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四診要訣 (2)
四診要訣 (2)
1. 辨目色
目睛清瑩,為神足不病之候也。目光晦暗,為神短將危之候也。或神或色,如單失為久病,如雙失即死矣。再面與目,各有相當之色。如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蓋以黃為中土之色,病人面目顯黃色,而不受他色所侵則吉。
面目無黃色,而惟受他色所侵則凶。若傷寒,兩目眥紅,則為發疹瘍之兆;兩目眥黃,則為病將愈之徵;若兩睛通黃,主發黃疸之候也。凡病者,閉目病在陰也,開目病在陽也,朦朧昏不了了者,為熱盛傷神也,視而時瞑者,為衄血之常候也。戴眼為陽絕之候也,目盲為陰脫之候也,目眶忽陷為氣脫之候也,睛定不轉為神亡之候也。
白話文:
[辨識眼睛顏色]
眼睛清澈明亮,是精神充沛、身體健康的徵兆。眼睛光澤暗淡,則是精神衰弱、健康狀況危急的象徵。不管是眼神還是顏色,如果只失去其中一種,表示長期生病;如果兩種都失去了,就是死亡的徵兆。
此外,臉色和眼睛顏色之間,應該有相應的協調。例如臉色黃而眼色青、臉色黃而眼色紅、臉色黃而眼色白、臉色黃而眼色黑,這些情況的人都不會死。只有臉色青而眼色紅、臉色紅而眼色白、臉色青而眼色黑、臉色黑而眼色白、臉色紅而眼色青的人會死亡。因為黃色代表中土之色,病人臉和眼睛顯現黃色,且不受其他顏色幹擾的話,是吉祥的徵兆。
反之,如果臉和眼睛沒有黃色,卻被其他顏色侵佔,就是凶兆。如果感染風寒,兩眼眼角呈現紅色,這可能是發疹或瘍的先兆;兩眼眼角呈現黃色,則是病情將要好轉的徵兆;如果兩眼整個變黃,表示可能有黃疸。
凡是生病的人,如果閉上眼睛,表示病在陰;如果睜開眼睛,表示病在陽。視線模糊不清,表示熱度過高,精神受損。時常閉眼,是鼻出血的常見徵兆。眼睛向上看,是陽氣盡失的徵兆。眼睛失明,是陰氣脫離的徵兆。眼睛突然凹陷,是氣力瀕臨脫離的徵兆。瞳孔固定不動,是精神喪失的徵兆。
2. 辨舌色
舌本赤色,若津津如常,邪尚在表。若見白苔而滑,邪在半表半裡,見黃苔而乾燥,熱已入於裡。見黑苔有二:如黑而焦裂硬刺者,為火極似炭之熱;苔如黑而有水,軟潤而滑者,為水來剋火之寒苔。又藍色為白色之變,主寒。紫色為紅色之變,主熱。此傷寒證辨法也。凡舌腫脹,舌焦乾,舌生芒刺,舌苔黃燥,皆主熱。
舌白潤,舌黑滑,皆主寒。舌硬,舌強,舌卷,舌短縮,皆主危候。又舌出數寸者死,沿邊缺陷如鋸齒者不治。
白話文:
【辨識舌色】
如果舌頭呈現赤紅色,但口中的津液仍如往常般充足,這表示病邪還停留在身體表面。如果舌頭上出現白色的舌苔且濕滑,表示病邪已經深入到半表半里的狀態。當舌苔轉為黃色且乾燥,這顯示熱氣已經進入了身體內部。
看到黑色的舌苔有兩種情況:如果舌苔呈黑色且乾燥、裂開、硬刺,就像燒焦的木炭一樣,這代表火氣過盛的高熱症狀;而如果舌苔雖黑卻濕潤、光滑,這表示體內水份過多,剋制了火氣,是屬於寒性的舌苔。此外,藍色的舌苔是由白色轉變而來,通常表示體內有寒氣。紫色的舌苔則是由紅色轉變,通常表示體內有熱氣。這些都是用來判斷感冒症狀的方法。
凡舌頭出現腫脹、焦乾、生出芒刺、舌苔黃且乾燥等現象,都表示體內有熱氣。舌頭白色且濕潤,或舌苔黑色且滑潤,都表示體內有寒氣。舌頭硬、僵硬、捲縮、縮短,都表示病情嚴重。另外,如果舌頭伸出長達數寸,或者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的缺損,這都是無法治癒的徵兆。
3. 辨口唇色
