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7)

1. 煩熱(十九)

無時而歇,非比發熱時發時止。

煩熱與發熱,二者俱表也。

曰病人煩熱汗出而解;又曰發熱已解,半日許復煩,再與桂枝;又曰,服桂枝反煩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再與桂枝。

白話文:

這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症狀,不像發燒一樣會間歇。煩熱和發熱都屬於外感症狀。有些病人煩熱出汗後就痊癒了,但也有些人發燒退了,過了幾個小時又開始煩躁,這時候可以再服用桂枝。如果服用桂枝後症狀沒有改善,就需要先針刺風池、風府穴,再服用桂枝。

2. 汗後熱(二十)

發汗不入格病不解,宜再汗,汗後再傷風寒而熱,宜再汗。

汗後溫溫而熱,脈弦小而數,有餘熱也,宜和解之。

汗後溫溫而熱,脈靜身無痛處,虛熱也,宜平補之。

汗後溫溫而熱,或渴,或胸滿,或腹急,有里證,脈沉數,宜下之。

白話文:

如果出汗不能有效缓解病情,就应该再次出汗;如果出汗后又受凉感冒而导致发热,也应该再次出汗。

出汗后身体微微发热,脉象弦细而数,这是余热未清,应该用药调和解表。

出汗后身体微微发热,脉象平和,身体没有疼痛,这是虚热,应该用药滋补。

出汗后身体微微发热,或者口渴,或者胸闷,或者腹胀,这些都是里证的表现,脉象沉细而数,应该用药泻下。

3. 自汗(二十一)

風邪干衛,自汗表虛,脈浮而無力,桂枝和之。

暑邪干衛,中暍自汗,惡寒身熱而渴,脈虛,白虎主之。

濕邪干衛,多汗而厥,脈濡沉,此其風濕甚者,白虎加蒼朮。

風濕自汗,脈弦,宜葳蕤湯,徹其熱也。

寒漸入里,傳而為熱,亦使自汗。

以上皆表邪未解也。

漏不止而惡風自汗亡陽,脈沉細,宜桂附湯溫經,此表之虛也。

陽明發熱,其汗如雨,則胃汁內干,急下之,下遲津液內涸,黑斑而死。

白話文:

風寒入侵肌膚,導致自汗、體表虛弱,脈象浮而無力,可以用桂枝來調和。

暑熱入侵肌膚,導致中暑、自汗,伴隨惡寒發熱且口渴,脈象虛弱,可以用白虎湯來治療。

濕氣入侵肌膚,導致大量自汗且昏厥,脈象濡而沉,這是風濕較重的表現,可以用白虎湯加蒼朮來治療。

風濕引起的自汗,脈象弦緊,可以用葳蕤湯來治療,去除體內的熱氣。

寒氣逐漸侵入內部,傳變為熱,也會導致自汗。

以上都是表邪未解的表現。

汗液不止且畏風、自汗、陽氣不足,脈象沉細,可以用桂附湯溫暖經脈,這是表虛的表現。

陽明經發熱,汗液像雨一樣流,這是胃液內耗,需要急下通便,如果下遲了,津液會耗竭,出現黑斑而死亡。

自汗脈沉數有力,宜下之。

柔痓自汗,脈沉,宜小續命,散其風邪。

霍亂自汗,脈細緊,宜四逆回陽也。

少陰病反自汗,脈沉細,宜四逆湯,補其腎也。

白話文:

  1. 若出現自汗且脈搏深沈有力,應採取排泄療法。

  2. 柔性抽搐伴隨自汗,脈搏深沈,適合使用小續命方,以散發風邪。

  3. 霍亂伴有自汗,脈搏細緊,適合使用四逆回陽方。

  4. 少陰病卻出現自汗,脈搏深沈細弱,適合服用四逆湯,用於補充腎氣。

4. 不治證

汗出發潤及如油,或大如貫珠,著身出而不流者死。

發濕溫汗,名曰重暍死。乃人素有濕,因而中暑,暑溫相搏。

自汗屬太陰脾經,脾之真氣隨汗而泄,復以熱藥汗之,兩熱相攻,熱旺脾脫,口不能言,而耳聾身不知痛,身青面變而死,有白虎加蒼朮,救其在表裡者,可保十死一生。

白話文:

