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痰飲

沉香茯苓丸(溫),溫脾胃,利胸膈,和氣血。

沉香(一兩),茯苓,半夏,人參,丁香(各二兩),甘草,陳皮,檳榔,肉豆蔻(煨,各五錢)

蜜丸(薑湯下二十丸。)

本事神仙丸

茅山蒼朮(一斤,去皮為末),生芝麻(半兩,水淘淨,研濾取末),大棗(十五枚,煮爛,去皮核,研)

三味拌和,乘熱入臼杵,丸如梧子大,干之,每日空服溫湯吞下五十丸,加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蛤。初服心膈微燥,進山梔散一服不燥矣山梔干為末,沸湯點服。

許叔微云:「予平生有二疾:一則臟腑下血,二則膈中停飲。血有時而止,停飲則無時而愈。始因年少時夜坐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飲食多墜向左邊。中夜以後,稍困乏,則飲酒兩,三杯,既臥就枕,又向左邊側睡。氣壯盛時殊不覺,三、五年後,覺酒止從左邊下,漉漉有聲,脅痛,飲食殊減,十數日必嘔吐數升酸水,暑月止是右邊身有汗,漐漐常潤,左邊病處絕燥。

遍訪名醫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驗,間或中病,止得月餘復作,其補則如天雄、附子、礬石,其利則如牽牛、大戟、甘遂,備嘗之矣。予後揣度之,已成癖囊,如潦水之有料臼,不盈料不行,水盈料而後行者也。清者可行,濁者依然停蓄,蓋下無路以決之也,是以積之五、七日,必稍吐去而稍寬,數日復作。夫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若燥脾以勝濕,崇土以填料臼,則疾當去矣。

於是悉屏諸藥,一味服蒼朮,三月而疾愈。自此一向服數年,不嘔不吐,胸膈寬,飲痰如故,暑月汗周體而身涼,飲亦當中下。前此飲漬於肝,目亦多昏眩,其後燈下能書細字,皆蒼朮之力也。予初用茅朮,半年後止用燥烈味極辛者,削去皮不浸,極有力而亦自然不燥也。山梔散用山梔一味,干為之末,沸湯點服。

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邊,時或運轉,亦消息之法。」

二陳加黃芩、連翹、山梔、桔梗、薄荷湯(清)

王節齋化痰丸(潤),治郁痰老痰稠黏,難於咯唾。

天門冬,酒芩,栝蔞仁,橘紅,海石粉(各一兩半),香附(鹽水炒),芒硝,桔梗,連翹(各五錢),青黛(二錢)

煉蜜入生薑汁少許和丸,細嚼一丸,清湯下。

白話文:

[痰飲]

沉香茯苓丸(性質偏溫):能溫暖脾胃,疏通胸膈,調和氣血。

  • 成分:沉香(15克),茯苓、半夏、人參、丁香(各30克),甘草、陳皮、檳榔、肉豆蔻(烤過,各15克)
  • 製法:將藥材磨成粉,加入蜂蜜做成藥丸(每丸約0.3克),用生薑湯送服,每次服用20丸。

本事神仙丸

  • 成分:茅山蒼朮(600克,去皮磨成粉)、生芝麻(30克,用水淘洗乾淨,磨成粉後過濾取汁)、大棗(15枚,煮爛去皮核,搗成泥)
  • 製法:將上述三種材料混合攪拌均勻,趁熱放入石臼中搗成泥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曬乾。每天早上空腹用溫水吞服50丸,可逐漸增加到100丸、200丸。服藥期間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蛤蜊。剛開始服用時,可能會覺得胸口微微乾燥,可服用山梔散(山梔子磨成粉,用開水沖服)來緩解。

許叔微說:「我一生有兩個毛病,一是內臟出血,二是胸膈中有停滯的痰飲。出血有時會停止,但停飲卻一直不好。起初是因為年輕時晚上坐著寫文章,總是向左邊伏在桌子上,所以飲食容易墜向左邊。半夜以後,稍微感到疲憊,就喝兩三杯酒,睡覺時又向左側睡。氣血旺盛時沒感覺,三五年後,感覺酒水總是從左邊往下流,有咕嚕咕嚕的聲音,脅肋疼痛,食慾大減,每隔十幾天就會嘔吐出好幾升酸水。夏天只有右半邊身體會流汗,濕漉漉的,左邊病處卻非常乾燥。

我遍訪名醫,也試過很多民間偏方,吃藥效果都不太好,偶爾有效,也只能維持一個月左右又復發。那些補益的藥,像天雄、附子、礬石,那些利水的藥,像牽牛、大戟、甘遂,我都嘗試過了。後來我仔細思考,發現病已經變成像水囊一樣的積癖,像個裝水的容器,裝不滿水就不會流動,只有水滿了才會流動。清澈的可以排出,渾濁的卻仍然停滯蓄積,因為沒有向下的通道排出。所以積累五六天後,就會稍稍嘔吐出來一點,感覺舒服一些,但過幾天又會復發。脾土最怕濕氣,而水性喜潤,不如用燥濕的藥物來增強脾土的功能,填滿那個像容器一樣的病灶,這樣病應該就能好轉了。

於是,我停止服用其他藥物,只吃蒼朮。三個月後病就好了。從此以後,我一直服用蒼朮好幾年,不再嘔吐,胸膈寬敞,痰飲也像以前一樣,夏天全身都能出汗,身體也感覺涼爽。以前痰飲浸漬在肝臟,眼睛也常常昏花,後來在燈下都能寫細小的字,都是蒼朮的功勞。我開始用茅山蒼朮,半年後改用味道辛辣、燥性更強的蒼朮,去皮不用浸泡,藥力很強,而且自然不燥。山梔散就是用山梔子磨成粉,用開水沖服。

所以,我知道久坐不能總向一邊伏案,應該經常活動身體,這也是保養身體的方法。」

二陳湯加上黃芩、連翹、山梔、桔梗、薄荷湯(性質偏清涼):

王節齋化痰丸(性質偏潤):治療鬱結的痰、老痰、濃稠黏膩、難以咳出的痰。

  • 成分:天門冬、酒芩、栝蔞仁、橘紅、海石粉(各75克),香附(用鹽水炒過)、芒硝、桔梗、連翹(各15克),青黛(6克)
  • 製法:將藥材磨成粉,加入少許蜂蜜和生薑汁調和成藥丸。每次細嚼一丸,用清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