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本草類要 (6)

回本書目錄

本草類要 (6)

1. 茅根

味甘,微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清金止血,利水通淋。

2. 茜草根

味苦,微寒,入足厥陰肝經。通經脈瘀塞,止營血流溢。

3. 石榴皮

味酸,性澀,入手陽明大腸、足厥陰肝經。斂腸固腎,澀精止血。

4. 柏葉

味苦,辛澀,入手太陰肺經。清金益氣,斂肺止血。

5. 棗仁

味甘酸,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寧心膽而除煩,斂神魂而就寐。生用泄膽熱安眠,熟用補膽虛不寐。

6. 遠志

味辛,微溫,入手少陰心、足少陰腎經。開心利竅,益智安神。

7. 訶子

味酸,微苦,氣澀,入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經。收庚金而住泄,斂辛金而止咳,破壅滿而下衝逆,疏鬱塞而收脫陷。

8. 五倍子

味酸,氣平,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收肺除咳,斂腸止利。五倍釀法,名百藥煎,與五倍同功。

9. 罌粟殼

味鹹,性澀,微寒,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收肺斂腸,止咳斷利。初病忌服,當與行郁泄濕之藥並用。

10. 禹餘糧

味甘,微寒,入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手陽明大腸經。止小便之痛澀,收大腸之滑泄。煅紅,醋淬,研細用。

11. 赤石脂

味甘酸辛,性澀,入手少陰心、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經。斂腸胃而斷泄利,護心主而止痛楚。

12. 連翹

味苦,性涼,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清丁火而退熱,利壬水而泄濕。

13. 前胡

味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肺化痰,降逆止嗽。

14. 蘆根

味甘,性寒,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降逆止嘔,清熱除煩。

15. 石葦

味苦,入足太陽膀胱經。清金泄熱,利水開癃。

16. 竹茹

味甘,微寒,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降逆止嘔,清熱除煩。

17. 金銀花

味辛,微涼,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涼肝清肺,消腫敗毒。

18. 地骨皮

味苦,微甘,性寒,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清肝泄熱,涼骨除蒸。

19. 白微

味苦,微咸,微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涼金泄熱,清肺除煩。

20. 白頭翁

味苦,性寒,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經。清下熱而止利,解鬱蒸而涼血。

21. 黃芩

味苦,氣寒,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經。清相火而斷下利,泄甲木而止上嘔,除少陽之痞熱,退厥陰之鬱蒸。

22. 黃連

味苦,性寒,入手少陰心經。清心退熱,泄火除煩。

23. 梔子

味苦,性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清心火而除煩郁,泄脾土而驅濕熱,吐胸膈之濁瘀,退皮膚之熏黃。

24. 黃柏

味苦,氣寒,入足厥陰肝、足太陰脾經。泄己土之濕熱,清乙木之鬱蒸,調熱利下重,理黃疸腹滿。

25. 知母

味苦,氣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清金泄熱,止渴除煩。

26. 秦皮

味苦,性寒,入足厥陰肝經。清厥陰之鬱熱,止風木之疏泄。

27. 石膏

味辛,氣寒,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清金而止燥渴,泄熱而除煩躁。研細,綿裹,入藥煎。虛熱煅用。

28. 犀角

味苦酸,性寒,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手少陰心經,泄火除煩,解毒止血。

29. 羚羊角

味苦鹹,微寒,入足厥陰肝經。清風明目,泄熱舒筋。

30. 艾葉

味苦辛,氣溫,入足厥陰肝經。燥濕除寒,溫經止血。

31. 薤白

味辛,氣溫,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開胸痹而降逆,除後重而升陷。最消痞痛,善止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