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33)

回本書目錄

雜證要法 (33)

1. 喘促

〔喘促提綱〕,風寒水飲喘由生,肺腎不交病亦成,或實或虛或各半,總宜臨證辨分明。

小青龍證

(方見傷寒),風寒外感解無從,實喘旋生氣上衝,此證須將何藥治,妙方惟有小青龍。

射干麻黃湯

(證附),外感風寒實喘時,治宜紫菀款冬施,麻干細味兼姜夏,表裡宣通效出奇。

姜苓半夏證

(方見痰飲),水飲停留勢甚狂,釀成實喘不安康,驅除寒濕須何藥,宜用姜苓半夏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證附),實喘如因水飲停,生薑行氣且通經,降沖半夏攻尤妙,去濕還宜加茯苓。

真武證

(方見傷寒),如逢虛喘要詳參,肺腎不交水化痰,真武湯煎原可治,方中精義有誰諳。

六君子加味證

(方見瘧疾),半實半虛有濕寒,居然喘促未能安,六君子用真神妙,加入生薑治不難。

麥門冬證

(方見咳嗽),半實半虛火逆升,病加喘促力難勝,麥冬湯用真神妙,補泄兼施是上乘。

白話文:

【喘促】

在「喘促」的主題下,我們總結了以下的觀點:風邪、寒氣和體內的水飲過多是導致喘促的常見原因,同時,肺與腎功能失調也可能引發此症。病情可能是實證、虛證或是兩者兼具,因此在治療時,必須根據實際病情來判斷。

小青龍證

在風寒外感的情況下,如果無法得到適時的治療,就會產生實喘,氣息上衝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小青龍湯。

射干麻黃湯

當外感風寒,出現實喘的症狀時,可以使用紫菀和款冬花來治療,配合麻黃、射干、細辛、五味子以及生薑和半夏,能有效地疏通表裡,效果驚人。

薑苓半夏證

水飲停留在體內,會導致實喘,使身體不適。為了去除寒濕,薑苓半夏湯是個不錯的選擇。

小半夏加茯苓湯

若實喘是由於水飲停滯所引起的,生薑能行氣通經,而半夏則有很好的降逆作用,再加入茯苓以去濕,組合成為小半夏加茯苓湯。

真武證

對於虛喘,如果是由於肺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異常導致的,真武湯是個有效的治療方式,其中的藥理十分深奧。

六君子加味證

對於半實半虛,又伴隨濕寒的情況,會出現喘促的症狀。六君子湯加上生薑,能有效改善此種情況。

麥門冬證

對於半實半虛,又伴隨著火氣上升的情況,喘促的症狀會更為嚴重。麥門冬湯,能兼顧補益與清熱,是治療此症的最佳選擇。

2. 哮證

〔哮證提綱〕,肺臟留飲合凝寒,關隘不通呼吸難,此病已成哮喘證,治宜聖濟射干丸。

聖濟射干丸

皂莢偕同郁李仁,射干貝母共苓陳,再加百部兼姜夏,五味款冬合細辛。

白話文:

【哮證】

提綱部分說明,當肺臟有水液停滯,並與寒氣凝結在一起,會導致呼吸道受阻,使得呼吸困難。這種情況已經發展成為哮喘病,治療上適合使用聖濟射干丸。

聖濟射干丸

藥方組成包含皁莢、郁李仁、射干、貝母、茯苓、陳皮、百部、薑、半夏、五味子、款冬花和細辛。

3. 肺癰

〔肺癰提綱〕,內熱鬱蒸外感乘,居然喘促嗽彌增,口乾咽燥原非渴,少飲旋驚液沸騰。

蘇葉橘甘桔湯

(證附),蘇杏姜甘共橘皮,茯苓桔貝要兼施,肺癰初起當先服,去濕除風用最宜。

二白散

(證附),巴豆去皮搗作脂,再加桔貝共研時,調和此散煎湯飲,肺里膿成吐泄宜。

葶藶大棗瀉肺湯

(證附),用水先熬大棗湯,丹煎葶藶一杯嘗,肺中作病成癰後,下盡膿痰是妙方。

白話文:

【肺癰】

【肺癰總綱】肺部受到內熱積鬱蒸騰,又遭外邪侵襲,導致呼吸急促、咳嗽加劇。雖然口乾喉燥,但這並不是真的口渴,稍微飲水就會感到體內如沸騰般不適。

【蘇葉橘甘桔湯】 將紫蘇葉、杏仁、生薑、甘草與橘皮共同煎煮,再加入茯苓、桔梗和貝母一起使用。此方適用於肺癰初期,能有效去除溼氣和風邪。

【二白散】 取巴豆去掉外殼,搗碎成膏狀,再加上桔梗和貝母一同研磨。將此散劑調和後,煎湯服用,適合肺部化膿,需吐瀉治療的情況。

【葶藶大棗瀉肺湯】 首先用水熬煮大棗湯,再將葶藶煎煮成一杯藥汁。當肺部疾病發展成肺癰後,徹底排出膿痰,這是一劑療效顯著的處方。

4. 氣鼓

〔氣鼓提綱〕,鼓證原由氣結成,堅如鐵石病非輕,治宜開鬱兼除濕,更要清風效乃呈。

桂枝姜砂湯

(證附),澤夏姜砂共桂枝,苓甘芍藥杏仁施,病成氣鼓原能治,疏木扶脾法合宜。

胃苓湯

(證附),二苓厚朴共陳皮,術澤姜甘合桂枝,導氣有功兼利水,病成臌證總能醫。

六君子證

(方見瘧疾),證屬脾虛不運時,病成氣臌治休遲,六君子用方真妙,攻補兼施效出奇。

白話文:

