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病證方歌括 (5)

回本書目錄

雜病證方歌括 (5)

1. 歷節風

〔歷節風提綱〕,病緣飲後被風吹,頭眩溫溫欲吐時,黃汗沾衣兼足腫,肢疼氣短更難支。

桂枝芍藥知母湯

(證附),酒後風將支節傷,治宜桂附合麻黃,朮防芍藥兼知母,甘草和中並用姜。

白話文:

患上歷節風,是因為喝酒後吹風,導致頭暈、發熱、想吐,還伴隨黃汗浸濕衣物、腳腫、四肢疼痛、氣喘難以支撐。治療需要用桂枝、芍藥、知母等藥材組成的桂枝芍藥知母湯。

這種病症是酒後受風,導致關節疼痛。治療需要用桂枝、附子、麻黃等藥材,配合甘草和薑來調理。

2. 痹證

〔痹證提綱〕,濕合風寒痹病生,痛麻交見總非輕,沉疴已久何由起,惟有前方法可行。(仍以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黃耆五物湯

(證附),一經血痹屬虛時,薑桂宣通便可施,棗芍滋肝宜併入,和營助氣用黃耆。

白話文:

痹證提綱

濕氣與風寒結合,就會導致痹病的發生,患者會感到疼痛與麻木,症狀絕非輕微。 若病症纏綿已久,原因何在?唯有遵循前述方法治療才能見效。 (仍然以桂枝芍藥知母湯為主)

黃芪五物湯

(證附) 如果是屬於血虛導致經絡痺病,則可以使用薑桂來宣通經絡。紅棗與芍藥可以滋養肝臟,同時加入黃芪來和血益氣。

3. 鶴膝風

〔鶴膝風提綱〕,膝腫旋驚疼痛生,風寒濕氣合而成,前方仍用能收效,大補十全法亦精。(仍以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十全大補加味湯

(證附),中虛氣血已先傷,參桂苓甘合棗姜,地芍芎歸耆朮用,再加杜附並牛防。

白芥子敷法

芥子研成照法敷,薑蔥取汁可調塗,泡皮脫淨肌膚斂,外治良方效更殊。

白話文:

鶴膝風是指膝蓋腫脹、疼痛、發熱、伴隨麻木感等症狀,主要由風寒濕邪入侵所致。治療上可採用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方法,前方仍用能收效,大補十全法亦精。

若患者體虛氣血不足,則需以十全大補湯加減治療,方劑中加入人參、桂枝、茯苓、甘草、大棗、生薑、生地、白芍、川芎、當歸、熟地、黃芪、白朮,再加入杜仲、附子、牛膝。

此外,亦可將白芥子研末敷於患處,或以薑蔥汁調敷,可使皮膚脫落,促進癒合。

4. 腳氣

〔腳氣提綱〕,風寒暑濕外邪侵,腳氣發時痛不禁,初病無非從足起,漸由小腹上攻心。

雞鳴散

(證附),腳腫如因濕氣傷,浸淫滋水或生瘡,木瓜蘇葉吳萸用,桔梗檳榔合橘姜。

四物加味證

腳氣屬幹不腫時,頑麻攣急總非宜,或兼縱緩情尤重,濕盛血虛治莫遲。

四物加味湯

地芍芎歸四物湯,再加膝澤佐偏良,更增獨活兼蒼朮,腳氣能醫是妙方。

白話文:

腳氣提綱

腳氣是由風寒暑濕等外邪入侵引起的疾病,發病時疼痛難忍。疾病初期通常從足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至小腹,最終可能侵犯心臟。

雞鳴散

症狀: 腳腫,如同濕氣侵襲導致,浸淫滋生水腫或瘡瘍。

藥方: 木瓜、蘇葉、吳萸,配合桔梗、檳榔、橘皮、生薑。

四物加味證

症狀: 腳氣屬於乾燥不腫脹,伴隨麻木、攣急,尤以縱緩疼痛為重,屬於濕盛血虛。

藥方: 四物湯(地黃、白芍、川芎、熟地黃)為基礎,加入膝關節、澤瀉,佐以獨活、蒼朮,是治療腳氣的妙方。

烏頭湯

(證附),腳氣攻心不得安,再加疼痛屈伸難,烏頭麻芍兼耆草,納蜜同煎是妙丹。

八味腎氣證

小腹居然覺不仁,喘兼上氣豈無因,攻心腳氣將成病,八味為丸取效神。

八味腎氣丸

山藥山萸並可施,澤苓熟地與丹皮,再增桂附扶陽氣,煉蜜為丸效更奇。

礬石湯

(證附),衝心腳氣不安康,濕毒消除有妙方,治法須將礬石用,煎湯浸足效偏良。

白話文:

