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雜病證方歌括 (8)
雜病證方歌括 (8)
1. 反胃
〔反胃提綱〕,下竅居然閉不開,朝餐暮吐實堪哀,脾虛莫運非關胃,治法尤當善化裁。
大半夏湯
(證附),吐屬脾虛病勢沉,治宜半夏共人參,再加白蜜功能潤,去濕和中並益陰。
吳茱萸證
(方見傷寒),胃反胸間或有寒,朝餐暮吐未能安,溫中降逆宜何藥,湯用吳萸治不難。
白話文:
反胃提綱
病症: 下焦不通暢,早晨吃進去的食物晚上就吐出來,真是令人傷心。這是脾虛導致的,與胃本身無關,治療方法需要小心謹慎。
[大半夏湯]
病證: 嘔吐是因為脾虛,病情較重。
治療: 應當使用半夏和人參,再加上白蜜潤燥,既能去除濕氣,又能調理脾胃,同時滋陰。
[吳茱萸證]
病證: 胃反酸,胸口有寒氣,早晨吃進去的食物晚上就吐出來,一直無法安穩。
治療: 應該溫中降逆,治療方法不難,可以用吳茱萸湯。
2. 不能食
〔不能食提綱〕,燥濕得中脾胃開,一經偏勝便成災,虛寒虛熱還宜辨,調劑陰陽賴妙才。
消食丸
(證附),胃中虛冷不能餐,治法偏宜消食丸,神麯烏梅兼麥櫱,姜苓並用是神丹。
資生丸
(證附),去熱補虛進食頻,木苓楂曲合蓮陳,再加芡豆兼山藥,白蔻人參共薏仁。
白話文:
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消化食物。如果脾胃乾燥或潮濕,失衡就會影響消化,導致疾病。虛寒或虛熱也需要區分,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中醫的阴阳调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胃寒虛弱,不能吃飯,適合服用消食丸。消食丸以神麴、烏梅、麥芽,以及薑、茯苓為主,就像神丹一樣。
如果要補虛去熱,促進食慾,可以服用資生丸。資生丸以木香、茯苓、山楂、麥芽、蓮子、陳皮為基礎,再加上芡實、山藥、白蔻仁、人參、薏仁,效果更佳。
3. 谷勞
〔谷勞提綱〕,不能進食腹空飢,穀氣頻生飯後時,怠惰情深偏嗜臥,四肢煩重病彌危。
沉香湯
(證附),谷勞不食用何方,攻補兼施治法良,杏夏姜陳同枳實,參苓朮草共沉香。
椒姜大麥湯
(證附),谷勞不食病堪嗟,湯用椒姜大麥芽,消食溫中真入妙,一杯甘露效爭誇。
白話文:
谷勞患者腹空飢餓,進食後卻立刻感到穀氣上衝,只想躺下休息,四肢沉重,病情危急。治療谷勞,不可單用攻補,應兩者兼施,用杏仁、夏枯草、乾薑、陳皮、枳實、人參、茯苓、白朮、草果、沉香等藥材組成沉香湯;若谷勞患者不食,則可用椒、薑、大麥、麥芽等藥材組成椒姜大麥湯,溫中消食,效果顯著。
4. 嘔吐噦呃逆
〔嘔吐噦呃逆提綱〕,四端病體屬陽明,飲食無存證各呈,胃不下行偏上逆,熱寒虛實辨宜清。
吳茱萸證
(方見傷寒),病屬胃虛復有寒,旋驚食谷嘔難安,四肢逆冷多煩躁,湯用吳萸是妙丹。
茯苓澤瀉湯
(證附),吐後渴生思飲漿,更兼胃實熱難當,桂苓朮澤姜甘用,水病驅除是妙方。
四逆證
(方見傷寒),小便能通弱脈呈,更兼嘔逆不時生,四肢見厥身微熱,寒盛格陽辨要精。
大黃甘草湯
(證附),食已居然吐不禁,此緣胃濕熱邪侵,大黃蕩穢甘培土,攻補兼施妙義深。
白話文:
嘔吐、呃逆、提綱
四端病體屬陽明,飲食無存證各呈,胃不下行偏上逆,熱寒虛實辨宜清。
