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9)
傷寒十六證類方 (9)
1. 表實裡虛證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主之。太陽病,外證未解,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芍藥湯主之。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其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而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
白話文:
如果發汗之後,身體疼痛,脈搏沉而慢,可以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的新加湯來治療。
如果太陽病,外在症狀還沒消除,卻反覆服用瀉藥,導致身體發熱而排泄不止,腹部脹滿硬實,表裡症狀都未解,可以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
如果是本太陽病,醫生卻反過來使用瀉藥,導致腹部脹滿疼痛,這屬於太陰病,可以用桂枝芍藥湯來治療。
如果手腳冰冷發涼,脈搏細弱快要消失,可以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如果病人本身有長期寒症,可以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來治療。
如果腹瀉,脈搏卻有力,這是因為過度使用瀉藥導致虛弱。如果脈搏浮而緊,並且伴隨腸鳴,則屬於當歸四逆湯的病症。
按以上諸證,或身疼痛,脈沉遲,或下利有痞,或腹滿時痛,或脈細欲絕,均系表邪未解,而裡氣已虛,故以表實裡虛證統之。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桂枝(二錢),芍藥(四錢),甘草(二錢炙),人參(三錢),大棗(三枚),生薑(四錢),水二杯半,煎八分,溫服,余同桂枝法。按汗泄血中溫氣,陽虛肝陷,經脈凝澀,風木鬱遏,故用甘草補其脾精,桂枝達其肝氣,芍藥清風木之燥,生薑行經絡之瘀,人參補中氣以充經脈也。
桂枝人參湯
白話文:
根據以上症狀,可能是身體疼痛、脈象沉遲,或是腹瀉伴有腹脹,或是腹部脹滿疼痛,或是脈象細微欲絕,這些都屬於表邪未解而內在元氣已經虛弱的狀況,因此歸類為表實裡虛證。
建議服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桂枝兩錢,芍藥四錢,甘草兩錢(炙),人參三錢,大棗三枚,生薑四錢,水二杯半,煎煮至八分,溫熱服用,其他用法同桂枝湯。因為出汗過度損傷了體內溫陽之氣,陽虛導致肝氣下陷,經脈凝滯,風寒鬱結,所以用甘草補脾精,桂枝疏通肝氣,芍藥清熱除燥,生薑溫通經絡,人參補中氣以充盈經脈。
另外,也可以考慮服用桂枝人參湯。
桂枝(二錢),人參(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分),甘草(二錢),水二杯半,先煮四味,取一杯半,去滓,入桂枝煮八分服。按表證不解而中氣虛敗,故用桂枝通經而解表熱,參朮姜甘溫補中氣以轉升降之機也。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三錢),芍藥(六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服。按表證不解,而反下之,脾敗肝鬱,因而腹滿時痛,故用桂枝解太陽之表邪,芍藥清乙木之風燥也。
當歸四逆湯
白話文:
桂枝湯是用桂枝、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等藥材煎煮而成,先煮四味藥,取一杯半藥汁,去渣,再加入桂枝煮八分即可服用。這方子適用於表證未解而中氣虛敗的情況,桂枝可以通經解表熱,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則溫補中氣,使升降運化恢復正常。
桂枝加芍藥湯則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了芍藥,適用於表證未解,反而出現腹滿疼痛的情況。這說明脾胃虛弱,肝氣鬱結,因此用桂枝解表邪,芍藥清肝熱,以緩解症狀。
當歸(一錢五分),桂枝(一錢五分),芍藥(一錢五分),細辛(一錢五分),大棗(四枚),木通(一錢),甘草(一錢炙),水煎溫服。按厥陰溫氣虧敗,營血寒澀,不能暖肢節而充經絡,以致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故用甘草、大棗補脾精以榮肝,當歸、芍藥養營血而復脈,桂枝、細辛、通草溫行經絡之寒澀也。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一錢五分),桂枝(一錢五分),芍藥(一錢五分),細辛(一錢五分),大棗(四枚),甘草(一錢),木通(一錢),生薑(四錢),吳茱萸(二錢),酒水各一杯,煎溫服。按此方加吳茱萸、生薑者,溫寒凝而行陰滯也。
白話文:
當歸四逆湯和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的中醫解釋:
當歸四逆湯:
- 藥物組成: 當歸 (1.5錢),桂枝 (1.5錢),芍藥 (1.5錢),細辛 (1.5錢),大棗 (4枚),木通 (1錢),甘草 (1錢,炙)
- 用法: 水煎溫服
- 功效: 補脾精、榮肝、養營血、復脈,溫行經絡之寒澀。
- 主治: 厥陰溫氣虧敗,營血寒澀,導致手足厥寒,脈細欲絕。
解釋:
此方針對厥陰經(肝經)溫氣不足,導致營血寒凝、血液運行不暢,從而出現手腳冰冷、脈搏微弱等症狀。藥物中甘草、大棗補脾胃,以滋養肝臟;當歸、芍藥養血,恢復脈象;桂枝、細辛、木通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 藥物組成: 當歸 (1.5錢),桂枝 (1.5錢),芍藥 (1.5錢),細辛 (1.5錢),大棗 (4枚),甘草 (1錢),木通 (1錢),生薑 (4錢),吳茱萸 (2錢)
