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四診要訣 (5)

回本書目錄

四診要訣 (5)

1. 辨毛髮

毛髮皆血液所生,故喜光潤。若髮直如麻,鬚毛焦枯,皆死候也。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毛髮都是由血液滋養而生長的,所以健康的毛髮總是光澤滑順。但如果頭髮變得像麻繩一樣直硬,鬍鬚和身體的毛髮呈現乾燥枯黃的狀態,這些都是身體出現嚴重問題的徵兆。

2. 辨皮膚

皮膚者,即從關至尺澤之皮膚也。《經》曰: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小,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滑,尺之皮膚亦滑。脈澀,尺之皮膚亦澀。故曰:脈尺相應也。若診尺之皮膚寒,則主虛瀉。診尺之皮膚熱,則主病溫。如非病溫,則主陰虛寒熱勞疾也。

凡風病,則尺之膚滑,痹病則尺之膚澀,氣血盛則尺之肉豐腴,氣血虛則尺之肉虧竭。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皮膚的狀態與健康情況的關係,具體內容如下:

皮膚,指的是手腕到肘部的皮膚區域。古籍上說,當脈搏緊急時,這個區域的皮膚也會跟著緊繃;脈搏緩慢時,這個區域的皮膚也會跟著鬆弛;脈搏微弱時,這個區域的皮膚會顯得萎縮且缺乏活力;脈搏強大時,這個區域的皮膚會顯得膨脹突出;脈搏流暢時,這個區域的皮膚也會光滑;脈搏滯澀時,這個區域的皮膚也會顯得粗糙。因此可見,脈象和皮膚反應是相互對應的。如果這個區域的皮膚感覺寒冷,可能代表身體有虛弱或腹瀉的情況;如果這個區域的皮膚感覺熱,可能代表有發燒的情況。如果不是因為發燒,那麼可能是陰虛導致的寒熱交錯和勞損疾病。

通常,如果有風濕病,這個區域的皮膚會顯得滑潤;如果是痹病,這個區域的皮膚會顯得粗糙。如果氣血充足,這個區域的肌肉會顯得豐滿;如果氣血虛弱,這個區域的肌肉就會顯得枯竭。

3. 辨絡色

絡有陰陽,陰絡在內,深而難見。陽絡在外,滑而易見。其色隨四時推遷而變,遂即所變之色,以診寒熱。寒多則脈凝泣,凝泣則色青黑。熱多則脈淖澤,淖澤則色黃赤。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人體中的絡脈分為陰陽兩種,陰絡位於身體內部,位置較深,因此不易被觀察到。相反的,陽絡位於表層,流動順暢,容易被看見。絡脈的顏色會隨著四季的更迭而有所變化,我們可以根據這些顏色的變化來判斷身體的寒熱狀況。當體內寒氣過多時,血液會凝滯不暢,此時絡脈呈現出青黑色;若體內熱氣過多,血液會變得濕潤光澤,此時絡脈則呈現出黃紅色。」

4. 辨宗氣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之下,其動應衣,以候宗氣。若動之微而不見,則為不及,主宗氣內虛。若動之應衣而甚,則為太過,主宗氣外泄。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主有積聚。若絕不至,則死矣。

白話文:

胃部有一個主要的經絡,被稱為「虛裏」,這個經絡穿過膈肌連接肺部,並從左側乳房下方伸出體外,它的搏動可以透過衣物感受到,用來判斷身體的「宗氣」情況。如果搏動非常微弱甚至感受不到,表示「宗氣」不足,代表內部氣虛。反之,如果搏動強烈到能清楚地透過衣物感受到,則是「宗氣」過剩,可能代表氣血外泄。如果搏動出現三四次就停一次,或者五、六次停一次,可能是身體有積聚物。如果完全感覺不到搏動,那可能就是生命危急的徵兆了。

