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11)
傷寒十六證類方 (11)
1. 雜治方
服桂枝,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三錢),大棗(三枚),水煎服,小便利則愈。按此證非風邪之外束,實濕邪之內動,故去桂枝之解表,加茯苓、自術泄濕而燥土也。
白話文:
服用桂枝,或用其他方法治疗,但头项依然强痛,反复发热,没有汗出,胸口闷胀,略微疼痛,小便不畅,这时可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组成是: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大枣三枚,水煎服用,小便通畅后即可痊愈。 这个症状并非外感风邪,而是体内湿邪内动,所以要去掉桂枝的解表作用,加入茯苓、白术来泄湿燥土。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茯苓(四錢),桂枝(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二錢),水煎服。按此證緣於水旺土濕,而風木鬱動,故用苓朮泄水,桂枝疏木,而甘草補中也。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桂枝甘草湯
桂枝(四錢),甘草(二錢炙),水煎服。按此證乃土敗木鬱,神宇不寧,故用桂枝疏木而安動搖,甘草補土以培根本也。
白話文:
傷寒病人在吐瀉之後,如果感到胸口堵塞、氣往上衝、站起來頭昏眼花、脈象沉而緊、稍微出汗就會感到全身無力、搖搖晃晃,可以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療。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的配方是:茯苓四錢、桂枝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二錢,水煎服。這個症狀是因為水氣過盛、土氣濕潤,導致風氣鬱結,所以用茯苓和白朮泄水氣,桂枝疏解風氣,甘草補益脾胃。
如果病人因為發汗過多,出現雙手交叉捂住胸口、心慌害怕、想要人按著的症狀,可以用桂枝甘草湯治療。桂枝甘草湯的配方是:桂枝四錢、甘草二錢(炙),水煎服。這個症狀是脾土虛弱、風氣鬱結,導致神志不安,所以用桂枝疏解風氣,安撫躁動,甘草補益脾土,鞏固根本。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八錢),桂枝(四錢),甘草(二錢),大棗(二枚),取水揚三五百遍,名甘瀾水,三杯,先煮茯苓至二杯,入諸藥,煎七分,溫服。
按此證純是肝氣,木氣奔沖,原於陽亡而水寒,故用茯苓、桂枝泄癸水而疏乙木,甘草、大棗補脾精以滋肝血也。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白話文:
如果人在發汗後,感到肚臍下方悸動,好像有東西要衝出來,可以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這個方子用茯苓、桂枝來去除寒氣,疏通肝氣,甘草、大棗滋補脾胃,以補肝血。如果針灸後,針刺的地方發寒,出現紅色的硬塊,也可能會導致奔豚,氣從小腹上衝到心臟,可以用艾灸這個硬塊,並配合桂枝加桂湯治療。
桂枝加桂湯
桂枝(六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炙),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服。按汗後陽虛脾陷,木氣不舒,奔豚發作,故加桂枝以疏風木,而降奔豚也。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大棗(四枚),生薑(三錢),牡蠣(四錢),龍骨(三錢),蜀漆(二錢),先煮蜀漆,後入諸藥,煎溫服。按汗多亡陽,君火飛騰,神魂失歸,是以驚生;濁氣上逆,化生敗濁,迷塞心宮,是以狂作。故用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薑、大棗補脾而降逆,蜀漆吐腐瘀而療狂,龍骨、牡蠣斂神魂而止驚也。
白話文:
桂枝加桂湯
桂枝(六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炙)、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服。
這方藥是針對汗後陽虛,脾氣下陷,木氣不舒,導致奔豚發作的病症。方中使用桂枝來疏散風寒,溫通木氣,以降奔豚。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大棗(四枚),生薑(三錢),牡蠣(四錢),龍骨(三錢),蜀漆(二錢),先煮蜀漆,後加入其他藥物,煎溫服。
此方適用於傷寒後汗多亡陽,心火妄動,神魂失守,導致驚狂不安的病症。方中使用桂枝、甘草疏散風寒,溫補脾胃;生薑、大棗補脾益氣,降逆止嘔;蜀漆化解瘀腐,治療狂躁;龍骨、牡蠣斂神安魂,止驚安神。
