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4)

回本書目錄

傷寒十六證類方 (4)

1. 少陽經提綱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按少陽從相火化氣,其經在陽明之次,筯脈之分,起目銳眥,循耳下項,自胸貫膈,由脅裡出外踝,循足跗而走名指。病則經氣壅迫,不能順降,故胸痛脅痞,相火上炎,故口苦咽乾,陽氣升浮,是以目眩,濁氣充塞,是以耳聾。位在二陽之裡,三陰之表,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故往來寒熱。

其視三陽之經,陽氣方長,故其脈弦細。傷寒中風,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則傳少陽。然三日少陽,而不入陽明之腑。太陰之臟,則無少陽諸證。六日經盡汗出表解,不能自解,則以麻黃桂枝發之,大小柴胡不必用也。若內傳臟腑,外連少陽之經,然後顯少陽諸證,其始得不必三日,其病解不必六日,大小柴胡之的證,於太陽之麻桂無關矣。

按少陽經本病,經氣鬱迫,表裡不和,以小柴胡湯主之。太陽經證未罷,而遽入少陽,以柴胡桂枝湯主之。太陽病未解而表實,以麻黃湯主之。少陽病已具而裡虛,以小建中湯主之。太少合病,而自下利,以黃芩湯主之。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表未解而裡實,以大柴胡湯主之。表已解而裡熱,以調胃承氣湯主之。婦人熱入血室,以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少陽經的病症表現為口苦、咽喉乾燥、眼睛眩暈。少陽經從相火轉化氣息,其位置位於陽明經之後,筋脈的分佈範圍,起始於眼睛的外角,沿著耳朵下方至頸部,從胸部穿過膈肌,經過腋下到腳踝外側,再沿著腳背最終到達腳趾。當少陽經氣阻塞,無法順利流動時,會導致胸痛和脅肋部的不適,相火上炎造成口苦和咽喉乾燥,陽氣上升過度引發頭暈目眩,濁氣充斥則會導致耳鳴或聽力下降。此經脈位於陽明經和太陰經之間,陽氣旺盛時會發熱,陰氣旺盛時則會感到寒冷,因此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

相較於其他三陽經,少陽經的陽氣正處於成長階段,所以脈象呈現為弦細。感冒或是風邪侵襲,第一天影響的是太陽經,第二天是陽明經,第三天則傳到少陽經。然而,到了第三天少陽經受影響時,並未進一步影響到陽明腑或是太陰臟,也就沒有出現少陽的各種症狀。通常六天後各經脈的邪氣會散去,身體自然出汗,病情得以緩解,如果病情持續未能自行好轉,會使用麻黃或桂枝進行治療,此時不需要使用大小柴胡湯。若疾病由內而外傳至臟腑,且與少陽經脈相連,才會顯現出少陽的各種症狀,但不一定非得等到第三天才會出現,同樣地,病癒也未必需六天,使用大小柴胡湯的確切適應症,和太陽經的麻黃桂枝無直接關係。

對於少陽經本身的病症,通常是因為經氣鬱結,表裡失和,這種情況下,會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若是太陽經的症狀尚未消除,就急速轉移到少陽經,會使用柴胡桂枝湯來處理。若太陽經的病未解,且表面實證明顯,則以麻黃湯作為主要治療。若是少陽病已形成,但內部虛弱,會使用小建中湯來治療。若是少陽和太陽兩經同時受到影響,並且有下痢的情況,會使用黃芩湯來處理。若有嘔吐的情況,則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來治療。若是表面病狀未解,但內部實證明顯,會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若表面病狀已解,但內部熱症仍然存在,會使用調胃承氣湯來處理。對於女性因熱邪進入血室所引起的病症,會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2. 少陽經壞病提綱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按少陽在陰陽之交,表裡之半,忌發汗、吐、下,泄其陰陽。陽虛而入太陰之臟,陰虛而入陽明之腑,是為少陽壞病。如太陽病不能汗解,轉入少陽,脅下硬滿,乾嘔不食,往來寒熱,若尚未吐下,其脈沉緊者,全是小柴胡湯證,宜與小柴胡湯。若已經發汗、吐、下、溫針以致譫語不明,柴胡證罷,此少陽之壞病也。

