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傷寒證方歌括 (2)

回本書目錄

傷寒證方歌括 (2)

1. 小青龍證

(傷寒而內有水鬱),表邪未解水停時,嘔咳兼生病甚危,小便不通還作渴,滿居少腹喘非宜。

小青龍湯

表寒里水病非輕,桂芍麻甘用藥精,半夏更兼姜細味,管教內外患全平。

白話文:

傷寒病人如果体内有水停滞,表面的寒邪还没有解开,水液停留在体内,就会出现呕吐、咳嗽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病人还会出现小便不通畅,口渴,腹部胀满,喘不过气等症状。这种情况用小青龙汤治疗,它能治疗表寒里水病,药方中用桂枝、芍药、麻黄、甘草等药材,再加上半夏和生姜,可以有效地治疗内外的寒邪和水停。

2. 白虎證

(表已解而里有熱),傷寒脈滑厥旋生,表解方知裡熱成,白虎煎湯真可用,胸中邪火一時清。

白虎湯

石膏去火十分強,知母兼施倍覺涼,粳米煎湯甘草入,驅邪消熱此方良。

白話文:

表面症狀已經解除,但內裡卻有熱症,傷寒病人脈象滑利,手足厥冷又會旋轉出現,這時才明白是表症解除了,裡熱才發作,白虎湯的確可以派上用場,胸中邪火馬上就能清除。

白虎湯以石膏為主藥,降火力量十分強大,知母配合使用,清熱效果更加顯著,再用粳米和甘草煎湯服用,驅逐邪氣,消除熱症,此方效果很好。

3. 白虎加人參證

(表已解而里有熱),傷寒表解尚難安,燥渴心煩背惡寒,白虎加參湯可用,生津助氣是神丹。

白虎加人參湯

石膏知母善清金,草米煎湯益助陰,補用人參加更妙,仙方能解躁煩心。

白話文:

患者表面症狀已經消失,但內裡仍然有熱,傷寒表症雖然解除了,卻依然難以安穩,出現口乾舌燥、心煩意亂、背部發寒等症狀,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這方劑能生津止渴,益氣解表,可謂是治療這種情況的神奇良藥。白虎加人參湯中石膏、知母能清熱瀉火,米湯則能滋陰益氣,再加入人參,更能補益氣陰,是治療心煩燥熱的有效方法。

4. 五苓證

(表未解而里有水),發熱過經不解煩,中風表裡證猶存,渴惟思飲入旋吐,水逆為名是病源。

五苓散

外寒未去水旋停,朮澤同煎合二苓,解表不須多用藥,桂枝一味妙通靈。

茯苓甘草湯

(證附,表未解而里有水),汗多不渴未傷津,苓桂姜甘立法新,病減只將輕藥用,宣通表裡效如神。

白話文:

表面寒氣未退,體內卻已有水停滯,發熱、口渴、反覆嘔吐,這是水逆導致的病症。可以用五苓散治療,五苓散中二苓(澤瀉、豬苓)利水,桂枝則解表,不用多用藥,只需桂枝一味就能通暢氣血。

如果患者出汗多卻不口渴,說明津液未傷,可用茯苓甘草湯治療。茯苓甘草湯中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溫和宣通表裡,效果神奇。

5. 文蛤白散證

病在陽經汗失宜,肉中粟起益煩時,縱思飲水原非渴,文蛤不瘥白散施。

文蛤散

先將文蛤細研時,須用熱湯調服宜,病若不瘥仍有法,五苓白散酌裁之。

白散

貝母須兼桔梗施,清金散郁用相宜,溫行巴豆真神妙,寒熱交攻立法奇。

白話文:

如果病症出現在陽經,且患者出汗異常,肉中長出小米粒般的小疙瘩,並且感到煩躁,即使想喝水也不是真正的口渴,服用文蛤散效果不佳,就應該改用白散。

文蛤散的做法是將文蛤研磨成粉末,用熱湯調服。如果病情沒有好轉,還可以考慮使用五苓白散。

白散的藥方中需要加入貝母和桔梗,也可以搭配清金散一起使用,若要溫通氣血,可以加入巴豆,針對寒熱交雜的病情,則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方。

6. 桃仁承氣證

(表退而熱結血分),蓄血病成勢若狂,因知熱結在膀胱,表邪解後方宜下,須用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

小腹瘀凝宜急攻,桃仁破血有奇功,硝黃蕩穢專清熱,桂草舒肝更補中。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蓄血病,患者表面症狀退去,但熱邪卻積聚在血分,病勢凶猛。由於知道熱結在膀胱,而表邪已經解開,因此應該馬上用藥來瀉下,最佳選擇是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適用於小腹瘀血凝結的急症,需要快速攻破積聚。其中,桃仁破血力強,有奇效;硝石和黃芩可以清除熱邪、蕩滌穢氣;桂枝和草決明則能舒肝理氣,並補益中氣。

