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9)

回本書目錄

傷寒十六證類方 (9)

1. 表熱證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白芍藥(一錢五分)。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二三錢。若心下悸而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二錢。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一錢五分),溫覆取微似汗。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七分、乾薑一錢。按少陽中郁,表裡不和,故用柴芩清半表而瀉甲木,參甘大棗溫半里而補己土,生薑半夏降胃逆而止嘔吐也。

白話文:

如果肚子痛,就去掉黃芩,加入白芍藥(一錢五分)。如果脅肋下方感覺痞塞、僵硬,就去掉大棗,加入牡蠣二三錢。如果感到心悸而且小便不順暢,就去掉黃芩,加入茯苓二錢。如果沒有口渴,但身體表面有輕微發熱,就去掉人參,加入桂枝(一錢五分),用溫暖的覆蓋方式來稍微發汗。如果咳嗽,就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七分、乾薑一錢。這個方子針對的是少陽經脈氣機鬱滯,導致身體表裡不協調的情況。所以使用柴胡和黃芩來清除身體一半表面的熱邪,並疏瀉肝膽的木氣;使用人參、甘草、大棗來溫補身體一半內裡的脾胃土氣;使用生薑、半夏來降逆胃氣,以停止嘔吐。

2. 表虛證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按太陽證發汗太過,以致汗泄亡陽,表虛已極。但經絡之陽,根於腎水,溫腎陽即所以治表虛也。故以表虛證屬之。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附子(一錢),水煎服按腎氣者,諸陽之本,汗漏不止,則腎中陽根泄而不藏,故用桂枝達肝木之郁陷,芍藥斂風氣之疏泄,姜甘大棗補脾精,而和中氣,附子暖腎水以益陽根也。

白話文:

在太陽病的情況下,如果使用發汗的治療方式,導致汗液流失不止,病人會出現怕風、小便困難、四肢有輕微緊繃感,且難以彎曲伸展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使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治療。

進一步解釋,當太陽病的患者過度發汗,會導致體內陽氣大量流失,表層防禦極為虛弱。然而,身體經絡中的陽氣是來自腎臟的水份,溫暖腎臟的陽氣就能治療表層的虛弱。因此,這被歸類為表虛證的一種。

桂枝加附子湯的成分如下: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附子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其中,腎臟的氣息是所有陽氣的根本,若汗液持續流失不止,腎臟中的陽氣根基就會被耗盡,無法儲存。因此,桂枝能疏通肝臟的氣滯,芍藥能收斂風氣的散失,生薑、甘草及大棗能補充脾臟的精氣,調和中焦氣機,而附子則能溫暖腎臟的水份,以增強陽氣的根基。

3. 表實證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桂枝二麻黃一湯。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末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按以上諸證,有太陽風寒雙感者,有太陽陽明並病者,有少陽病尚連太陽之經者,有少陽病將傳太陰之臟者,而要總屬實邪在表也,故以表實證統之。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一錢二分),芍藥(八分),生薑(八分),甘草(八分炙),麻黃(八分),大棗(二枚半),杏仁(七枚),先煮麻黃去沫,入諸藥煎,溫服。按風寒雙感,營衛並傷,故麻桂並用以泄營衛也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一錢三分),芍藥(一錢),麻黃(七分),生薑(一錢),杏仁(十六枚),甘草(七分),大棗(一枚),煎法同上。

按風寒雙感,而風邪較多,寒邪較少,故重泄營血。而輕泄衛氣,乃為合法也。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二錢),芍藥(二錢),甘草(一錢五分),生薑(二錢),大棗(三枚),葛根(四錢),先煎葛根去沫,後入諸藥同煎,溫服,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按太陽表病不解,郁遏陽明經府之氣,方中加葛根者,泄陽明之經氣,降逆而達郁也。

柴胡桂枝湯

柴胡(二錢),黃芩(八分),人參(一錢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五分),桂枝(八分),芍藥(八分),生薑(八分),大棗(二枚),水煎服。按少陽之病,而微見惡寒,則太陽之外證未去,故宜柴胡合桂枝雙解太少之經邪也。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四錢),桂枝(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栝蔞根(二錢),乾薑(一錢),牡蠣(一錢),甘草(一錢炙),水煎服。初服微煩,再服汗出而愈。按少陽之經,而傳太陰之臟,表裡俱未解也,故用柴胡黃芩疏甲木而清相火,桂枝栝蔞達乙木而清燥金,姜甘溫中而培土,牡蠣除滿而消結也。

白話文:

[表實證]

患有太陽病已經八九天了,病狀類似瘧疾,發燒畏寒,熱的時候比冷的時候多。病人沒有嘔吐,排便正常,一天會發作兩三次。如果脈象浮緩,這表示病情快要好轉了。脈象微弱且持續畏寒,這表示陰陽都虛弱,不能再次發汗、瀉下或催吐。如果臉色反而出現紅潤,表示病情還未好轉。由於病人無法微微出汗,身體可能會感到搔癢,適合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脈象變得洪大的,可以繼續服用桂枝湯,按照先前的方法。

如果病狀像瘧疾,每天發作兩次,應服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太陽病患者,頸背僵硬,卻出汗且畏風,應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傷寒六七天,低燒伴輕微畏寒,肢節疼痛、輕微噁心,胸口憋悶,外表症狀尚未消失,可用柴胡桂枝湯治療。傷寒五六天,已經發汗,又進行瀉下,胸脅部略有脹痛,小便不通暢,口渴但不噁心,只頭部出汗,時冷時熱,心情煩躁,這是病還未好轉的徵兆,可用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

根據上述各種症狀,有的是太陽經和風寒同時感染,有的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患病,有的是少陽經病連接太陽經,有的是少陽經病即將傳到太陰臟器,但總的來說,都是實邪在表層,因此統稱為表實證。

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成分包括:桂枝、芍藥、生薑、甘草、麻黃、大棗、杏仁。先煮麻黃去掉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溫熱飲用。風寒雙感,營衛雙受損,因此結合使用麻黃和桂枝來調節營衛。

桂枝二麻黃一湯的成分包括:桂枝、芍藥、麻黃、生薑、杏仁、甘草、大棗。風寒雙感,風邪較多,寒邪較少,因此加重對營血的調節,輕微調節衛氣,這樣纔是合理的方法。

桂枝加葛根湯的成分包括: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葛根。太陽表病未能解決,導致陽明經的氣機被抑制,方中加入葛根,用以調節陽明經的氣機,降低逆流,疏通鬱結。

柴胡桂枝湯的成分包括: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桂枝、芍藥、生薑、大棗。少陽病,輕微畏寒,表示太陽病的外在症狀尚未消失,因此應使用柴胡和桂枝,雙管齊下,治療太陽和少陽經的疾病。

柴胡桂枝乾薑湯的成分包括:柴胡、桂枝、黃芩、栝蔞根、乾薑、牡蠣、甘草。初次服用可能有些煩躁,再服用後出汗而痊癒。少陽經病傳至太陰臟器,表裡都未解決,因此使用柴胡、黃芩疏肝理氣,清熱,桂枝、栝蔞調節肝氣,清燥,薑甘溫中,培養脾胃,牡蠣消除脹滿,消除結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