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4)

回本書目錄

傷寒十六證類方 (4)

1. 厥陰經提綱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熱疼,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按厥陰以風木主令,其經起足大指,循內跗,由內踝過陰器,抵小腹,上胸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連目系,與督脈會於顛。太陽經病不解,日傳一經,以至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六日傳於厥陰之經,六日經盡矣。若但傳厥陰之經,不入厥陰之臟,則經盡表解,自能汗愈。

緣營衛郁遏,經脈莫容,既無內陷之路,自然外發也。此雖傳厥陰之經,而厥陰之厥熱、吐利諸證,則概不發作。其諸證發作者,是臟病,而非經病也。入臟則出入莫必,吉凶難料。陰盛則內傳,而傳無定日。陽復則外解,而解無定期。陰盛則為死機,陽復則為生兆,厥熱勝負之間,所關非小也。

白話文:

厥陰經受病時,會出現消渴症狀,氣往上衝到心臟,心口感到熱痛,雖然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蛔蟲,拉肚子也止不住。

厥陰經以風木為主要特徵,經絡從足大拇指開始,沿著內側足背向上,經過內踝、陰部、小腹,上至胸膈,分布於脅肋,沿著喉嚨後方,連接到眼睛,與督脈在頭頂交會。太陽經病症若沒有解決,每天會傳染一條經絡,依序傳到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六天後傳到厥陰經,六天後經絡就會完全受影響。如果只傳到厥陰經,沒有進入厥陰的內臟,那麼經絡就會完全受影響,表面的症狀就會消失,自然而然會透過出汗而痊癒。

因為營衛氣血鬱積不通,經脈無法容納,既然沒有往內入侵的途徑,自然就會往外發散。雖然病症傳到厥陰經,但厥陰經的厥熱、吐利等症狀卻沒有出現。如果這些症狀出現,就代表是臟腑有病,而不是經絡生病。病症進入臟腑,就難以預料病情的發展,吉凶難測。陰氣盛則會向內傳播,而傳播的時間不固定。陽氣恢復則會向外發散,而恢復的時間也不固定。陰氣盛代表著死亡的徵兆,陽氣恢復代表著生命的跡象,厥熱的消長變化,關係著生死大事,不可輕忽。

按厥陰病,裡寒而吐蛔,以烏梅丸主之。表寒而裡虛,以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內有積寒,以當歸四逆加吳榮萸生薑湯主之。裡寒而宜吐,以瓜蒂散主之。裡寒而有水,以茯苓甘草湯主之。裡寒而厥逆,以四逆湯主之,裡寒而陽郁,以通脈四逆湯主之。裡寒而上有浮熱,以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根據厥陰病症,若內部寒涼而出現吐蛔蟲,以烏梅丸治療。若表寒而內虛,以當歸四逆湯治療。若內有積寒,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治療。若內部寒涼且需要催吐,以瓜蒂散治療。若內部寒涼並伴隨水腫,以茯苓甘草湯治療。若內部寒涼且出現厥逆,以四逆湯治療。若內部寒涼且陽氣郁結,以通脈四逆湯治療。若內部寒涼而表層有浮熱,以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治療。

裡寒而上虛,以吳茱萸湯主之。陽回而裡熱下利,以白頭翁湯主之。陽回而裡熱有燥屎,以小承氣湯主之。陽復而里生煩熱,以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內寒而上虛,用吳茱萸湯治療;陽氣回升而裡熱腹瀉,用白頭翁湯治療;陽氣回升而裡熱且有乾硬糞便,用小承氣湯治療;陽氣恢復而裡生煩躁發熱,用梔子豉湯治療。

2. 表寒證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主之。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主之。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

先於其時發汗則愈,桂枝湯主之。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白話文:

太陽病,頭疼發燒、出汗怕風的,可以用桂枝來治療。太陽中風,陽氣浮於表面,陰氣虛弱。陽氣浮於表面,就會自發發熱;陰氣虛弱,就會自發出汗。患者畏寒怕風、微微發熱、鼻塞乾嘔的,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太陽病,發燒出汗,這是營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出汗,想要去除邪風的,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病人臟腑沒有其他病症,時不時發熱自汗,且久治不愈的,這是衛氣不和。

