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傷寒證辨 (5)
傷寒證辨 (5)
1. 呃逆噦噫
今之名曰呃逆,即古之名曰𩜺也。𩜺者氣噎結有聲也,世有以噦為呃逆者,蓋不知噦之聲,聲從胃裡出口,不似𩜺之格格連聲,氣從臍下來自衝脈,出口作聲也,呃逆頗類噯氣、噫氣、噯氣者因飽食太急,此時作噯轉食氣也;噫氣者,因過食、傷食越食作噫食臭氣也,均屬氣逆為病。呃逆之病,胃氣虛竭也。
兼熱者,以橘皮竹茹湯加柿蒂主之。兼大便不利者,以三承氣湯主之。兼小便不利者,以五苓散湯主之。兼腎虛不能攝衝脈之氣歸原者,以都氣湯加牛膝主之。兼寒虛者,在太陰手足溫,以吳茱萸、理中湯主之。在少陰手足厥,更加附子。兼痞硬下利者,以生薑瀉心湯主之。
兼痞硬噫氣者,以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白話文:
現在所稱的呃逆,就是古人所說的𩜺。所謂的𩜺,指的是氣息阻塞並發出聲音。有些人會把噦誤認為是呃逆,但其實噦的聲音是由胃部發出,與由肚臘下方的衝脈連聲發出的格格聲不同,這聲音纔是真實的呃逆。呃逆和噯氣、噫氣頗為相似,噯氣是因為吃得太快,食物未消化就產生的聲音;噫氣則是因暴飲暴食導致食物無法消化而產生的臭味,這些都是氣逆造成的病狀。呃逆這種病,主要原因是胃氣虛弱。
如果併有熱症,可用橘皮竹茹湯加上柿蒂來治療。如果併有便祕,可用三承氣湯來治療。如果併有尿路不暢,可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因腎虛無法控制衝脈的氣息,可用都氣湯加上牛膝來治療。如果併有寒虛,且手腳溫暖,可用吳茱萸和理中湯來治療。如果在少陰階段,手腳冰冷,可再加用附子。如果併有腹脹堅硬和下痢,可用生薑瀉心湯來治療。
如果併有腹脹堅硬和噫氣,可用旋覆代赭石湯來治療。
2. 結胸
傷寒下之太早,則成痞硬。中風下之太早,則成結胸,均為表邪乘之,入里硬滿,按之而痛,為結胸實邪也,硬滿按之不痛,為痞硬虛邪也。大結胸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宜大陷胸湯攻之。小結胸微結心下,按之方痛,不按不痛者,宜小陷胸湯開之。身有微熱,頭自汗出,兼有是證者,為水結胸,宜大陷胸丸攻之。
嗽水不欲咽,兼有是證者,為血結胸,血瘀不成衄解,或衄未盡,或婦人經來適斷,皆能成之,宜抵當丸,或桃仁承氣湯攻之。凡結胸內實證,實可攻也,沉大脈,實可攻也。審其的當,則用抵當、桃仁承氣、大陷胸湯、丸以攻之。審其不內實,脈浮滑,或脈浮大,是未的也,乃小陷胸湯證,不可攻也。
誤攻之,定主凶。再臟結,證狀如結胸,舌苔白滑,脈浮而細,通腹兩脅皆硬滿痛,此證加之煩躁,凶死可知矣。
白話文:
[結胸]
若患了傷寒病而過早地使用下法治療,可能會形成痞硬的情況。若是中風病而過早地下藥,則可能導致結胸的問題,這都是因為表邪趁機深入,進入體內造成腹部硬滿,且一按壓會感到疼痛,這是結胸實邪的表現;若硬滿但按壓時不痛,則屬於痞硬虛邪的情況。大結胸的症狀是從心下到少腹的範圍出現硬滿且疼痛,甚至嚴重到手都不敢靠近,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大陷胸湯來進行攻擊治療。
小結胸的特徵是在心下的位置輕微結塊,只有按壓時才會感到痛,不按壓則不會,這種情況應使用小陷胸湯來開解。身體有微微發熱,頭部自發性出汗,且同時有上述症狀的人,這是水結胸的情況,應該使用大陷胸丸來攻擊治療。
咳嗽並不想吞口水,同時有上述症狀的,這屬於血結胸,血液瘀滯無法正常排出,可能是因為出血未能完全,或是婦女月經剛結束,都有可能導致這樣的狀況,應該使用抵當丸或桃仁承氣湯來攻擊治療。
