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31)
雜證要法 (31)
1. 胎妊
胎妊者,兩精相搏,二氣妙凝,清升濁降,陰陽肇基,血以濡之,化其神魂,氣以煦之,化其精魄。氣統於肺,血藏於肝,而氣血之根,總原於土。土者,所以滋生氣血,培養胎妊之本也。木火以生養之,金水以收成之,土氣充用,四維寄旺,涵養而變化之。五氣皆足,十月而生矣。
養胎之要,首在培土。土運則清其火金,而上不病熱;暖其水木,而下不病寒。木溫而火清,則血流而不凝也。金涼而水暖,則氣行而不滯也。氣血環抱,而煦濡之形神鞏固,永無半產之憂矣。如胎之初結,中氣凝蹇,升降之機,乍而湮鬱,沖和之氣,漸而壅阻,其始胃氣初郁,滋味厭常而喜新。及其兩月胎成,則胃氣阻逆,噁心嘔吐,食不能下等證作矣。
且胎氣在中,升降不利,水偏於下潤,火偏於上炎,是以胎妊之證,往往下寒而上熱也。陰陽郁格為病,法宜行郁理氣為主。以豆蔻苓砂湯主之。如墮胎之證,緣胎之結也。一月二月,木氣生之。三月四月,火氣生之。五月六月,土氣化之。七月八月,金氣收之。九月十月,水氣成之。
五氣皆足,胎完而生矣。若生長之氣衰,則胎墮於初結。收成之力弱,則胎殞於將完。其實皆土氣之虛也。土氣困敗,胎妊失養,是以善墮。胎妊欲墮,腰腹必痛,痛者,木陷而剋土也。《難經》云:「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繫,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門陽敗,腎水澌寒,侮土滅火,不生肝木,木氣鬱陷,而賊脾土,此胎孕墮傷之原也。
以膠艾苓參湯主之。如胎漏之證,緣胎成經斷,血室盈滿,不復流溢,肝脾陽弱,莫能行血,養胎之餘,易致堙瘀,瘀血蓄積,阻礙經絡,胎妊漸長,隧道壅塞,此後之血不得上濟。月滿陰盈,是以下漏。按其胎之左右,必有癥塊。或其平日原有宿癥,亦能致此。若內無瘀血,則是肝脾下陷,經血亡脫,其胎必墮矣。
如下血而腹痛者,則是胞氣壅礙,土鬱木陷,肝氣賊脾也。如妊娠血下腹痛者,以艾葉地黃阿膠湯主之。如妊娠下血癥塊連胎者,以桂枝茯苓湯主之。如臨產交骨不開者,以加味芎歸湯主之。當歸補血湯亦主之。
豆蔻苓砂湯
白蔻(一錢生研),杏仁(二錢),甘草(一錢),砂仁(一錢炒研),芍藥(二錢),竹茹(三錢),茯苓(三錢),橘皮(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治胎孕初結,噁心嘔吐,昏暈燥渴之證,緣中氣鬱阻,胃土不降,以此開鬱降濁,清膽火而行肝血。內熱加清涼之味,內寒加溫暖之品,酌其臟腑陰陽而調之。
膠艾苓參湯
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當歸(三錢),艾葉(三錢),阿膠(三錢),芍藥(三錢),水煎大半杯,溫服。治胎孕欲墮者,腹痛加砂仁。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懷孕的情況,以及如何護理孕婦與胎兒。它說,懷孕是由男女雙方的精氣結合而成,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陰陽開始形成基礎,血液滋潤著胎兒,使其神魂得以形成,氣則溫養著胎兒,使其精魄得以發展。氣由肺來統管,血則由肝來儲存,而氣血的根本,都源於脾胃。脾胃是生成氣血、滋養胎兒的本源。木和火來滋養胎兒,金和水來助其成熟,脾胃氣充沛,四個季節都能旺盛,這樣胎兒就能得到充分的滋養和成長。當五臟之氣都充足時,胎兒就能在十個月後出生。
