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傷寒證方歌括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證方歌括 (1)

1.

粵自神農嘗百草而藥性乃傳,軒帝著《內經》而病源始出,此固開天之神智,亦即救世之苦心也。越及漢季,有張仲景先師出,著有《傷寒》、《金匱》各編,理精法密,辭古義深,探石室之秘藏,發蘭臺之奧蘊,洵為醫林中特出之書也。

乃前人著作極精,而後世註疏多謬,致使良苗雜於稂莠之間,而是非莫辨;嘉粟埋於粃糠之內,而真偽誰分;此有心人所同慨也!今有黃氏《傷寒》書出,辨偽訂訛,悉復篇章之舊;鉤深致遠,獨探撰述之原;譬如淘盡荒沙而黃金始得呈其色,剖開頑石而白壁乃能顯其光,自古注《傷寒》者,未有如黃氏之盛者也。然,未經名人指授,終不敢自信賞識之非誣矣。

茲聞慶雲閣先生,素日博覽醫書,迄今己涉獵三十餘載矣,諒必於群書淆亂之中,獨衷一是。因倩世仁甫先生為介紹,只求先生引而進之,得聞此道之指歸素願足矣。乃蒙不棄,即延入講堂,當而指明,古今醫書精純者絕少,惟《傷寒》、《金匱》之書,獨得《靈》、《素》真傳,醫學家群當奉為圭臬也。註疏不下數百家,惟黃氏註疏獨合聖經之旨,直可與仲景之書並傳不朽矣。

其餘各書,瑕瑜互見,實不敢贊一詞焉。(鏞)敬聆之下,如獲南針之指示,嚮往彌殷;益望北斗之光華,仰瞻倍切。退歸後,即照黃氏成規,將傷寒雜病,各證各方,俱編為歌括,以便披吟。書成錄出,即呈先生筆削,不料適值先生亦作《證方歌括》,以授及門。遂檢閱鏞稿中有精粹可取者,即摘錄先生書內,以排印行世。

(鏞)以迂疏之作,叨附末光,是亦生平大幸事也。爰為敘。

民國四年舊十一月初八日後學郭振鏞謹敘

2. 自敘

粵自軒岐著《內經》,遂為萬世醫書之祖。然僅立言而未立法,尚未得視為全書也。越及漢季,有南陽張仲景先生出,著有《傷寒》、《金匱》各書,論證出方,俱臻完備。其書辭古而意深,理精而法密,括天人之奧蘊,得《靈》、《素》之真傳,洵為醫學家之至寶矣。惟《傷寒》以六經立法,從六氣也。

而此義後人絕無解者,所以注《傷寒》者不下數百家,往往立言不合經旨,更兼篇章次第紊亂,沿謬承訛,無人考正。是以著作愈多,其旨愈不明於天下也。今有黃氏傷寒書出,悉本六氣之理,以發明此書之旨,語必透宗,言皆有本,去偽存真,辭華悉臻純粹;提綱挈領,條理益見詳明;自古注《傷寒》者,未有如黃氏之盡美盡善者也!尤可取者,以編殘簡斷之書,悉復縷晰條分之舊,脈絡既已分明,篇章無不吻合,以後學之心思,揣前人之志意,雖隔形骸於千載,恍聆緒論於一堂,得先聖之薪傳,開後人之茅塞,其書之有裨於人也,豈止於一時一世已哉。余即遵黃氏成規,將各證、各方均編為歌括,以便學者披吟。

書已告竣,適有友人郭桂五,登門造訪,手持《證方歌括》一書求正。余細閱之,見書中意旨,與余所作者,大致相同。余即摘其書之精純可取者,纂入余書內,合為一編,以便排印行世。惟望有心向學者,得是書以為入道之門,庶不難升堂入室,將來可為吾道之傳人也,豈非吾人所厚望也哉!爰為敘。

民國四年舊曆九月二十四日慶恕自識

3. 桂枝證

(中風),中邪先入太陽宮,發熱頭疼更惡風,有汗脈浮惟在表,解肌總是桂枝功。

桂枝

有汗中風用桂姜,再將芍藥治營傷,補脾大棗甘草,啜粥生津並養陽。

4. 麻黃證

(傷寒),浮緊居然脈象呈,惡寒發熱嘔旋生,頭疼體痛終無汗,證屬麻黃表病成。

麻黃

傷寒無汗用麻黃,桂杏兼施輔佐良,甘草補脾中氣固,皮毛直達是神方。

5. 桂枝麻黃各半證

(風寒兩感),瘧狀二三度發時,面呈熱色解無期,未經小汗身癢作,湯用桂麻各半宜。

桂枝麻黃各半湯

合用麻黃桂枝杏仁芍藥佐偏宜,生薑大棗甘草,兩感風寒取效奇。

6. 桂枝二麻黃一證

(風寒兩感方見上),脈呈洪大汗頻生,仍服桂枝未可更,如再發時形似瘧,輕宣衛氣重宣營。

7. 桂枝二越婢一證

(中風而內有火鬱),發熱惡寒表病彰,渴而譫語火邪傷,脈浮汗出偏能解,營衛輕宣用此方。

桂枝二越婢一湯

外寒未解熱旋生,草棗和中芍泄營,發表桂麻姜併入,石膏治里火能清。

8. 大青龍證

(中風而內有火鬱),發熱身疼更惡寒,躁煩無汗未能安,中風脈象浮而緊,方用青龍治不難。

大青龍湯

桂麻發表散邪風,再入生薑助有功,獨用石膏清裡熱,杏仁草棗補兼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