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2)

1. 疝(十六)

脈寸口弦緊為寒疝(弦則衛氣不行,不行則惡寒。)寸口遲緩為寒疝(遲為寒,緩為氣,氣寒相搏故痛。)脈沉緊豁大者為虛。脈滑為疝。急為疝。搏為疝。見於何部而知其藏所病。

蓋病全在厥陰肝經。有因濕熱在經,抑遏至久,又感外寒,濕熱被鬱而作痛,或大勞則火起於筋,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本經。

凡火鬱之甚,濕氣便盛,濁氣凝聚,併入血隧,流於肝經,為寒所束,宜其痛甚。

有因痰飲食積,流入厥陰,聚結成核。

有因痰血結於本經。

有因本經虛或寒,然肝經與衝任督所會聚於陰器,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緩挺不收,蓋木性速急也。

丁香練實丸

川歸(酒洗),附(炮去皮臍),川楝子,茴香(各一兩以酒三升煮盡焙乾作入下藥),丁香,木香(五分),蟬蠍(十三個),玄胡(五錢)

上同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百丸。

參朮丸,治虛疝脈豁者死。

人參,白朮,梔子,香附

秘方,治諸症。

枳實(止痛),山梔,茱萸,山楂,橘子(以上去核積),桃仁(去瘀血),川烏(同梔劫痛),桂枝(止痛不定用之),青皮,荔核(濕則加之)

倉卒散,治寒疝入腹,心腹卒痛,小腹膀胱氣絞,腹冷重如石,自汗。

山枝(四十個燒半過),附(一個炮),一方有烏無附酒煎下二錢。

神應散,治諸疝此方能散氣開結。

玄胡,胡椒,或有茴香酒煎二錢。

牡丹丸,治寒疝,心腹刺痛及血。

川烏(炮去皮尖),牡丹皮(各四錢),桃仁(炒去皮尖),桂(各五錢),青皮,俱為末,蜜丸,酒下。

桃仁湯,治㿗疝。

桃仁(如泥),茱萸,桂枝,青皮,枳殼,檳榔,木香,山稜,莪朮,蒺藜,海藻,茯苓

任意加減服。

治㿗要藥

蒼朮,南星,半夏,白芷(散水),川芎,枳實,山楂

應痛丸,治敗積惡物不出,結成疝痛不忍。

阿魏(二兩醋和喬麥麵裹,火煨熟),檳榔(大者兩個,刮空入滴乳香滿盛,將刮下末和喬麥麵裹,慢火煨。)

為末,入碙砂一錢、赤芍藥一兩,同為末,麵糊和丸,梧子大,鹽酒下。

雄黃散,治陰腫大如斗,核痛。

礬(一兩),雄黃(五錢),甘草(二錢半),煎洗。

張論有七疝

寒疝,因寒水濕處使內過多,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宜溫劑下之。

小疝,因醉使內汗出,遇風寒濕氣,聚囊腫痛如水晶,搔出黃水,小腹按之作水聲,宜逐水。

筋疝,因房勞及邪術所使,陰莖腫,或潰膿、或痛而裡急筋縮,或挺不收,或白物如精,或莖痛,痛極則癢,宜降火下之。

血疝,因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結為癰膿,名便癰,宜和血。

氣疝,因怒氣而脹,怒罷則散,宜以疝氣下之。

白話文:

標題:[疝氣(十六)]

內容:寸口脈象呈現弦緊狀態是寒疝的跡象(弦脈意味着衛氣運行不暢,衛氣不暢則感受寒意)。寸口脈象遲緩也是寒疝的表現(遲脈表示寒,緩脈代表氣滯,寒與氣滯相互作用導致疼痛)。脈象沉緊且豁大的情況表明身體虛弱。滑脈、急脈、搏動強烈的脈象都可能提示有疝氣。通過觀察脈象出現在哪個部位,可以推斷出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

所有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在於肝經的厥陰部分。有的是因爲溼熱長時間在經絡中積聚,再加上外寒的侵襲,溼熱被鬱閉從而引發疼痛。有的是因爲過度勞累導致筋骨生火,或是醉酒飽食後胃部生火,或是房勞後腎臟生火,或是大怒後肝經生火。

當火鬱的情況嚴重時,溼氣會變得旺盛,濁氣凝結,並進入血液通道,流向肝經,被寒氣束縛,因此疼痛加劇。

有的是因爲痰飲和食物積滯流入厥陰經絡,聚結成塊狀物。有的是因爲痰血在本經絡中凝結。有的是因爲本經絡虛寒。然而,肝經與衝任督三脈在陰器處匯聚,如果受到寒氣傷害,則陰器會收縮,如果受到熱氣傷害,則會變得鬆弛不易收回,這是因爲肝屬木,性質急躁。

接下來是一些藥方,包括丁香練實丸、參朮丸、祕方、倉卒散、神應散、牡丹丸、桃仁湯等,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疝氣,包括寒疝、虛疝、痃疝等。每個藥方的成分和用法都有詳細說明。

張論中提到的七種疝氣包括:寒疝、小疝、筋疝、血疝、氣疝、孤疝、痃疝。每種疝氣的病因、症狀和治療方法都有所不同。

最後,針對不同的疝氣類型,提供了相應的治療方法。例如,對於溼熱引起的莖挺長,建議使用小柴胡加黃連治療;對於有腫塊的情況,可以加入青皮;外用絲瓜汁調五倍子末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