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四診要訣 (6)

回本書目錄

四診要訣 (6)

1. 六脈候臟腑

左寸候心、膻,右寸候肺、胸,左關候肝、膽,右關候脾、胃,左尺候左腎與小腸、膀胱,右尺候右腎與大腸。三部候三焦,兩腎之中,即命門也。

白話文:

在診斷上,透過左手寸脈部位可探知心臟和膻中的健康狀況;右手寸脈部位則對應到肺部和胸部的狀態。左手關脈部位反映的是肝臟和膽囊的情況;右手關脈部位則是用來瞭解脾胃的健康。左手尺脈部位能察覺左腎、小腸及膀胱的狀況;右手尺脈部位則是檢視右腎和大腸的健康。而三部脈(寸、關、尺)的狀況可以反映出三焦的運作情況。兩腎的中間位置,就是所謂的命門。

2. 男女異脈

男左脈大,女右脈大。男寸脈實,尺脈虛。女寸脈虛,尺脈實。

白話文:

「男性左手的脈搏較強,而女性則是右手的脈搏較強。男性的手腕上部(寸脈)脈象較有力,下部(尺脈)則較弱。相反的,女性的手腕上部(寸脈)脈象較弱,下部(尺脈)則較有力。」

3. 脈有反關

反關脈者,脈不行於寸口,出列缺絡入臂後,手陽明大腸之經也。以其不順行於關上,故曰反關。有一手反關者,有兩手反關者,此得於有生之初,非病脈也,令病人側立其手診之,方可見也。

白話文:

【脈有反關】

所謂的反關脈,指的是脈搏並不在常規的寸口位置流動,而是從列缺穴分支進入手臂後方,這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脈絡。由於它不按常理在關部順行,所以被稱為反關脈。有的人只有一手出現反關脈,有的人則兩手都有,這種情況是從出生時就存在的,並不是病態的脈象。要診斷這種脈象,需讓患者側身站立,將手露出來,才能清楚看到。

4. 脈合呼吸

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應四至或五至,為平和無病之脈。若三至為不及,六至為太過,即病脈也。

白話文:

【脈搏與呼吸的配合】

每一次的呼吸,包含一次吸氣與一次吐氣,這合稱為一個完整的呼吸週期。在這個呼吸週期中,脈搏應該跳動四到五次,這代表身體處於平和健康的狀態,沒有疾病困擾。然而,如果脈搏只跳動三次,表示脈搏跳動的頻率太慢;若脈搏跳動六次,則顯示脈搏跳動的頻率太快,這兩種情況都屬於異常的脈象,可能有疾病的徵兆。

5. 脈占動止

寸口動脈,五十一止,合於經常、不病之脈也。若四十動一止,一臟無氣,主四歲死。三十動一止,二臟無氣,主三歲死。二十動一止,三臟無氣,主二歲死。十動一止,四臟無氣,主一歲死。不滿十動一止,五臟無氣。若更乍數乍疏,止而不能即還,歲內必死也。

白話文:

在診斷脈搏時,如果每五十一跳後纔有一短暫停頓,這符合正常的脈象,表示身體健康。

但如果每四十跳後就有一停頓,表示有一臟器功能衰弱,預計四年內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每三十跳後有一停頓,則有兩臟器功能衰弱,預計三年內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每二十跳後有一停頓,則有三臟器功能衰弱,預計二年內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每十跳後有一停頓,則有四臟器功能衰弱,預計一年內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若脈搏跳動不到十次就出現停頓,顯示五臟都可能功能衰弱。此外,如果脈搏忽快忽慢,且停頓後不能迅速恢復正常,那麼在一年內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6. 五臟平脈

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沉弦而長,腎脈沉滑而軟,脾脈和平而緩。

白話文:

心臟的脈象是浮大且散開的,肺臟的脈象則是浮起、帶有阻滯感且短促的,肝臟的脈象是沉在皮下、像弦一樣緊繃且延長的,腎臟的脈象是沉在皮下、流暢且柔軟的,脾臟的脈象則是平和且緩慢的。這是在描述五臟正常脈象的特徵。

7. 四時平脈

春脈弦,夏脈洪,秋脈浮,冬脈沉。

白話文:

春天的正常脈象是弦脈,夏天的正常脈象是洪脈,秋天的正常脈象是浮脈,冬天的正常脈象是沉脈。這就是在一年四季中,人體脈象應該呈現的自然狀態。

8. 脈象主病

浮脈(輕按乃得,重按不見)為陽,為表,主六氣風邪外因之病。浮而有力表實也,浮而無力表虛也,浮遲表冷也,浮緩風濕也,浮濡傷暑也,浮散虛極也,浮洪陽盛也,浮大陽實也,浮細氣少也,浮澀血虛也,浮數風熱也,浮緊風寒也,浮弦風飲也,浮滑風痰也。

沉脈(輕按不見,重按乃得)為陰,為里,主七情氣食,內因之病。沉大里實也,沉小裡虛也,沉遲里冷也,沉緩里濕也,沉緊冷痛也,沉數熱極也,沉澀痹氣也,沉滑痰食也,沉伏閉郁也,沉弦飲疾也。

遲脈(一息三至或二至)為陰,為臟,主寒痛。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

數脈(一息五至或六至)為陽,為腑,主熱病。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如數而兼細為傷陰。

