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40)

回本書目錄

雜證要法 (40)

1. 祟病

〔祟病提綱〕,肌消食減變無常,戰慄形容赤復黃,白沫流時無定脈,妙方宜用卻邪湯。

卻邪湯

犀羚二角著靈方,虎骨參耆鹿角霜,牡蠣更兼龍齒用,調和肉汁再烹羊。

白話文:

【疾病名稱】:鬼神病(祟病)

【疾病特徵】:患者肌肉逐漸消瘦,食慾減退,且身體狀況變化無常。時而顫抖,皮膚顏色由紅轉黃,口中流出白沫,脈搏不穩定。

【治療方法】:使用「卻邪湯」來治療。

【卻邪湯配方】:

  1. 使用犀牛角和羚羊角,這兩種角在古方中被認為有靈效。
  2. 加入虎骨、人參、黃耆和鹿角霜,這些成分可以增強體質。
  3. 配合牡蠣和龍齒,增加藥效。
  4. 最後,調和肉汁,再加入烹煮好的羊肉,混合熬煮即成卻邪湯。

請注意,上述方子中的某些成分如犀牛角、虎骨等,在現代可能由於保育或法律問題無法取得,需以替代品代替。

2. 七竅病類

3. 目病

〔目病提綱〕,目病清陽不得升,濁陰上逆熱熏蒸,初時紅腫生雲翳,日久旋驚各病增。

柴胡芍藥丹皮湯

(證附),左目有時痛不禁,欲清相火用柴芩,丹皮芍藥能除熱,甘草和中且益陰。

百合五味湯

(證附),右目旋驚赤痛時,治須百合共丹皮,芍甘五味還兼夏,熱甚再加膏母宜。

百合五味姜附湯

(證附),土濕水寒上熱時,目中赤痛治休遲,法宜夏芍兼姜附,百合苓甘五味施。

茯澤石膏湯

(證附),目珠黃赤勢彌危,濕熱熏蒸要速醫,澤瀉茯苓兼半夏,石膏甘草合山梔。

桂枝丹皮首烏湯

(證附),目無赤痛不明時,只見昏花是血虧,夏桂姜苓龍眼肉,首烏甘草共丹皮。

桂枝柴胡湯

(證附),柴草菖蒲並桂枝,生薑和入牡丹皮,瞳仁縮小終能治,擬定良方果出奇。

烏梅山萸湯

(證附),五味酸梅共首烏,芍甘龍牡合山萸,瞳仁散大偏能治,妙法流傳總不誣。

薑桂參苓首烏湯

(證附),目珠塌陷有奇方,苓桂人參草合姜,再用首烏專養血,元神補足眼生光。

芍藥棗仁柴胡湯

(證附),目珠突出總能醫,芍藥首烏斂最宜,柴草棗仁當併入,更須破瘀用丹皮。

白話文:

【眼睛疾病】

【目病概要】眼睛疾病大多因身體清陽之氣無法上升,而渾濁的陰氣卻逆向上升,產生熱氣燻蒸眼睛所致。初期可能出現眼睛紅腫,視力模糊,若拖延時間過長,各類眼疾會陸續增加。

柴胡芍藥丹皮湯 左眼偶爾疼痛難忍,需清肝火,可用柴胡與黃芩,牡丹皮和芍藥能幫助降熱,甘草則可調和中焦且滋陰。

百合五味湯 右眼常感眩暈、紅腫疼痛,治療需用百合和牡丹皮,芍藥、甘草、五味子以及夏枯草一同使用,若熱氣嚴重,可再加入麥門冬和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湯 當脾濕腎寒導致上部熱氣,眼睛紅腫疼痛,應及早治療,療法需用夏枯草、芍藥、乾薑、附子,再配合百合、茯苓、甘草和五味子。

茯澤石膏湯 眼球呈現黃赤色,情勢危急,因濕熱燻蒸需迅速就醫,需用澤瀉、茯苓、半夏,再搭配石膏、甘草和山梔。

桂枝丹皮首烏湯 眼睛無紅腫疼痛,但視力模糊,這是血虧所致,需用夏枯草、肉桂、乾薑、茯苓、龍眼肉,再配合同烏、甘草和牡丹皮。

桂枝柴胡湯 柴胡、甘草、菖蒲和肉桂,加入生薑和牡丹皮,能治療瞳孔縮小,這個配方極為有效。

烏梅山萸湯 五味子、酸梅、同烏,芍藥、甘草、龍骨、牡蠣和山茱萸,能治療瞳孔擴大,此療法傳承下來,絕無虛假。

薑桂參苓首烏湯 對於眼球凹陷,有個奇特的療法,需用人參、肉桂、茯苓、甘草和薑,再使用同烏來滋養血液,補足元氣,眼睛即可恢復光明。

芍藥棗仁柴胡湯 對於眼球突出的問題,芍藥和同烏最適合收斂,柴胡、甘草和酸棗仁也應一併使用,此外,還需用牡丹皮來破瘀。

4. 耳病

〔耳病提綱〕,火邪上逆病旋成,耳或重聽熱腫生,疼痛癰膿當速治,法宜降濁更升清。

柴胡芍藥茯苓湯

(證附),桔甘芍藥茯苓全,半夏柴胡喜共煎,耳內腫疼經服後,上升邪熱總能痊。(熱甚加黃芩膿成加丹皮桃仁)

