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雜病證方歌括 (11)
雜病證方歌括 (11)
1. 口糜齦爛出血
〔口糜齦爛出血提綱〕,心兼肺胃火頻生,熱盛傷津病象呈,齦爛口糜仍出血,釀成此證總非輕。
甘露飲
二地二冬味並嘉,枳甘石斛合枇杷,滋陰降火功偏大,仙露名方世共誇。
白話文:
心、肺、胃火氣旺盛,熱氣過盛傷了津液,導致牙齦潰爛、口腔糜爛,並且出血不止,這可不是輕微的病症。甘露飲方劑採用生地、麥冬、枳實、甘草、石斛、枇杷葉,滋陰降火的效果顯著,是治療此症的著名方劑。
2. 食亦
〔食亦提綱〕,大腸邪熱入陽明,飯縱多餐瘦態呈,胃火或將移膽腑,統名食亦辨宜清。
甘露飲(方見前)
白話文:
【食亦提綱】,大腸邪熱進入陽明經,即使多吃也形體消瘦,胃火可能轉移至膽腑,總稱「食亦」辨別時應注重清熱。
【甘露飲】(請參見先前的配方) 】
3. 三消
〔三消提綱〕,上熱傷津口渴饒,腹常飢餓屬中焦,再兼飲少溲多病,此證分明是下消。
八味丸
(證附),燥熱曾傷肝肺經,腎脾二臟濕寒停,治宜澤地兼丹藥,附子山萸並桂苓。
六味地黃加味湯
(證附),山萸山藥共丹皮,澤瀉茯苓肉桂施,再用地黃兼五味,下寒上熱病全醫。
五苓證
(方見傷寒),渴思飲水覺心煩,小便不通是病源。散用五苓原有效,溫經去濕妙難言。
白話文:
三消症的症狀包括上熱傷津口渴、腹常飢餓、飲少溲多,其中飲少溲多就屬於下消。
若燥熱傷及肝肺,腎脾濕寒停滯,則需用滋陰補腎、溫陽化濕的藥物,如八味丸。
若肝腎陰虛,脾胃虛弱,則需用滋陰補腎、健脾利濕的藥物,如六味地黃加味湯。
若口渴思飲、心煩、小便不利,則需用利水滲濕的藥物,如五苓散。
豬苓證
(方見傷寒),上渴下淋濕在中,更兼木鬱燥生風,豬苓湯用原能治,去熱除邪水道通。
桂附苓烏湯
(證附),桂附龍烏澤瀉良,茯苓牡蠣合乾薑,水寒土濕全能治,小便頻消用此方。
理中丸湯
(證附,方見霍亂),胃無津液責歸脾,水道不調肺病時,惟有理中丸可用,加蔞倍術作湯宜。
白話文:
豬苓證
出現這種症狀時,病人上焦口渴,下焦小便頻數,身體濕潤沉重,同時還有肝氣鬱結,乾燥生風的現象。豬苓湯正是針對這種症狀而設計,能清熱除邪,暢通水道。
桂附苓烏湯
此方適合治療桂枝與附子合用,龍骨、烏梅、澤瀉等藥物也都有效的病症。茯苓、牡蠣、乾薑三味藥物配合,能夠同時治療水寒和土濕,對於小便頻數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理中丸湯
出現這種症狀時,病人胃中津液不足,脾胃功能失調,水道不暢,同時還有肺病。理中丸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設計的,可以加入生薑,倍加白朮,以湯劑服用。
4. 虛勞
〔虛勞提綱〕,氣血精神被損傷,四肢無力日頹唐,虛勞成病何由治,補助中宮是妙方。
小建中證
(方見傷寒),裡急腹疼悸衄生,四肢痠痛夢遺精,咽乾口燥兼煩熱,湯用建中效乃呈。
黃耆建中湯