唇色黃主脾病,唇色青黑主病危篤,如環口黧黑、死證也。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辨識口脣顏色] 脣色呈現黃色,可能是脾臟有疾病;若脣色轉為青黑色,表示病情非常嚴重。如果嘴巴周圍出現深黑色,這通常是臨終前的徵兆。
4. 辨鼻色
鼻頭色青,主腹中痛。鼻頭色微黑,主有水氣。鼻頭色黃,主胸上有寒。鼻頭色白,主亡血。如色見微赤,而非其應見之時者,則死。
白話文:
【辨識鼻子顏色】
如果鼻尖呈現青色,這表示可能有腹部疼痛的問題。如果鼻尖有些許黑色,這可能代表身體內有水濕的困擾。鼻尖若顯現黃色,這可能顯示胸部上方有寒氣。若鼻尖出現白色,這可能意味著有失血的情況。如果鼻尖出現淡淡的紅色,但並非在應該出現這種顏色的季節或情況下,這可能是危險的徵兆,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5. 辨耳色
耳黑主腎病,耳焦乾死證也。
白話文:
在辨識耳朵顏色的部分,如果耳朵呈現黑色,這通常代表有腎臟疾病的問題。而耳朵若出現乾燥、焦黑的情況,則是病情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徵兆。
6. 五色危候
黑色出如拇指,見於天庭;赤色出如拇指,見於兩顴;此皆水火相射之候,病雖小愈,亦必卒死。如唇面青黑,及五官忽起黑色,白色如擦殘汗粉之狀,雖不病亦必卒死也。
白話文:
如果額頭上出現像拇指大小的黑色斑點,或是雙頰上出現同樣大小的紅色斑點,這些都是身體內水火失調的徵兆。就算疾病看似有些好轉,但病人終究會突然死亡。同樣地,如果嘴脣和臉部出現青黑色,或者身體五官突然間冒出黑色斑點,以及皮膚呈現一種像是殘餘粉底的白色,即使當下沒有生病,也會突然死亡。
7. 聞聲
8. 五聲通五臟
角屬木,通乎肝。癥屬火,通乎心。宮屬土,通乎脾。商屬金,通乎肺。羽屬水,通乎腎。
白話文:
「角音屬木,與肝臟相聯。徵音屬火,與心臟相通。宮音屬土,對應的是脾臟。商音屬金,與肺部相連。羽音屬水,則通向腎臟。」這段文字闡述了五種音樂調式(角、徵、宮、商、羽)與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之間的對應關係。
9. 聲發於形
凡物中空有竅皆能鳴,故肺象之以出聲也。喉為聲之出路,會厭為聲之門戶,舌為聲之機關,牙齒唇口為聲之扇助。但喉有寬隘,寬者聲大,隘者聲小。舌有銳鈍,銳者聲辨,鈍者不真。會厭有厚薄,厚者聲濁,薄者聲清。唇亦有厚薄,厚者聲遲,薄者聲急。牙齒有疏密,疏者聲散,密者聲聚。此皆無病之聲也。
白話文:
任何中空且有孔洞的物品都能發出聲音,因此,肺部運作就象徵性的發出聲音。喉嚨是聲音傳出的通道,會厭是控制聲音出入的門戶,舌頭是發聲的關鍵機制,而牙齒、嘴脣則是輔助發聲的工具。
然而,喉嚨的大小影響聲音的大小,大的喉嚨發出的聲音較大,小的則聲音較小。舌頭的靈敏度也影響聲音的清晰度,靈活的舌頭使聲音清晰,笨拙的則讓聲音不夠真實。會厭的厚薄影響聲音的清濁,厚的會厭使聲音顯得渾厚,薄的則聲音清亮。嘴脣的厚薄影響發音的速度,厚的嘴脣使聲音較慢,薄的則使聲音較快。牙齒的疏密影響聲音的集中度,稀疏的牙齒使聲音分散,密集的則使聲音更集中。這些都是在健康狀況下所發出的聲音特質。
10. 聲感於情
喜心所感,欣散之聲。怒心所感,忿厲之聲。哀心所感,悲嘶之聲。樂心所感,舒緩之聲。敬心所感,正肅之聲。愛心所感,溫和之聲,此亦無病之聲也。
白話文:
當心情感到喜悅時,會發出愉悅且散播開來的聲音。當心中有怒氣時,會發出憤怒且嚴厲的聲音。當心裡感到哀傷時,會發出悲痛嘶啞的聲音。當內心感到快樂時,會發出舒暢緩慢的聲音。當心中充滿敬意時,會發出正直肅穆的聲音。當心中有愛時,會發出溫暖柔和的聲音,這些都是在身心健康情況下所發出的聲音。
