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5)
雜證要法 (5)
1. 痙證
痙病者,汗亡津血而感風寒也。其證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目俱赤,頭搖口噤,背反張,總由風寒乘虛入太陽經而成此證也。太陽兼統營衛,風寒傷人,營衛攸分。其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風傷衛也。其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寒傷營也。
如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柔痙,栝蔞桂枝湯主之。如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如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如婦人產後,或男子患金瘡,傷血過多而成痙證者,以當歸補血湯,合桂枝湯主之。
栝蔞桂枝湯
栝蔞根(四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飲熱稀粥,取微汗。
葛根湯
葛根(四錢),麻黃(三錢先煎去沫),桂枝(二錢),芍藥(二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微汗。
大承氣湯
大黃(五錢生),芒硝(三錢),枳實(三錢),厚朴(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此湯所治之證,乃陽明燥熱,筋脈焦枯之故。宜用清涼滋潤之味。甚者乃用此湯,泄其胃熱乃愈。
當歸補血湯合桂枝湯方
黃耆(一兩),當歸(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痙證]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大量出汗和失血導致津液和血液流失,再加上感受風寒所致。患者會出現身體發熱但腳冷、脖子僵硬緊繃、時有惡寒、頭部偶爾發熱、臉色通紅、頭部搖晃、口部緊閉、背部呈反弓狀,這些都是因為風寒趁虛進入太陽經絡引發的症狀。太陽經絡同時管理營氣和衛氣,當風寒侵襲人體,營氣和衛氣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患者發燒且出汗,但不感覺寒冷,這被稱為柔痙,是風邪傷害了衛氣。若患者發燒卻不出汗,反而感到寒冷,則被稱為剛痙,是寒邪傷害了營氣。
對於太陽病,患者身體僵硬,脈搏沉緩,這就是柔痙,應使用栝蔞桂枝湯治療。若是太陽病患者不出汗,且小便量少,胸口有悶感,口部緊閉無法說話,即將形成剛痙,應用葛根湯治療。若患者胸部滿脹,口部緊閉,無法平躺,腳部肌肉緊繃,甚至咬緊牙關,可用大承氣湯治療。若是產後婦女或是因外傷失血過多而引發痙證的男性,應使用當歸補血湯加上桂枝湯來治療。
栝蔞桂枝湯配方
栝蔞根(4錢),桂枝(3錢),芍藥(3錢),甘草(2錢),生薑(3錢),大棗(4枚),用水煎煮至剩下大半杯,趁熱服用,然後蓋上衣服,喝些熱稀飯,讓身體微微出汗。
葛根湯配方
葛根(4錢),麻黃(3錢先煎去沫),桂枝(2錢),芍藥(2錢),甘草(2錢),生薑(3錢),大棗(4枚),用水煎煮至剩下大半杯,趁熱服用,然後蓋上衣服,讓身體微微出汗。
大承氣湯配方
大黃(5錢生),芒硝(3錢),枳實(3錢),厚朴(3錢),用水煎煮至剩下大半杯,溫服。此湯主要治療陽明燥熱導致的筋脈乾枯,應使用清涼滋潤的藥材。病情嚴重時,才使用此湯,通過排出胃熱來治療。
當歸補血湯加桂枝湯配方
黃耆(1兩),當歸(3錢),桂枝(3錢),芍藥(3錢),甘草(2錢),生薑(3錢),大棗(4枚),用水煎煮至剩下大半杯,溫服。
2. 瘧疾
瘧病者,陰邪閉束,郁其少陽之衛氣也。以暑蒸汗泄,寒入汗孔,舍於腸胃之外,經臟之間,秋傷於風,而瘧作矣。其證陰陽交爭,陰勝於陽則發寒,陽勝於陰則發熱。陽旺而發之速,則寒少而熱多。陽虛而發之遲,則寒多而熱少。陽氣日盛,則其作日早。陽氣日衰,則其作日晏。
陽氣退敗,不能日與邪爭,則間日乃作。如先寒後熱,而為寒瘧,以柴胡栝蔞乾薑湯主之。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而為牡瘧,以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如先熱後寒,而為溫瘧,及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而為癉瘧,統以白虎桂枝柴胡湯主之。如瘧證脾濕有寒屬虛者,以六君子湯主之。
如久瘧不愈,結為癥瘕,名曰瘧母者,以減味鱉甲煎、丸主之。
柴胡栝蔞乾薑湯
柴胡(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乾薑(三錢),栝蔞(三錢),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嘔,加半夏。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三錢),甘草(二錢),人參(一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乾薑(三錢),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白虎桂枝柴胡湯
