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傷寒十六證類方 (8)
傷寒十六證類方 (8)
1. 表寒裡熱證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也。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
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主之。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發燒畏寒,熱症明顯而寒症輕微,脈象微弱,這是陽氣不足,不可再用發汗的方法。適合服用桂枝二越婢湯。太陽中風,脈象浮緊,發燒畏寒,全身疼痛,不流汗卻煩躁,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如果脈象微弱,流汗且畏風,則不可服用大青龍湯。服用會導致厥逆,肌肉抽搐,這是逆證。傷寒脈象浮緩,身體不疼痛,但沉重,偶爾感覺輕鬆。沒有少陰證的,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發汗後,不可再服用桂枝湯。如果流汗且喘不過氣,沒有明顯發熱,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瀉下之後,不可再服用桂枝湯。如果流汗且喘不過氣,沒有明顯發熱,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
按以上諸證,或表寒少而裡熱多,或無汗而煩躁,或有汗而喘促,均屬表寒未解,裡熱已作,故以表寒裡熱證統之。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一錢七分),芍藥(一錢七分),麻黃(一錢七分),甘草(一錢七分),大棗(二枚),生薑(一錢七分),石膏(二錢),先煮麻黃去沫,納諸藥同煎,溫服。按表有寒,里有熱,故用麻桂生薑以達表郁,用石膏以清裡熱,用芍藥以清營熱,用甘草大棗以補脾精也。
大青龍湯
麻黃(六錢),桂枝(二錢),甘草(二錢炙),杏仁(十三枚),石膏(四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先煮麻黃去沫,後入諸藥煎,溫服,取微似汗。汗多者,以溫粉撲之。溫粉即白朮、藁本、川芎、白芷為末,米粉和撲之。按衛氣遏閉營鬱而生內熱,故用甘草、大棗補其脾精,生薑、杏仁降其肺氣,麻、桂泄營衛之鬱閉,石膏清內熱之煩躁也。
白話文:
根據上述症狀,可能是外感風寒未除,內有熱邪,或無汗而煩躁,或有汗而喘促,都屬於表寒未解,裡熱已發的狀態,因此歸納為表寒裡熱證。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芍藥、麻黃、甘草各一錢七分,大棗兩枚,生薑一錢七分,石膏二錢。先將麻黃煮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一同煎煮,溫熱服用。由於表寒裡熱,所以用麻黃、桂枝、生薑來解表散寒,用石膏清裡熱,用芍藥清營熱,用甘草和大棗補益脾胃。
大青龍湯:
麻黃六錢,桂枝二錢,甘草二錢(炙),杏仁十三枚,石膏四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先煮麻黃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溫熱服用,微微出汗即可。如果出汗太多,可以用溫粉撲之。溫粉是由白朮、藁本、川芎、白芷研磨成粉,再用米粉調和而成。由於衛氣阻遏,營氣鬱結導致內熱,所以用甘草、大棗補益脾胃,用生薑、杏仁降肺氣,用麻黃、桂枝疏解營衛鬱閉,用石膏清內熱煩躁。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四錢),杏仁(十六枚),甘草(二錢),石膏(八錢),先煮麻黃去沫,後入諸藥煎,溫服。按汗後表寒未解,郁其肺氣,熱蒸皮毛,故用麻黃髮表,杏仁降逆,石膏清金,甘草培土,則表裡俱解矣。
白話文: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藥方:
麻黃 (四錢),杏仁 (十六枚),甘草 (二錢),石膏 (八錢)。先將麻黃煮沸去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溫熱服用。
功效:
此方適用於患者出汗後,表面仍然寒涼未解,導致肺氣鬱結,熱氣蒸騰於皮膚表面。麻黃具有發散表邪的作用,杏仁可以降逆氣,石膏清熱降火,甘草則補益脾土。四藥合用,可使表裡之邪皆解。
2. 表熱裡寒證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按此證乃寒積於中,熱越於外,寒為真寒,熱乃假熱,故以表熱裡寒證屬之。
通脈四逆湯
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一錢生用),水煎服。面赤者加連須蔥三莖,腹痛者去蔥加芍藥二錢,嘔者加生薑三錢,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二錢,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錢。按寒凝於內,熱鬱於外,此乃陰盛格陽,溫里即所以達表,故用姜甘溫中而培土,附子暖下而回陽也。