11. 五聲主病
肝呼而聲急,知病生於肝也。心笑而聲雄,知病生於心也。脾歌而聲漫,知病生於脾也。肺哭而聲促,知病生於肺也。腎呻而聲微,知病生於腎也。假如肝病呼急,得相剋之白色主凶。餘臟仿此。
白話文:
如果肝有問題,那麼呼喊時聲音會顯得急促,這就表示疾病源於肝。如果心有問題,那麼笑聲會顯得特別洪亮,這表示疾病源自於心。若脾有問題,唱歌時聲音會散而不集中,這表示疾病源自於脾。若肺有問題,哭泣時聲音會短促,這表示疾病源自於肺。若腎有問題,呻吟時聲音會非常微弱,這表示疾病源自於腎。舉例來說,若是肝的疾病導致呼喊聲音急促,而遇到在五行中剋制肝的白色,則預示病情可能惡化。其他臟器的情況也是同樣道理。
12. 辨聲於息
喘息肩搖者,心中堅滿,氣無降路,故逆沖而肩搖也。息引胸中上氣者,氣逆必生咳嗽也。息張口而短氣者,肺痿而胸滿,清氣堙塞,常生唾沫也。如吸氣微數。此中焦盛實,肺氣不降,下之腑清,而氣降則愈矣。若中虛而吸數,此氣敗而根絕,法為不治。氣逆於上焦則吸促,氣逆於下焦其吸遠,此皆中氣之敗,升降失職,最難治也。如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白話文:
【在呼吸中辨識病症】
如果呼吸時肩膀搖動,這表示有心氣滯留,氣流無法下行,因此氣逆向上衝,導致肩部搖動。若呼吸時感到胸部有氣體上升,這通常會導致咳嗽,因爲氣流方向逆反。
如果呼吸時需張口且氣息短促,可能是因爲肺部功能減退且胸部脹滿,清氣被阻塞,常常會伴隨唾沫的產生。如果吸氣輕微且頻繁,這可能是中焦(脾胃區域)過實,肺氣無法下降,需要通過排泄來清除腸胃,使肺氣能正常下降,病情才能好轉。
但如果是因爲中焦虛損而出現吸氣頻繁,這代表氣衰且生命根源正在消失,按照醫理,這種狀況難以治癒。如果上焦(心肺區域)氣逆,呼吸會變得急促;如果下焦(腎膀胱區域)氣逆,吸氣會顯得深長,這些都顯示中焦功能衰敗,氣的升降機能失調,非常難治。如果呼吸時全身顫抖,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13. 辨聲於言
好言者,熱病也。懶言者,寒病也。發言壯厲者,實也。發言輕微者,虛也。欲言不能復言者,氣已奪也。譫言妄語、不別親疏者,神明已失也。如失音聲重,內火外寒之病也。瘡痛流連,勞啞之病也。如小兒抽風不語,大人中風不語,皆極危之候也。
白話文:
喜愛多說話的人,可能患有熱性疾病。而不愛說話,提不起精神對話的人,可能是有寒性疾病。說話聲音洪亮、強烈的人,身體狀況可能是實證(中醫上指體內邪氣盛)。而說話聲音微弱的人,身體狀況可能是虛證(中醫上指正氣不足)。想說話卻又無法說出的人,可能是氣力已經衰竭。胡言亂語,不分親疏的人,可能是神智已經喪失。如果聲音嘶啞加重,可能是內有火熱,外有寒涼的病症。若長時間患瘡痛且伴有聲音沙啞,可能是勞損所致的聲音問題。像小孩突然不能說話,可能是抽搐風病;成人突然不能說話,可能是中風,這兩種情況都是極為危險的徵兆。
14. 問證
15. 問視五入以察病情
肝主五色,肺主五聲,前已詳言之矣。如心主五臭,凡病者喜臭惡臭,皆主於心,此統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喜焦,病生心也。入脾喜香,病主脾也。入腎喜腐,病生腎也。入肺喜腥,病生肺也。入肝喜臊,病生肝也。脾主五味,凡病者喜味惡味,皆主於脾,此統而言之也。