苓澤芍藥湯

(證附),澤芍柴胡共茯苓,杏仁半夏妙通靈,耳中有病流黃水,此藥煎成服莫停。

參茯五味芍藥湯

(證附),橘皮芍藥草兼苓,五味人參佐更靈,半夏並施能降濁,此方專治耳重聽。

白話文:

【耳病】

在耳病的總綱裡,提到若是火氣上升導致的疾病會迅速形成,可能造成聽力下降,耳朵熱痛甚至腫脹。若出現劇烈疼痛和膿瘍,應立即治療,治療原則是降低體內濁氣,同時提升清氣。

柴胡芍藥茯苓湯

這是一種綜合了桔梗、甘草、芍藥和茯苓的藥方,再加入半夏和柴胡一起煎煮,對於耳朵腫痛的情況,在服用後有很好的療效,能有效消除上升的邪熱。(若熱度過高可添加黃芩,若已化膿則可添加丹皮和桃仁)

苓澤芍藥湯

此方包含了澤瀉、芍藥、柴胡和茯苓,再加上杏仁和半夏,對於耳朵疾病引發的黃色分泌物流出,此藥煎製後需持續服用,效果顯著。

參茯五味芍藥湯

此方結合了陳皮、芍藥、甘草、茯苓和五味子,加上人參,再與半夏一同使用,能有效降低體內濁氣,此方專門用於治療聽力下降的問題。

5. 鼻病

〔鼻病提綱〕,鼻因肺逆氣難清,外感風寒病乃生,嚏噴涕流瘡並作,膿成臭敗令人驚。

桔梗元參湯

(證附),甘草橘苓半夏姜,元參桔梗杏仁良,肺升鼻塞因多涕,治郁還當用此方。

五味石膏湯

(證附),五味姜苓合石膏,杏仁半夏共煎熬,元參桔梗須同入,鼻涕流黃治法高。

黃芩貝母湯

(證附),桔貝柴胡共芍芩,杏仁五味合元參,瘡生鼻孔偏成熱,用此專能助肺陰。

苓澤姜蘇湯

(證附),病成鼻塞是風傷,言語不清有妙方,須用蘇陳兼澤杏,茯苓甘草合生姜。

白話文:

【鼻病】

在中醫理論中,鼻部疾病多由肺部氣血不順引起,當外來的風寒侵襲,鼻病便隨之而生。打噴嚏、流鼻涕,甚至鼻腔發炎化膿,那種惡臭讓人驚慌。

桔梗元參湯

此方主要成分為甘草、橘皮、茯苓、半夏、生薑、元參、桔梗和杏仁。若肺氣上逆導致鼻塞、流涕不止,此方可以調理氣機,治療鼻塞問題。

五味石膏湯

此方結合五味子、生薑、茯苓、石膏、杏仁、半夏、元參和桔梗,煎煮服用。對於黃色鼻涕流不停的症狀,此方有高明的治療效果。

黃芩貝母湯

此方由桔梗、貝母、柴胡、白芍、黃芩、杏仁、五味子和元參組成。如果鼻孔內長瘡且呈熱性,此方可以滋養肺陰,幫助癒合。

苓澤姜蘇湯

此方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鼻塞,導致說話不清楚的情況。其成分包括蘇葉、陳皮、澤瀉、杏仁、茯苓、甘草和生薑,可有效改善此類鼻病。

6. 口病

〔口病提綱〕,燥熱填胸口病成,根源獨屬足陽明,濁陰不降殊為逆,唇吻腫疼臭惡生。

甘草黃芩湯

(證附),石膏甘草共黃芩,半夏茯苓性主沉,濕熱熏蒸原可治,口中穢惡莫能侵。

貝母元參湯

黃芩甘草共元參,貝母同施更益陰,專治口瘡兼熱腫,胃中濁氣暗銷沉。

桂枝姜苓湯

(證附),脾濕翻驚膽火生,下寒上熱口瘡成,茯苓芍桂元參用,再入姜甘法益精。

白話文:

【口部疾病】

【口病概述】:口部疾病多由燥熱積聚於胸所致,其根本原因特指足陽明經絡。當濁陰之氣無法下降,反常上逆,就會導致嘴脣腫痛,口中有異味產生。

【甘草黃芩湯】:此方由石膏、甘草和黃芩組成,半夏和茯苓的性質主沉,可以治療由濕熱燻蒸引起的口腔問題,使口中的惡臭無從入侵。

【貝母元參湯】:由黃芩、甘草、元參和貝母共同配伍,能滋養陰液,專門治療口腔潰瘍並伴隨熱腫的情況,有助於消解胃中的濁氣。

【桂枝姜苓湯】:脾臟濕氣過重會驚動膽火,導致上下寒熱交錯,形成口腔潰瘍。此方以茯苓、芍葯、桂枝、元參為主,再加入薑和甘草,能有效治療此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