5. 辨臍上下

臍之上,主候胃。臍之下,主候腸。其捫上下之腹皮寒熱,則知胃腸有寒熱之病。胃中有熱,每喜冷飲。腸中有寒,多喜熱湯。然與之飲熱,不可過熱,與之飲寒,不可過寒,惟當適其寒溫之宜而已。

白話文:

在肚臘上方的區域,主要反映的是胃部健康狀況。肚臍下方的區域,主要反映的是腸道的健康狀況。透過觸摸上、下腹部皮膚的溫度,就能判斷胃腸是否有寒熱的問題。如果胃部有熱,患者通常會喜歡喝冷飲。若腸道有寒,患者多會偏好熱湯。然而,給予他們熱飲時,不能太燙;給予他們冷飲時,也不能太冰,應該要適應他們對溫度的舒適程度。

6. 辨胃腸

胃中有熱,上發口糜,心空善飢。腸中有熱,下瀉熱物,色黃如粥。胃中有寒,面清冷而厥,腹脹而疼。腸中有寒,小便尿白,飧瀉腸鳴。

白話文:

如果胃裡有火熱,會導致口腔潰爛,而且容易感到飢餓,總覺得心口空空的。

若是腸道有火熱,可能會拉肚子,排出的東西像黃色的粥一樣,是熱性的。

若胃裡有寒氣,可能會臉色蒼白、四肢冰冷,並且腹部會腫脹且疼痛。

如果腸道有寒氣,可能會小便顏色很淡,甚至白色,還可能伴有消化不良的拉肚子,以及腸子咕嚕咕嚕叫的情況。

7. 辨形肉

形分強弱,強者外邪難犯,弱者外邪易干。食多而肥者,強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強也,乃痰也。肥人最怕脈如綿絮,謂之無氣,則主死矣。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瘦人最怕肉乾著骨,謂之消瘦,亦主死矣。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身體狀況可分為強壯和虛弱兩種,強壯的人較不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襲,而虛弱的人則容易被外界病邪影響。吃得多且身材肥胖的人,通常體質較強壯。但如果吃得不多卻依然肥胖,這不代表強壯,反而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痰濕。對於肥胖的人來說,最擔心的是脈象像綿絮般軟弱無力,這代表體內氣血不足,是預示死亡的徵兆。吃得少且身材瘦削的人,通常體質較虛弱,但若吃得多卻依然瘦削,這不代表虛弱,反而是因為體內有過盛的火氣。對於瘦削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皮膚緊貼在骨頭上,顯示嚴重的消瘦,這同樣預示了死亡的可能性。

8. 辨形脈

《經》曰:形氣已脫。九候雖調,獲死者,謂形脫無以貯氣也。形氣俱虛,寸口脈調,可醫者,謂形氣未相失也。形盛而肥,脈小少氣者,謂氣不能勝形,形衰而瘦,脈大多氣者,謂形不能勝氣,均主死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如果身體的元氣已經耗盡脫離,就算九候(一種診脈法)顯示脈象看似平穩,病人還是會死亡,這指的是身體已經衰弱到無法承載氣息的情況。

若身體和元氣都處於虛弱狀態,但寸口的脈象卻顯示平穩,這種情況還有救治的可能,因為身體和氣息尚未完全失去相互支持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外表看起來很壯碩肥胖,但脈象卻細小,且氣息微弱,這表示氣息不足以支撐他龐大的體型;反之,若一個人體態瘦弱,脈象卻顯得強大,且氣息旺盛,這表示他的體型無法支撐如此強大的氣息,這兩種情況都是預示死亡的徵兆。

9. 辨形腫

目窠上下腫者,主有水氣之病,從面腫起者,名曰風水,陽水也。從足脛腫起者,名曰石水,陰水也。若手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非水也,乃陽氣虛結不還之死證也。

白話文:

【辨識身體浮腫】

眼睛周圍,包括上下的部位出現浮腫,這通常是身體有水份堆積的病症。如果浮腫由臉部開始,我們稱之為「風水」,這屬於「陽水」的一種。反之,如果浮腫是由腳踝開始,我們則稱之為「石水」,這是「陰水」的一類。然而,如果浮腫嚴重到手部腫至手腕、腳部腫至腳踝,甚至臉部腫至脖子,這種情況並不是普通的水腫,而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正常運行,形成無法回復的嚴重病態,是接近死亡的徵兆。