這四種症狀(嘔吐、呃逆、提綱、呃逆),都屬於陽明經的病症。病人飲食無法正常消化,表現出各種症狀,說明胃氣下行不暢,反而向上逆流。需要根據病人的寒熱虛實,用適切的方法來治療。
吳茱萸證
(方見傷寒),病屬胃虛復有寒,旋驚食谷嘔難安,四肢逆冷多煩躁,湯用吳茱萸是妙丹。
這類病人是胃氣虛弱,又夾雜着寒氣,吃東西後就容易驚嚇,嘔吐不止,四肢冰冷,感到焦躁不安。可以使用吳茱萸湯來治療,效果很好。
茯苓澤瀉湯
(證附),吐後渴生思飲漿,更兼胃實熱難當,桂苓朮澤姜甘用,水病驅除是妙方。
病人嘔吐後感到口渴,想喝水,而且胃中實熱難受。可以用桂苓朮澤姜甘湯來治療,可以驅除水濕,消除病症。
四逆證
(方見傷寒),小便能通弱脈呈,更兼嘔逆不時生,四肢見厥身微熱,寒盛格陽辨要精。
病人雖然小便通暢,脈搏微弱,但是經常嘔吐,四肢冰冷,身體微微發熱。這是寒氣過盛,陽氣被阻的症狀,需要仔細辨證治療。
大黃甘草湯
(證附),食已居然吐不禁,此緣胃濕熱邪侵,大黃蕩穢甘培土,攻補兼施妙義深。
病人吃完東西就忍不住嘔吐,這是因為胃中濕熱邪氣侵襲造成的。可以使用大黃甘草湯來治療,大黃可以蕩滌穢氣,甘草可以培補脾胃,攻補兼施,治療效果顯著。
小半夏湯
(證附)
小半夏加茯苓湯
(證附),有寒胃實病情真,食谷居然吐欲頻,半夏降沖姜止嘔,加苓去濕效如神。
小柴胡證
(方見傷寒),木邪剋土賴何驅,寒熱兼生實可虞,痞滿旋驚胸脅痛,妙方宜用小柴胡。
半夏瀉心證
(方見傷寒),病人作嘔腹腸鳴,心下旋驚痞硬生,半實半虛寒復熱,法宜溫補又宜清。
橘皮竹茹湯
(證附),口中噦味吐難禁,宜用生薑橘與參,大棗竹茹甘草入,半攻半補義彌深。
白話文:
小半夏湯和小半夏加茯苓湯適用於寒胃實證,患者常出現食後嘔吐頻頻的症狀,半夏降逆止嘔,生姜溫中,茯苓利濕,效果顯著。
小柴胡證,症狀為寒熱交替、胸脅疼痛、痞滿、驚悸,適合使用小柴胡湯。
半夏瀉心證,患者會出現嘔吐、腹鳴、心下痞硬、胸悶等症狀,屬於半虛半實、寒熱錯雜的證型,治療上需溫補兼清。
橘皮竹茹湯適用於口中有苦味、嘔吐不止的患者,生薑、橘皮、人参健脾胃,大棗、竹茹、甘草和胃降逆,半攻半補,效果显著。
代赭旋覆花證
(方見傷寒),辨證如逢呃逆時,病分虛實用何醫,治宜代赭加旋覆,攻補兼施法最奇。
大棗加減方
嘔吐噦兼呃逆生,二陳加減法彌精,平時勤取原書閱,臨證方能記得清。
白話文:
伤寒中遇到呃逆,要根据患者的虚实情况用药,代赭石加旋覆花,既能攻邪又能补虚,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呕吐、噦、呃逆同时出现,可以用二陈汤加減治疗,平時要多翻閱原書,才能在临床上牢记这些治疗方法。
5. 吞酸
〔吞酸提綱〕,土經木克始吞酸,此病根原總屬肝,飲食停留脾不運,腹中𩞄雜最難安。
二陳加吳茱萸生薑湯
(證附,二陳湯見眩暈),脾虛不運是何因,治法先宜用二陳,姜並吳萸加更妙,溫中去濕效如神。
連理湯加陳皮半夏方
(證附),證屬脾虛不運時,有寒有熱合當知,姜甘參朮黃連用,加入陳皮半夏宜。
六君子證(方見瘧疾)
白話文:
吞酸提綱
土經木克始吞酸,此病根原總屬肝,飲食停留脾不運,腹中𩞄雜最難安。
意思是:吞酸的病因是肝木克脾土,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食物在胃中停滯不消化,造成胃酸上涌。
