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16)

回本書目錄

傷寒十六證類方 (16)

1. 裡實證

梔子豉湯

梔子(五七枚),香豉(四錢),先煮梔子,後入香豉,煮服,得吐,止後服。按汗下敗其中氣,胃土上逆,胸中窒塞,故用香豉調中氣而開窒塞,梔子吐濁瘀而除煩熱也。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五七枚),香豉(四錢),甘草(二錢炙),煎法同上。按此方加甘草以益氣也。

梔子生薑豉湯

梔子(五七枚),香豉(四錢),生薑(五錢),煎法同上。按此方加生薑以止逆也。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上各等分為末,取二錢,以香豉一撮,用熱湯煮作稀糜、和藥散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家,不可與之。按胸有寒痰,阻塞肺竅,故用香豉行其滯,小豆泄其濕,瓜蒂湧其寒痰也。

桃核承氣湯

桃仁(十六粒去皮尖),大黃(四錢),甘草(二錢),桂枝(二錢),芒硝(二錢),水煎去滓,入芒硝,煎微沸溫服。按瘀血內結小腹,故用枝桂、桃仁通經而破血,大黃、芒硝下瘀而泄濕,甘草保其中氣也。

抵當湯

虻蟲(十二個),水蛭(十二個熬),大黃(三錢),桃仁(七個),熬製照方,水一杯半,煎七分溫服,不下再服。活人云:水蛭必用石灰炒過再熬,方不害人。按熱結血分,故用水蛭、虻蟲、桃仁、大黃破瘀而泄熱也。

抵當丸

水蛭(七個熬),虻蟲七個(去翅足),大黃(三錢酒洗),桃仁(十二枚去皮尖),研末為丸,水一杯,煮取七分服,晬時當下血,不下血,再服。按變湯為丸,是緩攻法也。

大陷胸湯

大黃(二錢),芒硝,甘遂(三分末),水一杯,先煮大黃至六分,去滓,入芒硝,煮一二沸,納甘遂末服,得快利,勿再服。按結胸證,乃肺金鬱遏,霧氣淫蒸,津液淤濁,化生痰涎,故用硝黃清其鬱熱,甘遂決其痰飲,胸中邪熱推蕩無餘矣。

大陷胸丸

大黃(四錢),芒硝(一錢五分),杏仁(一錢五分),葶藶子(一錢五分),搗為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入甘遂末三分,白蜜半匙,水一杯,煮半杯,溫服,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以下為度。按胸膈痞塞,濕熱熏沖,故用硝黃蕩其結熱,杏仁破其滯氣,葶藶泄其水飲,變湯為丸,取其緩也。

小陷胸湯

黃連(一錢),半夏(二錢),栝蔞實(三錢),水二杯,先煮栝蔞實至一杯余,入二味再煮至七分服,微下黃涎,止後服。按小結胸證,亦屬內熱蓄飲,故用黃連泄熱,半夏降逆而滌飲,栝蔞清金而去垢也。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二錢),黃連(一錢),以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滓,溫服。按內熱痞郁,故用大黃、黃連瀉其痞郁之上熱也。

附子瀉心湯

大黃(二錢酒浸),黃芩(一錢炒),黃連(一錢炒),附子(一錢另煮取汁),以麻沸湯漬三黃,須臾去滓,取汁,納附子汁合和、溫服。按痞證而動下寒,故用大黃,芩、連泄其上熱,而用附子溫其下寒也。

白話文:

梔子豉湯

用梔子(五到七枚),香豉(四錢),先煮梔子,再加入香豉一起煮,煮好後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就停止服用。這是因為發汗或瀉下治療損傷了體內的中氣,導致胃氣上逆,胸部感覺堵塞。所以用香豉來調和中氣,疏通堵塞,用梔子來嘔吐體內濁瘀之物,消除煩躁和發熱。