石膏(三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粳米(半杯),桂枝(三錢),柴胡(三錢),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六君子湯
人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陳皮(三錢),倍加柴胡,並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大半杯,溫服。
減味鱉甲煎丸
鱉甲(二兩四錢),柴胡(一兩二錢),黃芩(六錢),人參(二錢),半夏(二錢),甘草(二錢),桂枝(六錢),芍藥(一兩),丹皮(一兩),桃仁(四錢),阿膠(六錢),大黃(六錢),乾薑(六錢),葶藶(二錢),上為末,用清酒一罈,入灶下灰一升,著鱉甲於中,煮令消化,絞汁去渣,入諸藥煎濃,留藥末,調和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白話文:
【瘧疾】
瘧疾這病症,是因為陰邪封閉束縛,壓抑了身體中的少陽之氣。在炎熱的天氣裡,人體會大量排汗,若此時寒氣進入汗孔,停留在腸胃外圍及臟腑之間,到了秋季受到風邪侵襲,就會引發瘧疾。此病特徵為陰陽兩氣相互較量,陰氣過剩時人體會發冷,陽氣過剩時人體會發熱。如果陽氣旺盛,病情發展迅速,那麼冷感較輕,熱感較重;反之,若陽氣不足,病情發展緩慢,那麼冷感較重,熱感較輕。隨著陽氣逐漸增強,發病時間也會逐漸提前;反之,陽氣逐漸衰退,發病時間也會逐漸延後。
當陽氣退敗,無法每天與邪氣抗衡,就會每隔一天才發病一次。如先是發冷再發熱,這種情況稱為寒瘧,可用柴胡栝蔞乾薑湯來治療。如果發冷時間比發熱時間長,甚至只有冷感無熱感,這種情況稱為牡瘧,可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如果先是發熱再發冷,或是熱感比冷感更強烈,甚至只有熱感無冷感,這種情況稱為溫瘧或癉瘧,統一使用白虎桂枝柴胡湯來治療。若是因為脾臟濕氣重,且帶有寒氣屬於虛弱型的瘧疾,可用六君子湯來治療。
如果瘧疾長期未痊癒,最終形成硬塊,稱為瘧母,可用減味鱉甲煎丸來治療。
【柴胡栝蔞乾薑湯】
柴胡(9克)、黃芩(6克)、甘草(6克)、人參(3克)、生薑(9克)、大棗(3個)、乾薑(9克)、栝蔞(9克)。加水煎至剩下大半杯,趁熱服用後蓋被休息。若有嘔吐現象,可添加半夏。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9克)、甘草(6克)、人參(3克)、茯苓(9克)、桂枝(9克)、乾薑(9克)。加水煎至剩下大半杯,趁熱服用後蓋被休息。
【白虎桂枝柴胡湯】
石膏(9克)、知母(9克)、甘草(6克)、粳米(半杯)、桂枝(9克)、柴胡(9克)。加水煎至剩下大半杯,趁熱服用後蓋被休息。
【六君子湯】
人參(9克)、白朮(9克)、茯苓(9克)、半夏(9克)、甘草(6克)、陳皮(9克),加倍柴胡,並添加生薑三片,棗二枚。加水煎至剩下大半杯,溫暖時服用。
【減味鱉甲煎丸】
鱉甲(72克)、柴胡(36克)、黃芩(18克)、人參(6克)、半夏(6克)、甘草(6克)、桂枝(18克)、芍藥(30克)、丹皮(30克)、桃仁(12克)、阿膠(18克)、大黃(18克)、乾薑(18克)、葶藶(6克)。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用一罈清酒,加入一升竈下灰,將鱉甲放入其中,煮至消化,過濾掉渣滓,加入其他藥材煎至濃稠,保留藥末,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籽,空腹時服用七粒,每日三次。
3. 痧證
病起於驟然,或氣逆面青,肢冷目暗,,俗稱迷痧是也。或腹中絞痛,俗稱絞腸痧是也。身上有斑點,如痧,或用麻刮之,累累如硃砂,故名曰痧。此乃風寒濕邪,或山嵐瘴氣,襲於肌表之間,而成此證。淺者刮之,深者刺之,宜急救。遲者邪干於臟,而氣機不轉,即不能救矣。
刺法
以針刺手腕中,足委中,及十指出血。(按:手腕中,當是內關穴)
刮法
用手掌著熱湯,重打手腕、足委中,至紅紫有大斑如痘大。(按:此刮法,實為拍打法也。)
白話文:
[痧症]
這類疾病來得突然,患者可能因氣逆導致面色青灰,四肢冰冷,眼神暗淡,這就是平常所說的「迷痧」。或者腹部劇烈疼痛,這就是俗稱的「絞腸痧」。身體上出現紅色斑點,像是痧,若用麻刮一刮,會發現皮下出現像硃砂一樣的痕跡,因此被稱為「痧」。這是由風、寒、濕邪或是山間的瘴氣侵入肌膚和表層組織之間造成的病症。病情輕微時可用刮痧的方式治療,病情嚴重則需用針刺,應立即進行急救。如果拖延時間,邪氣入侵臟腑,影響氣機運行,那時就難以救治了。
針刺療法
使用針在手腕的內關穴、腳後窩的委中穴以及十指尖放血。
刮痧療法
先將手掌在熱水中加熱,然後用力拍打手腕、腳後窩的委中穴,直到皮膚呈現紅紫色,並出現大小如痘子般的痧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種刮痧方式實際上是拍打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