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10)

回本書目錄

傷寒十六證類方 (10)

1. 裡寒證

服大青龍後,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以真武湯救之。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宜四逆湯。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病發熱頭痛,脈反沉,不瘥,身體疼痛,當溫其里,宜四逆湯。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

當溫之,宜服四逆輩。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微沉。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

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桃花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按以上諸證,或汗後亡陽,或嘔吐,或腹痛,或泄利,或身體疼痛,或手足厥逆,或煩躁欲死,或脈微欲絕,或吐涎沫,或便膿血,總屬陰邪在裡所致,故以裡寒證統之。

真武湯

茯苓(三錢),芍藥(三錢),生薑(三錢),白朮(二錢),附子(一錢炮),水煎服。若嗽者,加五味子一錢,乾薑、細辛各五分。時法,去生薑。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藥,加乾薑二錢。若嘔者,去附子倍加生薑。按真武湯證,皆緣水氣之阻隔,故用苓朮泄水而燥土,生薑止嘔而降濁,附子溫癸水之寒,芍藥清乙木之風也。

四逆湯

甘草(二錢),乾薑(一錢五分),附子(一錢生用),水一杯半,煎八分服。按四逆湯證,總屬陰寒在裡,故用甘草以培其土,乾薑以溫其中,附子以溫其下也。

茯苓四逆湯

茯苓(六錢),人參(一錢),附子(一錢),甘草(二錢),乾薑(一錢五分),水煎服。按汗下亡陽,陽虛足生煩躁,故用茯苓參甘,泄水而補土;乾薑附子,溫脾而暖腎也。

白話文:

裡寒證

服用大青龍湯後,出現手腳冰冷、抽筋、肌肉跳動的狀況,這是病情惡化的表現,應該用真武湯來救治。太陽病發汗後,汗沒有止住,病人仍然發燒,心悸、頭暈、身體肌肉跳動,甚至感覺要跌倒在地,這時應該用真武湯。少陰病,兩三天沒有好轉,到四五天時,出現腹痛、小便不順暢、四肢沉重疼痛、腹瀉等情況,這是體內有水氣的表現。病人可能咳嗽、小便困難或順暢、嘔吐,都應該用真武湯治療。

因為外感疾病而使用瀉藥後,又持續腹瀉不止,並且排出像沒有消化過的食物,全身疼痛,這時應當趕快溫暖體內,使用四逆湯。脈象浮而慢,呈現表熱裡寒的狀況,同時腹瀉不止,排出像沒有消化過的食物,應當服用四逆湯。病人發燒頭痛,脈象反而沉下去,病情沒有好轉,並且全身疼痛,應當溫暖體內,使用四逆湯。腹瀉、腹脹,身體疼痛,要先溫暖體內,再治療表症,溫暖體內應使用四逆湯。腹瀉但不口渴,這屬於太陰病,是因為體內臟器有寒氣的緣故,應當溫暖體內,服用四逆湯類的藥。少陰病,脈象沉下去,要趕快溫暖體內,應使用四逆湯。少陰病,吃東西就吐,心中溫溫的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剛開始發病,手腳冰冷,脈象弦而慢,這是胸中實邪的表現,不可以使用瀉藥,應該用催吐的方法。如果胸膈有寒飲,乾嘔卻吐不出來,不可以使用催吐的方法,應當趕快溫暖體內,使用四逆湯。大汗之後,如果手腳冰冷,就應該用四逆湯。大汗淋漓,發熱沒有退,體內感覺拘束、緊繃,四肢疼痛,同時腹瀉手腳冰冷且怕冷,也應該用四逆湯。

嘔吐而且脈象虛弱,小便頻繁,身體有輕微發熱,出現手腳冰冷的狀況,很難治療,可以用四逆湯。發汗或使用瀉藥後,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反而變得煩躁,這時可以使用茯苓四逆湯。使用瀉藥後又發汗,白天煩躁睡不著,晚上反而安靜,不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象沉而微弱,身體沒有發高燒,應該使用乾薑附子湯。少陰病,腹瀉,用白通湯治療。少陰病,腹瀉而且脈象微弱,使用白通湯。

腹瀉不止,手腳冰冷沒有脈搏,乾嘔煩躁,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服藥後脈象突然明顯變大的會死,脈象微弱但逐漸恢復的有活下去的希望。吃東西想吐,屬於陽明病,應該用吳茱萸湯治療。少陰病,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到快死,用吳茱萸湯治療。乾嘔、吐口水、頭痛,用吳茱萸湯治療。少陰病,腹瀉且排出膿血,用桃花湯治療。少陰病,兩三天到四五天,腹痛、小便不順暢、持續腹瀉、排出膿血,用桃花湯治療。

以上各種病症,有的因為發汗後陽氣虛脫,有的因為嘔吐,有的因為腹痛,有的因為腹瀉,有的因為全身疼痛,有的因為手腳冰冷,有的因為煩躁到快死,有的因為脈象微弱快要消失,有的因為吐口水,有的因為排出膿血,總歸都是因為體內陰邪所導致的,因此總稱為「裡寒證」。

真武湯

茯苓(三錢),芍藥(三錢),生薑(三錢),白朮(二錢),炮附子(一錢),用水煎服。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一錢,乾薑、細辛各五分。按照時間用藥,可以去掉生薑。如果小便順暢,去掉茯苓。如果腹瀉,去掉芍藥,加入乾薑二錢。如果嘔吐,去掉附子,加倍生薑。真武湯證,都是因為水氣阻礙,所以用茯苓、白朮來排除水氣並使脾胃乾燥,用生薑止嘔並降濁,用附子溫暖腎陽,用芍藥清除肝風。

四逆湯

甘草(二錢),乾薑(一錢五分),生附子(一錢),用水一杯半煎至八分服用。四逆湯證,都是因為體內陰寒,所以用甘草來培補脾土,用乾薑溫暖中焦,用附子溫暖下焦。

茯苓四逆湯

茯苓(六錢),人參(一錢),附子(一錢),甘草(二錢),乾薑(一錢五分),用水煎服。因為發汗後陽氣虛脫,陽氣不足而產生煩躁,所以用茯苓、人參、甘草,排除水濕而補脾土;用乾薑、附子,溫暖脾胃並溫補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