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本草類要 (5)

回本書目錄

本草類要 (5)

1. 升麻

味辛苦微甘,性寒,入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經。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腫毒而排膿血。

2. 紫菀

味苦辛,入手太陰肺經。降氣逆而止咳,平息賁而定喘。

3. 款冬花

味辛氣溫,入手太陰肺經。降沖逆而止嗽喘,開痹塞而利咽喉。

4. 霜桑葉

味苦辛,入足太陽膀胱、足厥陰肝經。散水消腫,行瘀止渴。

5. 枇杷葉

味酸甘,氣平,入手太陰肺經。泄肺下氣,寧嗽止吐。

6. 桔梗

味苦辛,入手太陰肺經。散結滯而消腫硬,化凝鬱而排膿血,療咽痛如神,治肺癰至妙。善下衝逆,最開壅塞。

7. 射干

味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利咽喉而開閉塞,下衝逆而止咳嗽,最清胸膈,善掃瘀濁。

8. 蟬蛻

味辛,氣平,入手太陰肺經。發表驅風,退翳消腫。

9. 防風

味甘辛,入足厥陰肝經。燥己土而泄濕,達乙木而息風。

10. 白芷

味辛,微溫,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發散皮毛,驅逐風濕。

11. 細辛

味辛,氣溫,入足太陰肺、足少陰腎經。降沖逆而止咳,驅寒濕而蕩濁,最清氣道,兼通水源。

12. 蒼朮

味甘,微辛,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燥土利水,泄飲消痰,行瘀去滿,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闢山川瘴癘。起筋骨之痿軟,回溲溺之混濁。茅山者佳,制同白朮

13. 天麻

味辛,微溫,入足厥陰肝經。通關透節,泄濕除風。

14. 秦艽

味苦,氣平,入足厥陰肝經。發宣經絡,驅除風濕。

15. 防己

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泄經絡之濕邪,逐臟腑之水氣。

16. 牛蒡子

味苦,氣平,入手太陰肺經。清風泄濕,消腫敗毒。

17. 蔓荊子

味苦,微溫,入足厥陰肝經。泄風濕,清頭目。

18. 甘菊花

味甘,氣平,入足厥陰肝經。清風止眩,明目去翳。

19. 五加皮

味辛,微溫,入足厥陰肝經。逐濕開痹,起痿伸攣。

20. 山茱萸

味酸,性澀,入足厥陰肝經。溫乙木而止疏泄,斂精液而縮小便,去核,酒蒸。

21. 五味子

味酸,微苦鹹,氣澀,入手太陰肺經。斂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脫陷,最下衝逆。

22. 菟絲子

味酸氣平,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斂精利水,暖膝溫腰。久服妨脾。

23. 金櫻子

味鹹,性澀,入手陽明大腸、足厥陰肝經。斂腸止泄,固精斷遺。

24. 何首烏

味甘澀,氣平,入足厥陰肝經。養血榮筋,息風潤燥,斂肝氣之疏泄,遺精最效。舒筋脈之拘攣,偏枯甚良。瘰癧癰腫皆消,崩漏淋漓俱止。消痔至妙,截瘧如神。米泔換浸一兩天,銅刀切片,黑豆拌勻,砂鍋蒸曬數次。

25. 山藥

味甘。氣平,入足陽明胃、手太陰肺經。養戊土而行降攝,補辛金而司收斂,善息風燥,專止疏泄。

26. 芡實

味甘性澀,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止遺精,收帶下。

27. 韭子

味辛,性溫,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秘精斂血,暖膝強腰。

28. 鹿角膠

味辛鹹,微溫,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補腎益肝,斂精止血。蛤粉炒,研用。

29. 龍骨

味鹹,微寒,性澀,入手少陰心、足少陰腎、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斂神魂而定驚悸,保精血而收滑脫。白者佳,煅研細用。

30. 牡蠣

味鹹,微寒,性澀,入手少陰心、足少陰腎經。降膽氣而消痞,斂心神而止驚,清金泄熱,保液秘精。煅粉,研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