(證附),桂薑棗芍並飴糖,甘草黃耆輔佐良,裡急更兼諸不足,身虛服此得安康。
桂枝龍骨牡蠣證
(方見傷寒),腹中弦急不能安,目眩陰頭更覺寒,亡血失精清穀下,虛芤遲脈要參觀。
白話文:
虛勞提綱
氣血精神受到損傷,四肢無力,精神萎靡,日漸衰弱。虛勞成病,該如何治療呢? 補助中宮才是妙方。
小建中證
(方見傷寒)腹痛伴有裡急後重,心悸,鼻衄,四肢痠痛,夢遺精,口乾咽燥,伴有煩熱,服用建中湯效果顯著。
黃耆建中湯
(證附)桂枝、生薑、大棗、芍藥,再加飴糖,甘草、黃耆輔佐,治療腹痛伴有裡急後重,以及其他不足之症,身體虛弱服用此方可得安康。
桂枝龍骨牡蠣證
(方見傷寒)腹部緊繃不適,頭昏目眩,頭部感覺寒冷,失血、遺精、大便稀薄,脈象虛弱遲緩,需觀察脈象。
桂枝龍骨牡蠣證
(方見傷寒),脈形芤動緊微呈,女子夢交男失精,病屬虛勞何法治,安神補氣患能平。
八味腎氣證
(方見腳氣),虛勞腰痛力難支,少腹旋驚拘急時,小便不通當速治,丸須八味用偏宜。
白話文:
桂枝龍骨牡蠣證:
(此方出自傷寒),脈象表現為芤、動、緊、微等,女性夢見與男性交合而導致男性失精,疾病屬於虛勞,應如何治療呢?安定心神、補充元氣,病患就能得到平復。
八味腎氣證:
(此方出自腳氣),虛勞引致腰部疼痛,無法承受重負,少腹部時常感到驚嚇和拘緊,若出現小便不通暢的情況,必須迅速治療。丸藥選擇八味方為宜。
5. 精遺
〔精遺提綱〕,精不交神病乃生,一經遺泄總非輕,法宜暖腎安心氣,調燮陰陽患始平。
玉池湯
(證附),芍附苓甘共桂枝,砂仁龍牡配相宜,安心暖腎兼培土,精乃交神自不遺。
秘元煎
(證同上),朮草參苓善補脾,棗仁遠志固心宜,金櫻五味兼山藥,芡實同收效更奇。
白話文:
精氣不足,神志就會失常,而遺精更是不可輕忽。治療方法應該溫暖腎臟,安撫心神,調和陰陽,才能使疾病痊癒。玉池湯可以用芍藥、附子、茯苓、甘草、桂枝、砂仁、龍牡等藥材,溫腎安神、補益脾土,使精氣充沛,不再遺精。秘元煎則以黃芪、草決明、黨參、茯苓、大棗、遠志、金櫻子、五味子、山藥、芡實等藥材,補脾益腎,固心安神,效果更加顯著。
6. 神驚
〔神驚提綱〕,神不交精悸復驚,上炎膽火趁虛生,宮城煩擾心難靜,此病根原要辨明。
金鼎湯
(證見上),桂芍疏通膽火宜,苓甘半夏善扶脾,固心龍牡須兼用,病見神驚大可醫。
白話文:
精神不寧,心神不安,容易驚悸,這是因為膽火上炎,趁虛而生,導致心神煩擾、難以安寧。這個病症的根源要仔細辨別。 桂枝和芍藥可以疏通膽火,茯苓、甘草和半夏可以健脾益氣,龍骨和牡蠣可以鎮心安神。對於神志不安、驚悸的症狀,這個藥方可以有效治療。
7. 氣證
〔氣證提綱〕,左肝右肺要分清,升降失宜病乃成,脾胃調和求善法,腹中積氣始能平。
達郁湯(證附),積在臍旁左脅時,通經薑桂用偏宜,砂仁杏夏全收入,芍藥苓甘可並施。
下氣湯
(證附),滯在胸間右肋時,苓甘五味杏仁施,惟將貝芍清邪熱,半夏陳皮降胃宜。
白話文:
氣證的重點在於要分清左右:左側是肝,右側是肺。升降失調就會導致疾病產生,因此要調和脾胃,尋求好的方法,才能平息腹中積氣。
