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18)

回本書目錄

雜證要法 (18)

1. 精遺

精藏於腎,而交於心,則精溫而不走。若精不交神,乃病遺泄。其原由於肝脾之不升,乙木升而化火,己土升而生木,木火生長,陽氣發達,陰精和煦,故不陷流;一自脾濕不升,木失生長之性,是以下鬱而為疏泄,法宜暖水培土,清風木而去其鬱,則精自不泄矣。以玉池湯主之。

玉池湯

桂枝(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三錢),附子(三錢),砂仁(一錢炒研去皮),水煎大半杯,溫服。如濕旺木鬱,而生下熱,倍茯苓、白芍、加澤瀉、丹皮,不可謬用清涼,以敗脾腎之陽。

秘元煎

此方專固心脾。人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山藥(三錢),遠志(二錢),棗仁(三錢),五味子(二錢),芡實(三錢),蓮肉(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精液遺失]

精液本應藏在腎臟,與心神交會,這樣精液就會溫暖且不會無故流失。然而,如果精液無法與神交會,就會導致精液不由自主地流失,這就是所謂的「遺精」。這種情況主要源於肝脾功能下降,無法正常運作。當肝木正常上升轉化為火,脾土上升以滋養肝木,肝木和心火得到正常發展,陽氣得以發達,陰精也能保持和煦,精液自然就不會流失。一旦脾濕過重,肝木失去正常的生長特性,精液就會在下方積壓,造成疏泄,治療上應以溫暖水份,培養脾土,清除鬱滯,這樣精液就能控制不再流失。治療此症可用玉池湯。

玉池湯

藥材:桂枝3錢,茯苓3錢,甘草2錢,芍藥3錢,龍骨2錢,牡蠣3錢,附子3錢,砂仁1錢(炒熟後研磨去皮)。用水煎煮至大半杯,溫熱時服用。若濕氣旺盛,肝木鬱悶,下焦有熱,可加倍使用茯苓、白芍,並加入澤瀉、丹皮,但切記不要誤用寒涼藥物,以免損傷脾腎的陽氣。

祕元煎

此方專門用於鞏固心脾。藥材:人參3錢,白朮3錢,茯苓3錢,甘草2錢,山藥3錢,遠志2錢,酸棗仁3錢,五味子2錢,芡實3錢,蓮肉3錢。用水煎煮至大半杯,溫熱時服用。

2. 神驚

神藏於心,而交於腎,則神清而不搖。若神不交精,乃生驚悸。其原由於膽胃之不降,甲木降而固水,戊土降而收金,金水秘藏,陰氣收斂,陽神靜謐,故不搖盪。一自胃濕不降,火失封蟄之性,是以上炎而生煩擾。法宜降土清木斂相火而固其根,則神自不搖矣。以金鼎湯主之。

金鼎湯

桂枝(三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芍藥(三錢),龍骨(三錢),牡蠣(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上熱者,倍芍藥以清膽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溫腎水。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結,少腹堅硬澌寒,此陰邪已盛,緩用附子,當燥土去濕,調其脾胃,後以溫燥之藥,熬膏貼之。詳載黃氏奔豚證中。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精神]

精神藏在心中,與腎臟相互作用,因此精神清澈且穩定。但如果精神無法和精氣交流,就會產生驚恐不安的情況。這主要因為膽和胃的功能下降,肝木功能下降導致水份不能固守,脾土功能下降導致金氣無法收集,如果金氣和水氣被隱藏,陰氣得到收斂,陽性的精神就平靜安詳,所以不會晃動不安。一旦胃部濕氣不下降,火氣失去封閉和潛藏的特性,因此向上炎燒,造成煩躁不安。應採取方法降脾土、清肝木、收攏相火,以固本培元,這樣精神自然就不會搖擺不定。可以使用金鼎湯來治療。

金鼎湯配方

桂枝(三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芍藥(三錢),龍骨(三錢),牡蠣(三錢),用水煎煮至剩大半杯,溫服。如果上半身熱,可增加芍藥的分量以清膽火。如果下半身冷,可加入附子以溫暖腎水。如果病情嚴重,病程長,有奔豚(類似心悸的症狀)和腹部堅硬冰冷,這表示陰邪已經旺盛,應緩慢使用附子,先去除脾胃濕氣,調理脾胃,然後使用溫燥的藥物,熬成膏狀外敷。詳細的治療方法可以在黃氏奔豚證中找到。]

