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術堂
《醫學指歸》~ 卷下 (1)
卷下 (1)
1. 心包絡經第九
(是經起於天池穴,終於中衝穴。)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
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這條經絡起始於天池穴,終止於中衝穴。
手厥陰心包經,起源於胸腔,從心包出發,向下穿過膈肌,沿著三焦行進,並連接它們。它的一個分支,沿著胸腔中間到脅部,再向下至腋下三寸處,然後向上抵達腋窩,再往下沿著手臂內側,在太陰和少陰經之間行走,進入肘部,沿著前臂在兩條筋的中間行進,進入手掌,沿著中指延伸到指尖。另一個分支,從手掌分出,沿著無名指延伸到指尖。當這條經絡出現問題時,會導致手心發熱,手臂、肘部緊繃,腋下腫脹,嚴重的話,會感到胸脅支撐感飽滿,心臟劇烈跳動,面色紅潤,眼睛發黃,並且會有持續的笑聲。
這條經絡主管的疾病包括心情煩躁,心痛,手掌發熱。對於這些病症,如果經絡氣血過盛,就應採用泄法;如果經絡氣血不足,就應採用補法;如果是熱症,就應快速針刺;如果是寒症,就應長時間針刺;如果皮膚凹陷,就應採用灸法;如果既不是過盛也不是不足,就應採用調節經絡的方法。經絡過盛的情況下,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一倍;如果是經絡不足,則寸口脈搏反而比人迎脈搏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