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喜甘,病生脾也。入肝喜酸,病生肝也。入心喜苦。病生心也。入肺喜辛,病生肺也。入腎喜咸,病生腎也。腎主五液,凡病者多液少液,皆主於腎,此統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出而為唾,病生腎也。入心出而為汗,病生心也。入肝出而為淚,病生肝也。
入脾出而為涎,病生脾也。入肺出而為涕,病生肺也。其色之順逆、聲之微壯、法同推也。
白話文:
[問視五入以察病情]
在中醫理論中,五臟與五色、五聲、五臭、五味及五液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些我們之前已經詳細討論過了。比如說,心臟主宰五種氣味,病患對於不同氣味的喜好或厭惡,都能反映心臟的健康狀況,這是從總體的角度來看的。
但如果要細分的話,對焦味有偏好,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喜歡香味,問題可能出在脾臟。偏好腐敗的氣味,可能腎臟有疾病。對腥味有喜好,可能是肺部有問題。而對臊味的偏愛,則可能表示肝臟有問題。脾臟則主宰五種味道,病患對於不同味道的喜好或厭惡,都能反映脾臟的健康狀況,這也是從總體的角度來看的。
如果要具體分析,偏好甜味,可能是脾臟有問題。對酸味有偏好,可能是肝臟有問題。偏好苦味,可能是心臟有問題。對辛辣有喜好,可能是肺部有問題。而對鹹味的偏愛,則可能表示腎臟有問題。腎臟則主宰五種體液,病患體內體液的多寡,都能反映腎臟的健康狀況,這也是從總體的角度來看的。
再進一步來說,口水分泌異常,可能是腎臟有問題。出汗異常,可能是心臟有問題。淚水分泌異常,可能是肝臟有問題。口水分泌異常,可能是脾臟有問題。鼻涕分泌異常,可能是肺部有問題。對於顏色的正常與異常、聲音的微弱與強壯,同樣可以透過這種方法來判斷病情。
16. 問精神以察盛衰虛實
凡病朝慧者,以朝則人氣始生,衛氣始行,故慧也。晝安者,以日中則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也。夕加者,以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也。夜甚者,以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此百病消長,邪正進退之常也。凡病來潮,發作之時,精神為貴。病至精神不衰,則為邪氣不能勝正,正氣實也。病至精神困弱,則為正氣不能勝邪,正氣虛也。
白話文:
內容大意如下:
[探詢病患的精神狀態以評估身體的健康狀況]
任何疾病,如果病人在早晨顯得較有精神,那是因為早晨人體的元氣開始活躍,防禦力開始運行,因此人會比較清醒。若在白天病情穩定,那是因為中午時分人體的元氣達到高峯,能有效抵抗病邪,所以病情會相對穩定。到了傍晚病情加重,是因為傍晚時分人體的元氣開始衰退,病邪的活動力增強,因此病情會加重。而夜晚病情最嚴重,是因為半夜時分人體的元氣進入內臟修復,只剩下病邪在外肆虐,所以病情會達到頂點。這是所有疾病發展的正常模式,病邪與正氣互相消長、推進的常態。
當疾病呈現出如潮水般有規律的發作時,病患的精神狀態就顯得非常重要。若病發時病患的精神仍保持良好,這表示病邪無法完全壓制正氣,代表正氣還相當充盈。反之,若病發時病患的精神疲憊不堪,這表示正氣無法抵擋病邪,代表正氣已經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