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術堂

《醫學指歸》~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經絡解

足少陰腎之脈,受足太陽膀胱之交,起足小趾之下,斜趨足心之湧泉,轉出內踝前,起大骨下之然骨,下循內踝後之太谿,別入跟中之大鐘、照海、水泉,乃折自大鐘之外,上循內踝,行厥陰、太陰兩經之後,經本經復溜、交信穴,過脾經之三陰交,上踹內,循築賓,出膕內廉,抵陰谷,上股內後廉,貫脊,會於督之長強,還出於前,循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之所,臍之左右,屬腎下臍,過任脈之關元、中極,而絡膀胱焉。

其直行者,從肓俞屬腎處上行,循商曲、石關、陰都、通谷諸穴,貫肝,上循幽門,上膈,歷步廊,入肺中,循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而上循喉嚨,並人迎,挾舌本而終。其支者,自神藏別出,繞心,注胸之膻中,以交於手厥陰心包絡經也。

白話文:

【經絡解析】

這是關於足少陰腎經的運行路徑。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起始於腳的小趾下方,斜向腳底湧泉穴,再轉而出現在腳內踝前方,通過大骨下方的然骨,沿著內踝後方的太谿穴,分岔進入腳跟中的大鐘、照海、水泉等穴位。然後,它從大鐘外側轉向上方,沿著內踝,位於厥陰和太陰兩經後方,經過本經的復溜和交信穴,穿過脾經的三陰交,上升至腿內側,沿築賓穴,出現在膝內側,抵達陰谷,沿大腿內側後方,穿過脊椎,與督脈的長強穴會合,再繞到前方,經過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等穴位,位於肚臍左右,屬於腎臟下方,經過任脈的關元、中極穴,然後連接到膀胱。

其中一條直行的分支,從肓俞穴開始,沿著商曲、石關、陰都、通谷等穴位,穿過肝臟,沿著幽門穴上行,穿越膈肌,經過步廊穴,進入肺部,沿著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等穴位,然後上升至喉嚨,並與人迎穴並行,夾著舌根結束。

另一條分支,從神藏穴分出,繞過心臟,注入胸腔的膻中穴,與手厥陰心包絡經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