在病症初期就發汗,就會痊癒,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病人經常自汗的,這是營氣和諧,營氣和諧,則外不協調,是因為衛氣不與營氣和諧的緣故。因為營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再次發汗,營衛和諧就會痊癒,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太陽病,初次服用桂枝湯,反而煩躁不適的,先在風池、風府穴位上針灸,再服用桂枝湯就會痊癒。太陽病,外在症狀未解,脈象浮弱的,應該用汗法治療,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桂枝湯主之。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便硬耳。設利之,為大逆。硬為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

常須識此,勿令誤也。傷寒,發汗宜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外在症狀尚未消除,就不可服用瀉藥,服用瀉藥會導致病情逆轉。想要解除外在症狀,應該服用桂枝湯。病人脈象浮大,詢問病情時,只說大便硬,如果服用瀉藥,會造成嚴重逆轉。大便硬表示實證,如果出汗後症狀解除,這是因為脈象浮大,應該以發汗來解除。嗜酒的人生病,不可服用桂枝湯,因為服用後會嘔吐,這是因為嗜酒的人不喜甘味。凡是服用桂枝湯後嘔吐的人,之後必定會吐膿血。桂枝原本是解肌的藥物,如果病人脈象浮緊,發熱不出汗,不可服用。

要經常記住這些,避免誤用藥物。傷寒發汗後應該痊癒,但如果過了半日又覺得煩躁,脈象浮數,可以再次發汗,應該服用桂枝湯。傷寒患者如果六七天沒有排便,頭痛發熱,服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表示病邪不在內,還在表層,應該繼續發汗。如果頭痛,必定會流鼻血,應該服用桂枝湯。太陽病,如果先發汗沒有解除症狀,又服用瀉藥,脈象浮大,病情不會痊癒。浮脈表示病邪在外,卻反而服用瀉藥,所以導致病情無法痊癒。

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桂枝湯主之。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方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時發熱者,屬陽明也。

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宜桂枝湯。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攻表宜桂枝湯。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寒無汗而喘者麻黃主之。

白話文:

現在脈象浮在表面,說明病症在外,應該先解表才能痊癒,桂枝湯適合治療。傷寒病人,醫生用下法治療,接著又出現腹瀉,清穀不斷,身體疼痛,要緊急救治裡寒。如果後背疼痛,大便自然調順,就應該緊急救治表症,適合用桂枝湯。傷寒大瀉之後,又發汗,心下痞悶,畏寒,說明表症尚未解除。不能直接攻治痞症,應該先解表,表症解除後才能攻治痞症。解表適合用桂枝湯。病人發熱煩躁,出汗後症狀減輕,又像瘧疾一樣,下午發熱,屬於陽明病。

脈象實則應該用下法治療,脈象浮虛則應該發汗,適合用桂枝湯。陽明病,脈象遲緩,出汗多,輕微畏寒,說明表症尚未解除,可以發汗,適合用桂枝湯。太陰病,脈象浮則可以發汗,適合用桂枝湯。腹瀉,肚子脹滿,身體疼痛,應該先溫暖裡寒,再攻治表症,攻治表症適合用桂枝湯。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腰痛,骨節疼痛,畏寒無汗還喘不過氣,適合用麻黃治療。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傷寒,脈浮緊,不發汗,以致衄者,宜麻黃湯主之。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汗,麻黃湯主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脈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之然,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主之。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

白話文:

脈搏浮在表面的,病症在表層,可以發汗治療,適合服用麻黃湯。脈搏浮而數的,也可以發汗,適合服用麻黃湯。太陽病,脈搏浮而緊,發燒但沒有汗,自己流鼻血的,就會痊癒。傷寒病,脈搏浮而緊,不發汗,導致流鼻血的,適合服用麻黃湯治療。太陽病,脈搏浮而緊,沒有汗發燒,全身疼痛,八九天都不見好,表症還在,這時應該要發汗,麻黃湯可以治療。服藥後病症稍微減輕,病人感到煩躁不安,眼皮沉重,一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就會好轉。

