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炙甘草湯詩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逆調論》曰:「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死不相有,曰死。」《海論》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血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衛氣篇》曰:「下虛則厥,上虛則眩。」《脈解篇》曰:「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決氣篇》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

津脫者湊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少髓消,脛酸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白話文:

炙甘草湯詩

人體中氣不足,會導致小便異常,腸道也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下焦之氣不足,則會出現肢體痿軟無力、暈厥和心神昏亂的現象。《逆調論》說:「營氣虛弱,身體會感覺麻木不仁;衛氣虛弱,身體功能會失靈;如果營氣和衛氣都虛弱,身體就會既麻木又不靈活,肌肉看起來跟正常人一樣,但身體機能與死亡狀態無異,就表示這個人已經死了。」《海論》說:「氣海之氣過盛,氣會充滿胸腔,導致呼吸急促、臉色潮紅;氣海的氣血不足,則氣虛弱,連說話都沒力氣。氣海氣過盛的人,常常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大,心煩意亂,不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氣海氣血不足的人,則常常覺得自己的身體變小,感到狹隘和不自在,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

水穀之海(脾胃)氣過盛,肚子會脹滿;水穀之海(脾胃)氣不足,就會感到飢餓卻吃不下東西。髓海(腦髓)氣過盛,身體會輕快有力,活動過度;髓海(腦髓)氣不足,則會頭暈、耳鳴、小腿酸軟、頭暈目眩、眼睛看不清楚、疲倦想睡。《衛氣篇》說:「下焦虛弱會導致厥逆,上焦虛弱會導致頭暈。」《脈解篇》說:「體內精氣耗損而導致厥逆,會出現失語和癱瘓,這是腎虛的表現。」《決氣篇》說:「精氣耗盡會導致耳聾,氣耗盡會導致眼睛看不清楚。

津液耗損,皮膚毛孔會打開,汗液大量流失。體液耗損,骨骼關節屈伸會不靈活、臉色憔悴、腦髓減少消退、小腿酸軟,耳鳴頻繁。血液耗損,臉色會蒼白沒有光澤,脈搏空虛無力,這就是血液耗損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