梔子甘草豉湯

用梔子(五到七枚),香豉(四錢),炙甘草(二錢),煎煮方法和上面一樣。這個方子加入甘草是為了補益氣。

梔子生薑豉湯

用梔子(五到七枚),香豉(四錢),生薑(五錢),煎煮方法和上面一樣。這個方子加入生薑是為了止逆。

瓜蒂散

用瓜蒂和赤小豆,各研磨成等量的粉末。取兩錢藥粉,加入一小撮香豉,用熱水煮成稀粥,然後將藥粉和在粥裡一起服用。如果沒有嘔吐,就稍微增加藥量,直到快速嘔吐後停止服用。要注意,各種失血的人不可以使用這個藥方。這個方子是因為胸中有寒痰,阻塞了肺部的通道,所以用香豉來疏通行滯,用赤小豆來排除濕氣,用瓜蒂來引發嘔吐,排出寒痰。

桃核承氣湯

用桃仁(十六粒,去皮尖),大黃(四錢),甘草(二錢),桂枝(二錢),芒硝(二錢),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再加入芒硝,稍微煮沸後溫服。這是因為瘀血在小腹內結聚,所以用桂枝和桃仁來疏通經絡,破除瘀血,用大黃和芒硝來瀉下瘀血,排除濕氣,用甘草來保護體內的中氣。

抵當湯

用虻蟲(十二個),水蛭(十二個,熬過),大黃(三錢),桃仁(七個),按照方法熬製,用水一杯半,煎煮至七分溫服,如果沒有排便,可以再服一次。有人說,水蛭一定要用石灰炒過再熬煮,才不會對人體有害。這是因為熱邪結聚在血分,所以用水蛭、虻蟲、桃仁、大黃來破除瘀血,排除熱邪。

抵當丸

用水蛭(七個,熬過),虻蟲(七個,去翅足),大黃(三錢,用酒洗過),桃仁(十二枚,去皮尖),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藥丸。用水一杯,煮至七分服用。通常服用後,很快就會排出瘀血,如果沒有排出瘀血,可以再服一次。這是因為將湯劑改為丸劑,是一種緩慢的攻邪方法。

大陷胸湯

用大黃(二錢),芒硝,甘遂(三分,磨成粉末),用水一杯,先煮大黃至六分,去除藥渣,再加入芒硝,煮沸一兩次,然後加入甘遂粉末服用,如果快速排便,就停止服用。這是因為結胸證,是因為肺部的功能受到抑制,體內水氣過多,津液淤積變濁,形成痰涎,所以用硝和黃來清除鬱熱,用甘遂來排除痰飲,清除胸中的邪熱。

大陷胸丸

用大黃(四錢),芒硝(一錢五分),杏仁(一錢五分),葶藶子(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搗碎製成藥丸,像彈子大小。每次用一丸,加入甘遂粉末三分,白蜜半湯匙,用水一杯,煮至半杯,溫服,通常過一晚才會排便。如果沒有排便,可以再次服用,直到排便為止。這是因為胸膈痞塞,濕熱上湧,所以用硝和黃來清除結熱,用杏仁來疏通滯氣,用葶藶來排除水飲,將湯劑改為丸劑,是為了使藥效更為緩和。

小陷胸湯

用黃連(一錢),半夏(二錢),栝蔞實(三錢),用水兩杯,先煮栝蔞實至一杯多一點,再加入黃連和半夏,煮至七分服用。服用後如果排出黃色黏液,就停止服用。這是因為小結胸證,也是因為體內有熱邪和蓄積的水飲,所以用黃連來清除熱邪,用半夏來降逆,排除水飲,用栝蔞來清除肺熱和污垢。

大黃黃連瀉心湯

用大黃(二錢),黃連(一錢),用剛煮沸的開水浸泡,過一會兒擠壓去除藥渣,溫服。這是因為體內熱邪阻塞,所以用大黃和黃連來瀉除阻塞的熱邪。

附子瀉心湯

用大黃(二錢,用酒浸泡),黃芩(一錢,炒過),黃連(一錢,炒過),附子(一錢,另外煮汁),用剛煮沸的開水浸泡黃芩、黃連、大黃,過一會兒去除藥渣,取汁,加入附子汁,混合均勻後溫服。這是因為身體出現痞塞的症狀,但下腹部卻有寒象,所以用大黃、黃芩、黃連來瀉除上部的熱邪,用附子來溫補下部的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