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術堂

《醫學指歸》~ 卷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5)

1. 本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小腸主分泌水穀,為受盛之官。

本病(臟腑之病)

大便水穀利,小便短,小便閉,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後血,(大腸主大便,膀胱主小便,而小腸兼主大小便,以分泌水穀也。小腸氣痛,本腑病。)宿食夜熱旦止。(以小腸為受盛之官。)

標病(經絡之病)

身熱惡寒,(手足太陽病同。)嗌痛頷腫,(同經。)口糜,(合胃經病,以脈循胃系也。)耳聾。(同經。)

白話文:

【本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方式】

小腸主要功能是分泌和處理食物與水分,可視為負責接收及儲存食物的器官。

在疾病層面(即臟腑的疾病)

若出現大便稀水,小便量少,小便不通暢,小便有血,小便自行排出,大便後出血等症狀,(需知大腸掌控大便,膀胱掌控小便,而小腸則同時影響大、小便,因為它具有分泌食物和水分的功能。小腸的氣痛問題,是本腑的疾病。)若在夜晚有食積發熱,但至清晨症狀消失,(因小腸是負責接收及儲存食物的器官。)

在標病層面(即經絡的疾病)

身體發熱且畏寒,(手足太陽病亦有相同症狀。)咽喉疼痛,頷部腫脹,(同屬同一經絡。)口腔潰瘍,(與胃經的疾病相合,因為脈絡循行至胃部。)耳鳴或聽力下降。(同屬同一經絡。)

2. 治法解

實熱瀉之

小腸承胃之下脘,而下輸膀胱,大腸實熱則不能泌別清濁,故用瀉,下分二法。

氣:氣分有熱,則水穀不分,行水即以導熱。

木通(通大小腸,導諸濕熱。)豬苓(利濕利水。)滑石(利竅滲濕,瀉熱行水。)瞿麥(降心火,利小腸,行水破血。)澤瀉(利濕行水。)燈草(降心火,利小腸。)

血:熱入血分,則血妄行,清熱所以涼血止血。

地黃(瀉丙火,涼血生血。)蒲黃(生行血,熟止血。)赤茯苓(入心、小腸,利濕熱。)梔子(瀉心肺邪熱,下從小便出。)丹皮(瀉血中伏火,涼血而生血。)

虛寒補之

小腸屬火,化物出焉,虛寒則失其職,故用補,下分二法。

氣:胃為小腸上流,胃氣虛則濕流小腸而水穀不分,調補胃氣,即以補小腸之氣也。

白朮(燥濕和中,益陽補氣。)楝實(導小腸熱,引心包相火下行。)茴香(開胃調中,療小腸冷氣。)砂仁(快氣調中,通行結滯,入大小腸。)神麯(調中開胃,化水穀,消積滯。)扁豆(調脾暖胃,消暑除濕。)

血:血分寒虛,則多凝滯,補陽行氣,所以活血而補血也。

桂心(辛走血,能補陽活血。)胡索(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

本熱寒之

不言本寒者,虛寒已見上條,省文也。

降火:小腸與心為表裡,心火太旺,往往下傳於小腸,降心火所以清小腸之上流也。

黃柏(瀉相火,補腎水。)黃芩(苦入心,寒勝熱。)黃連(大苦大寒,入心瀉火。)連翹(形似心。入心經氣分而瀉火。)梔子(瀉心、肺、三焦之火。)

標熱散之

陽邪中上,陰邪中下。手太陽經脈在上,非寒邪所能幹,故止言標熱。

解肌:陽邪每多自汗之證,故不用發表,且小腸經專主上部,與足陽明解肌不同。

藁本(辛溫雄壯,為太陽風藥。)羌活(搜風發表。)防風(解表去風,主上焦風邪。)蔓荊(輕浮升散,主上部風邪。)

白話文:

【治療方法解析】

當身體出現實質的熱象,我們會使用瀉法來處理。

小腸位於胃的下方,負責將食物殘渣送至膀胱。若大腸實熱,小腸無法正常分辨食物中的精華與廢物,因此我們使用瀉法,具體操作可分為兩種方式:

在氣的層面:如果氣分有過熱現象,會導致食物和水分無法區分。我們會透過利尿的方式來導出體內的熱量。

例如:木通(有助於大小腸的運作,並排出體內的濕熱)。豬苓(幫助排濕利水)。滑石(促進尿道排濕,藉由利尿來排除體熱)。瞿麥(能降心火,利小腸,利尿並幫助血液循環)。澤瀉(幫助排濕利水)。燈草(降心火,利小腸)。

在血的層面:當熱進入血液,血液會不穩定地運行,清除體內熱度可以達到涼血止血的效果。

例如:地黃(能瀉心火,涼血生血)。蒲黃(生時能促進血液循環,熟時能止血)。赤茯苓(進入心臟和小腸,幫助排濕熱)。梔子(能排出心肺的邪熱,並通過小便排出)。丹皮(能瀉血中潛藏的火氣,涼血生血)。

對於虛寒,我們會採取補充的方法。

小腸屬火,負責消化食物,若處於虛寒狀態,就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我們使用補法,具體操作也可分為兩種方式:

在氣的層面:胃是小腸的上游,若胃氣虛弱,濕氣會流入小腸,導致食物和水分無法區分。調節並補充胃氣,就是為了補充小腸的氣。

例如:白朮(燥濕和中,益陽補氣)。楝實(導小腸熱,引心包相火下行)。茴香(開胃調中,療小腸冷氣)。砂仁(快氣調中,通行結滯,入大小腸)。神麯(調中開胃,化水穀,消積滯)。扁豆(調脾暖胃,消暑除濕)。

在血的層面:如果血液虛寒,容易造成血液凝滯。補充陽氣並促進氣流通,可以活血並補血。

例如:桂心(辛走血,能補陽活血)。胡索(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

對於本源的熱,我們會採用寒涼的方法來處理。

降低火氣:小腸和心臟相互關聯,心火過旺時,往往會影響到小腸。因此,降心火可以清潔小腸的上游。

例如:黃柏(瀉相火,補腎水)。黃芩(苦入心,寒勝熱)。黃連(大苦大寒,入心瀉火)。連翹(形似心,入心經氣分而瀉火)。梔子(瀉心、肺、三焦之火)。

對於表面的熱,我們會採用散熱的方法。

對於外來的陽性病邪,我們主要處理的是上半身的問題。因為手太陽經脈位於上半身,不容易受到寒邪的侵擾,所以我們只談論表面的熱。

例如:藁本(辛溫雄壯,為太陽風藥)。羌活(搜風發表)。防風(解表去風,主上焦風邪)。蔓荊(輕浮升散,主上部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