汗出發潤及如油,或大如貫珠,著身出而不流者死。

意思是:如果汗液分泌出來,潤滑如同油脂,或者像珍珠一樣大顆,停留在身體表面不流動,這種情況就會導致死亡。

發濕溫汗,名曰重暍死。乃人素有濕,因而中暑,暑溫相搏。

意思是:發熱而流出濕潤的汗,稱為「重暍死」。這是因為人體原本就存在濕氣,再加上中暑,暑熱和濕氣互相搏鬥,導致死亡。

自汗屬太陰脾經,脾之真氣隨汗而泄,復以熱藥汗之,兩熱相攻,熱旺脾脫,口不能言,而耳聾身不知痛,身青面變而死,有白虎加蒼朮,救其在表裡者,可保十死一生。

意思是:自汗屬於太陰脾經,脾臟的真氣隨著汗液流失,如果再用熱藥逼汗,兩股熱氣互相攻擊,熱氣旺盛,脾氣虛脫,患者就會出現口不能言,耳聾,感覺不到疼痛,身體青紫變色而死亡。不過,可以使用白虎湯加蒼朮來治療,如果患者的病症還停留在表裡之間,可以保住性命,但也是十死一生。

簡而言之,这段文字描述了中暑导致的重症以及治疗方法。

汗液的特征、病因、病理以及治疗方法都进行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这段文字只是古代醫學理論的描述,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出更完善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如果出現類似症狀,請及時就醫。

5. 盜汗(二十二)

睡中出,曰盜汗。

盜汗,邪氣在半表半裡也。

睡則衛氣行於里,乘表中陽氣不密,故自汗,覺則氣散於表,故汗止。

白話文:

「盜汗」,指的是在睡眠中出汗的情況。這是因為邪氣在體內的半表半裡位置所導致的。

當人進入睡眠狀態時,衛氣會在體內流動,如果此時表中的陽氣沒有得到妥善保護,就容易出現自汗的情況。當人醒來時,衛氣會重新回到表層,因此出汗的情況就會停止。

6. 頭汗(二十三)

頭汗,邪熱內蓄不得越,蒸於陽經,且頭汗為裡虛表實,玄府不開則陽氣上蒸於頭。頭汗則五臟枯乾,心包絡中空虛,至此則津液竭也,切勿下之,下之則腸胃真氣大泄,津液外亡,故曰重虛,凡頭汗忌下。

一表也,頭汗,往來寒熱,宜柴胡桂枝幹薑湯。

一半表半裡,頭汗,名曰陽微結則陽氣衰而腸胃燥,大便秘結矣,宜小柴胡,次與脾約丸潤之。

又有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嘔而渴,但頭汗,往來寒熱,及微惡寒、手足冷、大便硬,脈細,亦是也。

一里也,頭汗,名曰純陰結,不熱但煩渴,便秘不通,宜大柴胡下之,不熱者,熱在內。

白話文:

頭上出汗,是因為體內有邪熱鬱積,無法透出,只得向上蒸發到陽經(頭部經絡)。而且頭汗常常是內虛外實,體內虛弱但表面卻是實證。因為汗孔閉塞,陽氣無法外泄,只能向上蒸發到頭部。頭汗還會導致五臟枯竭,心包絡空虛,最終導致津液耗竭。因此,治療頭汗絕對不能使用下瀉的方法,否則會導致腸胃真氣大量流失,津液外泄,加重虛弱。所以,凡是有頭汗的病人,都忌諱使用下瀉法。

如果頭汗屬於表證,症狀是寒熱交替,那麼應該服用柴胡桂枝乾薑湯。

如果頭汗屬於半表半裡,症狀是陽氣微弱,導致腸胃乾燥便秘,那麼應該服用小柴胡湯,之後再服用脾約丸潤腸。

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胸脅部滿悶,小便不利,嘔吐且口渴,只出頭汗,寒熱交替,還伴隨輕微怕冷、手腳冰冷、大便乾燥、脈象細小,這也是屬於半表半裡的頭汗症狀。

如果頭汗屬於裡證,症狀是純陰鬱結,沒有發熱但口渴,便秘,那麼應該服用大柴胡湯下瀉,雖然沒有發熱,但熱氣是在內部的。

熱入血室,頭汗,譫語,宜小柴胡加生地黃。

瘀熱在裡,渴而小便不利,發黃,頭汗,宜茵陳五苓散。

陽明病,心下懊憹,宜梔子豆豉湯,吐其胸胃之邪也。

水結胸,頭汗,心下緊滿,宜小半夏加茯苓。

寒濕相搏,頭汗,欲得被覆向火。

陽明被火。

虛煩。

白話文:

熱氣侵入血脈,導致頭部出汗,神志不清,應服用小柴胡湯加入生地黃。

瘀熱停留在體內,口渴卻小便不順暢,尿液發黃,頭部出汗,應服用茵陳五苓散。

陽明經病症,心窩部灼熱疼痛,應服用梔子豆豉湯,將胸胃中的邪氣吐出。

水氣積聚於胸部,頭部出汗,心窩部緊脹,應服用小半夏加茯苓。

寒氣和濕氣相互交結,頭部出汗,想要蓋被子靠近火源。

陽明經受熱邪侵襲。

虛弱煩躁。

7. 不治證

小便不利,頭汗者死(陽脫也)。

濕家誤下,額上汗,微喘者死(陽脫也)。

白話文:

  1. 小便不順暢,並伴有頭部出汗的人,預示著生命危險(這是陽氣外脫的表現)。

  2. 溼氣侵襲期間若誤用了下藥,導致額頭出汗且稍微喘息的人,也預示著生命危險(這是陽氣外脫的表現)。

8. 手足汗(二十四)

手足汗屬陽明胃。

熱聚於胃,是津液傍達,必大便硬,或譫語,可下。

寒中於胃,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大便初硬後溏,不可下。

白話文:

手腳出汗與陽明胃有關。當熱聚集在胃中,會導致津液旁溢,這時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硬,或者神志不清(譫語)的情況,這種情況適合使用瀉法治療。

如果寒邪侵入胃中,造成陽明胃寒,人可能失去食慾,小便不順暢,初期大便乾硬,之後轉為溏便。對於這種情況,不適合使用瀉法。

9. 無汗(二十五)

邪在表無汗,六脈浮而有力。

太陽,無汗,脈浮緊,宜麻黃。

陽明,無汗,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逆。

剛痓,無汗,脈弦,宜葛根湯。

邪內傳。

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發黃。

傷寒發熱,無汗,大渴,無表證,白虎加人參主之。

冬陽明,無汗,脈洪實,下其熱也。大便不通,口噤胸滿者,下之。潮熱譫妄便秘,脈沉數而洪大,下之。

太陰,無汗,脈沉細,宜桂枝汗之。

白話文:

如果病邪停留在體表,沒有汗出,脈象浮而有力。

如果是太陽病,沒有汗出,脈象浮而緊,應該使用麻黃。

如果是陽明病,沒有汗出,小便頻數,嘔吐咳嗽,手足厥逆。

如果是剛痓,沒有汗出,脈象弦緊,應該使用葛根湯。

病邪進一步傳入體內。

如果是陽明病,沒有汗出,小便不利,心中煩躁發黃。

如果是傷寒發熱,沒有汗出,口渴,沒有表證,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

如果是冬陽明病,沒有汗出,脈象洪大有力,應該瀉熱。如果大便不通,口不能說話,胸部滿悶,也要瀉下。如果出現潮熱譫妄便秘,脈象沉數而洪大,也要瀉下。

如果是太陰病,沒有汗出,脈象沉細,應該使用桂枝發汗。

少陰,無汗,脈沉,宜四逆溫之。

厥陰病,無汗,脈微緩,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以和其榮衛也。

水飲內蓄而不行,則津液不足,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

亡陽,無汗,陽虛則津液少,脈浮而遲,其身必癢,又云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陰陽易,無汗,脈緊則陽虛,無陽作汗,宜燒裩散、鼠屎湯以和之。

白話文:

少陰症狀為不發汗,脈象沉伏,應當服用四逆湯溫補。厥陰病症狀為不發汗,脈象微弱而緩慢,應當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調和營衛。水飲停滯體內無法排出,導致津液不足,心窩處會有飽脹微痛感,且小便不暢。亡陽症狀為不發汗,由於陽氣虛弱,津液減少,脈象浮而遲緩,身體會發癢,也應當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陰陽失衡,不發汗,脈象緊弦,代表陽氣虛弱,無法發汗,應當服用燒裩散、鼠屎湯調和陰陽。