白話文:
少陰病,拉肚子排出清澈的食物,身體裡面寒冷,外面發熱,手腳冰冷發麻,脈搏微弱快要消失,但是病人反而不覺得冷,臉色發紅,有些人會腹痛,有些人會乾嘔,有些人會喉嚨痛,有些人拉肚子停止,脈搏也摸不到,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如果脈搏馬上恢復,就表示病好了。拉肚子排出清澈的食物,身體裡面寒冷,外面發熱,出汗卻手腳冰冷發麻,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
這種症狀是因為寒氣積聚在身體裡面,熱氣跑到外面,寒氣是真正的寒,熱氣是假性的熱,所以屬於表熱裡寒。
通脈四逆湯的藥方如下:甘草兩錢、乾薑三錢、附子一錢(生用),水煎服用。臉色發紅的病人,加入連鬚蔥三莖;腹痛的病人,去除蔥,加入芍藥兩錢;嘔吐的病人,加入生薑三錢;喉嚨痛的病人,去除芍藥,加入桔梗兩錢;拉肚子停止,脈搏摸不到的病人,去除桔梗,加入人參兩錢。因為寒氣凝結在裡面,熱氣鬱積在外面,這是陰氣盛而阻礙陽氣,溫暖裡面的寒氣可以使陽氣通達表面,所以用乾薑和甘草溫暖脾胃,培補脾土,附子溫暖下焦,回陽驅寒。
3. 表虛里實證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其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白話文:
出汗後,肚子脹滿的,可以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治療。傷寒出汗退燒後,胃裡不舒服,胸口痞硬,乾嘔飯食發臭,脅肋有水氣,肚子裡咕嚕咕嚕響,拉肚子,可以用生薑瀉心湯治療。傷寒中風,醫生反而用瀉藥,病人拉肚子很多天,吃下去的東西消化不了,肚子裡咕嚕咕嚕響,胸口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安。醫生看到胸口痞硬,以為病還沒好,又給瀉藥,結果痞硬更嚴重了。
這不是因為熱結,而是胃中虛弱,外邪上逆,所以大便硬。可以用甘草瀉心湯治療。傷寒發病五六天,嘔吐伴發燒,柴胡證俱全,但用其他藥物瀉下,柴胡證還在,就再給柴胡湯。這樣雖然已經瀉過,不算是逆治。一定要蒸蒸發熱,並且出汗退燒才算好。如果胸口滿脹並且疼痛,這是結胸,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只是滿脹不痛,這是痞,柴胡湯不適合用,應該用半夏瀉心湯。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湯主之。太陽與少陽合病,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按以上諸證,均系汗吐下後,表氣已虛,而內證或痞硬,或滿痛,或下利,或噫氣,或嘔吐,仍屬實邪在裡,故以表虛里實證統之。
白話文:
傷寒發病後,如果出汗、嘔吐或腹瀉,病好了之後,肚子裡卻覺得脹痛、硬硬的,還一直打嗝,用旋覆花代赭石湯治療。太陽病和少陽病合併,如果伴隨嘔吐,則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傷寒病症中,如果胸部感覺發熱,胃裡有邪氣,肚子痛,想吐,就用黃連湯治療。傷寒原本就因寒邪入體而導致腹瀉,結果醫生又用吐下法治療,導致寒邪更深入,又出現嘔吐,吃東西就吐,就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治療。
這些病症,都是由於汗吐下法後,表面的氣虛了,而內部的病症卻可能出現脹痛、滿脹、腹瀉、打嗝或嘔吐,都是因為實邪留在了裡頭,所以統稱為表虛里實證。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厚朴(四錢),生薑(四錢),半夏(一錢五分),甘草(二錢),人參(五分),水煎服。按汗泄中氣,陽虛濕旺,樞軸不運,脾陷胃逆,則生脹滿,故用人參、甘草補中而扶陽,樸夏生薑降濁而行郁也。
生薑瀉心湯
生薑(二錢),甘草(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乾薑(五分),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大棗(二枚),黃連(五分),水煎服。按汗出解後,中氣已虛,而胸中復有實邪填塞,但其邪有寒有熱,故用生薑、半夏降其濁陰,黃芩、黃連清其心膽之熱,姜甘參棗溫補中氣以轉樞軸也。
白話文: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藥方:
厚朴(四錢),生薑(四錢),半夏(一錢五分),甘草(二錢),人參(五分),水煎服。
功效:
此方適用於汗出過多導致中氣虛損,陽氣不足,濕氣旺盛,脾胃虛弱,出現腹脹、胃氣上逆等症狀。
方義:
汗出過多會導致中氣虛損,陽氣不足,濕氣容易停滯,進而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腹脹、胃氣上逆等症狀。本方以人參、甘草補益中氣,扶助陽氣;厚朴、半夏、生薑降濁化濕,行氣消脹。
生薑瀉心湯
藥方:
生薑(二錢),甘草(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乾薑(五分),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大棗(二枚),黃連(五分),水煎服。
功效:
此方適用於汗出後,中氣虛損,心胸鬱悶,兼有寒熱症狀。
方義:
汗出後,中氣虛損,心胸鬱悶,說明邪氣尚未完全去除。本方以生薑、半夏降濁化濕,清除陰邪;黃芩、黃連清熱瀉火,消除心膽熱邪;姜甘參棗溫補中氣,扶助脾胃運化,使身體恢復正常功能。
甘草瀉心湯
甘草(二錢),黃芩(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分),半夏(一錢),黃連(五分),大棗(二枚),水煎服。按當解表而反下之,敗其中氣,水穀不化,土木皆郁,升降倒行,故用甘草薑棗補中而溫下寒,半夏芩連降逆而清上熱也。
半夏瀉心湯
半夏(三錢),黃芩(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黃連(五分),大棗(二枚),水煎服,按下後中氣已虛,里陰上逆而為痞,故用參甘薑棗溫補中脘之虛寒,黃芩黃連清泄上焦之鬱熱,半夏降濁陰而消痞滿也。
旋覆代赭石湯
白話文:
甘草瀉心湯
甘草(二錢),黃芩(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分),半夏(一錢),黃連(五分),大棗(二枚),水煎服。
藥理分析:
此方適用於本該解表卻反而向下走,導致脾胃中氣虛弱,水穀不消化,土木之氣皆鬱結,升降失調的症狀。因此,方中以甘草、薑、棗補中益氣,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半夏、黃芩、黃連則降逆氣,清熱解毒,使上焦之熱得以清除。
半夏瀉心湯
半夏(三錢),黃芩(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黃連(五分),大棗(二枚),水煎服。
藥理分析:
此方適用於脾胃中氣虛弱,裡陰上逆而形成痞塊的症狀。方中以人參、甘草、薑、棗溫補中焦脾胃之虛寒,黃芩、黃連清泄上焦之鬱熱,半夏則降濁陰,消痞散結。
旋覆代赭石湯
此方沒有提供具体的方剂组成,仅提供了药材名称“旋覆代赭石”。
请您提供完整的“旋覆代赭石湯”方剂组成,以便进行翻译。
旋覆花(一錢五分),代赭石(五分),人參(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生薑(二錢五分),大棗(二枚),水煎服。按汗吐下後,中氣已敗,肺氣鬱蒸而化痰飲,胃土壅遏而生噦噫,故用參甘大棗補其中脘,姜赭降其逆氣,旋覆花行痰飲而開鬱濁也。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三錢),甘草(二錢),芍藥(二錢),半夏(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水煎服。按太少合病,少陽經氣鬱而克戊土,土敗而自下利,故用甘草大棗補其脾精,黃芩芍藥泄其相火,半夏生薑降胃逆而止嘔吐也。
白話文:
旋覆花、代赭石、人參、甘草、半夏、生薑、大棗用水煎服。這是因為汗吐下之後,身體元氣已衰,肺氣鬱結而導致痰飲,胃氣不暢而出現呃逆,所以用人參、甘草、大棗補益脾胃,姜、赭石降逆氣,旋覆花化痰開鬱。
黃芩、甘草、芍藥、半夏、生薑、大棗用水煎服。這是因為脾胃失調,少陽經氣鬱結,導致脾土虛弱,出現腹瀉,所以用甘草、大棗補脾益氣,黃芩、芍藥瀉火,半夏、生薑降逆止嘔。
黃連湯
黃連(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分),人參(五分),桂枝(一錢五分),半夏(一錢),大棗(二枚),水煎服。按肝邪克脾,腹中疼痛,膽邪克胃,欲作嘔吐,故用黃連、半夏清上熱而止嘔吐,參甘薑棗溫中寒而止疼痛,桂枝疏木而通經也。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乾薑(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黃連(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水煎服。按中脘虛寒,而上焦有熱,故用乾薑、人參溫補中脘之虛寒,黃連、黃芩清泄下焦之虛熱也。
白話文:
黃連湯
黃連(1.5錢),甘草(1.5錢),乾薑(1.5錢),人參(0.5錢),桂枝(1.5錢),半夏(1錢),大棗(2枚),水煎服。
這方子是針對肝氣犯脾,導致腹痛,膽氣犯胃,引起嘔吐的症狀。其中,黃連、半夏清熱止嘔,人參、甘草、乾薑、大棗溫中散寒止痛,桂枝疏通經絡。
乾薑黃芩人參湯
乾薑(1.5錢),黃芩(1.5錢),黃連(1.5錢),人參(1.5錢),水煎服。
這方子用於中脘虛寒,上焦有熱的症狀。乾薑、人參溫補中脘的虛寒,黃連、黃芩清泄下焦的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