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6)
雜證要法 (6)
1. 中風
中風之家,其人素有土濕木鬱之病,土濕則脾弱,而氣不能達四肢,手足或有時頑麻。木鬱則肝虛,而血不能榮諸筋,支節或有時枯硬。一旦猝受風邪,外而皮毛竅閉,內而經藏氣鬱,其臟腑濕盛者,必至痰壅心肺,故神迷言拙,則癡喑之病作矣。其經絡燥盛者,必至火鑠血脈,故筋攣支拳,則癱瘓之病成矣。
人必本氣先傷,而後風邪得以中之。故邪中於絡,口眼喎斜。邪中於經,手足不遂。邪中於腑,語言錯亂,即不識人。邪中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如中風之淺者,只口眼喎邪,以驅風活血湯主之,此散微邪法也。如血分虛,而左半偏枯者,以桂枝歸苓湯主之。如氣分虛而右半偏枯者,以黃耆姜苓湯主之。
如中風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言,小續命湯主之。如風邪初中,手足不遂者,以祛風湯主之。如痰涎膠塞,迷惑不清者,以葶藶散主之。此證明明是風,即可以風治之,不可與脫證相提並論。凡一切補益之藥,萬勿輕施,庶可以治風病矣。
驅風活血湯
竹瀝(五錢),獨活(三錢),生地汁(五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取微汗。
桂枝歸苓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當歸(三錢),茯苓(三錢),川芎(二錢),生薑(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中下寒,加乾薑、附子。
黃耆姜苓湯
黃耆(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杏仁(三錢),麻黃(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中下寒,加乾薑、附子。病重者,黃耆、生薑可用一、二兩。如中風血枯筋燥,阿膠、首烏之類,亦可暫用,要當適可而止。如大便結燥者,宜用阿膠、蓯蓉以滑大腸。
如風家,肢節拳縮,宜用熨法。右半用黃耆、茯苓、生薑、附子,左半用首烏、茯苓、桂枝、附子,研末用布包,外以布巾縛住,以火釧溫之,汗出即舒矣。
小續命湯
麻黃(二錢),防己(二錢),防風(三錢),芍藥(二錢),黃芩(二錢),甘草(二錢),生薑(五錢),人參(二錢),杏仁(二錢),附子(二錢),川芎(二錢),桂枝(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痰火太盛,附子可去。
祛風湯
防風(三錢),桑葉(三錢),秦艽(三錢),天麻(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葶藶散
葶藶(三錢),白芥子(三錢),甘遂(一錢),共研末,每服五分,宿痰即從便下。
白話文:
標題:[中風]
內容:患有中風的家庭成員,通常有脾溼和肝鬱的問題。脾溼導致脾胃虛弱,使得氣無法充分到達四肢,有時會出現手腳麻木的現象。肝鬱則導致肝虛,使得血液無法滋養全身的筋脈,關節有時會感到僵硬。一旦突然受到風邪侵襲,外部皮膚毛孔閉塞,內部經絡氣血鬱結。若臟腑溼氣過重,必然導致痰液阻塞心肺,使人神志不清,言語笨拙,進而引發癡啞疾病。若經絡乾燥過度,必然導致火氣灼傷血脈,造成肌肉痙攣、肢體僵硬,導致癱瘓病症。
人必定是自身的正氣先受損,風邪才能趁虛而入。所以當邪氣侵入絡脈時,會出現口眼歪斜;當邪氣侵入經脈時,手足會失去控制;當邪氣侵入腑臟,語言會混亂,甚至認不清人;當邪氣深入臟器,舌頭難以說話,口吐涎沫。對於輕微的中風,僅出現口眼歪斜的症狀,使用驅風活血湯來治療,這是輕微驅邪的方法。如果血液虛弱,左半身偏癱,使用桂枝歸苓湯治療。如果是氣虛導致右半身偏癱,則使用黃耆姜苓湯治療。
對於中風後身體緩急不一,口眼歪斜,舌頭僵硬說不出話的患者,使用小續命湯治療。對於剛受風邪侵襲,手足失去控制的患者,使用祛風湯治療。對於痰液阻塞,意識模糊不清的患者,使用葶藶散治療。這個病症明顯是由風邪引起,因此可以用針對風邪的療法治療,不能與脫證混爲一談。所有補益類藥物,切勿輕易使用,這樣才能治療中風病症。
驅風活血湯
竹瀝(五錢),獨活(三錢),生地汁(五錢),用水煎煮至大半杯,溫服後讓患者微微出汗。
桂枝歸苓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當歸(三錢),茯苓(三錢),川芎(二錢),生薑(三錢),用水煎煮至大半杯,溫服。如果下半身寒冷,可加入乾薑、附子。
黃耆姜苓湯
