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4)

回本書目錄

雜證要法 (4)

1. 水脹

水統於腎,而根於肺,肺陰不降,則水不化氣,而氾濫於上,是為水脹。水脹者,臍以上腫是也。蓋肺不降,由於胃逆,胃逆由於土濕,土濕乃由水寒,水寒而腎失封蟄之性,則相火不得秘藏,土濕乃令木鬱,木鬱而肝失疏泄之權,則水道不能清利,是以膀胱癃閉,水不歸壑而逆行於胸腹,浸淫於經絡,則腫脹之病作矣。其本之在臟者,宜泄之於膀胱。

其標之在經者,宜泄之於汗孔。汗溺之行,總以燥土疏木為主。蓋水病雖在肺腎,而土濕木鬱乃其根本也。如初起宜發汗者,以苓桂麻黃湯主之。宜利水者,以苓桂阿膠湯主之。如水在太陽之經,宜發汗以驅水者,以小青龍湯主之。如水在少陰之經,宜化氣以導水者,以真武湯主之,如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以防己黃耆湯主之。如皮水四肢腫,水在皮中,聶聶動者,以防己茯苓湯主之。

如治正水者。以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如治石水者,以麻黃附子湯主之。

苓桂麻黃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麻黃(二錢),桂枝(三錢),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中氣虛加人參,寒加乾薑,肺熱加麥冬、貝母。用五苓散加茵陳亦妙。

苓桂阿膠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阿膠(三錢),豬苓(三錢),水煎大半杯,熱服。小便不清加西瓜漿,熱加梔子,中虛加人參,寒加乾薑。乙木遏陷,疏泄不行,陽敗土濕,不能制伏水邪,故病腫脹。泄濕燥土,疏木行水,是定法也。後世八味加減之方,地黃助脾之濕,附子益肝之熱,肝脾未至極敗,服之可效,肝脾病深,則不效,而反益其害,最誤人也。

小青龍湯

(方見咳嗽)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附子湯(二方,均見金匱。)

真武湯

(方見痰飲)

防己黃耆湯

防己(三錢),甘草(一錢半炙),白朮(二錢),黃耆(二錢),生薑(一錢),大棗(一枚),水煎大半杯,溫服。服後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黃。胃中不和者,加芍藥。氣上衝者,加桂枝。

防己茯苓湯

防己(三錢),桂枝(三錢),黃耆(三錢),茯苓(六錢),甘草(一錢炙),水煎大半杯,溫服,日夜作三服。

桂枝苓澤湯

此方統治鼓脹,桂枝(三錢),茯苓(六錢),澤瀉(三錢),杏仁(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防己(三錢),桑葉(三錢),生薑(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水脹]

水液由腎臟管理,但根源在於肺臟。當肺臟陰氣無法下降,水液就不能轉化成氣體,反而泛濫於體內上部,這就是所謂的「水脹」。水脹指的是肚臍以上的部位出現腫脹。肺臟功能失調,通常是因為胃部逆流,胃部逆流的原因則是脾臟濕氣過重,脾臟濕氣重是由於水液過冷,水液過冷會導致腎臟失去封閉藏精的能力,這樣就無法控制體內的火氣。脾臟濕氣重也會導致肝臟受抑,肝臟受抑使得肝臟無法正常疏泄,結果是排尿系統無法順利運作,於是膀胱功能障礙,水液不再流入泌尿系統,反而反向流到胸腔和腹部,影響全身經絡,進而導致水腫和脹大的症狀。若病因在臟腑內部,應該讓水液通過膀胱排出;若病因在經絡外部,應該讓水液透過汗水排出。排汗和排尿的過程,都必須以消除脾臟濕氣和疏導肝臟功能為主。因為水腫的問題雖然主要出現在肺臟和腎臟,但是脾臟濕氣和肝臟受抑纔是根本原因。

剛開始治療時,如果要藉由發汗來排除水液,可以使用苓桂麻黃湯。如果要藉由利尿來排除水液,可以使用苓桂阿膠湯。如果水液積存在太陽經絡,需要透過發汗來驅除水液,可以使用小青龍湯。如果水液積存在少陰經絡,需要藉由調整氣血來引導水液,可以使用真武湯。如果患者有風水脈象,身體沉重且出汗怕風,可以使用防己黃耆湯。如果患者四肢水腫,水液積存在皮膚底下,可以感受到水液波動,可以使用防己茯苓湯。

對於治療水腫,可以使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對於治療石水,可以使用麻黃附子湯。

苓桂麻黃湯的成分包括茯苓、澤瀉、半夏、杏仁、甘草、麻黃、桂枝等,用水煎煮成大半杯,趁熱服用,然後蓋上衣物發汗。如果中氣虛弱,可以加入人參;如果寒冷,可以加入乾薑;如果肺部有熱,可以加入麥門冬和貝母。使用五苓散加上茵陳也是一種好方法。

苓桂阿膠湯的成分包括茯苓、澤瀉、甘草、桂枝、阿膠、豬苓等,用水煎煮成大半杯,趁熱服用。如果小便不清,可以加入西瓜汁;如果熱氣較重,可以加入梔子;如果中氣虛弱,可以加入人參;如果寒冷,可以加入乾薑。

小青龍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附子湯、真武湯、防己黃耆湯、防己茯苓湯、桂枝苓澤湯等方劑詳情請參考《金匱要略》。

需要注意的是,後世有些藥方可能會誤導治療方向,例如地黃會增加脾臟濕氣,附子會增強肝臟熱氣。如果肝臟和脾臟沒有受到極度傷害,服用這些藥方可能有效;但如果肝臟和脾臟已經病得很嚴重,服用這些藥方不僅無效,反而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