7. 抵當湯證

(表退而熱結血分),表邪內入解無從,脈象微沉不結胸,熱在下焦當硬滿,腹中瘀血斷難容。

白話文:

【外邪未能轉為內證,脈象微弱且沈,無結胸之症狀。熱氣位於下焦,應有硬滿之感,腹部存在瘀血,難以消化。】

8. 抵當丸證

(表退而熱結血分),傷寒身熱未能安,少腹滿應小便難,今反利時因有血,須將湯藥合成丸。

抵當湯丸

虻蛭桃仁合大黃,湯丸隨證用偏良,破開瘀血沉疴起,從此其人不發狂。

白話文:

表面退燒但熱邪結聚在血分,傷寒病人雖然退燒但身體仍不舒服,小腹脹滿導致排尿困難,現在又腹瀉,原因是血分有瘀血,需要用湯藥配製成丸藥服用。

抵當湯丸

用虻蟲、水蛭、桃仁和大黃,根據病情選擇湯劑或丸劑服用,可以破除瘀血,消除頑固病症,從此病人就不會再發狂了。

9. 太陽壞病

【入陽明去路】

10.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證

(表寒未解而內有火鬱),表熱不用桂枝湯,外散內清另有方。汗出喘生無大熱,麻甘杏石治偏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髮表泄皮毛,裡熱宜清用石膏,甘草杏仁還併入,和中降逆法彌高。

白話文:

表面寒氣未除,內裡卻有鬱火,這種情況不能用桂枝湯,需要用其他藥方來散發表寒,清熱解毒。如果出汗喘息,沒有明顯發熱,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來治療,效果較好。麻黃能發散表邪,泄出皮毛,內熱可用石膏清熱,甘草和杏仁可以調和脾胃,降逆止咳,這種治療方法效果更佳。

11. 人參白虎證

(表解而里有熱方見太陽正病),傷寒已服桂枝湯,汗出煩生渴飲漿,脈象更兼洪且大,人參白虎是良方。

白話文:

當症狀表現為表面發熱,但內部有熱氣的情況時,這通常是太陽經的疾病表現。如果一個人在罹患傷寒後已經服用了桂枝湯,並且出現了出汗、煩躁和口渴想要喝水的情況,同時脈搏變得又強又大,那麼這時適合使用人參白虎湯這種藥方來治療。

12. 調胃承氣證

(表解而里有熱),此證已經汗出初,惡寒乃是屬陽虛,若還惡熱原為實,胃氣調和病自除。

調胃承氣湯

汗後須將胃氣調,大黃甘草合芒硝,津傷陽實全能治,熱滿胸中一概消。

【入太陰去路】

白話文:

表面上看是發熱,但實際上內里是虛熱,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出汗,但還伴隨惡寒,屬於陽虛,如果仍然有惡熱的症狀,那就是實熱,只要調理好胃氣,病自然就會好了。

治療方法可以用調胃承氣湯,它由大黃、甘草和芒硝組成,可以同時治療津傷和陽實,讓胸中的熱氣消散。

這個方子屬於太陰經,可以疏通太陰經的氣血。

13. 五苓散證

(表未解而里有水,方見太陽本病),燥生汗後不眠時,和胃除煩少飲宜,小便維艱浮脈見,熱微消渴五苓施。

白話文:

"若表症未解,但內部已有水分積聚,則會見到太陽病的本質症狀。在燥熱導致出汗後無法入眠時,應調和胃部,減輕煩躁情緒,並適量飲水。如果出現小便困難、浮脈現象,且熱度略有下降,口渴的情況也隨之減緩,可以考慮使用五苓散進行治療。"

14. 甘草乾姜證

(誤汗而里陽虛),心煩便數汗瀰漫,兩腳拘攣更惡寒,湯用桂枝溫反誤,亡陽厥逆覺咽乾。

甘草乾薑湯

桂枝誤服竟亡陽,厥逆心煩病象彰,同氣相招真善法,補宜甘草熱宜姜。

芍藥甘草湯

(證附,誤汗而里陰虛),誤汗傷陰厥逆生,拘攣兩腳步難行,只須芍藥兼甘草,補血舒筋治效呈。

白話文:

患者誤汗導致內陽虛弱,表現為心煩意亂、汗出不止、雙腳拘攣、怕冷。桂枝溫陽反而加重病情,導致陽氣衰竭,出現厥逆、口渴等症狀。用甘草乾薑湯溫陽補氣,可以緩解症狀。若患者誤汗導致內陰虛弱,則表現為誤汗傷陰、厥逆、雙腳拘攣、行走困難,此時用芍藥甘草湯補血舒筋,可以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