腳氣攻心,患者難以安穩,伴隨疼痛,難以屈伸。此時可用烏頭、麻黃、芍藥和防風,加入蜂蜜一同煎煮,是有效的藥方。

小腹感覺麻木,呼吸急促上氣,可能是腳氣攻心導致的疾病。八味丸可以有效治療此病症。

八味腎氣丸由山藥、山茱萸、澤瀉、熟地、丹皮、桂枝、附子組成,加入蜂蜜煉製成丸服用,療效更佳。

衝心腳氣,患者身心不安,可用礬石湯治療。將礬石煎湯浸泡雙腳,可以有效消除濕毒,治療效果顯著。

5. 心腹痛

〔心腹痛提綱〕,腹中疼痛有多端,氣血痰蟲食水寒,按證須求原病本,立方得法治何難。

柴胡牡蠣湯

(證附),氣攻胸痛熱生風,蔞夏降沖草補中,芍牡滋陰柴散郁,生薑調胃善宣通。

姜苓桂枝

(證附),氣攻少腹痛多寒,桂夏姜砂治不難,苓草杏仁宜並用,當歸芍藥善清肝。

桂枝茯苓丸

(證附),痛因血積不流通,破用丹桃卻有功,桂芍行經苓去濕,陳皮加入氣能攻。

白話文:

心腹痛提綱

腹中疼痛原因眾多,可能是氣血不調、痰濕停滯、蟲積、飲食不節、水寒等。 需根據病症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治療起來就不難。

柴胡牡蠣湯

症狀: 氣滯胸痛,伴有發熱,甚至出現風邪症状。

治療: 使用蔞蒿、夏枯草降逆氣,補中氣;芍藥、牡蠣滋陰降火,柴胡疏肝解郁;生薑調胃和中,幫助藥物宣通。

姜苓桂枝湯

症狀: 氣滯少腹痛,多伴有寒性疼痛。

治療: 使用桂枝、夏枯草、生薑、砂仁溫中散寒;茯苓、草果、杏仁健脾利濕;當歸、芍藥養血調肝。

桂枝茯苓丸

症狀: 腹痛因血瘀不通導致。

治療: 使用桃仁、丹皮破血行瘀;桂枝、芍藥行氣活血;茯苓健脾利濕;陳皮理氣消積,幫助藥物發揮功效。

下瘀血湯

(證附),痛因血積有良方,須用桃仁合大黃,再入䗪蟲能化瘀,腹疼止後得安康。

姜苓半夏湯

(證附),胸停痰飲痛生時,半夏姜甘治最宜,再用陳苓兼澤杏,水留成積總能醫。

烏梅證

(方見傷寒),痛因腹內有蛔蟲,濕氣中湮大可攻,丸用烏梅真善法,掃平此患著奇功。

厚朴七物湯

白話文:

如果因為血瘀導致疼痛,可以用桃仁和大黃,再加入䗪蟲來化瘀,疼痛止住後就能康復。

如果胸部有痰飲積聚導致疼痛,可以用半夏、生薑和甘草治療,再加入陳皮、澤瀉和杏仁,可以治療水液停積。

如果腹部有蛔蟲導致疼痛,可以用烏梅治療,可以有效去除蛔蟲。

(證附),痛因食積擬何方,枳樸桂枝共大黃,再用生薑兼草棗,法宜溫下胃無傷。

五苓證

(方見傷寒),水飲停留在腹中,時時疼痛總宜攻,五苓散用真神效,利濕除寒大有功。

附子粳米湯

(證附),積寒生痛有良方,薑棗熬成粳米湯,半夏更兼甘草入,獨憑附子挽真陽。

大建中湯

(證附),腹中寒積用何消,不外乾薑共蜀椒,增入膠飴甘補妙,人參助氣力偏饒。

白話文:

如果疼痛是因为食物积滞,可以用枳实、厚朴、桂枝和大黄一起服用,再加生姜和草枣,这种方法适合温下胃气而不伤脾胃。

五苓散证:

水饮停留在腹部,经常疼痛,可以用五苓散治疗,它具有利湿除寒的功效。

附子粳米汤:

如果疼痛是因为积寒,可以用生姜、草枣熬成粳米汤,再加入半夏和甘草,并用附子来温阳。

大建中汤:

如果腹中寒积,可以用干姜和蜀椒来治疗,并加入胶飴以甘补脾胃,人参可以补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