這是因為陽氣過重的緣故。脈搏浮而緊的,通常會感到全身疼痛,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如果脈搏尺中遲緩,就不能發汗。為什麼呢?因為營氣不足,血液量少。陽明病,脈搏浮,沒有汗,還喘的,發汗就會好轉,適合服用麻黃湯。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喘氣而且胸悶,不能用下瀉的方法,麻黃湯可以治療。太陽病十天已經過去,脈搏浮而細,嗜睡的,外症已經解除。

設胸滿腹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按以上諸證,或風傷衛而營病,或寒傷營而衛病,或入陽明而太陽經證未罷,二陽衛氣並病。證固不同,而要總屬寒邪在表,不離乎溫散之法也,故以表寒證統之。

桂枝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炙),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溫服,須臾啜稀粥,溫覆取微似汗,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按風傷衛,而治在營,故用甘草大棗補脾精以滋肝血,生薑調臟腑而宣經絡,芍藥清營中之熱,桂枝達營中之郁,孔竅一開,而營郁外達,則中風愈矣。

白話文:

如果胸部和腹部感到悶痛,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脈象浮的,可以用麻黃湯。太陽病,頸項和後背僵硬,發冷無汗怕風的,可以用葛根湯治療。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一定會腹瀉,可以用葛根湯治療。

這些症狀,可能是風邪傷了衛氣,而營氣也受影響,或者寒邪傷了營氣,而衛氣也受影響,或者寒邪入侵陽明經,而太陽經的病症尚未完全消失,導致衛氣和營氣都生病了。雖然症狀不同,但主要都是寒邪在表,都需要溫散寒邪的方法,所以歸納成表寒證。

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組成,水煎溫服。服用後不久喝點稀粥,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忌食生冷、黏滑、肉類、辛辣、酒糟、臭味等食物。因為風邪傷了衛氣,而治療的重點在營氣,所以用甘草和大棗補脾精以滋養肝血,生薑調和臟腑,疏通經絡,芍藥清熱解毒,桂枝疏解營氣鬱結,使孔竅打開,營氣暢通,就能治愈中風。

麻黃湯

麻黃(三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甘草(一錢炙),水二杯半,先煮麻黃至杯半,入諸藥同煎,至八分,溫服,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按寒傷營,而治在衛,故用甘草保其中氣,桂枝發其營郁,麻黃泄其衛氣,杏仁利其肺氣,降逆而止喘也。孔竅一開,而衛郁外達,則傷寒愈矣。

葛根湯

葛根(四錢),麻黃(三錢),甘草(二錢炙),芍藥(二錢),桂枝(二錢),生薑(二錢),大棗(四枚),水煎,先煮麻黃、葛根去沫,入諸藥煎服,不須啜粥。按營為寒傷,閉束二陽衛氣,故用葛根泄陽明之衛,麻黃泄太陽之衛,桂枝芍藥通經絡而清營血,姜甘大棗和中氣而補脾精也。

白話文:

麻黃湯

藥方:

  • 麻黃 (3錢)
  • 桂枝 (2錢)
  • 杏仁 (3錢)
  • 甘草 (1錢,炙)

用法:

  1. 將水2杯半煮沸。
  2. 先放入麻黃煮至水剩下一杯半。
  3. 加入其他藥材一同煎煮,至藥液剩八分。
  4. 待溫服下,蓋被微微出汗即可,不用吃粥。

藥理:

寒邪傷及營氣,而治療應著重於衛氣。因此,使用甘草來保護中氣,桂枝疏通營氣鬱滯,麻黃宣泄衛氣,杏仁疏利肺氣,降逆止喘。

當孔竅一開,衛氣鬱滯得以疏通外達,則傷寒之症就會痊癒。

葛根湯

藥方:

  • 葛根 (4錢)
  • 麻黃 (3錢)
  • 甘草 (2錢,炙)
  • 芍藥 (2錢)
  • 桂枝 (2錢)
  • 生薑 (2錢)
  • 大棗 (4枚)

用法:

  1. 先將麻黃和葛根放入水中煮沸,去沫。
  2. 加入其他藥材一同煎煮,服用。
  3. 不用吃粥。

藥理:

營氣受寒邪侵襲,導致陽明衛氣和太陽衛氣閉塞。因此,使用葛根疏泄陽明衛氣,麻黃宣泄太陽衛氣,桂枝和芍藥通經絡並清熱營血,薑、甘草和大棗和中氣並補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