對於所有結胸內部實證的情況,只要確定實證存在,就可以進行攻擊治療,若是脈象沈重且大,也同樣可以攻擊治療。在確認病情確實如此後,便可以使用抵當、桃仁承氣、大陷胸湯、大陷胸丸來攻擊治療。
然而,如果病情並非內部實證,脈象呈現浮滑或是浮大的情況,這就代表尚未確認病情,這時應使用小陷胸湯,不能進行攻擊治療。
若誤判病情進行攻擊治療,後果將非常嚴重。另有一種臟結的病症,其症狀類似結胸,舌苔呈白色且濕滑,脈象浮而細,腹部和兩脅皆硬滿且疼痛,若再加上煩躁的症狀,那死亡的可能性非常高。
3. 痞硬
傷寒下早、則成痞硬。中風下早,則成結胸,此其常也。然論中,中風下早,未嘗無痞硬,傷寒下早,亦有結胸。大抵從虛化者,多為痞硬,從實化者,多為結胸也。陽證心下痞硬者為熱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陽證汗出惡寒者,為寒熱痞。宜附子瀉心湯。誤下少陽,發熱而嘔,心下痞滿者,為嘔逆痞,宜半夏瀉心湯。
陽證誤下,心下痞硬,下利,心煩乾嘔,腹中雷鳴,脅下有水氣,致小便不利者,為虛熱水氣之痞,宜生薑瀉心湯。若有是證,脅下無水氣,其痞急益甚者,為虛熱咳氣上逆之痞,宜甘草瀉心湯。凡有痞者,有無汗惡寒之表證,宜用桂枝湯。表解已,乃可以大黃黃連瀉心湯攻痞也。
若有痞者,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煩渴,小便不利者,先以五苓散,大便利後,乃可與諸瀉心湯治痞也。
白話文:
[病徵: 腹部堅硬且不適]
在處理感冒時,如果過早使用瀉下療法,可能會導致腹部堅硬且不適的情況。若在中風後過早使用瀉下療法,則可能形成結胸的症狀,這是常見的情況。然而,在醫學理論中,中風後過早使用瀉下療法,並非不會出現腹部堅硬且不適,同樣地,感冒後過早使用瀉下療法,也可能出現結胸的症狀。一般來說,病情轉向虛弱的,大多會出現腹部堅硬且不適,而病情轉向實證的,大多會形成結胸。
對於感冒患者出現心下部堅硬且不適,且屬熱性的情況,適合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對於感冒患者出現心下部堅硬且不適,且有出汗怕冷,冷熱交加的情況,適合使用附子瀉心湯。如果在少陽病時誤用瀉下療法,出現發燒嘔吐,心下部脹滿的情況,這被稱為嘔逆型的腹部堅硬且不適,適合使用半夏瀉心湯。
對於感冒患者因誤用瀉下療法,出現心下部堅硬且不適,下痢,心煩且乾嘔,腹部有如雷鳴的聲音,脅下有水氣,導致小便不通暢的情況,這被歸類為虛熱水氣型的腹部堅硬且不適,適合使用生薑瀉心湯。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但脅下沒有水氣,腹部堅硬且不適的情況更嚴重,這被歸類為虛熱咳氣上逆型的腹部堅硬且不適,適合使用甘草瀉心湯。凡是有腹部堅硬且不適的患者,如果有無汗怕冷的表面病症,應該使用桂枝湯。表面病症消除後,才能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來治療腹部堅硬且不適。
對於有腹部堅硬且不適的患者,如果使用瀉心湯治療,但腹部堅硬且不適仍未消除,患者感到煩躁且口渴,小便不通暢,應先使用五苓散,等到大便通暢後,才能再使用瀉心湯來治療腹部堅硬且不適。
4. 發黃
陽明病,應遍身有汗,謂之熱越。今頭汗出,身無汗,是熱不得外越,且渴而引飲,小便不利,必致停水,熱與濕瘀從土而化,外薄肌肉,謂之濕熱發黃也,或其人素有寒濕,為表邪遏郁,或已成黃,又經發汗,傳入太陰,從陰而化,謂之濕寒發黃也。陽明屬陽,故其色明亮;太陰屬陰,故其色晦暗。