護理胎兒的首要之務在於強健脾胃。脾胃運轉良好,能清火降熱,使人上身不會過熱;溫暖水和木,使人下身不會過冷。木溫而火清,使血液流動而不凝結。金涼而水暖,使氣運行而不阻滯。氣血環繞著胎兒,溫暖並滋潤著它,使胎兒的形體和精神都穩固,永遠不會有中途流產的煩惱。在胎兒剛形成的初期,中氣凝滯,升降機能受阻,和諧之氣逐漸被阻塞,這時胃氣初顯鬱結,口味會變得很挑剔。等到兩個月胎兒成型,胃氣阻逆,噁心嘔吐,食物難以下嚥等症狀就會出現。
胎兒位於腹部中間,升降機能受阻,水分多集中在下部,火氣則偏向在上部,因此懷孕的人常常下部寒冷,上部熱。這是陰陽鬱結所致,治療應以行氣解鬱為主,使用豆蔻苓砂湯作為主方。如果胎兒墮落,通常是因為生長之氣不足,胎兒在剛形成的階段就流產了;或者收穫之力太弱,胎兒在即將成熟的階段就墮落了。實際上,這都是由於脾胃氣虛所致。脾胃氣虛,胎兒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因此容易流產。想要流產的胎兒,腰腹一定會疼痛,這是因為肝氣下陷,剋制脾胃所致。《難經》說:「命門是精神的居所,元氣的所在,男人用它來藏精,女人用它來系胞。」如果命門的陽氣衰敗,腎水就會冰冷,抑制脾胃,導致肝氣鬱結,進而侵害脾土,這就是胎兒流產的根源。
使用膠艾苓參湯作為主方。如果出現胎漏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胎兒形成後,月經停止,子宮充滿血液,不再外流,肝脾陽氣虛弱,無法推動血液,胎兒得到的養分就會減少,容易產生瘀血。瘀血積聚,阻礙經絡,胎兒逐漸長大,通道被堵塞,後續的血液無法供應。到了月圓時節,陰氣充盈,因此會出現下漏的情況。如果按壓胎兒的左右側,一定會摸到硬塊。或者她原本就有長期的瘀血,也會導致這種情況。如果體內沒有瘀血,那就是肝脾下陷,經血流失,胎兒肯定會墮落。
如果下血伴有腹痛,那是因為胞氣受阻,脾胃鬱結,肝氣侵襲脾臟所致。如果懷孕期間出血伴隨腹痛,可以使用艾葉地黃阿膠湯作為主方。如果懷孕期間下血,而且有癥塊連著胎兒,可以使用桂枝茯苓湯作為主方。如果臨近生產,但骨盆沒有打開,可以使用加味芎歸湯作為主方。當歸補血湯也可以作為主方。
豆蔻苓砂湯
配方包括白豆蔻、杏仁、甘草、砂仁、芍葯、竹茹、茯苓、陳皮等。這副藥能開鬱降濁,清膽火,促進肝血循環。如果體內熱氣過重,可以加入清涼的成分;如果體內寒氣過重,可以加入溫暖的成分,根據臟腑陰陽情況進行調整。
膠艾苓參湯
配方包括甘草、人參、茯苓、當歸、艾葉、阿膠、芍葯等。這副藥能防止胎兒墮落,如果伴有腹痛,可以加入砂仁。
艾葉地黃阿膠湯
配方包括甘草、地黃、阿膠、當歸、艾葉、芍葯、茯苓、牡丹皮等。這副藥能治療懷孕期間出血伴隨腹痛的情況。
桂枝茯苓湯
配方包括桂枝、茯苓、甘草、牡丹皮、芍葯、桃仁等。這副藥能治療懷孕期間下血,並且有癥塊連著胎兒的情況。輕微的情況可以製成丸藥,慢慢消除癥塊。
加味芎歸湯
配方包括當歸、龜板、川芎、血餘炭等。這副藥能治療產婦骨盆未打開的情況,屬於血虛型。大約走五里路左右就可以順利分娩。如果是死胎,也能順利排出。
當歸補血湯
這副藥能治療產婦骨盆未打開的情況,屬於氣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