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2. 補遺並外備諸方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暈氣短,嗢嗢欲吐。

附子,芍藥,甘草,麻黃(各三錢),桂枝,白朮,知母,防風(各四錢),生薑(五錢)

上九味,以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日夜三服。

用桂枝湯去棗加麻黃,以助其通陽;加白朮、防風以伸其脾氣;加附子、知母,以調其陰陽;多用生薑以平其嘔逆。

資壽解語湯,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與地黃飲子同意,但彼重在腎,此重在脾。

羌活(五分),防風,附子,羚羊角,天麻,酸棗仁(各一錢),肉桂(八分),炙甘草(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入竹瀝五錢,生薑汁二錢調服。

喻嘉言治腎氣不縈於舌本,加枸杞、首烏、天冬、菊花、石蒲、元參。

清暑益氣湯(暑,熱也。肺主氣,熱甚則氣泄,如暑盛,則金藏也。故清暑必益氣,內傷勞倦夏秋當伏)

黃耆(汗少減半),蒼朮(泔浸),升麻(各一錢),人參(去蘆),澤瀉,橘皮,神麯(炒),白朮(土炒,各五分),麥冬(去心),當歸身,甘草(炙,各三分),葛根,黃柏(酒浸去皮,各二分),五味子(九粒),青皮(去瓤,一分半)

水二杯,煎八分,食遠服。

近效白朮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氣精。

白朮(四錢),附子(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水煎。

喻嘉言曰:「此方治腎氣空虛之人,外風入腎,恰似烏洞之中,陰風慘慘,晝夜不息。風挾腎中濁陰之氣,厥逆上攻,其頭間重眩之苦,至極難耐,兼以胃氣亦虛,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風門藥,但用附子暖其水臟,白朮、甘草暖其土臟,水土一暖,則濁陰之氣盡趨於下,而頭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證除矣。其云益精氣者,以既知食味,自能多食,精生於穀也。

溫脾湯,治錮冷在腸胃間,泄瀉腹痛,宜先取去,然後調治,不可畏虛以養病也。

附子,乾薑,甘草,桂心,厚朴(各二錢),大黃(四分)

水二杯,煎六分服。

喻嘉言曰:「許叔微制此方,深合仲景以溫藥下之之法。方中大黃一味,不用則溫藥必不能下,而久留之邪,非攻不去。多用恐溫藥不能制,而洞泄或至轉劇,裁酌用之,真足法矣。

雞矢醴,治鼓脹。

雞矢(乾者五合,山間者良)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食後酒調下。

百合湯,治解㑊之神劑也。

百合

上用水二杯,煎八分,不拘時服。

保生無憂散,婦人臨產,先服一、二劑,自然易生,或遇橫生倒產,連日不生,服二、三劑神效。

菟絲子(一錢五分),當歸(酒洗,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三分),白芍藥(一錢二分,冬月只用一錢),甘草(五分),荊芥穗(八分),生黃耆(八分),厚朴(薑汁浸,七分),枳殼(六分),艾葉(五分),真貝母(一錢五分,去心),羌活(五分)

白話文: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各種肢體關節疼痛,身體瘦弱,腳腫得像要脫落,頭暈氣短,想吐的症狀。

藥材:附子、芍藥、甘草、麻黃(各三錢),桂枝、白朮、知母、防風(各四錢),生薑(五錢)

用法:將以上九味藥材,用水兩杯半煎煮至剩八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此方用桂枝湯去掉大棗,加入麻黃,來幫助身體陽氣運行;加入白朮、防風來伸展脾的功能;加入附子、知母,來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多用生薑來平息想嘔吐的感覺。

資壽解語湯,治療中風導致脾功能虛緩,舌頭僵硬,說不出話,半身不遂的症狀,和地黃飲子的藥效相似,但地黃飲子側重於補腎,此方側重於健脾。

藥材:羌活(五分),防風、附子、羚羊角、天麻、酸棗仁(各一錢),肉桂(八分),炙甘草(五分)

用法:用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加入竹瀝五錢,生薑汁二錢調勻後服用。

喻嘉言認為,如果腎氣不能到達舌根,可以加入枸杞、何首烏、天門冬、菊花、石菖蒲、元參。

清暑益氣湯(暑,是指熱。肺主導氣,熱過盛則氣會外洩,就像夏天暑熱旺盛,金氣就會隱藏起來。所以清熱必須要補氣,身體因勞累內傷,在夏秋兩季應該服用此方)。

藥材:黃耆(如果汗少減半),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升麻(各一錢),人參(去掉蘆頭),澤瀉,橘皮,神麴(炒過),白朮(用土炒過,各五分),麥冬(去掉心),當歸身,甘草(炙過,各三分),葛根,黃柏(用酒浸泡後去皮,各二分),五味子(九粒),青皮(去掉內瓤,一分半)

用法:用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空腹服用。

近效白朮湯,治療因風邪侵襲導致的虛弱,頭部沉重、眩暈難受,非常沒有食慾。能溫暖肌肉,補養脾胃,增強精氣。

藥材:白朮(四錢),附子(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用法:加入生薑兩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服用。

喻嘉言說:「此方治療腎氣虛弱的人,外來的風邪侵入腎臟,就像在黑暗的洞穴裡,陰風陣陣,晝夜不停。風邪挾帶腎中混濁的陰氣,逆向上衝,頭部才會感到沉重眩暈,難以忍受,再加上胃氣也虛弱,沒有食慾。所以此方完全不用祛風的藥,只用附子溫暖腎臟,用白朮、甘草溫暖脾胃,當水土溫暖起來,混濁的陰氣自然會向下走,頭部沉重眩暈和沒有食慾的症狀就會消失。所謂增強精氣,是因為胃口好了,自然能多吃飯,精氣就從食物中產生。」

溫脾湯,治療寒邪停留在腸胃之間,導致腹瀉腹痛,應該先清除寒邪,然後再調理身體,不可以因為害怕虛弱而延誤病情。

藥材:附子、乾薑、甘草、桂心、厚朴(各二錢),大黃(四分)

用法:用水兩杯煎煮至剩六分服用。

喻嘉言說:「許叔微創製此方,非常符合張仲景用溫藥攻下的方法。方中的大黃,如果不用,溫藥就不能把邪氣排出體外,積留久了不去,就無法痊癒。用多了又怕溫藥壓不住,導致腹瀉加劇。斟酌用量,真是值得學習。」

雞矢醴,治療腹脹。

藥材:雞屎(乾的五合,山間的最好)

用法:將雞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飯後用酒調服。

百合湯,是解除產後憂鬱症的良方。

藥材:百合

用法:用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保生無憂散,婦女在臨產前,先服用一到兩劑,自然容易生產,如果遇到胎位不正或難產,連續服用兩到三劑,效果神奇。

藥材:菟絲子(一錢五分),當歸(用酒洗過,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三分),白芍藥(一錢二分,冬天只用一錢),甘草(五分),荊芥穗(八分),生黃耆(八分),厚朴(用薑汁浸泡過,七分),枳殼(六分),艾葉(五分),真貝母(一錢五分,去掉心),羌活(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