二陳加吳茱萸生薑湯
(證附,二陳湯見眩暈),脾虛不運是何因,治法先宜用二陳,姜並吳萸加更妙,溫中去濕效如神。
意思是:如果出現眩暈等症狀,說明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治療方法應該首選二陳湯,再加入吳茱萸和生薑,溫中散寒,化濕止嘔,效果奇佳。
連理湯加陳皮半夏方
(證附),證屬脾虛不運時,有寒有熱合當知,姜甘參朮黃連用,加入陳皮半夏宜。
意思是:脾虛不運時,可能伴有寒熱之症,需要根據情況選擇藥物。可以考慮使用連理湯,加入生薑、甘草、白朮、黃連等藥物,再加入陳皮和半夏,溫中和胃,化濕止嘔。
六君子證(方見瘧疾)
這句話意思是指六君子湯的功效,而六君子湯的具體組成和用法可以在瘧疾的相關章節中找到。
總而言之,這段文字主要講述的是吞酸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肝木克脾土,導致脾胃虛弱,食物停滯,胃酸上涌。治療方法是溫中散寒,化濕止嘔,並根據寒熱之症選擇不同的藥物組合。
平胃證
飲食難消積在中,法兼補下各成功,病虛當用六君子,內實還宜平胃攻。
平胃散
蒼朮陳皮厚朴全,再兼甘草可同煎,生薑作引須加入,消食良方世共傳。
白話文:
平胃證的患者,飲食不易消化,積滯在胃中,治療方法要兼顧補脾和瀉下,才能取得成功。虛證宜用六君子湯,實證則要使用平胃散來攻邪。平胃散由蒼朮、陳皮、厚朴組成,再加入甘草一同煎煮,生薑作為引藥,加入其中,是消食的良方,世世代代流傳下來。
6. 泄瀉
〔泄瀉提綱〕,腹疼泄利有多端,實證無非熱與寒,病本辨明方用藥,清溫兩法治何難。
胃苓證
(方見氣鼓),水停泄瀉病初成,腹痛旋驚脹滿生,小便不通寒濕作,胃苓湯用法彌精。(加減法詳原書)
茯苓四逆證
(方見傷寒),真陽已敗濕傷脾,腸胃寒生洞泄時,利病既成當速治,茯苓四逆用相宜。
加味理中湯
(證附),脾虛久泄有專方,須用參甘術合姜,加入茯苓兼藥豆,驅寒助氣效彌良。
四神丸
白話文:
腹瀉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可以分為實證,也就是熱證和寒證。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無論是清熱還是溫寒,治療起來都不難。
胃苓證屬於水停泄瀉的初期,腹痛伴隨腹脹,小便不通,是寒濕造成的。可用胃苓湯治療。
茯苓四逆證屬於脾陽虛弱,濕邪傷脾,導致腸胃寒涼,引起腹瀉。此病症已成形,需要快速治療,可用茯苓四逆湯。
脾虛久瀉可以用加味理中湯,此方用人參、甘草、白朮和生薑,再加上茯苓和藥豆,可以驅寒助氣,效果很好。
四神丸則專門用來治療久瀉。
(證附),病屬虛寒在腎脾,五更作泄腹疼時,法宜五味吳萸用,肉蔻還兼補骨脂。
烏梅證
(方見傷寒),泄瀉多時久未痊,熱寒並作不安然,烏梅丸用偏能治,攻補兼施是秘傳。
白話文:
如果病人屬於腎脾虛寒,經常在五更時腹痛腹瀉,可以使用五味吳萸,並加入肉蔻和補骨脂來輔助。
如果病人腹瀉時間長,反覆發作,熱寒交雜,難以安寧,可以使用烏梅丸來治療,因為烏梅丸同時具有攻邪和補虛的作用,是治療這種病症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