3. 氣證

氣有肝肺之分,肝氣宜升,肺氣宜降,肝氣不升則滯結於臍腹,肺氣不降則痞塞於心胸,則氣病矣。然肝不自升,必賴脾以升之,肺不自降,必賴胃以降之。如中土濕盛,脾不升則肝陷,氣積於臍腹左協,宜補肝脾以升之。胃不降則肺逆,氣積於胸膈右脅,宜泄肺胃以降之,此化積調氣之法也。

如積在臍腹左脅者,以達郁湯主之。如滯在胸膈右脅者,以下氣湯主之。

達郁湯

桂枝(三錢),鱉甲(三錢醋炙焦研),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砂仁(一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下氣湯

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五味(一錢),茯苓(三錢),杏仁(三錢炮去皮尖),貝母(二錢去心),芍藥(三錢),橘皮(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氣證]

人體內的氣可分為肝氣和肺氣兩種,肝氣應該上升,而肺氣則應下降。若肝氣無法上升,就會導致腹部氣滯;肺氣不能下降,則會使心胸感到痞悶,這就是所謂的氣病。然而,肝氣的上升需仰賴脾臟的輔助,肺氣的下降則需胃部的幫助。如果脾胃濕氣過重,脾臟無法運作,肝氣就會陷下,氣便積聚在肚臍左側的腹部,這種情況下,應補充肝脾,促使其上升。同樣地,如果胃部無法運行,肺氣就會逆流,氣便會在胸腔和右側肋骨之間積聚,這時應疏通肺胃,讓其下降,這就是消除積滯、調節氣機的方法。

如果氣滯在肚臍左側,可用達鬱湯來治療;若氣滯在胸腔和右側肋骨間,則以下氣湯為主。

達鬱湯配方

桂枝3錢,鱉甲3錢(醋炒至焦黃後研磨),甘草2錢,茯苓3錢,乾薑3錢,砂仁1錢,用水煎煮至剩下大半杯,溫熱時服用。

下氣湯配方

甘草2錢,半夏3錢,五味子1錢,茯苓3錢,杏仁3錢(炮製去皮尖),貝母2錢(去心),芍藥3錢,橘皮2錢,用水煎煮至剩下大半杯,溫熱時服用。

4. 血證

肝主藏血,凡臟腑經絡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但木性善達,如水寒土濕,生氣不達則血瘀矣。如木鬱風動,疏泄不斂,則血脫矣,血瘀則凝滯不行,必至枯槁。其肌膚血脫,則氾濫無歸,必至流溢於上下。總由中氣頹敗,有以致之也。如血瘀不行者,以破瘀湯主之。如血脫於上而為衄血者,緣火泄金刑,氣傷血沸,以仙露湯主之。

如血脫於上,而大吐瘀血者,緣中下濕寒,凝瘀上湧,以靈雨湯主之。如血脫於上,而零星吐紅鮮者,緣土濕胃逆,肺家不無上熱,以白茅湯主之。如血脫於下,而為便血者,緣水土寒濕,木鬱風動,以黃土湯主之。如血脫於下,而為溺血者,木鬱尤甚,以寧波湯主之。如陰虛有火而吐血者,以六味地黃湯主之。

如陽虛有寒而吐血者,以甘草乾薑湯主之。如吐血窮極者,以當歸補血湯主之。

破瘀湯

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桂枝(三錢),川芎(三錢),桃仁(三錢泡去皮尖),生薑(三錢),當歸(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仙露湯

麥冬(三錢),五味(一錢),貝母(三錢),柏葉(三錢),甘草(二錢),芍藥(三錢),杏仁(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胃逆須加半夏;如因中下濕寒,當加乾薑、茯苓;如大衄之後,氣泄陽亡,厥逆寒冷,宜加參耆姜附以續微陽;清潤之藥,切不可用。

靈雨湯

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炮),柏葉(三錢),丹皮(三錢),貝母(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氣虛加人參。下寒甚者蜀椒、附子,亦當大用。其零星咯吐,紅鮮不凝,雖有上熱,亦非實火,稍加麥冬,略清肺熱,不可過用苦寒也。