太陽蓄血,亦有發黃證,多與狂病並生,當從蓄血治也。陽證表實無汗發黃者,宜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汗之。裡實不便者,宜茵陳蒿湯下之。無表裡證熱盛者,宜梔子柏皮湯清之。陰證發黃者,宜茵陳四逆湯溫之。若大便溏,小便秘發黃者,宜茵陳五苓散利之。環口黧黑出冷汗者,陰黃死證也。
身體枯燥如煙燻者,陽黃死證也。
白話文:
在陽明病的情況下,本應全身都有汗,這被稱作熱越,即體內的熱氣能通過汗水排出。然而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沒有汗,這表示體內的熱氣無法正常地向外排泄。加上患者感到口渴,想喝水,但小便卻不順暢,必然會導致水分在體內停留。熱氣和濕氣淤積在體內,從脾胃開始影響,然後擴散到肌肉組織,形成所謂的濕熱型黃疸。或者患者本來就有寒濕問題,又被表邪所壓抑,或者已經出現黃疸,再經過發汗治療,病情轉入太陰階段,由陰氣轉化,這就叫做濕寒型黃疸。陽明病屬於陽性,所以患者的面色會呈現明亮的黃色;太陰病屬於陰性,所以患者的面色會呈現晦暗的黃色。
太陽蓄血癥也可能出現黃疸,通常會同時伴有狂躁的症狀,應該針對蓄血進行治療。對於陽性病症、表面實證且無汗的黃疸患者,應該使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發汗治療。對於裡實不便的黃疸患者,應該使用茵陳蒿湯來通便治療。對於無表面和裡部症狀、但熱氣旺盛的黃疸患者,應該使用梔子柏皮湯來清熱治療。對於陰性病症的黃疸患者,應該使用茵陳四逆湯來溫補治療。如果患者大便稀溏,小便不通,出現黃疸,應該使用茵陳五苓散來利尿治療。如果患者嘴周變黑,並且大量出冷汗,這是陰黃的死亡徵兆。如果患者身體乾燥,像被煙燻過一樣,這是陽黃的死亡徵兆。
5. 斑疹
傷寒發斑疹痧,皆因汗下失宜,外邪覆郁,內熱泛出而成。惟時氣傳染,感而即出,亦由疫之為病烈而速也。發於衛分則為痧,衛主氣,故色白。發於營分則為斑疹,營主血,故色紅。膚淺者為疹,深重者為斑。斑形如豆,甚者連屬成片。斑疹之色紅者輕,赤者重,黑者死。
若其色淡紅而稀暗者,皆因邪在三陽,已成斑疹,及入里,邪從陰化,或過服冷藥所致,是為陰斑、陰疹、陰痧當從陰寒主治也。如溫斑出未透,宜發表者,宜防風松肌敗毒湯主之。斑已透,裡熱重者,宜加味清毒化斑湯主之。如痧疹初起表熱輕者,宜荊防透疹湯主之。重者,宜防風松肌敗毒湯主之。
裡熱太重者,宜清營解毒湯主之。
白話文:
[關於斑疹]
所有傷寒引發的斑疹痧,都是由於不適當地出汗或瀉下,導致外部病邪抑制鬱積,內部熱氣泛濫而出所導致的。只有因季節性傳染,一接觸就立即出現症狀,也顯示這種疾病非常猛烈且快速。
如果病癥發生在人體防禦系統的部分,會形成痧,由於這部分主要管轄氣,所以顏色會是白色。如果病癥發生在血液循環的部分,會形成斑疹,由於這部分主要管轄血,所以顏色會是紅色。病癥較輕微的是疹,較嚴重的就是斑。斑的形狀像豆子,嚴重的情況下會連成一片。
斑疹顏色呈現紅色的病情較輕,顏色越接近赤色病情越重,若是黑色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如果斑疹的顏色偏淡紅且略顯暗沉,通常是由於病邪進入人體的三個陽經,已經形成斑疹,並進一步進入身體內部,病邪轉為陰性,或者服用過多的寒涼藥物所導致,這種情況被稱為陰斑、陰疹、陰痧,應按照治療陰寒病症的方式來處理。
例如,溫斑還未完全透出皮膚時,應該使用防風松肌敗毒湯來散發病邪。如果斑疹已經透出,並且體內熱氣過重,應該使用加味清毒化斑湯來處理。對於剛開始出現痧疹,體表熱度較輕的,應使用荊防透疹湯來處理。對於病情較重的,同樣應使用防風松肌敗毒湯來處理。
如果體內熱氣過重,應使用清營解毒湯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