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傷寒證辨 (6)
傷寒證辨 (6)
1. 衄血
陽明衄血,熱在裡也。太陽衄血,熱瘀經也。太陽失汗,則有頭痛目瞑之兆,陽明失下,則有漱水不欲咽之徵。衄血之後,身涼脈靜,知作解也。若仍不解,知衄未盡,熱留於營分也。無汗表熱者,宜葛根合犀角地黃湯清解之。欲作衄未衄,表實者,宜麻黃湯汗之,裡熱者宜犀角地黃湯加芩連清之。若表實裡熱者,則又當合二方兩解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鼻出血的情況,大意如下:
如果是因為胃腸道過熱而引起的鼻出血,這代表體內有熱。若是因為太陽經絡瘀熱導致的鼻出血,這表示熱氣滯留在經絡中。如果太陽經絡的熱氣無法通過汗水排出,可能會出現頭痛和眼睛模糊的症狀;而胃腸道的熱氣如果無法通過排泄排出,可能會出現含水不想吞嚥的現象。鼻出血後,如果身體感到涼爽且脈搏平穩,這通常表示熱氣已經消散。但如果狀況仍未改善,這可能表示鼻出血尚未完全止住,熱氣仍然停留在營養血液中。
對於無法出汗、體表有熱氣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葛根搭配犀角地黃湯來清除體內的熱氣。對於想要鼻出血但尚未出血、體表實證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麻黃湯來發汗;而對於體內有熱氣的情況,則可以考慮使用犀角地黃湯加上黃芩和黃連來清除熱氣。如果同時存在體表實證和體內熱氣的情況,則應當結合上述兩種方法來同時處理。
2. 吐血
傷寒吐血,皆因失汗失下,火逆以致邪熱熾盛,沸騰經血故也。若血從口鼻耳目而出,小便難,此為強發少陰汗,名曰下厥上竭,為難治。如三陽熱盛,吐血者,宜葛根合犀角地黃湯,熱甚加芩連清解。若血瘀則胸滿或痛,當以桃仁承氣合犀角地黃湯攻之。若暴吐腐臭之血,名曰內潰,內潰者死。
若吐血過多,面唇無紅色,名曰血脫無救,脫輕者宜聖愈湯,重者宜人參養榮湯。
白話文:
[關於吐血的情況]
因感冒導致的吐血,通常是因為沒有及時出汗或排便,使得體內的火氣逆流,進而使邪熱旺盛,擾亂體內血液運行所致。如果血從口、鼻、眼、耳等部位大量流出,且小便困難,這通常是由於強迫身體發汗,導致下焦虛弱,上焦枯竭,這種情況被稱為'下厥上竭',治療起來較為困難。
對於三陽熱盛導致的吐血,應使用葛根和犀角地黃湯來治療,若熱氣更盛,可以加入黃芩和黃連來清熱解毒。如果血塊淤積,可能會有胸悶或疼痛的感覺,此時應該用桃仁承氣和犀角地黃湯來破血逐瘀。
如果突然大量吐出帶有腐臭味的血,這種情況被稱為'內潰',內潰通常預示著死亡。
如果吐血過量,導致臉色和嘴脣失去紅潤,這被稱為'血脫無救',是極為危險的狀態。對於輕微的血脫,可服用聖愈湯來補血,嚴重的血脫,則需用人參養榮湯來補氣養血。
3. 大小便膿血
陽經之熱,下注膀胱,傷其營分,熱少血多,瘀成血蓄;熱多血少,熱迫血行,血不得蓄,而走下竅,故尿血也,以導赤散利而清之。陰經之熱,轉迫陽明,傷其營分,瘀則血蓄,喜忘如狂。不蓄則便血,熱腐則便膿,便膿熱鬱,裡急下重所必然也。輕者宜黃連阿膠湯,重者宜白頭翁湯,滑脫者宜桃花湯澀之。
白話文:
當身體的陽性經絡過熱,這股熱氣下壓至膀胱,對膀胱的營養成分造成傷害,如果熱氣較少而血液較多,會形成血液凝結;若熱氣多而血液少,熱氣會迫使血液流動,血液無法凝結,從而從下部的孔道流出,所以會出現尿血的情況,可以使用導赤散來利尿並清熱。
而當身體的陰性經絡過熱,轉而壓迫到陽明經脈,對其營養成分造成傷害,血液凝結時會有健忘或行為失常的現象。若血液沒有凝結,則可能出現大便出血,熱氣腐蝕更會導致大便帶膿。大便帶膿且熱氣鬱結,內急後重的情況自然就會發生。病情較輕的患者適合服用黃連阿膠湯,病情嚴重的則應服用白頭翁湯,若是有脫肛現象的患者,則應服用桃花湯來收斂止瀉。