10. 辨形憊

《經》曰:夫五臟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凡此形神將奪,筋骨虺頹之形狀,皆主死候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五臟是身體強壯的根本。頭部是精神與智慧的所在。如果頭部傾斜,眼神深陷無光,這表示精神即將耗盡。背部是胸腔的保護,當背部彎曲,肩膀下垂,這象徵著胸腔的功能將會衰退。腰部是腎臟的所在,如果扭轉擺動困難,顯示腎臟功能可能已經疲憊。膝蓋是肌肉力量的表現,如果無法正常屈伸,走路時彎腰駝背,這意味著肌肉力量正在衰弱。骨骼是骨髓的住所,若無法長時間站立,行走時搖晃不穩,這代表骨骼可能已經疲憊。所有這些外在形體和精神狀態的改變,以及筋骨萎靡的樣子,都預示著生命危急的信號。

11. 附錄寒熱真假辨

一、假熱者,水極似火也。凡病傷寒,或患雜證,有其素稟虛寒,偶感邪氣而然者。有過於勞倦而致者。有過於酒色而致者。有過於七情而致者。有原非火證,以誤服寒涼而致者。凡真熱,本發熱,而假熱亦發熱,其證則亦為面赤躁煩,亦為大便不通,小便赤澀,或為氣促、咽喉腫痛,或為發熱脈見緊數等證:眜者見之,便認為熱,妄投寒涼,下咽必斃。不知身雖有熱,而裡寒格陽,或虛陽不斂者,多有此證。

但其內證則口雖乾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飲亦不多,或大便不實,或先硬後溏,或小水清頻,或陰枯黃赤,或氣短懶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則止,自與登高罵詈者不同,此虛狂也。或斑如蚊跡,而淺紅細碎,自與紫赤熱極者不同,此假斑也。凡假熱之脈,必沉細遲弱,或雖浮大緊數,而無力無神,此乃熱在皮膚,寒在臟腑,所謂惡熱非熱,實陰證也。凡見此內頹內困等證,而但知攻邪,則無有不死。

急當以四逆之類,倍加附子,填補真陽,以引火歸源。但使元氣漸復,則熱必退藏,而病自愈。所謂火就燥者,即此義也。故凡見身熱脈數,按之不鼓擊者,此皆陰盛格陽,即非熱也。

二、假寒者,火極似水也。凡傷寒熱甚,失於汗下,以致陽邪亢極,鬱伏於內,則邪自陽經傳入陰分,故為身熱發厥,神氣昏沉,或時畏寒,狀若陰證。凡真寒本畏寒,而假寒亦畏寒。此熱深厥亦深,熱極反兼寒化也。大抵此證,必聲壯氣粗,形強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飲冷,小便赤澀,大便秘結。

或因多飲藥水,以致下利純清水,而其中仍有燥糞,及失氣極臭者。察其六脈,必皆沉滑有力,此陽證也。凡內實者,宜三承氣湯,擇而用之。潮熱者,以大柴胡湯,解而下之。內不實者。以白虎湯之類清之。若雜證之假寒者,亦或為畏寒,或為戰慄,此以熱極於內,而寒侵於外,則寒熱之氣,兩不相投,因而寒慄,此皆寒在皮膚,熱在骨髓,所謂惡寒非寒、明是熱證。但察其內證,則或為喜冷,或為便結,或小水之熱澀,或口臭而躁煩。

察其脈必滑實有力。凡見此證,即當以涼膈芩連之屬,助其陰而清其火,使內熱既除,則外寒自伏,所謂水流濕者,亦此義也。故凡身寒厥冷,其脈滑數,按之鼓擊於指下者,此陽極似陰,即非寒也。

白話文:

[附錄:寒熱真假辨別]