滑脈(往來流利)主痰疾。見於左關為風痰,見於右關為痰食,見於寸為吐逆,見於尺為便膿血。

澀脈(往來艱澀)主濕痹。兩尺見之,主傷精傷血。兩寸見之,主汗多津傷。兩關見之,主噎膈反胃,液亡結腸。

緩脈(從容不迫)和緩主正復,怠緩主中濕。

緊脈(牽轉甚急)主寒痛。

長脈(迢迢而來)主氣治。(按:正氣之治,主於素強)

短脈(縮縮而去)主氣傷。

虛脈(無力)主諸虛病。

實脈(有力)主諸實病。

大脈(粗大)主邪氣進。

小脈(減小)主正氣衰。

洪脈(闊大)主熱實。

細脈(纖小)主寒虛。

弦脈(狀類弓弦,細長而勁)主停飲。寸弦為陰乘陽,主頭痛。尺弦為陰乘陰,主腹痛。

芤脈(狀如蔥管,浮大中空)主失血。

濡脈(浮而無力)主諸陽虛之病。

弱脈(沉而無力)主諸陰虛之病。

革脈(浮而極有力)主男子亡血傷精,婦人半產崩帶。

牢脈(沉而極有力)主諸疝癥瘕,心腹寒冷疼痛。

促脈(數而有止)主陽盛而鬱。

結脈(緩而有止)主陰盛而凝。

散脈(浮大不收)主氣泄而虛。

伏脈(沉閉不見)主氣鬱而閉。

動脈(動而不移)陰陽相搏,故主諸痛。陽動主發熱驚狂,陰動主汗出血崩。

代脈(止而有定)主真氣絕而不續,若不因跌打氣悶,暴病氣奪,痛瘡氣傷,女胎氣阻,而無故見之,則必死矣。

白話文:

[脈象與疾病相關性]

浮脈(輕輕一按就能感受到,但用力按反而感覺不到)顯示的是身體的陽性反應,代表體表的疾病,通常由外在的六氣風邪引起。如果浮脈且有力,表示表實;浮脈而無力,表示表虛;浮遲脈表示表冷;浮緩脈表示風濕;浮濡脈表示受暑傷;浮散脈表示極度虛弱;浮洪脈表示陽氣過盛;浮大脈表示陽實;浮細脈表示氣不足;浮澀脈表示血虛;浮數脈表示風熱;浮緊脈表示風寒;浮弦脈表示風飲;浮滑脈表示風痰。

沉脈(輕按摸不到,用力按才能摸到)是陰性反應,代表內臟的疾病,通常由內在的七情氣食引起。沉大脈表示裏實;沉小脈表示裏虛;沉遲脈表示裏冷;沉緩脈表示裏濕;沉緊脈表示冷痛;沉數脈表示極度熱症;沉澀脈表示痹氣;沉滑脈表示痰食;沉伏脈表示閉鬱;沉弦脈表示飲疾。

遲脈(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三次或兩次)是陰性反應,代表臟器的問題,主要與寒痛有關。有力的遲脈表示實寒;無力的遲脈表示虛寒。

數脈(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五次或六次)是陽性反應,代表腑的問題,主要與熱病相關。有力的數脈表示實熱;無力的數脈表示虛熱,如果同時伴隨細脈則表示傷陰。

滑脈(往來流暢)主要與痰疾有關。在左手關脈出現表示風痰;在右手關脈出現表示痰食;在寸脈出現表示嘔吐;在尺脈出現表示便血。

澀脈(往來困難)主要與濕痹有關。兩尺脈出現表示精血損傷;兩寸脈出現表示津液損傷;兩關脈出現表示噎膈反胃,液體流失。

緩脈(舒緩不急)表示正氣正在恢復,如果緩慢無力則表示濕氣中身。

緊脈(緊張急促)表示寒痛。

長脈(延綿不斷)表示氣調和。

短脈(急促縮回)表示氣傷。

虛脈(無力)表示各種虛弱的疾病。

實脈(有力)表示各種實證的疾病。

大脈(粗壯)表示邪氣侵入。

小脈(細小)表示正氣衰弱。

洪脈(寬闊壯大)表示熱實。

細脈(纖細)表示寒虛。

弦脈(像弓弦一樣細長而有力)表示飲食滯留。寸弦脈表示頭痛;尺弦脈表示腹痛。

芤脈(像蔥管一樣,浮大中空)表示失血。

濡脈(浮起無力)表示各種陽虛病。

弱脈(深沉無力)表示各種陰虛病。

革脈(浮起非常有力)表示男性失血傷精,女性半產或崩漏。

牢脈(深沉非常有力)表示疝癥、瘤塊,心腹寒冷疼痛。

促脈(快速但有間隔)表示陽氣過盛而被抑制。

結脈(緩慢但有間隔)表示陰氣過盛而凝聚。

散脈(浮大但無法收斂)表示氣洩而虛。

伏脈(深藏難見)表示氣鬱而閉塞。

動脈(固定不移的搏動)表示陰陽互相搏鬥,因此與各種疼痛相關。陽動脈表示發熱驚狂;陰動脈表示出汗或出血崩漏。

代脈(有規律的停止)表示真氣斷絕而不續,如果不是因為跌打、氣悶、暴病、痛瘡、女胎等因素導致,而是無故出現,則預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