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

1. 嘔吐噦(十)

脈數故吐(汗令陽微,鬲氣空虛;數為客熱,不能消殳,胃中虛冷,故使吐也。)

關上脈數,故吐。陽緊陰數,食已即吐,陽浮而數亦然,或浮大(皆陽偏勝,陰不能配之也,為格,主吐逆,無陰則嘔故也。)

脈緊而滑者,吐之。關上浮大,風在胃中,食欲嘔。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寸緊尺澀,胸滿不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未止者,為胃反。

趺陽脈微而澀,微則下利,澀則吐逆。或浮而澀,浮則虛,虛傷脾,脾則不磨,朝食暮吐,名曰胃反。

寸口微而數,微則血虛,血虛則胸中冷。

脈小弱而澀者胃反(血不足也)。

寸口緊而芤(緊為寒,芤為虛,虛寒相搏,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則噎。)

脈大而弱,噎鬲(氣不足也)。

關上脈微浮,積熱在胃中,嘔吐蛔蟲。關上緊而滑者,蛔動。

蓋嘔吐因胃口有熱,膈上有痰。亦有寒氣客於腸胃,故痛而嘔也。

噦(吃逆也),因胃中虛,鬲上熱,亦有痰水滿塞而噦者,必心下堅痞眩悸。

李論,三者皆因脾胃虛弱,客氣寒之,加之飲食所傷,治宜二陳湯加丁香、藿香、薑汁主之。

痰飲必下之導之。

火者,二陳湯加芩連降之。

劉論,吐有三,氣、積、寒也。

上焦吐者,皆從於氣。脈浮而洪,食已暴吐,渴欲食水,大便結燥,氣上衝而胸發痛,治宜降氣和中。

中焦吐者,皆食,從於積。脈浮而匿,或先吐而後痛,或先痛而後吐,治宜毒藥行積,木香、檳榔去其氣。

下焦吐者,從於寒也。脈沉遲,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不通,治宜毒藥通其閉塞,溫其寒氣。

治方

安胃散,治嘔吐噦胃寒所致。

茱萸,草豆蔻,人參,蒼朮(各一兩),甘草(炙),黃耆(二錢),川歸(一錢半),升麻(七分),柴胡,丁香,陳皮(五分),黃柏(五分)

嘔吐痰涎痰飲為患,加二陳湯。

二陳湯加黃連、梔子(炒)、薑汁、香附,治痰嘔吐。虛加蒼朮。

桔梗湯,治上焦熱氣所沖。

半夏面(二兩),陳皮,茯苓,枳殼(炒),厚朴(制各一兩),白朮,桔梗(一兩五錢)

上煎調檳榔木香末一錢。

荊黃湯,治前證甚者。

荊芥穗(一兩),人參(五錢),甘草(炙),大黃(三錢)

上調下檳榔木香末二錢,大府燥結加承氣。

清鎮丸,治前證頭痛、有汗脈弦。

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半夏,甘草(一兩半),人參(五分),青黛(二錢半),薑汁炊餅丸。

紫沉丸,治中焦積氣相假,故吐而噦。

半夏曲,代赭石,烏梅,宿砂(各三錢),杏仁(去殼皮),沉香(一錢),木香(一錢),檳榔(二錢),丁香(二錢),陳皮(五錢),術(一錢),白豆蔻(五分),巴豆霜(五分另入),醋糊丸米大,薑湯下五十丸。

白話文:

[嘔吐噯氣(十)]

脈搏跳動過快所以嘔吐(汗出使陽氣微弱,膈肌空虛無力;脈數表示有外來熱邪,無法消除,胃中虛冷,因此導致嘔吐。)

關脈上的脈象快速,所以嘔吐。陽脈緊繃陰脈快速,進食後立即嘔吐,陽脈浮且快速也是同樣情況,或爲浮大(這都是陽氣過盛,陰氣無法平衡的表現,稱作格,主吐逆,沒有陰氣則會嘔吐。)

脈象緊且滑的人,會嘔吐。關脈上浮大,表示風邪在胃中,想吃東西卻會感到噁心。

脈象如弦,代表虛弱。胃氣不足,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出來,變爲胃反。寸脈緊,尺脈澀,胸滿不想吃東西並嘔吐,嘔吐停止的,是因爲下瀉尚未停止的,則爲胃反。

