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醫學源流第一
徐尤著,本喻昌,徐彬,號忠可;尤怡,號在涇。二公《金匱》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禎中以選舉入都,卒無所就。遂專務於醫,著《尚論篇》,主張太過,而《醫門法律》頗能闡發《金匱》之秘旨。
大作者,推錢塘,張志聰,號隱菴;高世栻,號士宗。俱浙江錢塘人也。國朝康熙間,二公同時學醫,與時不合,遂閉門著書,以為傳道之計。所注《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等書,各出手眼,以發前人所未發,為漢後第一書。今醫畏其難,而不敢談及。
取法上,得慈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切不可以《醫方集解》《本草備要》《醫宗必讀》《萬病回春》《本草綱目》《東醫寶鑑》《馮氏錦囊》《景岳全書》《薛氏醫按》等書,為捷徑也。今之醫輩,於此書並未寓目,止取數十種庸陋之方,冀圖幸中,更不足論也。
白話文:
徐彬,字忠可;尤怡,字在涇。這兩位先生註解《金匱要略》時,都是以喻嘉言的觀點為基礎。考證喻嘉言,他本名昌,是江西南昌人。在崇禎年間,他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京城,但最終沒有得到任何官職。於是就專心研究醫學,寫了《尚論篇》,這本書主張過於偏激,但他的《醫門法律》卻能闡明《金匱要略》中的精髓。
另外兩位偉大的作者,是浙江錢塘的張志聰,字隱庵,和高世栻,字士宗。在清朝康熙年間,這兩位同時學醫,但他們的醫學觀點與當時的潮流不合,於是就閉門著書,把著書立說當作傳道的手段。他們註解的《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學典籍,都展現了獨到的見解,能夠發掘前人所未發明的道理,堪稱漢代之後的第一人。現在的醫生因為覺得他們的著作太難,都不敢去研究。
學習醫學要取法乎上,即便如此也只能達到中等水平。絕對不能把《醫方集解》、《本草備要》、《醫宗必讀》、《萬病回春》、《本草綱目》、《東醫寶鑑》、《馮氏錦囊》、《景岳全書》、《薛氏醫案》等書當作學習醫學的捷徑。現在的醫生們,連這些重要的醫書都沒有看過,只會拿幾十種平庸淺陋的藥方來碰運氣,實在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