水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一錢),甘草(二錢),龍骨(三錢),牡蠣(三錢),水煎服。按火逆下之,亡其里陽,又復燒針發汗,亡其表陽,神氣離根,因而煩躁不安。故用桂枝、甘草疏乙木而培中脘,龍骨、牡蠣斂神氣而除煩躁也。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腫,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因為瀉下導致身體虛寒,並且出現心煩意亂、躁動不安的症狀,可以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來治療。這個方子由桂枝、甘草、龍骨、牡蠣組成,可以溫補陽氣、安神定志,緩解心煩意亂的症狀。
另外,如果病人患了傷寒,病程在八九天左右,出現瀉下後胸部脹滿、驚恐不安、小便不利、神志不清、全身浮腫等症狀,無法翻身,可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來治療。這個方子是在柴胡湯的基础上加入了龍骨、牡蠣,可以疏肝理氣、安神定志、利水消腫,緩解上述症狀。
柴胡,龍骨,黃芩,生薑,人參,茯苓,鉛丹,牡蠣,桂枝,半夏(各一錢五分),大棗(二枚),大黃(二錢),水煎,入大黃二三沸,溫服。按下傷中氣,土濕木鬱,膽火上逆,故用大棗參苓補土而泄濕,大黃柴胡泄火而疏木,生薑半夏下衝而降濁,龍骨牡蠣鉛丹斂魂而鎮逆也。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白話文:
柴胡、龍骨、黃芩、生薑、人參、茯苓、鉛丹、牡蠣、桂枝、半夏各取一錢五分,大棗取兩枚,大黃取兩錢,用水煎煮,加入大黃煮沸兩三次,溫熱服用。此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肝膽火旺,導致心煩、口苦、胸悶、頭昏等症狀。大棗、人參、茯苓補脾益氣,化濕利水;大黃、柴胡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生薑、半夏降逆止嘔,化痰止咳;龍骨、牡蠣、鉛丹鎮驚安神,斂汗止嘔。
如果患者屬於陽虛外寒,應當以發汗解表治療,但如果用冷水灌服,反而會加重病情,導致熱邪被困,更加煩躁不安,皮膚出現粟粒狀疹,口渴但不想喝水。這種情況可以服用文蛤散。若未見效,則可服用五苓散。若患者寒邪凝結於胸中,沒有發熱症狀,可以服用三物小陷胸湯,也可以服用白散。
文蛤散
文蛤(一錢),為散,以沸湯和服。按煩熱作渴,因內有停水,故用文蛤利水而解渴也。
白散
桔梗(四錢二分),貝母(四錢二分),巴豆(一錢二分去心熬黑),余各為末,以白飲和服八分,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病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不止,進冷粥一杯,按寒邪上逆,實結胸膈,肺郁生熱,故用桔梗、貝母清降其虛熱,巴豆溫破其實寒也。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以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之,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白話文:
文蛤一錢,用沸水沖泡服用。文蛤能利水,適用於煩熱口渴,因體內積水所致的症狀。
桔梗四錢二分,貝母四錢二分,巴豆一錢二分去心熬黑,將其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八分,體虛者可減量。此藥方適用於胸膈積滯,肺氣鬱熱者,桔梗、貝母清降虛熱,巴豆溫破寒邪。
陽明病,自發汗出汗,小便自利,表示津液內竭,不宜強攻。若病人想排便,可用蜜水煎服,幫助通便。土瓜根或豬膽汁也可以用來導瀉。
蜜煎導方
蜜一杯上一味,入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納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去之。
豬膽汁方
豬膽(一枚),上一味,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複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白話文:
蜜煎導方
將一杯蜂蜜放入銅器中,用微火慢慢煎煮,直到略微凝固成飴糖狀。過程中要不斷攪拌,避免焦糊。想要做成丸劑,可以趁熱用手捏成細長條狀,頭部尖銳,大小如手指,長度約二寸。必須趁熱製作,冷了就會變硬。將丸劑塞入肛門,用手緊緊抱住,想要排便時再取出。
豬膽汁方
取一個豬膽,將汁液擠出,加入少許醋,混合後灌入肛門。大約一頓飯的時間,便能排便。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傷寒患者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心下痞硬,服用瀉心湯後,又用其他藥物催吐,腹瀉依然不止。醫生診斷為中焦失調,導致下焦虛弱,因此用理中湯治療,腹瀉症狀得到緩解。理中湯主要是調理中焦,而這次的腹瀉是下焦問題。赤石脂禹餘糧湯可以治療下焦虛弱導致的腹瀉。如果腹瀉依然不止,則應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各二兩六錢),水三杯半,煎一杯服,日三服。按下利由於下焦滑脫,故用赤石脂、禹餘糧固下焦之滑脫,利乃可止也。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與桔梗湯。
