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1)
雜證要法 (1)
1. 眩暈
眩暈者,眩冒而旋轉不定也。如因肝風痰飲而致者,統以二陳湯加味主之。如因虛而致者,以一味鹿茸酒主之。如因火亢而致者,以一味大黃散主之。
二陳湯
半夏(三錢),陳皮(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炙),水煎大半杯,溫服。如屬肝風者,加防風、玉竹、天麻、鉤藤。如屬痰飲者,倍半夏,倍加澤瀉。火盛者,加黃芩、元參。
一味鹿茸酒
鹿茸(一兩),酒煎去渣,入麝香少許服。
一味大黃散
大黃(制),為末茶調下,每服一錢至二三錢。清寧丸亦可代之。
白話文:
[眩暈]
眩暈,就是頭昏眼花,有種旋轉不穩的感覺。如果是由肝風或是痰濕引起的眩暈,通常會用二陳湯加些藥材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虛弱導致的眩暈,則會使用鹿茸酒來調理。如果是因為火氣太旺引起的眩暈,就會使用大黃散來治療。
二陳湯
半夏、陳皮和茯苓各三錢,甘草二錢(需先烘烤),用水煎煮至剩下大半杯,溫熱時服用。若是肝風引起的眩暈,可以再加入防風、玉竹、天麻和鉤藤。若是痰濕引起的眩暈,半夏和澤瀉的份量可以加倍。如果火氣旺盛,可以再加入黃芩和元參。
一味鹿茸酒
鹿茸一兩,用酒煎煮後去掉渣滓,加入少量的麝香服用。
一味大黃散
將大黃製成粉末,每次用茶調和服用一錢到二三錢。也可以用清寧丸代替。
2. 痰飲
痰飲者,肺腎之病也。其根由於土濕,蓋肺氣降而化水,腎水升而化氣,一自陽衰土濕,肺氣壅滯不能化水,腎水凝瘀不能化氣,氣不化水則鬱蒸於上而為痰,水不化氣則停積於下而為飲。痰飲伏留,清道堵塞,此壅嗽發喘,息短胸滿,眠食非舊,喜怒乖常,諸變證所由作也。
如痰飲伏留而脹滿者,以姜苓半夏湯主之,或以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如痰飲停滯而喘喇者,以小青龍湯主之,或以麻黃射干湯主之。如飲積於上,氣不化水,致飲留心下而化痰者,以桂苓甘術湯主之。如飲積於下,水不化氣,致飲泛胸中而化痰者,以真武湯主之。如水飲停瘀臟腑,上在胸膈,宜泄其氣分者,以十棗湯主之。
下在臍腹,宜泄於水道者,以豬苓湯主之。流溢經絡,宜泄於汗孔者,以五苓散主之。如一切痰飲可吐者,以瓜蒂散主之。
姜苓半夏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一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生薑(三錢),陳皮(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上熱者,加黃芩、貝母。下寒者,佐乾薑、附子。宿痰膠固難行者,加枳實開之。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見喘促),小青龍湯(方見《傷寒》),麻黃射干湯(方見《金匱》)
桂苓甘術湯
茯苓(四錢),白朮(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一錢半炙),水煎大半杯,溫服。
真武湯
茯苓(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三錢),白朮(二錢),附子(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十棗湯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異篩,秤末,合和之。水二杯,先煮大棗十枚,至七分,去渣滓,納藥末。強人服八九分,羸人服五六分,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明日更服,加三分,利後糜粥自養。
豬苓湯(方見瘟疫)
五苓散
豬苓(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白朮(十八銖),桂枝(半兩),茯苓(十八銖),共為末,以白飲和服三錢,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按:白飲即白開水)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上各等分為末,取二錢,以香豉一撮,用熱湯煮作稀糜,和藥散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家,不可與之。
白話文:
痰飲這疾病,主要涉及的是肺部和腎臟。其根源在於脾胃功能失調,因為肺部應該把氣轉換成水,腎臟則應把水轉換成氣,一旦陽氣衰弱,脾胃運化能力下降,肺部的氣就無法順利轉換成水,腎臟的水也無法順利轉換成氣。氣無法轉換成水就會在上焦鬱結成為痰,水無法轉換成氣就會在下焦積聚成為飲。痰飲潛藏於體內,阻塞了正常的通道,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胸部悶脹、睡眠飲食習慣改變、情緒波動等各種症狀的原因。
如果痰飲導致腹部脹滿,可以用薑苓半夏湯,或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來治療。如果痰飲導致呼吸困難,可用小青龍湯,或者麻黃射干湯來治療。如果水飲積聚在上焦,氣無法轉換成水,進而形成心下有飲而化為痰的情況,可用桂苓甘術湯來治療。如果水飲積聚在下焦,水無法轉換成氣,導致胸中有飲而化為痰,可用真武湯來治療。如果水飲在臟腑中停滯,上至胸膈,需要從氣分排泄,可用十棗湯來治療。
如果水飲在肚臍或腹部下方,需要通過尿道排泄,可用豬苓湯來治療。如果水飲在經絡中流動,需要通過汗腺排泄,可用五苓散來治療。對於所有適合嘔吐療法的痰飲,可用瓜蒂散來治療。
薑苓半夏湯的成分有茯苓、澤瀉、甘草、半夏、杏仁、生薑、陳皮,煎煮後溫服。如果上火,可以加入黃芩和貝母。如果下寒,可以加入乾薑和附子。對於長期存在的固結難消的痰,可以加入枳實來打開。
小半夏加茯苓湯、小青龍湯、麻黃射干湯的配方詳情請參閱相關條目。
桂苓甘術湯的成分有茯苓、白朮、桂枝、甘草,煎煮後溫服。
真武湯的成分有茯苓、白芍、生薑、白朮、附子,煎煮後溫服。
十棗湯的成分有芫花、甘遂、大戟,煎煮後溫服,根據體質調整劑量,服用後需注意飲食。
豬苓湯的配方詳情請參閱瘟疫相關條目。
五苓散的成分有豬苓、澤瀉、白朮、桂枝、茯苓,共研成粉末,用溫水沖服,一天三次,多喝熱水,出汗即可痊癒。
瓜蒂散的成分有瓜蒂和紅小豆,研成粉末,用熱湯煮成稀糊,和藥粉一起服用,直到嘔吐才停止,但對於有出血傾向的人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