到全身脈絡,也就是膻中穴、氣海穴所留存的宗氣。

中焦位於中脘穴,它既不高也不低,主要負責腐熟水穀,分離精華與殘渣,蒸發津液,並將其轉化為精微物質,再向上注入肺脈,最終轉化為血液,供給身體所需,其重要性無可比擬。它也類似於腎中的動氣,似有似無,就像浪花和泡沫一樣。下焦像水溝一樣,它的氣從胃的下脘開始,經由迴腸,注入膀胱。它主要負責排出,而不接受納入。就像是管理排泄的官員。下焦的氣化功能正常,才能將廢物排出。腎是精氣儲藏之處,位於脊椎十四椎骨下方,左右兩側各距離脊椎一寸五分,形狀像豇豆,並排彎曲附在脊椎外側,被黃色脂肪包覆,內部白色外部黑色,各有兩條帶狀組織,上方連接著心包,下方則通過屏腎穴,再向脊椎骨方向延伸。

兩腎都屬水,但一邊屬陰,一邊屬陽。有些醫家認為左邊是腎,右邊是命門,這是錯誤的。命門其實位於兩腎之間,距離兩腎各一寸五分的地方,正當身體的中央。正如《易經》所說:“一陽陷入二陰之中。”《黃帝內經》也說:“七節之旁有小心”,指的就是這裡。命門被稱為真君主,是身體的太極中心,無形可見,位於兩腎之間,是它的居所。在命門右邊有一個小孔,是三焦的孔竅。

三焦是執行命令的官員,接受命令而行,在五臟六腑之間不斷運行,稱為相火。相火就像天子無為而治,宰相代天行化。這是先天無形的火,與後天有形的心火不同。命門的左邊也有一個小孔,是真陰真水的氣。這也是無形的,它會向上沿著脊椎延伸到腦部,成為髓海,分泌津液,注入脈絡,滋養四肢,並注入五臟六腑,以應對身體的運作需求。它隨著相火在全身潛行。它與兩腎所主的後天有形之物不同。命門無形之火位於兩腎有形之中,是身體的中心樞紐,所以說五臟的根本在於腎。

人剛開始懷孕時,最早出現的是任脈的徵兆,而命門這一點最先形成,之後才出現腎,腎與命門合而為一。兩數具備,所以腎有兩個分支,而命門位於它們的中心。因此,肝、心、脾、肺才會相繼產生,五臟俱全,百骸完備。可見,命門的真火是生命建立的根本,是十二經脈的主宰。

如果腎沒有命門真火,就無法發揮強健的功能,技巧也無法施展;如果膀胱沒有命門真火,三焦的氣就無法氣化,水道就無法暢通;如果脾胃沒有命門真火,就無法蒸發腐熟水穀,五味就無法產生;如果肝膽沒有命門真火,將軍就無法決斷,謀慮就無法產生;如果大小腸沒有命門真火,變化就無法進行,大小便就會閉塞;如果心沒有命門真火,神明就會昏聵,就無法應對萬事。這就像元宵節的走馬燈一樣,命門真火是驅動一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