足背動脈脈象微弱且澀,微弱則下痢,澀則吐逆。或爲浮且澀,浮則虛,虛則傷脾,脾功能減弱,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出來,叫做胃反。

寸口脈象微弱且快速,微弱則血虛,血虛則胸中寒冷。

脈象細弱且澀的胃反(血不足)。

寸口脈象緊且芤(緊爲寒,芤爲虛,虛寒相互作用,脈象爲陰結且遲緩,這個人就會噎住。)

脈象大且弱,噎膈(氣不足)。

關脈上脈象微浮,積熱在胃中,嘔吐蛔蟲。關脈上緊且滑,蛔蟲活動。

總的來說,嘔吐是因爲胃口有熱,膈上有痰。也有寒氣侵入腸胃,因此疼痛並嘔吐。

噯氣(打嗝),因爲胃中虛,膈上熱,也有痰水滿塞而噯氣的,必然心下堅硬、痞眩悸。

根據李先生的理論,這三種情況都源於脾胃虛弱,受到外來寒氣的影響,加上飲食不當造成的傷害,治療應該使用二陳湯加丁香、藿香、薑汁。

對於痰飲的情況,必須使用下法和導法。

對於火旺的情況,二陳湯加黃連、黃芩,來降低熱度。

根據劉先生的理論,嘔吐有三種原因:氣、積、寒。

上焦的嘔吐,都是由氣引起的。脈象浮且洪大,進食後突然嘔吐,渴想喝水,大便乾燥,氣衝胸發痛,治療應以降氣和中爲主。

中焦的嘔吐,都是由食物積聚引起。脈象浮且隱匿,或先嘔吐然後疼痛,或先疼痛然後嘔吐,治療應以藥物消除積食,用木香、檳榔去除氣。

下焦的嘔吐,由寒氣引起。脈象沉且遲緩,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早晨吐出來,小便清利,大便不通,治療應以藥物疏通閉塞,溫補寒氣。

[治療處方]

[安胃散],治療由胃寒引起的嘔吐噯氣。

吳茱萸,草豆蔻,人參,蒼朮(各一兩),甘草(炙),黃芪(二錢),當歸(一錢半),升麻(七分),柴胡,丁香,陳皮(五分),黃柏(五分)

嘔吐痰涎痰飲爲患,加二陳湯。

[二陳湯加黃連、梔子(炒)、薑汁、香附],治療痰引起的嘔吐。虛加蒼朮。

[桔梗湯],治療上焦熱氣衝擊。

半夏面(二兩),陳皮,茯苓,枳殼(炒),厚朴(制各一兩),白朮,桔梗(一兩五錢)

以上煎調檳榔木香末一錢。

[荊黃湯],治療上述症狀嚴重者。

荊芥穗(一兩),人參(五錢),甘草(炙),大黃(三錢)

以上調下檳榔木香末二錢,大腑燥結加承氣。

[清鎮丸],治療上述症狀頭痛、有汗脈弦。

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半夏,甘草(一兩半),人參(五分),青黛(二錢半),薑汁炊餅丸。

[紫沉丸],治療中焦積氣相假,所以吐而噯氣。

半夏曲,代赭石,烏梅,宿砂(各三錢),杏仁(去殼皮),沉香(一錢),木香(一錢),檳榔(二錢),丁香(二錢),陳皮(五錢),術(一錢),白豆蔻(五分),巴豆霜(五分另入),醋糊丸米大,薑湯下五十丸。

[木香白朮散],治療上述症狀腹中痛,是脾實擊強,宜和之。

木香(一錢),白朮(五錢),半夏曲(一兩),檳榔(二錢),茯苓(五錢),甘草(四錢)

以上濃煎,芍藥薑湯下,無積者宜之。

[附子丸],治療下焦吐,大便不通。

附子(炮五錢),巴豆霜(一錢),砂(五分另研)

以上黃蠟丸,桐子大,每次二丸,以利爲度,再服紫沉丸,不讓再次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