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6)
雜證要法 (6)
1. 嘔吐噦呃逆
嘔者,口中出水而無食也。吐者,口中吐食而無水也。嘔吐者,水與食並出也。噦者,口中有噦味也。呃逆者,氣衝有聲,聲短而頻也。總屬陽明胃病也。胃以下行為順,倘木鬱剋土,而胃氣上逆,則諸病作矣。然有虛實寒熱之不同。宜分治之。如食谷欲嘔,手足逆冷,煩躁欲死,屬胃虛。
有寒者,以吳茱萸湯主之。如胃反吐而渴,欲飲水,因濕盛瘀塞,胃土降路。而火不得下,蟄屬胃實。有熱者,以茯苓澤瀉湯主之。如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四肢見厥,屬寒盛格陽者,以四逆湯主之。如食已即吐,屬胃濕生熱者,以大黃甘草湯主之。如吐嘔而谷不得下,胃氣上逆,濁陰不降,屬胃實有寒者,以小半夏湯主之。
如嘔吐發熱,腹中痞滿,胸脅作痛,屬肝鬱有熱者,以小柴胡湯主之。如嘔而腸鳴,心下痞硬,有寒有熱,半虛半實者,以半夏瀉心湯主之。如噦逆者,以橘皮竹茹湯主之。如呃逆者,以代赭旋覆花湯主之。如久病呃逆,恐脾腎之氣將絕,宜純以溫補之藥治之。以上諸證,或統以二陳湯加減治之。
吳茱萸湯
(方見頭痛)
茯苓澤瀉湯
茯苓(八錢),澤瀉(四錢),甘草(二錢),桂枝(二錢),白朮(三錢),生薑(四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四逆湯
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大黃甘草湯
大黃(四錢),甘草(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小半夏湯
半夏(四錢),生薑(四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胃敗已極,宜去半夏加人參。
小柴胡湯
(方見瘟疫)
半夏瀉心湯
半夏(三錢),黃芩(一錢半),乾薑(一錢半),甘草(一錢半),人參(一錢半),黃連(五分),大棗(二枚),水煎大半杯,溫服。
橘皮竹茹湯
橘皮(三錢),竹茹(二錢),生薑(五錢),人參(一錢),甘草(二錢),大棗(三枚),水煎大半杯,溫服。
代赭旋覆花湯
旋覆花(一錢半),代赭石(五分),人參(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生薑(二錢),大棗(二枚),水煎大半杯,溫服。
二陳湯
(方見眩暈),倍半夏,加生薑,水煎服。熱加黃連、鮮竹茹、鮮蘆根。寒加吳茱萸、人參、大棗。食積加神麯、山楂、麥芽。噦加旋覆花、人參、代赭石。呃逆加丁香。柿蒂、杏仁、砂仁;如久病發呃,為脾腎之氣將絕,不用此方,惟用人參一兩,乾薑附子各三錢,丁香、沉香、柿蒂各一錢服之。如吐蟲,宜去甘草,加川椒、人參、吳茱萸、黃連、黃柏、乾薑、烏梅肉各一錢。
白話文:
[嘔吐噯呃逆]
嘔吐指的是從口中排出清水但沒有食物。吐則是指口中排出食物但沒有清水。嘔吐則指的是水和食物一起排出。噯氣,指的是口中有一種噯氣的味道。呃逆,則是氣體衝出時伴有聲音,且聲音短促且頻繁。這些症狀總體上都屬於陽明胃病。胃部的正常運作是向下運行,如果肝氣鬱結剋制脾胃,導致胃氣向上逆流,那麼各種疾病就會發生。然而,這些疾病有虛實寒熱的不同,應該分別治療。
例如,如果進食後想要嘔吐,手腳冰涼,煩躁不安,這屬於胃虛。如果有寒症,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如果胃反酸並感到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爲溼氣過重堵塞了胃部的下降通道,使得火氣無法下行,這屬於胃實。如果有熱症,可以用茯苓澤瀉湯來治療。如果嘔吐並且脈搏虛弱,小便過多,身體微熱,四肢發冷,這屬於嚴重寒症,可以用四逆湯來治療。如果進食後立即嘔吐,這屬於胃溼產生熱症,可以用大黃甘草湯來治療。如果嘔吐並且食物無法下嚥,胃氣上逆,濁陰不降,這屬於胃實有寒,可以用小半夏湯來治療。
如果嘔吐發熱,腹部脹滿,胸部疼痛,這屬於肝氣鬱結有熱,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嘔吐並且腸鳴,心下痞硬,有寒有熱,半虛半實,可以用半夏瀉心湯來治療。如果噯氣,可以用橘皮竹茹湯來治療。如果呃逆,可以用代赭旋覆花湯來治療。如果長期患病呃逆,可能脾腎之氣將絕,應該用溫補藥物來治療。以上各種病症,也可以統一用二陳湯加減來治療。
吳茱萸湯、茯苓澤瀉湯、四逆湯、大黃甘草湯、小半夏湯、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橘皮竹茹湯、代赭旋覆花湯和二陳湯的配方和使用方法都在文中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