- 用法: 酒水各一杯,煎溫服
- 功效: 温寒凝,行陰滯。
- 主治: 原方基础上加重温寒止痛作用,用于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
解釋:
此方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吳茱萸和生薑,進一步溫暖寒凝的經絡,促進血行,緩解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吳茱萸溫中散寒,止痛,生薑溫中散寒,止嘔。
總結:
當歸四逆湯和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都是針對寒凝血瘀證的方劑,前者以溫經散寒、補血復脈为主,後者則更侧重于溫寒止痛。两者均适用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面色蒼白等症状,但当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适用于寒凝血瘀疼痛較重的患者。
2. 表裡俱寒證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按以上諸證,或太陽表寒未解而裡寒將作,或少陰裡寒內起而表寒外束,故以表裡俱寒證統之。
桂枝去芍藥湯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退燒後,脈搏急促,胸悶,可以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如果稍微感到發冷,可以在桂枝去芍藥湯中加入附子湯治療。少陰病剛開始,反而發熱,脈沉,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病患病二三天,可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稍微出汗,因為二三天內沒有裡證,所以只微微出汗。少陰病脈細沉數,病在裡頭,不能發汗。
這些症狀,可能是太陽病表寒未解,裡寒將要發作,也可能是少陰病裡寒內起,表寒外束,因此統稱為表裡俱寒證。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服。按下後脈促,表邪未解,而益以胸滿,則陽衰胃逆,濁氣衝塞,故用桂枝、生薑以驅表裡之寒,用大棗、甘草以補脾精也。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附子(一錢),水煎服。按微惡寒者,不止脾陽之虛,而腎陽以敗,故加附子之辛溫以驅裡寒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白話文: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服。如果脈搏跳動很快,說明表邪未解,且伴有胸悶,就是陽氣衰弱,胃氣逆流,濁氣阻滯,因此用桂枝、生薑驅除表裡寒氣,用大棗、甘草補益脾氣。
如果稍微怕冷,不僅脾陽虛弱,而且腎陽也衰敗,所以要加入附子,用其辛溫之力驅散裡寒。
麻黃(二錢),細辛(二錢),附子(一錢炮),水煎麻黃去沫,入諸藥同煎,溫服。按寒邪已傳腎臟,而猶帶表寒,內有少陰,則宜溫里;外有太陽,則宜發表;故用麻黃散太陽之外寒,附子溫少陰之內寒,細辛降陰邪之沖逆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錢),附子(一錢),甘草(二錢炙),水煎麻黃去沫,納諸藥同煎,溫服。按此方用麻黃髮太陽之表,用附子甘草溫癸水而培己土也。
白話文:
麻黃兩錢,細辛兩錢,附子一錢炮製,先將麻黃水煎去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溫溫喝下。由於寒邪已經傳入腎臟,但仍然伴隨著表寒,內有少陰寒,所以需要溫暖裏頭;外有太陽寒,則需要發散表寒;因此使用麻黃散來治療太陽的表寒,附子溫暖少陰的內寒,細辛則降伏陰邪上衝的逆氣。
麻黃附子甘草湯的配方是:麻黃兩錢,附子一錢,甘草兩錢炙製,先將麻黃水煎去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溫溫喝下。此方用麻黃來發散太陽經的表寒,用附子甘草來溫暖癸水,滋養脾土。
3. 表裡俱熱證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按此證脈促,外有表熱;喘汗,內有裡熱;故以表裡俱熱證屬之。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四錢),甘草(一錢炙),黃連(一錢),黃芩(一錢五分),先煮葛根去沫,後入諸藥同煎服。按脈促表邪未解,內而喘汗,是胸膈有熱,故用葛根之辛涼以達陽明之郁,用芩連之苦寒,以清君相之火也。
白話文:
太陽病,桂枝證,醫生反覆使用下瀉法治療,導致腹瀉不止,脈搏急促,表示表證尚未解除。病人呼吸急促且汗出,可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治療。
這個病症脈搏急促,外在有表熱;呼吸急促且汗出,內在有裡熱;因此屬於表裡俱熱證。
葛根黃連黃芩湯的組成:
葛根四錢,甘草一錢(炙),黃連一錢,黃芩一錢五分。先將葛根煮沸去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服。
脈搏急促,表示表邪未解,內在呼吸急促且汗出,說明胸膈有熱,因此用葛根的辛涼性來疏通陽明經的鬱熱,用黃連、黃芩的苦寒性來清解君相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