4. 頤毒
傷寒頤毒,皆因汗下失宜,毒熱挾少陽相火上攻而成此證也。若其人陽氣素盛,則高腫焮紅疼痛,易於成膿,故為順也。宜連翹敗毒散散之。或其人陽氣素虛,或服冷藥過多,遏郁毒熱,伏藏在裡,內攻神昏,外毒漫腫,肉色不變,不疼木硬,則命必危也。毒伏未發之前,往往似三陰亡陽之證,脈隱不見,冷汗淋漓,肢冷如冰,但身輕目睛了了,煩渴,不大便,指甲紅紫為異,此毒發始,臨治不可忽也。
白話文:
【對於頤部中毒】
傷寒導致的頜部中毒,大都是因為出汗或瀉下的調理方式不當,導致毒素與身體內的熱氣夾帶著肝膽的火氣向上攻擊,從而形成了這種症狀。如果這個人原本的陽氣就旺盛,那麼他的頜部會高度腫脹,皮膚發紅,伴有劇烈的疼痛,而且容易形成膿包,這是病情順利發展的跡象。應該使用連翹敗毒散來治療。
然而,如果這個人原本的陽氣就虛弱,或者服用過量的寒性藥物,導致毒素和熱氣被抑制,潛伏在體內,對內可能導致精神混亂,對外則會使毒素擴散導致整個部位腫脹,皮膚顏色沒有變化,不會感到疼痛,只是木然且堅硬,這時生命就會處於危險之中。在毒素潛伏未發作之前,通常會表現出類似太陰、少陰、厥陰三臟的亡陽現象,脈搏隱而不顯,冷汗淋漓,四肢冰冷如同冰塊,但是身體輕盈,眼睛明亮,且有煩躁口渴,大便祕結的症狀,手指甲呈現紅紫色,這是毒素開始發作的徵兆,醫生在治療時絕不能忽視。
5. 狐惑
狐惑即牙疳、下疳之古名也。近時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蝕爛肛陰。牙疳即惑也,蝕咽腐齦,脫牙、穿腮、破唇。因傷寒病後,餘毒與濕䘌之為害也。或生斑疹之後,或生癖疾下利之後,其為患亦同。其證則面色目眥,或赤或白,或黑,時時不一,喜睡,目不能閉,潮熱聲啞,腐爛之處,穢氣燻人。若胃壯能食,堪受攻藥,或病勢緩,治多全也。
白話文:
【狐惑病】
狐惑病在古代又稱為牙疳和下疳。近期人們只以「疳」來稱呼這種病。所謂下疳,就像狐狸一樣,會侵蝕並腐爛肛門和陰部。而牙疳,即「惑」,會侵蝕咽喉,腐蝕牙齦,導致掉牙、穿腮、破脣。
此病常發生在傷寒病後,是因為身體內殘留的毒素與濕熱所造成的危害。也可能在出過斑疹後,或是有癖疾、下痢的情況後產生,其病發情況都是相同的。
患者臉色和眼睛的顏色,可能變為紅色、白色或黑色,顏色會不定時變化。患者會嗜睡,但眼睛卻無法閉合,伴有潮熱和聲音沙啞的症狀,腐爛的地方散發著令人難聞的氣味。
如果患者的胃部功能強壯,能正常進食,可以接受治療的藥物,或者病情發展緩慢,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痊癒的。
6. 百合
百合病者,謂傷寒過期,留連不解,不分經絡,百脈悉合為一病也。如寒似熱,諸藥無靈,欲飲不能飲,欲食不能食,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精神忽忽,如神若鬼,附其形體,而莫知所適從也。如脈數,溺尿時輒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乃愈。
白話文:
患有百合病的人,是指那些原本得了感冒卻超過應有的康復期,病情持續不見好轉,這種情況已經不分經絡,身體所有的脈絡都彷彿被此病統一影響了。患者會有類似冷又似熱的感覺,用過各種藥物卻都不見效。他們想喝水卻喝不下,想吃東西卻吃不了,想睡覺卻無法安睡,想走路卻力不從心,精神恍惚,好像有什麼不明力量纏繞著他們,讓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如果患者心跳較快,且每次小便後都會頭痛,那可能要等六十天病況才會好轉。如果小便後感到舒暢,只是偶爾頭暈,那麼大概二十天左右就能恢復健康。
7. 熱入血室
婦人傷寒,與男子治法同,惟產後經來,邪熱乘虛而入血室,另有治法。熱入血室之證,晝日明瞭,夜則譫語,妄見神鬼,宜小柴胡湯加生地丹皮。若無汗則為表實,加麻黃汗之。有汗則為表虛,加桂枝解之。若有發熱惡寒之表證。已經發汗,雖無汗不加麻黃,再加桂枝以解之。