一、所謂的假熱,實質上是體內陰寒到了極點,表現出類似火熱的症狀。無論是感染風寒或是患有其他複雜病症,可能因為身體原本就虛寒,偶爾受到外邪影響,或是過度勞累,過度縱欲,或是情緒波動過大,又或是原本並非火熱之症,卻誤服了寒涼藥物而導致。不管是真的火熱,還是假的火熱,都會發燒,其表現為臉色紅赤、煩躁不安、大便不通、小便赤黃、呼吸急促、咽喉腫痛,或有發熱、脈搏緊數等症狀。對於這種情況,不懂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火熱,隨意使用寒涼藥物,這樣往往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實際上,雖然表面看來發熱,但體內卻是寒氣阻隔了陽氣,或是虛弱的陽氣無法收斂,因此出現類似火熱的症狀。

然而,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口雖乾渴,但並不喜愛冷飲,即使喜歡冷飲,量也不多,或者大便不成形,或者先硬後軟,或者小便頻繁且清澈,或者尿色黃赤,或者氣短乏力,或者面色晦暗、精神疲倦,或者行為狂亂但能被制止,這和真正狂躁的情況不同,這是虛弱導致的狂躁。或者皮膚上有類似蚊蟲叮咬的紅斑,但顏色淺紅、形態細碎,這和因火熱導致的紫紅色斑點不同,這是假性的紅斑。假熱的脈象,通常是沉細遲弱,或者雖然浮大緊數,但缺乏力度和活力,這是表面火熱,實際體內寒涼,所謂的怕熱並非真的熱,實際上是陰寒之證。如果看到這樣的內在虛弱的症狀,只知道去攻邪,那麼病人很難存活。

此時,應該使用四逆湯類的藥物,加倍使用附子,填補真正的陽氣,讓火熱回歸到根源。只要元氣逐漸恢復,熱症必然消退,疾病自然痊癒。所謂的火向乾燥的地方移動,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看到身體發熱、脈搏快速,但是按壓下去並沒有鼓動感,這都是陰寒阻隔了陽氣,並非真正的火熱。

二、所謂的假寒,實際上是體內火熱到了極點,表現出類似寒冷的症狀。當風寒病熱度很高,未能及時出汗或排泄,導致陽邪亢進到極點,鬱積在體內,就會從陽經傳入陰分,因此出現身體發熱、精神恍惚,有時會感到寒冷,看起來像是陰寒之證。真正的寒冷當然會畏寒,但假寒也會畏寒。這是因為體內熱度很深,厥逆也很深,熱度到了極點反而會出現寒化的現象。通常這種情況,聲音壯大、氣息粗重,體型健壯有力,或者嘴脣乾裂、舌頭變黑,口渴想喝冷飲,小便赤黃,大便乾結。

或者因為大量服用藥物,導致拉肚子全是清水,但體內仍存在乾燥的大便,以及放屁極臭。觀察脈象,必定都是沉滑有力,這是陽證。對於內實的情況,可以選擇三承氣湯類的藥物;對於潮熱的情況,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解表下瀉;對於內部不實的情況,可以使用白虎湯類的藥物來清熱。對於複雜病症中的假寒,也可能表現為畏寒,或者顫抖,這是因為體內火熱到極點,而外部受到寒冷的影響,導致寒熱之氣無法調和,因此產生寒顫,這是表面寒冷,實際上體內火熱,所謂的怕冷並非真的寒冷,實際上是火熱之證。只要觀察內在的症狀,可能表現為喜歡冷飲,或者大便乾結,或者小便熱澀,或者口氣臭、煩躁不安。

觀察脈象,必定滑實有力。對於這種情況,應當使用涼膈芩連等藥物,滋陰清熱,一旦體內的熱度消除,外部的寒冷自然消失,所謂的水往濕處流,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如果身體寒冷、四肢厥冷,脈搏滑數,按壓下去有明顯的跳動感,這都是陽氣到了極點,表現出類似陰寒的症狀,實際上並非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