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3)

回本書目錄

雜證要法 (3)

1. 痧證

病起於驟然,或氣逆面青,肢冷目暗,,俗稱迷痧是也。或腹中絞痛,俗稱絞腸痧是也。身上有斑點,如痧,或用麻刮之,累累如硃砂,故名曰痧。此乃風寒濕邪,或山嵐瘴氣,襲於肌表之間,而成此證。淺者刮之,深者刺之,宜急救。遲者邪干於臟,而氣機不轉,即不能救矣。

刺法

以針刺手腕中,足委中,及十指出血。(按:手腕中,當是內關穴)

刮法

用手掌著熱湯,重打手腕、足委中,至紅紫有大斑如痘大。(按:此刮法,實為拍打法也。)

白話文:

[痧症]

這類疾病來得突然,患者可能因氣逆導致面色青灰,四肢冰冷,眼神暗淡,這就是平常所說的「迷痧」。或者腹部劇烈疼痛,這就是俗稱的「絞腸痧」。身體上出現紅色斑點,像是痧,若用麻刮一刮,會發現皮下出現像硃砂一樣的痕跡,因此被稱為「痧」。這是由風、寒、濕邪或是山間的瘴氣侵入肌膚和表層組織之間造成的病症。病情輕微時可用刮痧的方式治療,病情嚴重則需用針刺,應立即進行急救。如果拖延時間,邪氣入侵臟腑,影響氣機運行,那時就難以救治了。

針刺療法

使用針在手腕的內關穴、腳後窩的委中穴以及十指尖放血。

刮痧療法

先將手掌在熱水中加熱,然後用力拍打手腕、腳後窩的委中穴,直到皮膚呈現紅紫色,並出現大小如痘子般的痧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種刮痧方式實際上是拍打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