審其汗、下、溫針所犯何逆,以治之,救其壞也。

按少陽壞病入陽明,去路里虛而心悸煩,以小建中湯主之。裡虛而心動悸,以炙甘草湯主之。裡虛而煩滿譫語,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少陽本病未罷,仍以小柴胡湯主之。表未解而裡實,仍以大柴胡湯主之。表未解而裡熱,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入太陰去路表裡未解,以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原本是太陽病未能及時痊癒,病情轉移到了少陽經。病患會出現脅下部位僵硬且有飽脹感,同時伴有乾嘔,食慾不振的症狀。此外,還會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如果病患尚未嘔吐或瀉肚,且脈象呈現沉緊的狀態,這時候應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

然而,如果病患已經嘔吐、瀉肚、大量出汗或接受溫針治療後,出現神智不清的情況,且原先適用小柴胡湯的症狀消失,這種情況被稱作「少陽經壞病」。需要判斷是哪種治療方式導致了病情惡化,再依病情來調整治療方法。

少陽經的疾病處於陰陽交界,介於表裡之間,因此要避免發汗、催吐和瀉肚等療法,以免破壞陰陽平衡。如果陽氣不足,可能會轉移至太陰臟;若是陰氣不足,則可能轉移到陽明腑,這兩種情況都被視為少陽經的壞病。

例如,太陽病未能透過發汗痊癒,轉移到少陽經後,病患會出現脅下僵硬且飽脹,乾嘔以及食慾不振,寒熱交替的情況。如果病患尚未嘔吐或瀉肚,且脈象顯示沉緊,這就是小柴胡湯的適應症,應該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但若病患已經嘔吐、瀉肚、大量出汗或接受溫針治療,導致神智不清,原先的小柴胡湯症狀消失,這就是少陽經的壞病。

需要仔細判斷病患接受過哪些治療,並根據這些治療方式導致的不良反應,調整治療策略,以挽救病情。

對於少陽經壞病轉移到陽明經的情況,如果出現心悸煩躁,可以使用小建中湯進行治療。若心悸嚴重,可以使用炙甘草湯。若出現煩躁、滿脹和神智不清,則可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若少陽經的原發病症狀仍未消失,應繼續使用小柴胡湯。如果表症未解,而內裡已經實結,則使用大柴胡湯。如果表症未解,而內裡有熱,則使用柴胡加芒硝湯。若病情轉移到太陰經,且表裡都未能解開,則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

3. 少陽經壞病結胸痞證提綱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脈弦。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太陽少陽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按病在少陽,或入陽明之腑,或入太陰之臟。將入陽明,而經證未罷,下早則為結胸。將入太陰,誤下則為痞。與太陽之結胸、痞證,由來正同也。

按結胸證,以大陷胸湯主之。痞證,以半夏瀉心湯主之。

白話文:

[對於少陽經和可能併發的胸部不適及腹部脹滿症狀的總結]

如果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生疾病,會出現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或是頭暈目眩,偶爾感覺像胸部堵塞,心下部有堅硬感,應針刺大椎穴、第一間穴、肺俞穴和肝俞穴,必須小心不要發汗,若發汗可能會導致胡言亂語,且脈象會呈現弦狀。如果五到六天內胡言亂語的症狀持續不止,應針刺期門穴。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有病,心下部感覺硬實,頸部僵硬且頭暈,同樣應針刺大椎穴、肺俞穴和肝俞穴,切記不能用下法治療。如果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患病,卻錯誤地使用了下法,會形成結胸,心下部感覺硬實,下痢不止,無法進食,患者會感到心煩意亂。

按理來說,疾病在少陽經,可能會轉移到陽明腑或是太陰臟。如果要進入陽明腑,但經絡的症狀還沒有消失,過早地用下法就會形成結胸。如果要進入太陰臟,錯誤地用下法就會形成痞。這和太陽經的結胸、痞證的產生原因是一樣的。

按照結胸的症狀,主要使用大陷胸湯進行治療。對於痞證,主要使用半夏瀉心湯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