甘草湯
甘草(六錢),水三杯,煎一杯,分兩次服。按少陰水旺,君相皆騰,二火逆沖,故用甘草泄熱而緩急迫也。
桔梗湯
桔梗(三錢),甘草(六錢),水三杯,煎一杯,分兩次服。按加桔梗者,降逆而開結滯也。
白話文:
赤石脂、禹餘糧湯、甘草湯、桔梗湯 解釋: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和禹餘糧各取二兩六錢,加入三杯半水煎煮,取一杯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原理: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下焦滑脫導致的泄瀉。赤石脂和禹餘糧能夠固攝下焦,收斂滑脫,從而止瀉。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與桔梗湯。
若患者患少陰病二三日,出現咽痛症状,可以服用甘草湯。若服用甘草湯後症状未見改善,則可改服桔梗湯。
甘草湯:
甘草六錢,加入三杯水煎煮,取一杯分两次服用。
原理: 少陰病属水寒之症,病邪上逆,故用甘草泄熱緩急,以缓解咽痛。
桔梗湯:
桔梗三錢,甘草六錢,加入三杯水煎煮,取一杯分两次服用。
原理: 加入桔梗,可以降逆開結,更有效地缓解咽痛。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散及湯
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為末,白飲和服三錢,日三服。不能服散者,水煮七沸,入散三錢,更煎三沸,少冷,少少咽之。按濁陰上逆,衝擊咽喉,因而作痛。故用桂枝、半夏降其沖氣,甘草緩其迫急也。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
半夏,雞子(一枚去黃),半夏洗,棗核大七枚,切作十四片,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再服(苦酒即醋也)。按寒水下旺,火盛咽傷,故生瘡不能語言,金被火刑,故聲不出。故用苦酒敗結而消腫,半夏降逆而驅濁,雞子白清肺而發聲也。
白話文:
少陰病,喉嚨痛,用半夏散及湯治療。
半夏散及湯的藥方:半夏、桂枝、甘草各等份,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和服用三錢,一天服三次。如果不能服用散劑,就用水煮沸七次,加入散劑三錢,再煮沸三次,稍稍冷卻後,少量吞服。這是因為濁陰上逆,衝擊咽喉,所以會疼痛。因此用桂枝、半夏來降逆氣,甘草緩解迫急之症。
少陰病,喉嚨裡長瘡,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用苦酒湯治療。
苦酒湯的藥方:半夏、雞蛋(去蛋黃,一枚)、半夏洗淨、棗核(切成十四片),放入苦酒中,用雞蛋殼放在刀環上,放到火上,煮沸三次,去渣,少量含咽,如果沒有好轉就再服一次。(苦酒就是醋)。這是因為寒水下旺,火氣盛,咽喉受傷,所以長瘡不能說話,金被火刑,所以聲音發不出。因此用苦酒來敗結消腫,半夏降逆驅濁,雞蛋清清肺發聲。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傷寒湯
豬膚(四兩),水七杯,煎三杯,入白蜜七錢,米粉四錢,熬香,分二三服(豬膚即傷寒)。按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膽胃俱逆,相火炎升。故用豬膚、白蜜清金而止痛,潤燥而除煩,白粉收泄利而澀滑溏也。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
甘草(一兩),枳實(一兩),柴胡(一兩),芍藥(一兩),上為末,白飲和服,日二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錢,並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錢。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錢。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煮薤白,去滓,以散納湯中,再煮,溫服。按此證,總緣土鬱而木賊,故用甘草、枳實培土而泄滯,柴胡、芍藥疏木而清風也。
白話文:
少陰病症狀包括腹瀉、喉嚨痛、胸悶心煩,可用豬膚湯治療。豬膚湯由豬膚、白蜜、米粉等組成,主要功效是清熱止痛、潤燥除煩、收斂止瀉。
少陰病症狀包括四肢厥逆、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痛、腹瀉等,可用四逆散治療。四逆散由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等組成,主要功效是溫補脾腎、疏肝解郁。根據不同症狀,可加入五味子、乾薑、桂枝、茯苓、附子、薤白等藥材。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又主久利方)