又方治吐血有寒者

茯苓(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乾薑(二錢炮),丹皮(三錢),牡蠣(二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水煎服。

白茅湯

杏仁(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貝母(二錢),茅根(三錢),芍藥(三錢),丹皮(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相火極旺,宜加黃芩而倍芍藥。若上熱不敵下寒之劇,當大溫水土。清潤諸法,切不可用也。

黃土湯

甘草(二錢),白朮(二錢),乾薑(二錢),阿膠(三錢),地黃(三錢),黃芩(二錢),灶中黃土(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寧破湯

甘草(二錢),芍藥(三錢),阿膠(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二錢),發灰(三錢豬脂煎研),水煎大半杯,溫服。若瘀血紫黑,累塊堅阻,加丹皮、桂枝之類行之。用導赤散尤效。

六味地黃湯

熟地(三錢),山藥(三錢),山茱萸(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加柏葉(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甘草乾薑湯

乾薑(二錢炮黑),甘草(四錢生),水煎大半杯,溫服。

當歸補血湯

(方見頭痛)

白話文:

[血液異常]

肝臟負責儲存血液,身體內臟與經絡的血液,都是由肝臟供應的。然而,肝氣具有擴張特性,如果遇到水寒或脾濕,生機無法流通,就會導致血液淤積。如果肝氣鬱結風動,疏洩過度,就會導致血脫。血液淤積會導致凝滯不暢,最終導致枯竭。如果肌肉皮膚發生血脫,血液會泛濫無歸,最終會在全身上下流溢。總的來說,這是因為中氣衰弱所致。對於血液淤積無法流通的情況,可以使用破瘀湯來治療。對於上部出血,如鼻血,是因為火氣過盛,肺受損,氣傷血沸,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仙露湯來治療。

對於上部大量吐出淤血的情況,是由於中下部濕寒,導致淤血向上湧,可以使用靈雨湯來治療。對於上部零星吐出鮮紅血液的情況,是由於脾胃濕寒,胃反轉,肺部可能有上熱,可以使用白茅湯來治療。對於下部出血,如便血,是由於水土寒濕,肝氣鬱結風動,可以使用黃土湯來治療。對於下部出血,如尿血,肝氣鬱結更嚴重,可以使用寧波湯來治療。對於因陰虛有火而吐血的情況,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來治療。

對於因陽虛有寒而吐血的情況,可以使用甘草乾薑湯來治療。對於吐血極端嚴重的情況,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

接下來是各種藥物的具體配方和用法:

  • 破瘀湯:甘草、茯苓、牡丹皮、桂枝、川芎、桃仁、薑、當歸,煎湯溫服。
  • 仙露湯:麥門冬、五味子、貝母、柏葉、甘草、芍藥、杏仁,煎湯溫服。如胃逆需加半夏;如因中下部濕寒,應加乾薑、茯苓;如大出血後,氣泄陽亡,厥逆寒冷,應加參耆姜附以續微陽;清潤之藥,切不可用。
  • 靈雨湯:甘草、茯苓、半夏、乾薑、柏葉、牡丹皮、貝母,煎湯溫服。如氣虛可加人參。下寒嚴重者,可加大用蜀椒、附子。對於零星咳血,紅鮮不凝的情況,雖然有上熱,但並非實火,可稍加麥門冬,稍微清肺熱,不可過用苦寒藥物。
  • 白茅湯:杏仁、甘草、茯苓、半夏、貝母、茅根、芍藥、牡丹皮,煎湯溫服。如相火極旺,可加黃芩並加倍芍藥。如果上熱不敵下寒劇烈,應大力溫暖脾胃。清潤諸法,切不可用。
  • 黃土湯:甘草、白朮、乾薑、阿膠、地黃、黃芩、竈中黃土,煎湯溫服。
  • 寧波湯:甘草、芍藥、阿膠、茯苓、澤瀉、梔子、發灰(豬脂煎研),煎湯溫服。若淤血紫黑,累塊堅阻,可加牡丹皮、桂枝等行血。使用導赤散效果更佳。
  • 六味地黃湯: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加柏葉,煎湯溫服。
  • 甘草乾薑湯:乾薑、甘草,煎湯溫服。
  • 當歸補血湯:具體配方請參考頭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