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疝(十六)
孤疝,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出囊中,宜逐氣流經之劑下之。
㿗疝,因濕得之,重如升斗,不癢不痛,宜去濕之藥下之。
三因有四㿗
氣㿗,因七情藏氣下墜,陰㿗腫脹急痛,易治。
水㿗,同㿗疝。
腸㿗,因房勞過度,元藏虛冷,腸邊膋系不收,墜入囊中,上下無定,此難治。
卵㿗,因勞役坐馬,致卵核腫脹,或偏有大小,上下無常,亦難治也。
莖挺長(濕熱也),小柴胡加黃連;有塊加青皮;外服用絲瓜汁調五倍子末服。
白話文:
單獨的疝氣,看起來像仰放的瓦片,躺下時會縮回小腹,站立行走時則會跑到陰囊中,應該使用能疏通氣血的藥物來治療。
陰囊濕疹型的疝氣,是因為濕氣引起的,感覺沉重如同一斗,不癢也不痛,應該使用能去除濕氣的藥物來治療。
《三因方》將疝氣分為四種:
氣疝,是因為情緒波動導致氣往下墜,陰囊腫脹且有急痛感,這種比較容易治療。
水疝,和陰囊濕疹型的疝氣相同。
腸疝,是因為性生活過度,導致體內元氣虛弱且寒冷,腸子周圍的繫膜無法收縮,使得腸子墜入陰囊中,位置上下不定,這種很難治療。
卵疝,是因為過度勞累或騎馬,導致睪丸腫脹,可能單側或雙側大小不一,位置也上下不定,這種也很難治療。
陰莖勃起時過長(這是因為濕熱),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黃連來治療;有腫塊時加上青皮;外用則使用絲瓜汁調和五倍子粉末來敷用。
2. 腳氣(十七)
脈浮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澀者寒,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蓋因濕為之,南方之人,當風取涼,醉以入房,久坐濕地,或履風濕毒氣,血氣虛弱,邪氣並行腠理,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脾虛,虛則弱,病發熱。四肢痠疼煩悶者,暑月冷濕得之,四肢結持筋者,寒月冷濕得之;病脛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寒熱,便溺不通,甚者攻心而勢迫,治之不可後也,此壅之疾,壅未成當宣通之,調以蒼朮、川柏濕類藥也。壅既成,當砭惡血,而後治之。
攻心腳氣,乃血虛而有濕熱也,治宜四物加柏。筋轉疼者,乃血受濕熱也,治加桃仁芩連;有痰積流注者,加薑汁竹瀝南星也。北方之疾,因潼乳絡醇酒之濕熱下注,積久而成腫滿疼痛也,治宜下藥泄越其邪。
當歸拈痛湯,治濕熱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脅不利,身疼胻腫。
羌活,黃芩(酒),甘草(炙),茵陳(酒炒),川歸(各五錢),人參,苦參(酒洗),升麻,乾葛,蒼朮(各二兩),知母(酒洗),防風,澤瀉(各三錢),豬苓,白朮(各一錢半)
上煎服。
羌活導滯湯,治前證便溺阻隔,先以此藥導之,後食前方及治北方。
羌活,獨活(各五錢),防己,川歸(各三錢),大黃(酒煨一兩),枳實(麩炒三錢)
秘方,治濕熱。
生地,黃柏(酒炒),白朮,防己,川芎,檳榔,蒼朮(鹽炒),犀角,甘草,木通
熱加芩連;痰加竹瀝、薑汁;熱時加石膏;便實加桃仁;溺澀加牛膝。
食積流注
蒼朮,黃柏,防己,南星,川芎,白芷,檳榔,犀角,牛膝,血虛加龜板。
除濕丹,治諸濕。
陳皮(二兩),大戟(炒兩半),黑醜(炒三錢),甘遂,檳榔,赤芍,靈仙,澤瀉,葶藶(各一兩),乳香(另研),沒藥(各五錢)
上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加至百丸,溫水下,忌濕面。
華佗論
自內,憂思喜怒,寒熱邪毒之氣,注於腳膝,狀類諸風,謂之腳氣也。
自外,風寒暑濕皆有不正之氣,中於腳膝,謂之腳氣也。治法曰:實則利之,虛則益之,六淫隨六法以發之,七情隨六氣以散之。
三因論,乃風寒暑濕毒氣襲之也。風則脈浮;寒則脈緊;濕則脈細;暑則脈洪。表則脈浮;里則脈沉。風則痛;濕則重;暑則煩;風則行。隨其所中何經絡而治,如頭項腰脊痛,太陽經也,宜麻黃、羌活類。余以類推。
白話文:
[腳氣(十七)]
脈象浮弦是風邪,濡弱表示濕邪,洪數象代表有熱,遲澀象則是寒邪,微滑象說明虛弱,牢堅象代表實證。脈象結是因為氣滯,脈象散可能是憂鬱,緊象可能是怒氣,細象可能是悲傷。
這種情況多因濕氣所致,南方人,吹風納涼,醉酒入房,久坐濕地,或者接觸風濕毒氣,導致血氣虛弱,邪氣進入肌膚腠理,邪氣過盛,正氣不足,因此血氣運行不暢,運行不暢會導致脾虛,脾虛會使身體變弱,進而發燒。四肢痠痛煩悶,可能是在炎熱的夏天受了冷濕之氣,四肢肌肉僵硬,可能是在寒冷的冬天受了冷濕之氣;小腿腫脹,小腹無感覺,頭痛心煩,痰多嘔吐,時冷時熱,大小便不通暢,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攻心,病情急迫,治療不能拖延,這是血液淤塞的疾病,未形成堵塞時應宣通,可以使用蒼朮、川柏等藥物。一旦形成堵塞,應先針刺排出惡血,再進行治療。
攻心腳氣,是血氣虛弱加上濕熱所導致,治療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柏樹皮。筋骨疼痛,是血氣受到濕熱影響,治療可加入桃仁、黃芩、黃連;有痰積流動的,可加入薑汁、竹瀝和南星。北方的疾病,是由於飲用醇酒後,濕熱下注,長期積累而導致腫脹疼痛,治療應使用藥物排出邪氣。
"當歸拈痛湯",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肢體關節疼痛,肩膀背部沉重,胸部脅肋不適,全身疼痛,小腿腫脹。
"羌活導滯湯",用於治療上述症狀同時伴有大小便不通,先使用此藥疏通,之後再服用前面的藥物以及治療北方的疾病。
"祕方",用於治療濕熱。
"食積流注",用於治療食積引致的流注。
"除濕丹",用於治療各種濕氣。
"華佗論",從內部而言,憂鬱、思慮、憤怒、寒冷、熱氣、邪氣侵襲腳部和膝蓋,類似風病,稱之為腳氣。
從外部而言,風寒暑濕都有不正常的氣候,侵襲腳部和膝蓋,也稱之為腳氣。治療方法是:實證就用利尿法,虛證就補益,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根據六法(汗、吐、下、和、溫、清)來治療,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根據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來散發。
"三因論",是風、寒、暑、濕、毒氣侵襲所致。風邪則脈象浮,寒邪則脈象緊,濕邪則脈象細,暑邪則脈象洪。表面病徵則脈象浮,內部病徵則脈象沉。風邪則痛,濕邪則重,暑邪則煩,風邪則行。根據被侵襲的經絡來治療,例如頭頸腰背痛,是太陽經,可用麻黃、羌活等藥物。其他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