若有如瘧之寒熱,加麻黃、桂枝兩解之。若厥而下利,則為中寒,去黃芩加姜附不須疑也。若發汗煩渴,則為裡熱,去半夏合白虎,或加花粉、葛根。若胸脅少腹,或滿硬,或作痛,則為瘀血,宜合桃仁承氣湯攻之。產後胎前,雖有多證,不能盡述,總不外陰陽表裡之治。在臨證者以意消息之耳。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婦女因感冒導致熱邪進入血室(子宮)的症狀及治療方式,其內容如下:
婦女感冒的治療原則和男性相同,但若是在產後月經來潮時,熱邪會趁身體虛弱之際侵入血室,這種情況有特殊的治療方法。當熱邪進入血室,患者白天精神清醒,到了夜晚卻開始胡言亂語,甚至出現幻覺,以為見到神鬼,這種情況應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生地和丹皮來治療。
如果患者沒有出汗,表示表實(體表的病邪較重),需添加麻黃促進發汗。若已出汗,代表表虛(體表的防禦力較弱),則應加入桂枝來調節。即使患者仍有發熱怕冷的表證,只要已經發過汗,就不必再加麻黃,而是再加些許桂枝來調理。
對於類似瘧疾的寒熱交錯,可同時使用麻黃和桂枝來雙向調節。若患者四肢冰冷且腹瀉,是因為中了寒邪,應去掉方中的黃芩,加入乾薑和附子來溫暖身體,不用猶豫。假使發汗後還感到煩躁口渴,代表體內有熱,需去掉半夏,改用白虎湯,或加入天花粉和葛根來清熱。
若是胸部、側腹部或是下腹部感到脹滿、僵硬,或是疼痛,可能是因為瘀血,應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排除。產前產後的婦女可能出現多種症狀,無法一一詳述,但治療原則不離陰陽表裡的辨證。醫生應根據患者實際病情來靈活調整藥物配方。
以上就是這段文字的大致內容。
8. 食復勞復
新愈之後,臟腑氣血皆不足,營衛未通,腸胃未和,惟以白粥靜養。若過食胃弱難消,因復煩熱,名曰食復。若過勞役,復生煩熱,名曰勞復。勞復者,宜枳實桅子豉湯汗之。食復者,宜枳實梔子豉湯加大黃下之。凡復作之證,脈浮有表者。宜枳實梔子豉湯以汗解之。脈沉有里者,宜枳實梔子豉湯加大黃以下解之。
若無表裡證者,宜小柴胡湯以和解之。若口燥煩渴喜嘔者,宜竹葉石膏湯主之。若內傷氣虛勞復者,宜補中益氣湯主之。若犯內事陰虧者,宜六味乾地黃湯,氣少者,倍加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在病癒初期,身體的臟腑與氣血都處於虛弱狀態,營養與防禦機能尚未恢復正常,腸胃消化能力也較差,此時應以清淡的白粥來靜養身體。如果在此期間攝入過多食物,導致胃部負擔加重,難以消化,進而產生煩躁發熱的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食復」。若是進行過度勞動,引發類似煩躁發熱的反應,則被稱為「勞復」。
對於勞復的情況,可以使用枳實桅子豉湯來發汗調理。對於食復的狀況,則需在枳實桅子豉湯中加入大黃來促進排泄。對於所有復發的症狀,如果脈象顯示在表層,表示病在皮膚或肌肉,應使用枳實桅子豉湯來發汗解表;若脈象顯示在裡層,表示病在內臟,應使用加大黃的枳實桅子豉湯來下瀉解裡。
若病人既無表證也無裡證,可使用小柴胡湯來和解身體。若出現口乾、煩渴、喜嘔等症狀,宜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對於因內傷氣虛導致的勞復,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若因房事過度導致陰損,可使用六味地黃丸;若元氣不足,則應加倍使用人參湯來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