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張景岳命門後論

命門為精血之海,脾胃為水穀之海,均為五臟六腑之根。然命門為元氣之本,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而脾胃中州待火能生,然必少陽春氣始於下,則三陽從地起,而後萬物得以化生,豈非命門之陽氣,正為脾胃之母乎?吾故曰:脾胃為灌注之本,得後天之氣;命門為化生之源,得先天之氣,此中本末固有先後。而東垣曰補腎不若補脾,須知可曰補脾不若補腎,可不辨而明矣。

然命門有火候,即元陽之謂也。稟賦有強弱,元氣有盛衰,陰陽有勝負,病治有微甚,此火候之所宜辨也。蓋一陽之元氣,必自下而升;而三焦之普護,乃各見其候。下焦之候,如地土化生之本也;中焦之候,如灶釜水穀之爐也;上焦之候,如太虛神明之宇也。

地土有肥瘠,而出產異;山川有厚薄,而藏蓄異。聚散操權,總由陽氣,得一分則有一分之用,失一分則有一分之虧。凡壽夭勇怯,精血病治之基,無不由此,元陽之足與不足,以為消長盈縮之主,下焦火候之謂也。

中焦如灶釜者,胃中陽氣,其熱如釜。飲食之滋,本於水谷,食強則體壯,食少則身衰。若灶釜之少一炬則遲化一頃,增一炬則速化一時,火力不到則全然不化。故脾胃之化與不化,及飲食之能與不能,亦總由陽明之氣強與不強,而陰寒之邪有犯與不犯耳。及其既病,則漸痞漸長,或隔或嘔,或膨聚不消,或吞酸噯腐,食氣不變,或腹疼肚痛,終日不飢,或清濁不分,或完穀不化。蓋化則無不運行,不化則無不留滯,運行則為氣為血,留滯則為積為痰。

此中焦火候之謂也。

上焦如太虛者,神明根於陽氣,陽氣化為神靈,陽之在下則溫暖,故曰相火以位;陽之在上則昭明,故曰君火以明。是以陽長陰消,五官治而萬類盛。若陽衰陰勝,而陽為陰折,聰明奪而神氣減,此上焦火候之謂也。

夫以三焦論火候,非不各有所司,惟命門實,先天真一之氣藏於坎中,自下而上,與後天胃氣相接,此生生之本也。使真陽不發於淵泉,則總屬無根之火矣。

火而無根,即病氣也,非元氣也。《易》以雷在地下而為復,可見火之標在上,而火之本在下。若使命門陰勝,則元陽畏避,而龍火無藏身之地,遊散不歸而為煩熱格陽等證。善治此者,惟從其性,使陽和之氣直入坎中,相求同氣,虛陽歸原矣。故曰甘溫除大熱,正此謂也。

昧者不明此理,以虛陽作實熱,不思溫養此火,但知寒涼可以滅火,安望其尚留生意耶?若三焦有客熱邪火,皆凡火耳,固不得不除。而除火何難,本非正氣火候之謂也。

況命門有生氣,即乾元不息之機。不息則惟動惟升,所以陽得生氣;息則惟靜惟降,所以陰得死氣。故乾元之氣始於下而盛於上,升則向生;坤元之氣始於上而盛於下,降則向死。此陰陽之歧,相間不過毛髮,而終竟遠以千里,故死生之柄,惟此毫釐升降之機耳。譬之水暖則化氣,化氣是升,生也;水寒則成冰,成冰是降,死也。

故腎氣獨沉,則奉生者少,即此生氣之理也。

至若人之生氣,無所不在,如臟氣、顏色、聲音、脈息、四肢、二便俱有生氣。生氣即神氣,神自形生,何不可辨?明者察之,孰者能益生氣,孰者能損生氣?或先攻病氣以保生氣,或先固生氣以御病氣。使不有原始要終之明,則是寸光之流耳。

蓋命門有門戶,為一身鞏固之關。經曰:倉凜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又曰:黑色通於腎,開竅於二陰。可見北門之主總在乎腎,而腎之政令總在乎命門。

命門司陰陽之柄,陰陽和則出入有常;陰陽病則啟閉無序,故有癃閉不通者,以陰竭水枯,乾涸之不行也。有滑泄不禁者,以陽虛火敗,收攝之無主也。陰精既竭,非壯水必不能行;陽氣既虛,非益火必不能固,此治法也。

2. 趙養葵火為先天論

越人謂左為腎,右為命門,非也。命門即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當一身之中,《易》所謂一陽陷於二陰之中,《內經》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門,是為真主乃一身之太極,無形可見,兩腎之中是其安宅。

三焦是其臣使之官,稟命而行,周流於五臟六腑之間而不息,名曰相火。相火代天行化。此先天無形之火,與後天有形之火不同,出之右旁小竅者也。

其左旁亦有小竅,乃真陰真水氣也,亦無形,上行夾脊,至腦中為髓海。泌其津液,注之於脈,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常隨相火而潛行於周身,與後天有形之水不同。

但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為黃庭,故曰五臟之真,惟腎為根。可見命門為十二經之主。腎無此則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無此則不能蒸腐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正所謂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也。譬之元宵之燈,鰲山走馬,拜舞飛走者,無一不具,中間惟是一火耳。

火旺則動速,火微則動緩,火熄則寂然不動。而拜舞飛走者,軀殼未嘗不存也,故曰此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形也。

夫水為立命之門,乃人身之至寶,何世之養身不知節欲,保真水以全火,而日夜戕賊。此火既病矣,治病者不知溫養此火,而日用寒涼以直滅此火,焉望其有生氣耶?

余今直指其歸元之路。夫命門真主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離者也。火之有餘,緣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補水以配火,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火之不足,因見水之有餘也,亦不必瀉水,就於水中補火,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所謂原與主者,皆屬先天無形之妙,非曰心為火而其原在肝,腎為水而其原屬肺之謂也。

若夫風寒暑濕燥火六者之入於人身,此客氣也,非主氣也。主氣固,客氣不能入。醫家徒知客者除之,慢不加意於主氣。縱有言固主氣者,專以脾胃為一身之主,焉知坤土是離火所生,而艮土又屬坎水所生耶?

故此一水一火,俱屬無形之氣,相火稟命於命門,真水又隨相火,自寅至申,行陽二十五度,自酉至醜,行陰二十五度,周流於臟腑之間,滯則病,息則死矣。故曰:先天惟此一火克全。此火而歸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