達郁湯適用於積氣停留在左側腹部,靠近肚臍和肋骨的位置。這時應該以通經活絡的薑桂為主,配合砂仁和杏仁,同時可以用芍藥和茯苓甘草來輔助。
下氣湯適用於氣滯停留在右側胸部,靠近肋骨的位置。這時應該用茯苓、甘草、五味子、杏仁來清熱化痰,再用貝母、芍藥來清熱解毒,最後用半夏和陳皮來降胃止嘔。
8. 血證
〔血證提綱〕,血行經絡出於肝,鬱怒旋生便不安,閉脫病成須細辨,證分虛實熱兼寒。
破瘀湯
(證附),血瘀不行治有方,茯苓桂草共生薑,芎歸通絡宜兼入,破用丹桃法最良。
仙露湯
(證附),血由鼻出不循經,相火升炎金被刑,貝芍麥冬兼柏葉,杏甘五味佐尤靈。
靈雨湯
(證附),吐血如逢下有寒,藥宜柏葉合苓丹,乾薑貝夏兼甘草,虛用人參治不難。
白話文:
血證的關鍵在於血行經絡,而經絡又與肝臟密切相關,一旦鬱怒情緒出現,血行便會不順,進而導致各種病症。治療時需細心辨證,分清虛實、熱寒等不同情況。
針對血瘀不通的病症,可用茯苓、桂枝、生薑、川芎、當歸等藥材,配合丹皮、桃仁等藥物,以達到破瘀通絡的效果。
若血從鼻腔流出,且不循經絡,則可能是相火上炎,金受其刑。治療可用貝母、芍藥、麥冬、柏葉等藥材,並輔以杏仁、甘草、五味子,以清熱涼血止血。
對於吐血伴隨寒症的患者,則宜用柏葉、茯苓、丹皮等藥材,佐以乾薑、貝母、夏枯草、甘草等,若體虛者則可用人參補氣,以達到治療目的。
桂枝幹薑湯
(證附),吐血因寒又有方,桂枝芍藥合乾薑,茯苓半夏兼甘草,牡蠣丹皮用更良。
白茅湯
(證附),吐血適當有熱時,茅根芍藥共丹皮,杏仁半夏宜同用,貝母苓甘要並施。
黃土湯
(證附),阿膠白朮共乾薑,甘草和成黃土湯,芩地兼施涼更妙,血行大便此方良。
白話文:
吐血是因為寒氣引起的,可以用桂枝、芍藥、乾薑、茯苓、半夏、甘草,以及牡蠣、丹皮來治療。
吐血是因為熱氣引起的,可以用白茅根、芍藥、丹皮、杏仁、半夏、貝母、茯苓、甘草來治療。
吐血可以用阿膠、白朮、乾薑、甘草製成黃土湯來治療,同時可以用黃芩、生地來輔助,效果更佳。這個方子對血行不暢、大便不通很有幫助。
寧破湯
(證附),芍藥阿膠共發灰,茯苓澤瀉喜相陪,更宜梔子兼甘草,溺血危時可挽回。
六味地黃湯
(證附),山藥山萸共地黃,丹皮苓澤佐尤良,陰虛吐血原能治,柏葉加時效異常。
甘草乾薑湯
(證附),病屬陽虛腹有寒,旋驚吐血不能安,乾薑溫里甘培土,用此回生是妙丹。
當歸補血湯
(證附),當歸補血有專長,倍用黃耆力更強,救急計窮須此藥,挽回造化是良方。
白話文:
寧破湯適合用於伴隨發灰、小便異常的患者,以芍藥、阿膠、茯苓、澤瀉、梔子、甘草組成,可有效緩解溺血危急的情況。
六味地黃湯適合用於陰虛導致吐血的患者,以山藥、山茱萸、熟地黃為君藥,配合丹皮、茯苓、澤瀉,效果更佳,加入柏葉可提升藥效。
甘草乾薑湯適用於陽虛導致腹寒、旋轉驚恐、吐血的患者,以乾薑溫暖脾胃,甘草培補中氣,可以回生救治。
當歸補血湯適合用於血虛的患者,以當歸補血為主,加入黃耆更能增強補血效果,是救急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