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卷上 (2)
卷上 (2)
1. 治法解
實火瀉之
木旺生火,火有餘則為實,故用瀉。
瀉膽:相火有餘則膽實,瀉火所以瀉膽也。
龍膽草(益肝膽而瀉火。)牛膝(瀉膽,除腦中熱。)豬膽(瀉肝膽之火。)生蕤仁(消火散熱,治目赤腫痛。)生酸棗仁(生用酸平,療膽熱。)黃連(瀉火益肝膽,豬膽汁炒。)苦茶(瀉熱消痰。)
虛火補之
肝腎虧弱,相火易虛,故用補。
溫膽:膽虛則寒,故宜溫補,補氣補血,所以溫之也。
人參(甘溫補氣,正氣旺則心肝靜。)細辛(辛益肝膽。)半夏(補肝潤腎,除濕化痰。)當歸(和血養血。)炒蕤仁(補肝明目。)炒棗仁(專補肝膽,炒熟療膽虛不眠。)地黃(補陰生血。)
本熱平之
不言本寒者,已具溫膽條中,省文也。
除火:瀉膽條中亦多降火之藥,但火兼虛實,前言其實,此兼言其虛。
黃芩(瀉實火,仲景柴胡湯用為少陽里藥。)黃連(解見前條。)芍藥(瀉肝火,能於土中瀉木。)連翹(除少陽氣分實熱。)甘草(入涼劑則瀉邪火。)
鎮驚:肝藏魂,有熱則魂不安而膽怯,重以止怯,所以鎮之也。
黑鉛(鎮心安神。)水銀(主天行熱疾,安神鎮心。)
標熱和之
不言標寒者,少陽半表,所主在筋,邪入於筋,較肌肉更深,則寒變為熱。
和解:和法較解肌更輕。
柴胡(足少陽表藥。)芍藥(瀉肝火,入肝經血分。)黃芩(足少陽里藥。)半夏(發表開鬱。)甘草(入汗劑則解肌。)
白話文:
【治療方法解析】
對於實火,我們採取清瀉的方式來處理。
當肝臟功能過盛,產生的火氣過剩時,我們稱之為實火,因此會使用清瀉的方法來減緩。
清瀉肝膽火氣:若肝膽的火氣過盛,我們會選擇具有清熱瀉火作用的藥材,如龍膽草、牛膝、豬膽、生蕤仁、生酸棗仁、黃連和苦茶等,來幫助清肝膽火氣和消除熱毒。
對於虛火,我們則採取補養的方式。
當肝腎機能不足,導致肝膽火氣虛弱時,我們會選擇補養的藥材,如人參、細辛、半夏、當歸、炒蕤仁、炒棗仁和地黃等,來滋補肝腎,調理肝膽,讓身體恢復平衡。
對於根本的火熱,我們採取平和的治療方式。
這裡未提及根本的寒冷,因為在溫膽的治療原則中已經涵蓋了這部分,所以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
清除火氣:在清瀉肝膽的原則中,我們已經使用了很多可以降火的藥材,但火氣的性質分為虛實兩種,前面討論的是實火,這裡我們要談的是虛火。
黃芩、黃連、芍藥、連翹和甘草等藥材,可以幫助清實火,其中黃芩是少陽病的常用藥,黃連在前面已經提到,芍藥可以清肝火,連翹可以清除少陽部位的實熱,甘草則是在涼性藥物中發揮清熱的作用。
穩定情緒:肝臟與精神活動有關,若肝火旺盛,會影響情緒穩定,使人膽怯,因此我們會使用如黑鉛和水銀等藥材,來安神鎮心,穩定情緒。
對於表面的火熱,我們採取和解的方式。
這裡未提及表面的寒冷,因為在少陽半表的部位,主要控制的是筋肉,當邪氣侵入筋肉深處,原本的寒冷會轉變為熱。
調和與疏解:調和法比解肌法更為溫和。
柴胡、芍藥、黃芩、半夏和甘草等藥材,分別作為足少陽的表藥、肝火的清瀉藥、少陽裡的清熱藥、開鬱的解表藥和解肌的甘草,共同起到調和與疏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