黃耆(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杏仁(三錢),麻黃(三錢),用水煎煮至大半杯,溫服。如果下半身寒冷,可加入乾薑、附子。病情嚴重者,黃耆、生薑的用量可增至一兩至二兩。如果中風後血液乾涸、筋脈乾燥,可以暫時使用阿膠、何首烏等藥物,但要適可而止。如果大便乾燥,應使用阿膠、肉蓯蓉等藥物潤腸通便。
對於中風後肢體僵硬的患者,可以使用熱敷法。右半身僵硬,使用黃耆、茯苓、生薑、附子,左半身僵硬,使用何首烏、茯苓、桂枝、附子,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布包裹後固定在患處,用火鉗加熱,待患者出汗後症狀會得到緩解。
小續命湯
麻黃(二錢),防己(二錢),防風(三錢),芍藥(二錢),黃芩(二錢),甘草(二錢),生薑(五錢),人參(二錢),杏仁(二錢),附子(二錢),川芎(二錢),桂枝(二錢),用水煎煮至大半杯,溫服。如果痰火旺盛,可以去掉附子。
祛風湯
防風(三錢),桑葉(三錢),秦艽(三錢),天麻(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三錢),用水煎煮至大半杯,溫服。
葶藶散
葶藶(三錢),白芥子(三錢),甘遂(一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舊痰就會隨着排泄物排出體外。
2. 歷節風
歷節風者,風寒濕之邪,傷於筋骨者也。其證支節疼痛,足腫頭眩,短氣欲吐,身羸發熱,黃汗沾衣,色如柏汁。此緣飲酒,汗出當風取涼,酒氣在經,為風所閉,濕邪淫泆,傷於筋骨。其經絡之中,則是濕熱。其骨髓之中,則是濕寒。以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四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白朮(二錢),附子(二錢),知母(四錢),防風(四錢),麻黃(二錢),生薑(五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如病劇不能捷效,加黃耆以行經絡,烏頭以驅寒濕,無有不愈。
白話文:
【歷節風】
歷節風,這是因風、寒、濕三種外邪侵襲,影響到筋骨所致的病症。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腳部浮腫,頭暈目眩,呼吸短促有想嘔吐的感覺,身體虛弱且伴有發熱,汗水呈現黃色,黏在衣物上,顏色就像柏樹的樹汁一樣。這通常是由於患者在喝酒後,汗流浹背時貪圖涼快,導致酒氣滯留在經脈中,被風邪封閉,濕邪過度泛濫,進而傷害到筋骨。在經絡裡,表現的是濕熱的症狀;而在骨髓中,則表現為濕寒。治療此病,應使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
藥方成分及用量如下:桂枝四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白朮二錢,附子二錢,知母四錢,防風四錢,麻黃二錢,生薑五錢。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至剩大約半杯的量,趁溫熱服用。如果病情嚴重,療效緩慢,可添加黃耆以活絡經脈,烏頭以驅散寒濕,如此一來,病情便能得以控制並逐漸好轉。
3. 痹證
痹證者,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病也。其病有定處,或痛中帶麻,仍以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如血痹,並一切痹證之屬虛者,以黃耆五物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見上)
黃耆五物湯
黃耆(三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大棗(四枚),生薑(四錢),水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痹證】 痹證是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疾病。這種病會固定在某個部位,可能伴隨疼痛和麻木感,治療上主要使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對於血痹,以及所有屬於虛弱型的痹證,則適用黃耆五物湯來治療。
桂枝芍藥知母湯(略)
黃耆五物湯
黃耆(9克)、桂枝(9克)、白芍(9克)、大棗(4顆)、生薑(12克),用水煎煮至剩下大約一杯半的量,趁溫熱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