【氣鼓】

【氣鼓概要】氣鼓這種病狀,主要是因為氣結在體內形成,病情頑固如同鐵石,不可小覷。治療上應當以開解鬱結、去除濕氣為主,同時清熱疏風,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療效。

【桂枝姜砂湯】

配方包含澤瀉、半夏、乾薑、砂仁以及桂枝,再輔以茯苓、甘草、白芍和杏仁。此方對於氣鼓的病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是相當合適的治療方法。

【胃苓湯】

成分有豬苓、茯苓、厚朴、陳皮,再加上白朮、澤瀉、乾薑、甘草和桂枝。這張處方對於引導氣血、利尿去濕有很好的功效,對於氣鼓這類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六君子湯】

雖然此方原本用於治療瘧疾,但若病情屬於脾虛運化不佳而形成的氣鼓,治療不宜拖延。使用六君子湯,其攻補兼備的特性,往往能產生驚人的療效。

5. 水脹

〔水脹提綱〕,脹病原由水逆行,洪流泛濫腫初成,治宜發汗兼通利,再化真陽患乃平。

苓桂麻黃湯

(證附),水脹初成發汗宜,桂麻解表效神奇,茯苓澤瀉專除濕,夏杏降沖草補脾。

苓桂阿膠湯

(證附),脹證如當利水時,二苓澤瀉用相宜,化陰惟有阿膠妙,扶助真陽賴桂枝。

小青龍證真武證

(二方俱見傷寒),如逢水在太陽時,方用青龍發汗宜,倘入少陰當化氣,湯煎真武效尤奇。

防己黃耆湯

(證附),姜甘術棗共黃耆,防己加來去濕宜,此藥能將風水治,古人立法總神奇。

防己茯苓湯

(證附),皮水由來腫四肢,藥須防己共黃耆,茯苓去濕甘培土,化出真陽用桂枝。

桂甘麻辛附子湯

(證附),驅除正水用何方,辛附麻黃善化陽,薑桂再兼甘草入,挽回生氣有專長。

桂枝苓澤湯

(證附),合用生薑與桂枝,澤苓半夏杏仁施,桑甘防己宜同入,臌脹均醫效出奇。

白話文:

【水脹】

【水脹總綱】:水脹病的起因是體內的水液循環逆亂,就像洪水泛濫一樣,最初形成腫脹。治療應當促進發汗並輔以利尿,再調理身體的陽氣,疾病才能得到緩解。

苓桂麻黃湯 對於剛開始的水脹病,適合使用此湯來促進發汗,其中的桂枝和麻黃能有效解表,茯苓和澤瀉專門去除濕氣,加上夏杏可以降氣,甘草則有補脾的作用。

苓桂阿膠湯 當水脹病需要利尿的時候,此湯中的茯苓和澤瀉很適合,阿膠能滋養陰虛,而桂枝能扶助身體的真陽。

小青龍證真武證 這兩個湯方在治療太陽經水病時,小青龍湯適用於發汗,若進入少陰階段,則需用真武湯來調理身體的氣機。

防己黃耆湯 此湯包含薑、甘草、白朮、大棗和黃耆,加入防己來去除濕氣,能有效治療風水病,古人的療法真是神奇。

防己茯苓湯 四肢出現皮水腫脹,可用防己和黃耆,茯苓能去除濕氣,甘草能培土,再用桂枝來調理真陽。

桂甘麻辛附子湯 要驅除體內的水,此湯中的辛附、麻黃、薑、桂枝和甘草都有很好的效果。

桂枝苓澤湯 結合生薑和桂枝,加上澤瀉、半夏、杏仁,桑白皮、甘草和防己,對於水脹病的治療有著驚人的效果。

6. 噎膈

〔噎膈提綱〕,胃降能教上脘空,脾升下竅自然通,倘經逆陷真陽敗,出納無靈病在中。

苓桂半夏湯

(證附),澤夏苓甘合二姜,桂枝芍藥佐尤良,如逢噎膈兼他證,細檢原書法自詳。

白話文:

【噎膈概要】 如果胃能夠正常下降食物,那麼上部的食道就不會有堵塞的感覺,同樣地,當脾臟功能上升,幫助消化,下方的腸道也會順暢。然而,如果身體的正氣衰弱,消化系統運作失調,這就是噎膈病症的關鍵所在。

苓桂半夏湯

(症狀附加說明)這個處方包含了茯苓、桂枝、半夏、生薑、炙甘草以及乾薑和白芍,這些成分相輔相成,特別是桂枝和白芍的配伍更為出色。如果遇到噎膈症狀同時伴有其他問題,詳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應參考原始的醫書來進一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