烏梅(九十三枚),細辛(六錢),乾薑(一兩),黃連(一兩六錢),蜀椒(四錢炒),當歸(四錢),桂枝(六錢),附子(六錢),人參(六錢),黃柏(六錢),各研末,以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飯上蒸之,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入煉蜜,共搗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飲食,白飲和服十丸,日三服,漸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如果病人患了傷寒,脈象微弱且有厥逆現象,持續七到八天身體冰冷,而且一直躁動不安,這屬於臟厥,不是蛔厥。蛔厥的病人會嘔吐蛔蟲,而且會時而安靜,時而煩躁,這是因為臟腑寒涼,蛔蟲上到膈肌,所以才煩躁,一會兒就停下來。如果病人吃了東西就嘔吐,又煩躁,這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臭味就跑出來,病人會自己吐出蛔蟲。患有蛔厥的病人,可以用烏梅丸來治療。
烏梅丸的製作方法:烏梅九十三枚,細辛六錢,乾薑一兩,黃連一兩六錢,蜀椒四錢炒,當歸四錢,桂枝六錢,附子六錢,人參六錢,黃柏六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將烏梅浸泡在苦酒中過夜,去核,放在飯上蒸熟,搗成泥狀。將藥粉和烏梅泥混合在一起,加入煉蜜,充分搗勻,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飯前服用,用白開水送服,每次十丸,一天服三次,逐漸增加到每次二十丸。
按蛔厥,因臟寒不能安蛔,故用姜辛殺蛔止嘔而降氣衝,人參桂歸補中疏木而潤風燥,椒附暖水而溫下寒,連柏泄火而清上熱也。
大病瘥後,喜睡,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方見霍亂)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
石膏(八錢),半夏(二錢),人參(一錢三分),甘草(一錢炙),麥冬(三錢),粳米(四錢),竹葉(十片),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納米,煮半熟,湯成去米,溫服,日三服。按火金不降,肺熱鬱生,故用石膏清金而潤燥,參甘粳米半夏補中而降逆也。
白話文:
肚子裡有蛔蟲引起發燒,是因為臟腑寒冷,無法安住蛔蟲,所以用生薑辛辣的味道來殺死蛔蟲、止嘔吐,並下降氣衝;人參、桂枝、當歸補益中氣、疏通肝氣,滋潤風寒燥氣;花椒、附子溫暖水氣,溫暖下降寒氣;連翹、柏葉瀉火,清熱解毒。
大病痊癒後,嗜睡,很久都無法恢復,是胃部有寒氣,應該用丸藥溫暖,理中丸最適合。
傷寒病好後,身體虛弱、氣短、氣逆想吐,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
竹葉石膏湯的配方是:石膏八錢、半夏二錢、人參一錢三分、甘草一錢(炙)、麥冬三錢、粳米四錢、竹葉十片,水三杯,煎成一杯半,去渣,加入米,煮半熟,湯好後去米,溫溫地喝,一天喝三次。這是因為火氣和金氣不能下降,導致肺熱鬱結,所以用石膏清熱潤燥,人參、甘草、粳米、半夏補益中氣,下降逆氣。
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
枳實梔子豉湯
枳實(二錢),梔子(五枚),豆豉(一撮),先以清漿水三杯,空煮至二杯,納枳實、梔子,煎至一杯,納豉煮五六沸,服。覆有微汗。若有宿食,納大黃一錢五分。漿水,即淘米之泔水。按勞復證,濁陰凝聚,清氣堙郁,裡熱重生,壅悶又作,緣其中氣新虛,易於感傷,故用枳實泄其壅滿,梔子清其鬱熱,香豉散其滯氣也。
白話文:
大病痊癒後,身體虛弱需要恢復勞動的人,可以用枳實梔子湯治療。如果有宿食的,可以加進大小如棋子的大黃五六枚。
枳實梔子豉湯的製作方法是:取枳實二錢,梔子五枚,豆豉一小撮。先用淘米水三杯,空鍋煮至剩下兩杯,再加入枳實、梔子,煎煮至剩下一杯,最後加入豆豉煮五六沸,服用。服藥後會微微出汗。如果有宿食,可以加入大黃一錢五分。淘米水就是淘米後剩下的水。
這種勞復證是因為濁氣凝滯,清氣鬱結,內熱再次升起,導致身體不適,這是因為氣虛容易受寒,所以用枳實泄去壅塞,梔子清熱解鬱,香豉散去滯氣。
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筋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裩散主之。
燒裩散
裩襠上取婦人裩,近前陰處,剪燒灰為末,水和服一二錢,小便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裩。按傷寒新瘥,男女交感,陰邪傳染,是謂陰陽易。故用燒裩散,同氣感召,陰寒下泄,則復其和平之舊矣。
白話文:
傷寒患者因陰陽失調而生病,表現為身體沉重、氣短、小腹脹痛,甚至可能伴隨陰部筋攣、熱氣上衝胸部、頭昏沉不想抬頭、眼花、膝蓋和腿部僵硬等症狀。這種情況可以用燒裩散治療。
燒裩散的製作方法是取婦人內衣褲前陰處的布料,剪成碎片燒成灰,再用水調和服用一兩錢,服用後小便暢通,陰部微腫即可痊癒。如果是婦人患病,則取男子內衣褲。根據傷寒病癒後,男女交感易使陰邪傳染的原理,燒裩散具有同氣相求的作用,能夠驅散陰寒之邪,恢復身體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