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11)

回本書目錄

雜證要法 (11)

1. 噎膈

噎膈者,陽衰土濕,上下之竅閉也。蓋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清氣升則下竅豁達而莫壅,濁氣降則上竅清空而無礙,一自中氣虛敗,濕土堙塞,脾陷則清氣不升,是以下竅澀結而不出,胃逆則濁氣不降,是以上竅鬱塞而不納。且脾陷則肝木無疏泄之權,故便溺艱澀而水瘀不行。

胃逆則膽火有浮升之勢,故痰涎滯塞而食噎不下。出納之無靈,緣脾胃之不運,而脾胃之不運,實中氣之虛敗致之也。以苓桂半夏湯主之。

苓桂半夏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生薑(三錢),芍藥(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上脘不開,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氣。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濁,生薑取汁,多用益善。如痰飲極旺,用瓜蒂散吐之。如胸脅痛楚,當以甘草緩其迫急,芍藥泄其木邪,柴胡、鱉甲散其結郁。

白話文:

噎膈症的病因與治療

噎膈者,是因為陽氣衰弱,脾土濕潤,導致上下竅道閉塞。

道理是這樣的:脾臟主管升清,胃臟主管降濁,清氣上升則下竅道暢通無阻,濁氣下降則上竅道空明無礙。一旦中氣虛弱衰敗,濕土淤積,脾臟下陷,清氣就不能上升,於是下竅道就會澀滯不通,無法排出。胃氣逆上,濁氣就不能下降,於是上竅道就會鬱結不通,無法納入。

而且,脾臟下陷,肝木就失去疏泄的權力,所以排泄艱難,水液瘀積。胃氣逆上,膽火就會浮升,於是痰涎滯塞,食物噎住無法下嚥。

所以說,飲食進出的不順暢,是脾胃運化失調導致的,而脾胃運化失調,正是由於中氣虛弱衰敗造成的。

治療方法:

使用苓桂半夏湯主治。

苓桂半夏湯組成: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生薑(三錢)、芍藥(三錢)

用法: 水煎至大半杯,溫服。

加減法:

  • 如上脘不開,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氣。
  • 痰盛者,加茯苓、橘皮以行其瘀濁,生薑取汁,多用益善。
  • 如痰飲極旺,用瓜蒂散吐之。
  • 如胸脅痛楚,當以甘草緩其迫急,芍藥泄其木邪,柴胡、鱉甲散其結郁。

若兼風木枯燥加阿膠、當歸,滋木清風,其痛自瘥。如大便燥結,宜以乾薑、砂仁溫中破滯,益脾陽而開腸竅;以桂枝達木鬱而行疏泄;乾澀難下者,重用肉蓯蓉以滑腸竅,白蜜亦佳;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膠、當歸滋其風木。如小便紅澀,宜苓澤桂枝,泄濕疏木,以通前竅。

甚者用豬苓湯加桂枝。豬苓滑澤,泄濕燥土,桂枝、阿膠,疏木清風,水道自利。

白話文:

如果同時有風木枯燥的情況,可以加入阿膠、當歸滋養風木,清熱解風,疼痛就會自然減輕。如果大便乾燥難解,應該用乾薑、砂仁溫中去滯,益脾陽開腸道;用桂枝疏通木氣,促進排泄;如果乾澀難下,可以用大量肉蓯蓉潤腸通便,白蜜也很好;如果風木枯燥,無法疏通,可以加入阿膠、當歸滋養風木。如果小便赤澀,可以用茯苓、澤瀉、桂枝,利濕疏木,通利小便。

嚴重情況可以用豬苓湯加桂枝治療。豬苓滑澤利濕,泄去濕燥,桂枝、阿膠疏通風木,清熱解風,水道自然暢通。

2. 反胃

反胃與噎膈同理,但噎膈上脘下脘全閉,故食不能入而反胃,上脘不閉,惟下脘閉耳,故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也。蓋胃雖能納穀,而脾虛不能消化,下行無路,則逆而上湧,此自然之理也。法宜溫中燥濕,降逆開結為主,宜以姜苓半夏湯主之。如中焦虛寒,下焦無火者,以吳茱萸湯主之。

姜苓半夏湯

人參(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茯苓(三錢),白蜜(半杯),河水揚之二百四十遍,煎大半杯,入白蜜,溫服。若肝氣不能疏泄,加桂枝、阿膠疏木清風,至利水滑腸之法,依噎膈諸方,無有異也。

吳茱萸湯(方見頭痛)

白話文:

反胃和噎膈的道理相同,但噎膈的上脘和下脘完全閉塞,所以食物無法進入而導致反胃;上脘沒有閉塞,只有下脘閉塞,所以早上吃下去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的東西早上吐出來。這是因為胃雖然能容納食物,但是脾臟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往下走的路被堵住了,就會逆流往上涌,這是自然規律。治療方法應該以溫暖中焦、燥濕、降逆開結為主,可以用姜苓半夏湯來治療。如果中焦虛寒,下焦沒有火,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

姜苓半夏湯:人參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茯苓三錢,白蜜半杯,用河水攪拌二百四十遍,煎成大半杯,加入白蜜,溫溫地喝。如果肝氣不能疏泄,可以加桂枝和阿膠,疏通肝木、清熱祛風,以及利水滑腸的藥物,治療方法與噎膈的藥方相同。

吳茱萸湯(方見頭痛)

3. 不能食(谷勞附)

不能食者,胃中元氣虛也。然有虛冷虛熱之異,虛冷者,胃陽敗則濕勝其燥,雖食而不能消化,其證面黃白,身常惡寒,大便溏秘無常是也。虛熱者,胃陰竭則燥勝其濕,不食而常覺飽悶,其證面黃赤,身常惡熱,大便燥結不通是也。谷勞一證,其人怠惰嗜臥,肢體煩重,腹滿善飢而不能食,食已則發,穀氣不行使然也。

如胃虛冷不能食者,以消食丸主之。如胃虛熱不能食者,以資生丸主之。如谷勞不能食,以沉香湯,椒姜大麥湯主之。

白話文:

吃不下東西,是因為胃氣虛弱。但虛弱又分為虛冷和虛熱兩種。虛冷的人,胃陽氣衰弱,導致寒濕勝過燥熱,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症狀包括面色發黃偏白、怕冷、大便時而稀軟時而便秘。虛熱的人,胃陰虛竭,燥熱勝過寒濕,沒有食慾但總是感覺飽脹,症狀包括面色發黃偏紅、怕熱、大便乾結不通。谷勞是一種症狀,病人懶散嗜睡,四肢沉重,肚子脹滿卻總想吃東西,吃了之後卻容易腹脹,這是因為穀氣不能正常運行造成的。

如果胃虛冷吃不下,可以用消食丸治療;如果胃虛熱吃不下,可以用資生丸治療;如果谷勞吃不下,可以用沉香湯或椒薑大麥湯治療。

消食丸

麥櫱(一升),神麯(一升),乾薑(四兩炮),烏梅(四兩焙),茯苓(五兩),用蜜為丸,每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資生丸

白朮(三兩,米泔水浸用山黃土拌九蒸曬去土切片焙乾),橘皮(二兩),山楂(二兩蒸),神麯(二兩炒),茯苓(一兩五錢,人乳拌飯上蒸曬乾),人參(三兩,人乳浸透飯鍋上蒸透),白豆蔻(五錢微炒),扁豆(一兩炒),蓮肉(一兩去心炒),山藥(一兩半炒),芡實(一兩半炒),薏仁(二兩炒),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二錢,細嚼,淡鹽湯下。

白話文:

消食丸

麥芽(一升),酒麴(一升),乾薑(四兩,炮製),烏梅(四兩,焙乾),茯苓(五兩)。用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十五丸,每日兩次,最多可增至四十丸。

資生丸

白朮(三兩,用米泔水浸泡,再用黃土拌勻,九次蒸曬去除黃土,切片,焙乾),橘皮(二兩),山楂(二兩,蒸熟),酒麴(二兩,炒香),茯苓(一兩五錢,用人乳拌飯,蒸熟後曬乾),人參(三兩,用人乳浸泡,再放在飯鍋上蒸熟),白豆蔻(五錢,微炒),扁豆(一兩,炒香),蓮肉(一兩,去心炒香),山藥(一兩半,炒香),芡實(一兩半,炒香),薏仁(二兩,炒香)。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二錢,細嚼,用淡鹽湯送服。

沉香湯

沉香(一錢),枳實(二錢),人參(三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薑製),杏仁(三錢),甘草(二錢),陳皮(三錢),白朮(三錢土炒),生薑(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椒姜大麥湯

大麥芽(一升炒),川椒(一兩炒),乾薑(三兩),共搗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沈香湯

沈香(3公克),枳實(6公克),人參(9公克),茯苓(9公克),半夏(9公克,生薑汁拌煮),杏仁(9公克),甘草(6公克),陳皮(9公克),白朮(9公克,土炒),生薑(9公克),加水煮至大半杯,溫服。

椒姜大麥湯

大麥芽(150公克,炒熟),川椒(30公克,炒熟),乾薑(90公克),一起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撮(大約1公克),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